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重溫時代印記、還原茅臺老酒魅力。到這一期,茅臺年代秀系列進入尾聲階段,從“00年代”到“50年代”,每個年代的茅臺酒都有講不完、說不盡的故事。

它總是帶著多樣的層次感拉動著時代的帷幕,讓人身臨其境般感受那個年代的溫度,並能勾起人們對那些歲月的緬懷與留念。

本期內容,我們將推出茅臺年代秀系列最後一期——“50年代”,講述上世紀50年代茅臺酒的時代印記。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茅臺酒的誕生

解放前,在貴州茅臺鎮生產茅臺酒的主要有三家酒坊,他們分別是成義酒坊(華茅)、榮和酒坊(王茅)和恆興酒坊(賴茅)。

1953年2月,政府把三家生廠茅臺酒的成義(華茅)、榮和(王茅)、恆興(賴茅)併購,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現在的國營茅臺酒廠,酒廠成立後註冊了“貴州茅臺”這個嶄新的茅臺酒商標。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五星”與“飛天”商標

國營茅臺酒廠成立後,1953年,茅臺酒廠開始註冊“貴州茅苔”牌商標(後改為“貴州茅臺”),並啟用工農攜手圖形,俗稱“工農牌”。從1953年起,茅臺開始外銷,並使用由紅色五星、齒輪和金色麥穗圖形組成的“金輪”商標,即現在所稱的“五星”商標(“五星”茅臺),酒標設計獨特、印刷精美,歷經半個多世紀,沿用至今。

五星茅臺開始對外出口後,由於當時新中國處於國際反華勢力的重重包圍之中,“五星”商標圖案因被海外一些人視為“政治商標”,而受到不應有的歧視。為更有利於外銷,1958年,借用在西方社會影響很大的敦煌“飛天”形象,在外銷茅臺酒上使用“飛天”商標即“飛天”茅臺,內銷仍然使用“五星”茅臺不變。

於是,便形成了“五星”茅臺用於內銷,“飛天”茅臺用於外銷的局面。

但隨著近些年中國國力日益強大,國際地位不斷提高,“五星”商標自主走向國際市場的障礙完全不復存在,甚至有些國家點名要“五星”茅臺酒,而“飛天”茅臺酒也用於內銷。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土陶瓶+軟木塞

1956年以前,茅臺酒瓶一直使用仁懷當地生產的土陶瓷瓶,該種瓶身為手工拉胚,受限於當年技術水平,此種酒瓶燒製時採用上下兩部分對接工藝,所以在整個五十年代中期以前,凡茅臺酒廠黑釉陶瓶中部,均有雙截對接遺留痕跡,時代特徵明顯。

在1956年以前,茅臺酒封口為油紙紮塞在瓶口裡邊,外用豬尿泡皮綁紮,再用封蓋紙封口,封蓋紙為篆書“貴州”二字。這種瓶子及包裝方式滲漏大,儲存難。

到1956年,經過工藝改進,茅臺酒更換了封口,使用木塞,以更好地防漏。

1958年以後,外銷茅臺開始使用白瓷瓶,而內銷茅臺繼續使用土陶瓶。土陶瓶和白瓷瓶都有缺點,土陶瓶造型不夠時尚,且酒瓶滲漏比較嚴重,而白瓷瓶成本較高。於是,到1966年內銷和外銷茅臺全部更換為造價低、不滲漏、造型美觀的白色玻璃瓶。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白瓷瓶+紅飄帶

對於外銷茅臺來說,1958年是個特殊年份。1958年8月,外銷茅臺商標“飛天”牌正式開始使用,並將酒的度數由55度降到53度和52度。

同在1958年,由於土陶瓶在對外銷售中外觀不美並且滲漏嚴重,外銷茅臺開始使用白瓷瓶作為包裝,瓶身在歷史上首次使用紅飄帶,上面刺繡有“中國貴州茅臺酒”字樣,繫於瓶首,此後,掛紅飄帶成為茅臺酒的重要標誌,而內銷茅臺直到1992年才有紅飄帶。同時,還首先採用了透明塑料封口、紅色塑料蓋頂的軟木塞。

此酒新穎的包裝一經推出,便在國際市場脫穎而出,備受海外消費者青睞。

鑑賞|茅臺年代秀之“50年代”


茅樊.預告

為了讓讀者更直觀、全面瞭解茅臺老酒發展歷史,下一期,我們還將對建國以來茅臺酒的發展進行一次立體概述和回顧。

內容包括茅臺酒的幾個發展階段,以及商標、酒瓶、瓶塞、包裝、容量等的變遷,還有茅臺酒的鑑賞方法、保存方法、收藏心得等內容,敬請關注。

關注茅樊.為您生活添色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