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包”不停 在华外企陆续复工

【欧洲时报特约记者李晓喻北京报道】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度令在华外企也面临“停摆”。现在,在中国一系列政策“红包”扶持下,各地外企已陆续开始复工,但完全重回正轨仍需时日。

各地外企陆续开工

此前,中国商务部已发布一系列稳外资措施,明确提出将积极帮外资企业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协助企业采购必要防护物资,协调帮助解决外资企业复产存在的困难;加强外资大项目服务保障,推动在建外资大项目建设,保障企业投资按计划进行;聚焦疫情对各类外资企业的不同影响,分类施策,采取精准帮扶措施。不少地方也相继为外企送上复工专属“礼包”。如山东除帮助外企采购防疫物资外,还联系餐饮企业为复工外企提供餐饮配送,并给予外企减免税费、缓缴税款和社会保险费等优惠,在官方支持下,越来越多外企开始复工。

政策“红包”不停 在华外企陆续复工

2月18日,广州市黄埔区的外资企业厂区内工人们全副武装复工。(图片来源:中新社)

17日,宝马设在沈阳的全球最大生产基地正式复工,近2万名员工按计划返岗,两座整车工厂,近期将全面恢复正常生产。

另据上海市外商投资企业协会2月11日汇总的54家外企抽样调查,超过五成外企已全面复工,超过三成外企部分复工,一成多外企尚未复工。其中,欧莱雅、德尔福动力推进等17家外企在实际生产经营层面已全面复工,乐高、毕马威、安永、安可咨询、宝马汽车等13家公司也已正式复工,但采取了安排员工在家线上办公的模式。

部分复工的外企包括施耐德、宝洁、日东电工、三井海上等,除生产一线人员到公司上班外,其他员工可线上办公。其他未复工的外企有的在申请复工材料,有的在等待当地政府审批结果。

在中国另一个吸收外资重镇广东,外企也陆续复工。欧姆龙的电子部件工厂于12日逐步复工,这是欧姆龙在中国建立的规模最大的生产工厂。松下电器在广州的番禺区、黄埔区和佛山的顺德区的工厂也已宣告复工。

政策千万条 全面复工第一条?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考虑到中国现在执行的分地区、分行业复工政策,外企生产经营活动要完全回到正常轨道还需时日。

中国国家发改委秘书长丛亮日前表示,不同地区要根据疫情的情况合理有序复工复产,疫情严重的地区应该继续采取最为严格的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再考虑有序复工复产。必要的医疗领域,包括居民的基本生活领域要复工复产,其他的领域“可能还要再等一等”。

中国美国商会主席葛国瑞(Greg Gilligan)坦言,如今包括外企在内的企业很多生产经营业务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产业链上下游厂商的配合也必不可少,各地复工政策和进度不一将给外企造成困扰。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称,分行业、分区域有序复工是理想化的图景,但现实是如果某个企业复工了,但上游原材料企业、下游企业或物流企业没有复工,企业同样无法有效运转。因此,当前中国应做好两个区分,一是精准区分“疫点”、“疫区”和其他地区,对后者要尽快恢复正常正常生活;二是区分人和物,对人流和物流采取不同管控措施,尽快全面畅通货流运输。

对此,官方已经明确,将提高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解决疫情防控时期的用工原料、资金防控物资不足的问题,让企业心无旁鹜地复工复产。分析人士认为,更多缓解复工路上产业链“卡脖子”环节的措施或将出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