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姜烂脖子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如何综合防治?

戴利TomDaley


大姜烂脖子病,

主要是温度过高,种姜带菌或土壤传菌,以及土壤多水的环境造成的,高温高湿的环境,生姜非常容易发生烂脖子病。那么生姜烂脖子病的要怎么防治呢?且听小编来说说看吧。

烂脖子病主要症状:

植株茎部开如出现黄斑,叶片从下到上开始变黄,如果不加防治,再发展就是腐烂姜块不久,生姜会枯萎死亡。假如天气温差相差比较交大,中午温度较高时,姜根本身就易受伤害,如果温度达到19-24度,甚至更高,空气湿度又很大的话,就容易发病。如遇阴雨天,且地块重茬种姜的话,那么烂脖子病的发病率更高。

怎么处理?

1、生姜播种以前要选择品质优良母种。

2、生姜种植前给土壤进行消毒, 彻底消灭土壤中的病原菌。

3、把整个生病的植株都清理掉,把病苗连同生活的土壤一起清除到田地之外。

4、浇水,随水冲施葡聚糖防止继续病害的继续发展,杀灭残存病菌。

5、姜苗催芽前用药剂杀菌。

综上所述土壤多水、重茬和土壤细菌等,都可以诱发大姜烂脖子病的发生,所以要治理大姜烂脖子病,只要注意以上的几个要点,大姜烂脖子病的治理也不是难题。

最后,祝大家好运。


王家二美人


大家通俗说的姜烂脖子病,学名叫大姜的茎基腐病,也叫腐霉菌根腐病。大姜得病后,茎基部开始产生水渍状的淡褐色的病斑,叶片由下而上发黄,茎基部软了以后就歪倒,不久植株枯萎死亡。病情稍轻的话,可减产10%-30%,严重的可导致减产50%以上。

一、大姜得烂脖子病的原因:

主要是由种姜带菌或土壤传菌所致。种姜带菌,种植以后种姜腐烂,种姜萌发的茎叶发黄,不久植株枯萎死亡;土壤传菌,病菌先侵染近地面根茎,被害处呈暗绿色水渍状,向下扩展,使地下茎和刚萌发的芽变为淡褐色或黄褐色,软化腐烂;地上茎叶变黄,枯死下垂,呈立枯状。

二、大姜烂脖子病发病原因:

多与温差大和高温高湿有密切关系。如早晚温差大,中午温度高时,姜根本身就易受伤害,如果温度达到19-24度,甚至28—32度,湿度85%以上,就容易发病。如遭遇暴雨,且地块连年种姜,则发病率更高。

三、大姜烂脖子病防治措施:

1.播种以前要严格选母种;

2.姜种消毒,用可杀得2000或46.1%可杀得叁仟800—1000倍液浸种。

3. 药土覆盖,种植大姜时用可杀得叁仟1500倍药液浇姜穴,再把可杀得叁仟1—2斤与150—200斤细土混合均匀覆盖在姜种上。

4.早期灌根,大姜长到10厘米或大姜三叶一心时选用杜邦克露或 64%杀毒矾、精甲霜灵—锰锌、70%甲基托布津加上可杀得3000、或可杀得 2000、加瑞农、多宁【硫酸铜钙】、乙酸铜、络氨铜等灌根。1株灌药液0.3斤间隔5天1次连续灌根3次。

5.药液冲施,7月1日前后小培土前为防止因培土对大姜根系造成伤口而促使病原菌侵入、传播,用可杀得叁仟1斤和杜邦克露1斤冲施后再培土。

6.选用农药,发病中心植株周围的大姜,选用杜邦克露或 64%杀毒矾、精甲霜灵—锰锌、70%甲基托布津加上可杀得 3000或加瑞农、多宁、乙酸铜、络氨铜等灌根。

7.技术要点,一定要拔下喷雾器头使农药顺着大姜的茎向下淌1株大姜灌1斤药液间隔4天灌1次连续4次。

最后 提醒种植户注意在灌药时重点灌大姜的根茎基部和地面接触的部位,因为此处为烂脖子病最早发生的部位。所有灌过根的大姜不能入姜窖,因为姜块带有病原菌,能够传染烂脖子病。发病的中心植株不要先拔出来,首先要处理中心病株周围的大姜,药液灌根3 次。防止遗落的带菌土壤传染其他的大姜植株。




乡村小书屋


大姜烂脖子是高温高湿造成的,管理很重要,遇到高温天气预防烂脖子最好的就是控水,控肥。


山里人张先森


主要是天气造成的,管理必须过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