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處長的戰“疫”日記

作為全市社會治理工作的牽頭部門,市委政法委組織黨員幹部80餘人下沉所在社區網格,以黨員志願者身份參與疫情防控相關工作,疫後建立長效機制,以志願網格員身份定期到網格參與相關活動、瞭解網格工作、聽取群眾意見、反映基層建議,更好地推進網格化社會治理工作。即日起,金陵長安推出《戰“疫”日記》系列報道,從他們的視角捕捉網格員日常點滴,記錄一線戰“疫”實景。

女處長的戰“疫”日記①

2月13日,天氣陰沉沉的,倒春的寒氣絲絲入骨,宛若最近的疫情讓每個人無法迴避。單位組織黨員志願服務隊,到家門口的社區參與防疫工作,同事們都很積極,紛紛報名參加。

社區報到 領受任務

想著早點去報到,八點多一點到秦淮區雙塘街道胭脂巷社區的時候,社區鄒慶主任已經帶領社工在開會了。靜靜坐在一邊聽,主任說昨晚在街道開會到九點多,佈置外地來寧人員排查工作。每個社工要按照自己負責的區域,做到“一張表格一口清”,社區內全部外來人員要一一排查到位。佈置完工作,主任頓了頓說:我知道大家最近很辛苦,從春節起就沒有休息。現在陸續開始復工,防疫工作也到了關鍵時候,希望大家再堅持再堅守,不要讓前面的努力都白費了。

會後,向鄒主任說明來意,主任說疫情防控以來,機關幹部都下到社區,緩解了基層人手不足的問題,這幾天他們都要按照網格“掃樓”,就安排我協助一名社工一起排查外地來寧人員。

女處長的戰“疫”日記

逐戶“掃樓” 摸排登記

社工叫陳娟,30多歲,說話溫溫柔柔的。她負責的網格有301戶,這兩天要和管段民警把網格內的外地來寧人員都登門排查一次。看她只戴著一次性口罩,好奇問沒有其他防護嗎?她說社區每天給他們發一個口罩,也買了一次性雨衣和浴帽,但是穿著雨衣和浴帽行動很不方便,有些居民還特別牴觸,乾脆大家就只戴口罩了。和民警簡單商議了下,就按照單元開始“掃樓”。每敲開一家門,陳娟都會細心的提醒住戶“戴好口罩”,然後仔細詢問何地何時來寧、交通工具和車次,請他們掃碼登記基本信息(街道開發的外地回寧人員登記小程序),叮囑他們在家自行隔離,並留下聯繫方式,如果有什麼需要和問題可以及時聯繫她。一個上午我們走訪了三十多戶,不斷重複著同樣的程序,說著同樣的話。走訪時,絕大多數人都能理解和配合,也有一些租戶沒人,陳娟說再通過電話確認是否在南京,如果回來了,還要繼續上門排查登記。

女處長的戰“疫”日記

她的工作 她的職責

一個上午不經意走了快一萬步,陳娟說:她的責任區很多樓棟有電梯,走的還不算多,有的社工負責老小區,一天就要上上下下幾十層樓。中午休息,我們拉起了家常,得知她住在棲霞區,每天上班就要一個多小時,奇怪為什麼跑這麼遠當社工。她說:老家在鹽城,先生是南京人,到南京最初就住在雙塘,很喜歡這兒的煙火氣和人情味。雖然搬走了,但沒事還是會回來轉轉,得知招考社工,挺高興就報名了。平時地鐵來回也算方便,最近常常加班,公共交通又調整了,下班已經沒有車,倒是辛苦老公來接。說到女兒,陳娟話不由多了起來,還給我看了手機裡的照片,一個胖乎乎可愛的小女孩兒。

女處長的戰“疫”日記

看的出來,她是一個好媽媽,言語中充滿了母愛的細膩與溫柔。“最近忙的沒時間陪孩子吧?”當我問起來,她有些黯然,告訴我:先生在蘇寧工作,最近為了保證供應,也是加班加點,孩子都是老人在帶。早上走的時候孩子還未醒,晚上回去已經睡了。最擔心的還是怕感染家人,每天回家即使認真消毒了,還是刻意與他們保持些距離,不敢過於親近。說不累不怕是假話,但這就是我的工作,我的職責啊。

女處長的戰“疫”日記

真心奉獻 真誠呼籲

短暫休息後,我們又開始“掃樓”。當暮色降臨,晚飯時分,已經走訪了60多戶。陳娟說要回社區把今天的走訪情況梳理錄入,還要與無人的租戶進行聯繫。分別不久,突然收到她發來的微信,她說:“希望能呼籲到一些年輕點的志願者來幫忙。社區現有的志願者都是以大爺大媽為主。有的比我父母年齡都大,他們每天早上8:00到晚上8:00兩班倒值守小區,真的很辛苦。這樣值守也不知道還要堅持多久,一些志願者說,時間再久點怕吃不消。希望他們能多點被關注,疫情時期他們挺身而出守護大家,也希望他們的熱血不被辜負。”

看著萬家燈火,這份歲月靜好,背後有無數人的守護。陳娟只是眾多普通社工之一,當疫情襲來,他們沒有什麼專業的防護,一個口罩就是全部;他們沒有感天動地的事蹟,只是在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和職責。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役裡,他們用自己的身軀,為我們擋住了疫情的擴散,守住了基層的防線。平凡出自偉大,對他們我們同樣應當報以尊重和敬佩。

志願服務持續中,日記待續…..

作者:曹靜,南京市委政法委政治部政法隊伍建設指導處處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