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推行的由溫儒敏主編的部編語文教材,大家覺得如何?

bj文飛揚


第一、文章選題腐朽,很多懷舊文脫離時代,寫作手法陳舊,是特殊歷史時期的產物,不能作為範文使用,沒有分析解讀的意義。

第二、語句生僻繞口,很多土語方言,中國語言文字博大精深,而一些生僻的形容詞早已不為人們使用,孩子們很難應用和理解。

第三、編纂邏輯虎頭蛇尾。部編版教材在拼音的教學上的確做出了應有的嘗試,低年級課本可謂是用心了的,但是在中高年級課本上就顯得邏輯混亂。例如詩詞文言文完全可以按照年代順序選錄編纂,中間加載一些相同時代的歷史故事,這樣孩子們又學習了經典,又掌握了歷史進程,豐富了學識,一舉多得。

第四、減量不減負。書中學習重點變得不突出,使得學生不得不完全依賴教輔材料,考試題從此變得撲所迷離。這也是社會補課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

第五、對學生行為類,心理健康、道德品質類、法治類的文章幾乎沒有。

第六、對新知識,新文化,新意識形態沒有正確引導和銜接,學生沒有代入感,無法產生學習興趣與共鳴。

第七、背誦。什麼文章值得背誦,背誦的意義在哪裡?古文是需要背誦的,而現代文呢,積極向上的,語句優美的,需要爛熟於心的,六年級下只有兩篇要求背誦的現代文,一篇是“聰明的你,告訴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呢?“另一篇“人總是要死的“搞得寒假大過年我不敢讓孩子連續背誦,忌諱的要命!

還有比背誦《舌尖上的中國》來的更有滿分作文的示範作用的嗎。消極,仇怨,迷茫,難道是背誦的真實奧意?

第八、多數課文都是匿名的,也就是說不知道誰寫的,難道那些文學大家知名撰稿人的文章不值得摘錄嗎?你們經費少到給不起稿費嗎?

第九、背誦你喜歡的段落。這種自欺欺人的提問就不要出現了好嗎,你非逼著老師說“同學們,你應該最喜歡第二段”老師也挺難的!

最後我要說,教育是國家的未來,教育是一個民族的希望。語文教育是培養品德、歷史、文化、思想、寫作的綜合科目,一套完善的教科書值得傾注更多人的心血寫就,而不是單純的強化某一項就是好課本,更不是某人的主觀意識能夠左右的。一切矯枉過正,也是不可取的,希望有關部門及時調整內容選材與編撰,更也,人之仰之,希望此言能上達天聽,下澤百姓,我們共同為教育獻計獻策,為自己,為子孫,為全民族!

(下圖:部編語文主編,面相就跟你讀過的語文課文一樣……)






十里不如


初中語文教材編的也非常有水平,每單元一個專題,收的文章可以說每篇都是精品,可以這樣說,是新中國七十年來最好的教材,也遠遠高於民國的教材。


用戶3379913873319


七十年來,最好的語文教材!由此上溯到民國時期,仍然是最好的語文教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