二战日本强大军力从何而来?国土虽小为何打遍东亚和太平洋?


二战日本强大军力从何而来?国土虽小为何打遍东亚和太平洋?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两个策源地,即西方的德国和东方的日本,德国是欧洲老牌的工业强国,支撑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并不稀奇。而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岛国,不但侵略朝鲜和中国,进而又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那么它发动侵略战争的大量武器装备从何而来呢?其实,军事实力的背后仍然是工业生产能力。

二战日本强大军力从何而来?国土虽小为何打遍东亚和太平洋?

少年裕仁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从围城到攻陷南京,仅仅用了四天时间,并且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屠杀”,而若从日本这个岛国觊觎富饶的东亚大陆算起,他们整整用了四百年才攻到南京城下,因为日本人的第一支火枪,还是1543年从葡萄牙人手里买的。而到了1592年发动侵朝战争时,丰臣秀吉派出的16万士兵中已有四分之一使用的火绳枪,日本人当时称大口径的火绳枪为“铁炮”。

明治维新起,日本人逐步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体系和现代军队体制,并且通过甲午战争、日俄战争进一步检验和完善,1880年研制成功第一款国产制式武器“村田步枪”,到1898年被装有新式枪机的“有坂系列步枪”所取代。尤其是甲午战争的丰厚回报,日本人将清廷赔偿的两亿三千万两白银广泛用于教育事业和军事工业。

二战日本强大军力从何而来?国土虽小为何打遍东亚和太平洋?

明治天皇

日本国土虽小,“脱亚入欧”之后却是亚洲第一个完成现代工业革命的国家。几乎也是亚洲唯一的资本主义工业国家,拥有完备的军事工业体系。在军事扩张野心的刺激下,以及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日本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猛烈扩张其军事工业的规模,仅1937年一年,日本的军工投资就达到了22亿3千万日元(旧币),是1936年的两倍还多。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时,中日两国的几项重要经济指标是:工业总产值日本是60亿美元,中国是13亿6千万美元;钢铁产量日本是580万吨,中国只有4万吨;铜产量日本是8万7千吨,中国是700吨;石油产量日本是169万吨,中国是13000吨。这一财年日本的军事工业投资占全国工业总投资额的61.7%,政府内阁的军费拨款占财政预算的50%,各种军需品和武器装备源源不断的生产出来,什么叫“军国主义”?这就是了。

二战日本强大军力从何而来?国土虽小为何打遍东亚和太平洋?

/日本的坦克工厂

日本当时已经具备年产作战飞机1580架、坦克装甲车330辆、大口径火炮744门、军用汽车9500辆的军工生产能力,至于步兵轻武器、小口径火炮和弹药的生产能力,完全可以满足日本军队进行大规模作战的年需求量。这一点很重要,日军的武器装备未必有多么先进,但是却能够做到自研自产、成体系和足量生产,是维持一支现代化军队作战的基本条件。

在开战之初,日军仅仅采购了少量紧缺而未及研制的大型飞机,比如从意大利购买的100架重型轰炸机(实际交货85架),其它武器并无多少外购,它与德国的关系暂时还不如中国,而美国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并不方便直接出口武器弹药。

二战日本强大军力从何而来?国土虽小为何打遍东亚和太平洋?

炮弹生产工厂

真正制约日本军工生产的短板,是这个岛国战略资源的匮乏,它特别缺少棉花、羊毛、橡胶、有色金属、石油和煤炭,比如其铁矿石年产量仅有45万吨,加上从朝鲜掠夺的60万吨,也远远不能满足每年600万吨的需求量。因此它需要从美国大量进口石油产品、废钢铁等战争物资,有人统计过,开战前三年日本从美国输入的上述物资占到总消耗量的54.4%。

这就是美国所谓“孤立主义”和绥靖政策的为祸所在,并且美国人因此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当他们发觉日本的野心逐渐南移时,1941年初又开始推行“隔离主义”,拒绝向日本提供战争物资,走投无路的日本人只好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二战日本强大军力从何而来?国土虽小为何打遍东亚和太平洋?

日本妇女检查弹壳

另外一个帮忙的就是张少帅和他的东北军,当时的东北仅抚顺一地年产煤炭700万吨,本溪年产60万吨,两个城市的合计产量居全国第一;铁矿石已经探明的储量中辽宁省就占到了全国的79%,鞍山和本溪的钢产量占到全国的40%,再加上张作霖所建“奉天兵工厂”的生产能力和武器保有量,都被轻易送给了日本人。

二战日本强大军力从何而来?国土虽小为何打遍东亚和太平洋?

如果说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帝国主义还缺乏与中国全面开战的底气,然而“伪满洲国”的建立改变了这一局面,用日本人自己的话说:“日本本土资源实甚贫乏之现状,由此情势为之一变”,我们还能说些什么呢?一声叹息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