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店遇商业危机,200万人民遇就业危机:没收入怎么生活

据深圳蓝色财报报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人意料,许多行业措手不及,蒙受重大损失。能解决四川200多万人就业问题的火锅行业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危机,3万多家门店处于犹豫和无助的状态。在这个春节里,劳动力、房租和原材料的流失就像是火锅老板头上的三座大山。让他们对未来感到困惑。

家住成都东郊记忆附近的李先生是个喜欢吃火锅的人。在过去的20年里,他平均每月至少吃两次火锅,每周可能吃两次。这次爆发太突然了,完全打乱了他的正常生活习惯。

春节在家禁食半个月后,他想到了火锅,就想流口水。我情不自禁。他决定去超市买些火锅配料和配菜,然后打算在家里做一个火锅。

出了半个月没出门的小区,他特意观察了附近的两家火锅店。其中一家火锅店在二楼开张。由于火锅桌放在室外露台上,已经打开了,但临近吃饭时间,没有客人。

另一家商店在三楼有近30张桌子。一楼没有服务员。商店转让通知贴在两面墙上。

当李先生来到附近的永辉超市时,发现火锅市场的很多菜都卖完了,没有他平时喜欢的黄嗓子和鹅肠。看来,和李先生一样,有很多人想吃火锅。但在目前的特殊情况下,几乎没有人敢在火锅店吃火锅。

火锅店遇商业危机,200万人民遇就业危机:没收入怎么生活

四川火锅年销售额:3000亿元

火锅是成都乃至四川餐饮业的主要品种之一。据四川省火锅协会常务副会长严龙介绍,目前四川火锅店有3万多家,从业人员200多万人,年营业额约3000亿。其中,成都的营业额约为800-1000亿。可以说,火锅在餐饮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这种流行病使许多从业人员感到前所未有的危机。

据成都市食品饮料研究所近日“成都市餐饮企业应对疫情调查”统计,44家餐饮企业认为,如果现状持续下去,只能持续一个月;76%的餐饮企业信心不足复工后餐饮恢复的期望

执行副总裁严龙也表示,如果目前的情况持续下去,50%的火锅企业能生存不到3个月,只有12%的企业能生存半年。

火锅店遇商业危机,200万人民遇就业危机:没收入怎么生活

火锅店遇商业危机,200万人民遇就业危机:没收入怎么生活

小龙坎流失4亿营业额

火锅品牌连锁店拥有数百家门店,是火锅企业在冲击下损失最大的一家。

火锅品牌连锁店大龙素的负责人任军说,在这种疫情下,除了9家海外门店外,中国近300家门店全部受损,影响程度达100%。

与成都11家直营店2019年1月1日至10日的数据相比,去年直营店店内业务499万户,今年1日仅下降32万户,下降率为93.58%;外卖业务去年同期为28万户,在这种特殊情况下激增至181万人,同比增长547%。但这并不能抵消商店消费业务的下滑。总营业额仍然下降了60%。

舒大夏的负责人蒋晓边说,在今年流行的影响下,每个人都非常重视去做生意。但是,单靠外卖并不能完全弥补线下门店的损失,尤其是景区和市区门店。

游客波动很大。虽然疫情发生,但我们的投递点从原来的3个增加到10个,而且每天单笔交易量可以达到上千个,但仍然是杯水车薪。它只能占正常营业额的十分之一。疫情爆发后,相信火锅外卖一定会有大的增长。但如果我们依靠这条线来支持公司的运作,我们目前就做不到。

目前,小龙观是国内火锅连锁品牌披露亏损最大的一家。

据小龙坎相关负责人介绍,自疫情爆发以来,小龙坎集团旗下所有直营店自1月26日起全部关闭,全国合作门店不断增加。截至2月10日,全国共关闭门店788家,其中正常营业门店仅57家;正常外卖门店103家,仅网上销售门店79家。营业额环比下降94%,集团亏损约4亿元。

此次爆发,大批小龙看门店关门,前后端业务、供应链亏损。此外,正值春节旺季,很多商品都面临原材料的流失。租金减免并没有得到房东的明确支持。劳动力成本、物业租金和原材料成本是三大损失。除了这些看得见的商业损失外,还有一些看不见的心理担忧。

火锅店遇商业危机,200万人民遇就业危机:没收入怎么生活

携手拯救火锅产业

与这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品牌连锁火锅相比,在疫情下仍难以支撑。一些个体店和小品牌火锅正面临真正的灾难。

资深火锅餐饮媒体人士杨春梅说,她知道很多单一火锅店都张贴了转让通知。”因为很多火锅店都是街边小店,所以门上的租金一般都很高。如果房东在一定时期内拒绝减租,加上劳动工资,一般店主很难承受损失。”

四川省火锅协会常务副会长严龙说,火锅行业是一个人才密集型行业,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在当前困难时期,希望政府能对减租工作给予指导。希望对资金链面临断裂的火锅企业提供无息紧急贷款,在社保、税收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同时,不少火锅企业也面临着逐步复工的问题,但缺少口罩、温度计等防控材料。我希望政府能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此外,火锅店现在的重点是推广网上外卖业务。希望美团、大众点评等网络销售平台能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降低企业的成本,让我们共同分担困难。

上述大龙宿相关负责人表示,至少在我们企业看来,类似的点评等外卖平台还没有为企业拿出切实可行的帮助方案。我们要号召那些平日与餐饮相关的互联网平台,拿出优惠政策,加入我们的行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