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技術發明獎:奠定中國西部油氣勘探重大發現理論基礎

我國油氣資源勘探面臨從"依賴東部"向"穩定東部、發展西部"、從"淺層"向"深層-超深層"和從"碎屑岩"向"碳酸鹽巖"三大戰略轉移,中國西部大型疊合盆地海相碳酸鹽巖資源量達200億噸,而探明的儲量不到15%,是油氣勘探和開發戰略轉移的重要接替領域。

國家技術發明獎:奠定中國西部油氣勘探重大發現理論基礎

但由於中國揚子、華北、塔里木等小克拉通地塊的多期次演化、長期遊離於大洋、碳酸鹽岩層系構造-沉積分異及其控制下的原生油氣地質條件複雜,導致我國西部大型疊合盆地海相碳酸鹽岩層系油氣勘探難度大。

日前,榮獲201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的"中國西部海相碳酸鹽岩層系構造-沉積分異與大規模油氣聚集"項目通過近二十年的持續攻關,為中國西部碳酸鹽岩層系油氣勘探重大發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

國家技術發明獎:奠定中國西部油氣勘探重大發現理論基礎

1、 率先提出構造-沉積分異作用是形成大型油氣聚集帶主要控制因素的新認識,發現了四川盆地晚震旦世至早寒武世"綿陽-長寧拉張槽";建立了臺地-臺間盆地相間模式和臺緣斜列式臺地-臺內盆地沉積模式,揭示了西部大型疊合盆地碳酸鹽巖分佈規律。

2、 首次提出並實踐了不同級次層序巖相古地理研究及編圖的理論和方法,揭示了西部大型疊合盆地碳酸鹽岩層系生儲蓋組合及時空分佈特徵,豐富和發展了層序地層學和巖相古地理學。

3、 建立了西部大型疊合盆地碳酸鹽巖油氣形成的四中心耦合成藏理論和四元聯控分佈理論,揭示碳酸鹽巖油氣富集規律,評價西部大型疊合盆地碳酸鹽巖勘探新領域,預測了18個油氣聚集帶。

國家技術發明獎:奠定中國西部油氣勘探重大發現理論基礎

4、 發展了岩石物理與儲層建模模擬指導下的碳酸鹽巖儲層三維結構多尺度成像方法技術與儲層孔隙流體識別技術方法;創新發展了基於地震紋分析的儲層含氣性檢測技術方法。

項目成果豐富和發展了碳酸鹽岩層序地層學、巖相古理學、石油地質學理論;研究成果已推廣應用到中國西部大型含油氣盆地的碳酸鹽巖油氣地質評價及勘探領域,為中國西部碳酸鹽岩層系油氣勘探重大發現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發揮了重要指導作用。研究成果在古老碳酸鹽巖研究領域總體上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採編:王一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