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古人說的“醫者懸壺濟世,無德者不可從醫”這句話?

用戶6843417092273


懸壺濟世本身就是一種信仰,為了人世間的太平祥和。利用個人一技之長為別人服務,解除他人痛苦,彰顯個人立世價值,應該是值得尊重的德行。

反之,自私自利,謀財害命者是不能擔當醫者角色的。

德是醫者自我約束,但是在當今社會,單純靠德來約束是不夠的,還需要完善相關法律法規來規範醫者行為。


手機用戶不囉嗦


我個人認為,仁者行醫醫在心,心正藥自真;無德行醫醫在手,手濫藥不神。醫乃仁朮,廉潔行醫,德藝雙馨。

醫生是我們文明世界的精華,只有仁者為醫,才是蒼生之幸。

如,鍾南山院士,醫者仁心,當代楷模。

捨身為民除病魔,良方奇術解沉痾。

謝閱





手機善緣


《千金要方·大醫精誠》裡說:“人命至重,貴於千金。”醫術乃是“仁術”,”《墨子·經說》裡說:“仁,仁愛也。”尊重生命,以人為本,人道為先,是醫者從業立術的最根本的思想基礎,沒有這個基礎,根本就不可能有好的醫術。

因為醫術不是空談,必須要結合實踐,也就是臨床。所謂“人之情莫不惡死而樂生”,若真有一個喜歡看別人去死,他哪兒去吸收臨床經驗?沒有足夠的臨床經驗,怎麼提升醫術?

當然醫德不僅包括仁愛之心,還有其他方面,但不論什麼方面,最終都能歸之於此。不論出於任何因素,不管缺失的是醫德的哪一方面,最終都會影響到他的臨床。

沒有任何人能夠只靠幾例病例就把醫術提高的一定水準的,都必須是經過大量實踐累積。醫德缺失,不論是他自己不肯為患者診治,還是患者不願意要他診治,他都失去了接觸實際病例的機會。不接觸實際的病例,只靠紙上談兵,就算他把古今所有的醫書都背下來,充其量不過是個人形書庫,而且他還未必懂解讀。

這樣的情況,且不說其他,哪個人能夠光靠讀醫書就能準確把握患者的脈象?他連最基礎的脈診這一關都過不去,那還談何醫術不醫術的?沒有醫術,還拿什麼從醫?

當然了,這裡說的是真正的“醫”。某些人不懂醫,但是可以去當騙子……

真正的醫者,必有醫德,這是保障其醫術的基礎。所以,“醫者懸壺濟世,無德者不可從醫”,也可以說是“無徳者無能力從醫”。哪怕他當個騙子,要不了多久也就露餡了。


純鈞LHGR


真正的醫者中醫應該叫中毉,醫是毉的退化。依次為毉、殹、醫、醫。中為正、為德,中毉乃是德毉,毉指的是通天通地的人,可以視無形聽無聲,是正心修身天人合一。

《黃帝內經》講到醫分上、中、下。上醫才是真正的中毉,上工守神,指的就招魂復魄,轉化病人身體內的低頻能量為高頻,人的病就好了。神醫葛洪在《抱朴子》中說,賢愚皆知己身有魂魄,魂魄分去人則病,盡去人則死,分去則術家有拘錄之法,說的就是人的生死病健皆是因為魂魄的問題,魂魄離開身體用招魂復魄之法,人的魂魄才能回來。《黃帝內經》中也講到,得神者生,失神者;神氣舍心,魂魄畢具,乃成為人。所以,三魂七魄在身體內,人才是健康。魂魄離開身體,人就會失常,會生病。

中醫看病講望聞問切,中毉能視無形,看到人的魂魄在不在,這就是望,聽無聲,就是能夠和靈魂溝通,這就是聞,望聞為形而上層面;問和切乃是下醫所為,是形而下的,是在人的肉體上下功夫。

《淮南鴻烈》中記載,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身之主宰便是心,一切病皆源於心病,心病則身病,心不病則身不病,故身病源於心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yzx傳播正能量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跟問題一樣,這兩句話都是指對從醫者的醫德要求,醫者,懸壺濟世,救死扶傷者。醫本仁術,德乃醫本。一位好的醫生,醫德和醫術,缺一不可。有良好的醫德而無精湛的醫術或者有高超的醫術卻醫德敗壞,都難成“大醫”。


馮曉軍353


希格拉底說:我將牢記儘管醫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但是醫生本人對病人的愛心,同情心,及理解有時比外科的手術刀和藥物還重要。

作為醫生,有仁心比有技術更重要。

有了治病救人的仁心,必然會去刻苦鑽研,刻苦學習理論,刻苦練習技術,為病人解除痛苦。

如果你僅僅是掌握了高超的技術,沒有崇高的醫德,你就會漠視病人的痛苦,關注經濟,名氣方面的私利,怎能當一位好醫生?

比如這次新冠肺炎暴發,有人甘冒生命危險逆行救助,有人明知疫情兇險人命關天,還能掩蓋事實,忙著搶數據發論文,而不是恪盡職守去救人!

所以,希格拉底才說,愛心同情心比手術刀和藥物更為重要!


天使飛播


古人云:立業德為先,醫生行業尤其要求德行,因為從事的是人命關天之事,病人來求救,是因為對醫者的信任,把身家性命託付於醫者,若醫者無德,定會向病者提出種種要求,或是錢財,或是其他,病者若不同意,就不施救,醫生醫生醫的是生命,怎麼可以見死不救?怎麼對得起醫生的稱號?故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大醫精誠雲: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慾無求,先發大慈惻隱之心,誓願普救含靈之苦。若有疾厄來求救者,不得問其貴賤貧富,長幼妍蚩,怨親善友,華夷愚智,普通一等,皆如至親之想,亦不得瞻前顧後,自慮吉凶,獲惜身命。見彼苦惱,若自有之,深心悽愴,勿避險巇、晝夜、寒暑、飢渴、疲勞,一心赴救,無作功夫形跡之心。如此可為蒼生大醫,反此則是含靈巨賊。唯有德藝雙馨,才能稱得上是一名好醫生!


岐黃之道


1.個人認為只要有更好的醫德,才能更好的服務民眾,才能更加詮釋醫生二字!

2.中醫只要有更好的醫德,才能更好的理解和修行中醫,因為中醫的理論和思維,是需要更高的思維緯度去理解的。


自學中醫小奮子


我以為古人說的這句話非常有道理!一個行醫者如果連醫德都沒有,一切向錢看,就喪失了做人的起碼良知,讓人家看不起他!


手機用戶5451054584


醫者,仁心。

天地生萬物而不私,視為仁。救死扶傷拯救生命,需要具有仁的特質才能做到。

德是載體,承天地仁愛,應用於社會事物之中。但凡擁有這種行為,我們就會說這人有公德。愛己而不助人,視為私德。

懸壺濟世面對的是眾生,非公德者不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