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老师带学生坐公交车外出参观,中途无学生给老师让座,老师站到目的地,你怎么看?

十二橡树庄园


其一,职业形象绑架,自小就是学生坐着,老师站着,习惯了。突然,老师坐下,还以为老师病了。其二,老师,“太笨了”,公交车,有个服务席(大通道)或安全员席(小车第一个),给自己预留出来,学生不能坐。其三,学生该好好教育,尊师重教,一点儿都不懂。


乐乐40466701


大学老师带学生坐公交车外出参观,中途无学生给老师让座,老师站到目的地。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可能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老师需要在车上组织管理学生有意这样做,一方面显出老师的高姿态,一方面可以和全车的学生互动交流。

第二、学生素养品德的问题,太自私,人情淡漠,没有感恩心。

两个原因我更侧重于第二种。



因为我带学生外出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一生都忘不了。

那一年,我带学生球队去参加全县中学生篮球运动会。

一大早我就起床,特意安排教练员去孩子们的寝室督促他们快点起床用早餐。郭老师去孩子们的寝室,我去食堂订餐。

饭很快就上齐了,郭来师也随后就到,但却死活等不上孩子们过来。我们占了一个大桌等不上人来是空的,食堂进进出出的人非常多,好多人进来没有座,这让老板非常着急,一再督促让我们的人快一点。

过了好长时间,他们才三三两两希希洒洒、大摇大摆的走过来,看到他们这种状况,我的内心甭提有多窝火了,但在那么多人的场合里我也不好再说什么。

尽管来的这样迟,饭菜也凉了,老板一脸的怒色,我和郭老师脸色也不怎么好看,可孩子们还是该吃的吃,该喝的喝丝毫不受影响,一点惭愧之意都没有。



第二天,我们去了一个面馆吃饭,进门后孩子们就给自己占座位,很快就把桌子围满了,但却没有一个孩子去关心两个老师坐在哪里。

面条上来后他们每人给自己端一碗就开始吃,也没有人管两个老师到底端到饭没有。

说实话,这饭吃的实在别有一番滋味。

我们到底在培养什么样的人?

面对孩子们这样的德行素养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他们以这样的品格修为进入社会会给社会带来什么呢?

功利教育扭曲了学生的心理,也扭曲了家长和教育者的心理。家庭教育的缺失不仅仅表现在重“智”轻“德”上,更可怕的是骄纵惯养和放任自流。

家庭中教育的方式逐渐演化为物质激励和安逸享乐,这使得许多孩子在蜜糖罐里开始萎靡和退化。

我们常讲: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孩子的成长、发展,品德修养,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文明礼仪,父母是责无旁贷的。

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更贴近、更深入孩子的精神世界。



在家庭教育中,道德教育是最为重要,但事实是什么样的状况呢?

今天,我们看到孩子们这样的品性状态去追寻根源,其目的在于呼吁和解救。

要想把孩子培养好,使孩子健康成长与发展,就要懂得:孩子所缺的并不是知识和成绩,而是品德。

家长要努力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之间应该情意深厚,相敬如宾,家庭里应该充满爱的阳光,和谐的氛围,孩子在耳濡目染也就学会了关怀和体贴。

父母应该勤劳淳朴,为人和善正直,勤俭节约,富于同情心,乐于助人,多讲奉献,少讲索取,以自己良好的道德行为去教育影响孩子。

爱孩子,但必须严中有爱。该约束的绝不含糊,该要求的不能放纵。对孩子不良的生活、学习习惯要坚决予以纠正,对孩子的不良的道德品行要坚决予以教育和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一个懂得感恩,懂得分享,懂得责任的人来。


教育探微


几年前,我们六个老师带三个班近200学生去参观附近工厂。

学校包了三辆公交车,每个车上两位老师管理70多个学生,人多座位少,很多学生没有座位,老师最后上车,当然没有座位。

占据座位的学生视老师为无物,自顾自说笑或低头玩手机。

另一辆车上有个女老师说,她最早上车有座位,学生们挤在她前后,清楚听得后面有学生嘀咕:老师都不晓得把座位让给学生。

学生不给老师让座位就罢了,学生还觉得,老师理所当然应该给学生让座位,因为他们是小孩,是受保护对象。因为在家都是长辈处处让着小辈。

再讲个亲身经历的事~

那年中秋,有个班组织中秋晚会,班主任叫班干部请科任老师参加,老师学生济济一堂,边聊边吃零食喝水,突然听得后面有两个女生抱怨:看给老师散了那么多糖……

聊了这么多,我只想说:老师还是那些老师,学生已经不是从前的学生了,老师要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方能适应一代又一代人的变化。


昆仑飞雪


一桌饭的故事

类似的情况前不久我也曾遇到过一次。学院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学习,中午吃饭的时候,老师和学生都是拼桌,除了两位老师提前到餐厅去沟通外,其余几位带队的老师由于要组织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没有落下,所以走在了后面,安顿好学生,两位提前到的老师就为其他老师预留了位置等待。学生也可能是饿坏了,凑上一桌就开吃,另外有四位落单的学生与带队老师一桌,结果不等老师到齐,也没有人跟坐下来的两位老师招呼,四位学生自顾自地先吃了起来,弄得两位打前站的老师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

注意力在手机上,就不会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大学老师带学生坐公交车外出参观,中途无学生给老师让座,老师一直站到目的地的情况不算意外。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许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有的同学想让但是不敢让,怕别的同学说自己是戏精,向老师谄媚;二是确实都没有文明礼让的意识。其实坐公交车的时候可以发现,很多年轻人上车就开始找座位,坐下来就抱着手机,几乎没有事情可以让他们分心,所以也完全顾不上老师是否站着了。

反映的三个问题

遇上这样的情况,固然学生有选择的权利,也不是说老师一定要坐下来,但是这样的场景确实让老师觉得心酸。这至少可以说明几个问题:1、直观的表像是学生缺乏礼让精神,丢掉了尊敬师长的优良传统;2、更深层次讲,说明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品德方面的教育,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3、也说明带队的老师与同学缺乏良好的沟通与互动,老师在同学中间缺乏应有的威信。

作为老师,先得让自己的形象高大起来

作为大学老师,要把这一课给学生补起来并不容易。首先要让自己融入同学,才有可能知悉同学的内心世界,学生缺的往往不是行动,而是意识,在必要的时候需要老师来指引一下。当然不是说在公交车上,提醒学生要给自己让座,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蛮横。日常的生活之指引同学相互帮助,开班会的时候提醒同学跟人打交道注意礼貌,给老师发邮件注意行文规范等,当然前提是老师要在同学中有威信,你得让自己的形象先高大起来,说的话学生才会听,在日常的生活中才会对你充满敬意。

家庭的德育教育是关键

当然,礼让尊敬意识的缺乏,根源还在与家庭教育。思想品德课从小学就开始上,小学阶段,很多孩子也知道礼让,但是到了大学阶段反而表现得冷漠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家长只重视学习成绩,忽视德育培养有莫大的关系。在中小学阶段,围绕孩子学习,一家人对孩子进行家庭保姆式培养,家长为孩子做好一切外围工作,除了学习,基本到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地步,家庭的中心任务都是为孩子学习服务,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我只要学习好,其他一切都可以不用在意的客观印象。

缺少劳动锻炼,长辈的宠溺也造成了孩子自我中心的习惯。家庭生活中,父母迁就孩子,爷爷奶奶宠溺孩子,让孩子不知觉地觉得自己就是家庭的中心,其他人都要为自己服务,缺少了锻炼和引导,必然就缺乏尊敬的意识。

负能量少抱怨,正能量多传播

作为父母来说,更需要把德育课从小就抓起来,不在言传,而在身教。父母尊敬爷爷奶奶,尊重老师,相互尊重,孩子耳濡目染自然也会受到影响。让不让座这个问题,只是一个社会现象,不管让不让座,也不具有完全的代表性,没必要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来讨论,负能量传递太多,会给公众一种错觉。在公交车上善良的人,让座的人也很多;不良的现象有,但没必要以点带面放到某一个群体上,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既然作为老师,发现了学生的问题,就应该想办法多加引导,发牢骚抱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象牙塔里讲故事


看到很多回答,水平都很高。我想说从我都我实际经历说两件小事,来看这个问题,在十几年前吧!我教学时,有时感冒,嗓子沙哑,孩子们会把喉咙片什么的偷偷放你桌子上,主动给你倒水,还一脸的心疼,这时的幸福感只有老师能感受,因为你的爱能唤醒爱。现在农村学校,中午在学校就餐,我从一年级带到六年级,一年级时都是老师给学生盛饭倒水,一路就是这样,当自己孩子带过来的,在平时进行教学内容的时候,我很注重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其中很多是感恩教育,孩子平时很佩服我也很亲近我,在六年级时我做了一次手术,因学校教师少,怕耽误学生课程,手术后三天就去上班,身体极度虚弱,在这样情况下,我坚持上上课,六年级的学生没有一人主动帮我打饭,帮我倒水,一脸的理所当然,那一刻我的感慨是非常多的,不知道是家庭教育的缺失,还是我品德教育的失败。


用户3326929016506


老师心凉。我和学生外出的机会很多,每次学生都主动给老师让座,礼貌的帮老师推门,老师前面走,学生在后护着,吃饭先给老师端,先让老师坐,老师不动筷,学生也不动。有个别学生不尊师,一般我不会带他们外出学习,也不会指导推荐他们参加比赛,不知尊师,何谈修养。


燕南赵北春来时


我也是老师,看来还是老师站着好,这有个好处,第一、老师站不用被家长和社会上的人说闲话:学校叫去参观,老师坐学生站,怎么会有这样的老师!第二、如果让学生站,站的学生在中途如果因为站出现缺糖休克,那时候问题就大了,最起码造成满天风雨,各种砖头砸到网上,学校因此就会出现很多的麻烦,我相信这间学校的校长和老师一杆子人都害怕到连气也不敢呼一呼;现在学校组织学生到校外参观,要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否则不去还好。


粤发不明


曾经我一个大学同学在一所本科大学担任教师工作,有一天坐公交车赶去单位上课,上车后看到了他教的一个学生坐在车上,但是那个学生假装没看见,扭过头去不搭理他,他特生气就故意站到哪个学生面前,但是学生还是继续假装没看见,后来下车后他把哪个学生狠狠的骂了一顿,他其实根本就没有想去坐位置,他是为学生的自私行为深深刺痛了他的心!现在教育的缺失啊!


动漫艺术圈


三十年前我随企业职工在大连半月疗养后,集体坐船至天津又坐车回京,上车后又有三位北京女教师无座位。年龄四十多岁,来天津开会的。我当年三十六七。我当过民办教师,立刻让坐,三位姐姐可轮流休息。我站至北京。人与人要多一分理解。


李287275412李泽祥


这就是一帮狼。这些所谓的天之骄子,其实就是一帮自私自利的家伙。这样的人,走向社会也不会怎么样。说到这,我也遇到过类似情况。那年我教初三毕业班。因为出于职业习惯,我对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的学生要求很严,并且学生有什么困难我都愿意帮助解决。后来,这批学生多数考上重点。就在学生报到这天,我也去县城,眼看二十几个刚教过的学生没有一个人给我让座,哪怕是假装客气一下。我心想,这都是我教过的“好学生”啊!后来,我出门在客车上遇到上职高的学生,他们看我没坐,纷纷站起来给我让座。别看他们学习赶不上考上重点的,但他们的品德一点都不输给上重点的学生。前不久,我有一个考职业中专的学生,如今是个老板,当他得知我和他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时,第一时间加了我的微信,过不几天,请我去一个农庄吃饭,临走还给我带了一箱葡萄,而且亲自来车把我送到家。我给网友们说我的经历,主要想让大家特别是从事教育工作的网友们,在工作中一定不要歧视学习不好的学生。因为他们是最知道感恩的,哪怕是你一次对他们严厉的批评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