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广义的视角,剖析茨威格笔下的经典暗恋

“费尔明娜,我等待这个机会,已经有51年9个月零4天,在这段时间里,我一直爱着你,从我第一眼见到你,直到现在,我第一次向你表达我的誓言,我永远爱你,忠贞不渝。”

——《霍乱时期的爱情》

男主人公阿里萨对费尔明娜的爱,可以说是一见钟情便误了终生,如果没有期间五十年的风流浪荡、情人无数,这份痴爱可谓纯洁无瑕。

但尽管如此,作家马尔克斯还是把他刻画成对爱“忠贞不渝”的人,不难看出,当爱提纯为精神上的、灵魂上的、仅对费尔明娜一人才会迸发的情感时,“忠贞”已经是更为广义的解读了。

而早在《霍乱时期的爱情》之前,同样有一部极富盛名的经典作品,就是茨威格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这个陌生女人也像阿里萨一样,有过众多情人,却始终忠贞于一人,但不同的是,她没有如阿里萨有情人终成眷属,而是饱含遗憾地离世。

沉醉其中的唯有她自己,痴狂忘我的唯有她自己,默默地守望忧伤,悄悄地咀嚼苦涩,她的爱是一厢情愿的单恋,像挣扎在宇宙边缘的暗物质,吞噬着她的整个世界,这是一个人的悲情剧,谢幕的只会是一个人。

但暗恋也可以是美好的,它会凝结成人生旅途中的一个节点,时不时拿出来回味,而不该像陌生女人被它纠缠一生,最终在枯竭的等待中死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广义的视角,剖析茨威格笔下的经典暗恋

PART1 因为孤独,她走向了他,仰慕着他。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可以看作是茨威格的自传,由他在生活中类似的经历而来——曾收到过两封陌生女人的信件。

故事讲述的是,作家R收到了一封死后寄出的长信,对于写信的人,他没有任何印象,但陌生女人在年少时就曾和他见过面,后来又有两次亲密的时刻,可是信读完了,作家R还是没能记起她。

提到暗恋,有的人说,它是没有回报的爱。是啊,不曾表白,就像面纱下的羞涩与慌张,若不掀开,不可能被人看到,就像琴架上的乐谱,没有被演奏出来,便成了无限延伸的情感暗流,无人知晓,无人作答,便无人奉陪,到底还是孤单一人,不是两个人的恋爱。

也许,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品尝过暗恋的滋味,在不同的年纪,让这种私有藏品在地窖中慢慢发酵,这个写信的陌生女人也不例外。

那时,她13岁,豆蔻的年华,情窦初开,她的芳心只为作家R而跳动,她的泉眼只为他一人流淌,她的呼吸见不到他时便悬若游丝。

著名学者周国平有言,愈是在我们感觉孤独之时,我们便愈是怀有强烈的爱之渴望。换言之,爱能克服形单影只的孤独和不知所措的恐惧,在人与人近距离的接触中、在人与这个世界的碰撞中,会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追寻更有价值的生命方向。

“我的一生确实是从我认识你的那一天才开始的。”父亲早逝,令她很小就失去了父爱,和母亲的穷酸生活,让她倍感厌弃,还经常被邻居家的孩子欺负。

总之,岁月给予她的只有暗淡无光的灰色和伤痕累累的疼痛,再加上青春叛逆期的敏感和躁动,又放大了她的孤独,而此时对门换了新屋主。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广义的视角,剖析茨威格笔下的经典暗恋

电影剧照

起初,没有见到本人,只看到了各色的古董家具,很多好看的藏书,还有一个谦逊有礼的仆人在有条不紊地打理,不过听说搬来的是一位被人尊敬的作家,陌生女人就开始幻想,觉得他肯定是一位如天父般的温和老人,凭着这股自然生成的亲切感,她期盼着作家的庐山真面目能快点儿显现。

“真的,你是多么年轻、多么漂亮、多么修长挺拔、多么标致潇洒。”意外加分的迷人样貌,令她瞬间倾倒:

当差点儿和作家R撞个满怀时,她羞红了脸,为他投来的柔情目光和含情微笑而死心塌地;当寻到机会走进作家R的房间,看着新奇而包罗万象的美丽天地,由心而发的仰慕之情,更让她虔诚地崇拜着。

以至于,她会在门里窥视他的行踪,流连他走过的楼梯、触摸过的地方,对他的生活细节也了如指掌,甚至提高学习成绩考第一名,读上千本书,坚持不懈地练钢琴,把自己整理得干干净净,害怕衣服上的补丁被他看到。

看似是情之所至的举动,但更像是女粉丝在狂热地追捧自己的偶像男神,它营造的是虚假的爱。

在著名心理学家弗洛姆看来,这是以仰望上帝的视角而“神化”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恋爱者是把自己的力量投射到了爱的对象上,结果自己失去了爱的力量,也失去了自我。

也就是说,没有人能比得上这个人,即便他滥情,对每个女人都无比殷勤,陌生女人只会以他为轴心地运转下去,因他而改变,因他而存在,若他离开,世界崩塌。

而这不能言说的、深藏心底的爱,燃烧地更为炽烈,如翻腾的海浪,不住地拍打着陌生女人。暗恋,固然可以体会到深刻的爱,但偏偏在她懵懂无知的年纪,更多时候是致命的苦果,让她沉沦,让她在不知不觉中坠入无边无尽的自我迷失中。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广义的视角,剖析茨威格笔下的经典暗恋

电影剧照

PART2 因为依恋,她回到他的城,有了第一次亲密接触。

现在的人们凡事讲求自主自为,不愿意如硬盘一样被他人格式化,强行写入不是自己的内容,可是,轮到爱情,这个没道理可讲的不明物,就另当别论了。

有的人可以为它走火入魔,在明知劳而无获的情况下,依然执拗的、一意孤行的,想要把它抓住,牢牢地锁进心房,就这样一辈子。

在不得不去往别的城市生活的五年里,陌生女人不停地告诫自己,“不和你在一起,我就不想幸福地、惬意地生活,我把自己埋进一个晦暗的、寂寞的世界里,自己折磨自己。”

她用类似自虐的方式停留在遇见他的年头里,宁愿穿梭在有他的时间回廊中,不愿醒来。

纵然有许多追求者,她一概拒绝,纵然只是想想别的异性而不是作家R,她就会觉得自己是在犯罪。她要把无尽的悲伤裹进没有作家R的夜晚,以此巩固他在自己心中的热度,即便在没有他的日子里,陌生女人依旧可以徜徉在思念他的海洋中,沐浴在他温暖的目光中,以保持她对他的依恋。

直到她说服家人一个人返乡,站在作家R的房前,每晚望着窗户里的灯光,她才有了生气。

如果说,之前的情感还不算上爱,只是崇拜者对被崇拜者缺乏理性地跟随,那现在的她,一个出落成美丽少女的她,想的就是男女之间的情爱了,因为她希望自己被作家R爱上。

所以,围绕在作家R身边的漂亮女人才会引起她的嫉妒之心、憎恨之意,所以,当他注意到她,却没能认出她来时,特别失落。

以为他会如自己一样在想着对方、在等着对方,可是这些完全是她一个人在自我催眠,那些细如发丝的记忆只保留在她一个人的脑海中。

但她还是原谅了作家R,在他上前攀谈、请自己吃饭、带回家度过的三个销魂夜晚,她沦陷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广义的视角,剖析茨威格笔下的经典暗恋

电影剧照

他忘记了她是谁,没关系,她可以用全新的身份和他在一起,谈一场刻骨铭心而浓烈的恋爱,然而,作家R以出远门为由躲开了她。

在他谎称在外的两个月里,陌生女人没有揭穿他,仍旧站在他的窗外,期待他的再次召唤,而现实如此残酷,除了离别时相送的几朵白色玫瑰花被握在手中,没有他的任何回应。

我们时常被自己的执念牵着鼻子走,带往不知归途的尽头,十分清楚地知道不该那么的鲁莽和冲动,却不想停下来。

就像陌生女人,明明知道作家R对她没有更深的意思,只有表面的风花雪月,明明知道他不会为任何女人负起责任,只有避而不及的逃离,可她不怨他,即便他不忠诚,可她还深爱他,我想,这是把“爱他就要爱他的全部,包括缺点。”发挥到了极致。

我想,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暗恋是初恋的初恋”,是更为蚀骨灼心的爱,你最好看的样子就是我们初遇时的样子,过去和现在没有变化,是我最爱你的样子,至于那些在外人看来是不堪的一面,在我这里都是边边角角的碎屑残渣可以忽略不计。

这就是陌生女人的姿态,看似有股不管不顾地倔强劲儿,但更多是迫于无奈的顺从,怪只怪她不能没有他,他是她活着的全部意义。

爱不论短暂还是长久,不论只绽放于肉体上的激情,还是升华为灵魂上的寄托,都是美好的,而期间生出的惆怅和欢喜,因为有爱打底,也同样是美好的。

爱就像一场未知的探险,会鼓动你的好奇心,去发现更多的诱惑,在未知的旅途中,又渴望更深入的探险,总之,纵然疲惫,也不想就此打住,因为你知道,一旦中断,爱也就消失了。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广义的视角,剖析茨威格笔下的经典暗恋

电影剧照

PART3 爱你在心口难开,只等死亡把她带到他的身边。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谨慎时刻:当你不能把握最后的结果是自己所期待的,不能确定得出的结论是自己想要的,往往就会倾向于更为容易的目标来挑战,这就是阿特金森的避免失败动机

陌生女人的暗恋之所以没有捅破,因为她胆小,因为她明白,如果说了,以后就不可能再见到作家R,宁愿为爱犯傻,不让他知道,强忍着爱慕之心,将它变成秘密永远深埋,也必须放弃袒露的机会。

这里面也包括孩子,他们的孩子,为了不成为他平白多出的负担,不让他投来猜疑而不是温柔的目光,为了他思念她时带着感激而不是忧虑。

后来,她独自承受生产带来的各种屈辱,却因为害怕贫困会腐蚀孩子的娇嫩,恶劣的环境会剥夺孩子的笑容,决定依附一个又一个的上流人士和富有商人,让孩子在快乐和光明中享有良好的教育,就像作家R一样。她把孩子当做了暗恋对象的替代品。

而簇拥在她左右的这些男人,能给予她想要的宠爱与依恋,但她始终没有结婚的念头,为的是能随时抽身,在作家R召唤她的时候,推开一切奔向他。

从头到尾,在这段暗恋中,她把自己的位置连根拔除,完完全全地交给了作家R,在隐形的关系中,她不需要任何一个有名有姓的角色,只愿化作微不足道的藤蔓栖息在大树上,无畏风雨摧残。

或许是她的诚心感动了上帝,让她在十年后再一次遇到他,一如18岁时,不假思索地任由他带回家,欢愉地度过了浪漫一夜,与其说是受男欢女爱的情欲驱使,不如说她是抱着他能认出自己的幻想在垂死挣扎。

很可惜,接连试探后,盲人没有复明,并且在离开时,作家R还塞给她几张钞票,无疑,陌生女人那可怜又卑微的情感遭到了彻底地践踏,她终于明白自己不过是无数艳遇中的一个,从来不值得留恋。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广义的视角,剖析茨威格笔下的经典暗恋

电影剧照

其实她是怨的,虽然信上总是在重复,“我永远不会埋怨你,我爱你”,但克制的情愫就像潮湿角落里长满的青苔,只能将无声的呐喊在黑暗处怒放,很显然这是说给她自己听的,把作家R一次又一次的无情和忽视,自欺欺人地往下压,再往下压,至心底转来转去,郁结成经年累月的伤疤。

爱你在心口难开,是死亡让她与作家R见字如面。“花瓶是空的,多年来在他过生日的时候第一次是空的。”之前,每年都有一朵白玫瑰按时开在他的蓝水晶瓶里,“他思念起那个看不见的女人,没有实体,充满激情,犹如远方的音乐。”等作家R看完了信,陌生女人用无涯的深情演奏出的旋律也随之飘向远方。

孩子病故,在信寄到作家R的手中时,陌生女人也不在了,而唯一的愿望,就是想让他在每逢过生日的那天,依旧买来白玫瑰插在花瓶里,她想继续活在他的心里,可是,一切都是妄自徒劳,为他而活的生命无悔,换来的不过是他刹那间的恍惚失神,不禁令人唏嘘。

白色玫瑰在茨威格的笔下,与其说象征着圣洁不悔的爱情,不如说是对作家R让爱轻浮的讽刺,是对陌生女人为爱凋败的慨叹,我想,如果一切不曾开始,结局会不会有所不同。

一个是一人一心,一个是浮生浮情,有时候爱情降临根本没道理可讲,根本不会去权衡爱的分量与得失,而茨威格利用夸张略带荒诞的写法,把这个偏执的暗恋者推向了极致,推向了燃点,凄美而深沉的情绪情感在字里行间,饱蘸着受伤的心灵,被毫无保留地抒发,深深地触动着每个人。

或许,我们从始至终都在受命运的指引,就如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的,“人类的大多数选择都是命中注定的,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开始埋下种子,这当中也包括爱情。”

无意识地去爱,贪婪爱的感觉,是人之常情,可假如,一方倾尽所有,一方则无半点儿回应,与其固执地做着自我牺牲,不如及时转身,去寻找那个甘愿为你心动的灵魂,即便短暂也是快乐的。

愿你爱的人恰好也爱着你,愿你们因爱滋养而光芒万丈,因双方的存在而幸福长久。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以广义的视角,剖析茨威格笔下的经典暗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