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戰中麻沙袋是否能阻擋子彈?

風起發順


兔哥回答,在一些戰爭影片中,我們總是能夠見到用沙袋作為掩體抵擋子彈的打擊的方法,這種方法戰場上是否有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沙袋裝滿沙土的確是能夠擋住子彈的貫穿,但也是有條件的。下面我們來探討一下沙袋阻擋子彈的原理。



(一)從子彈的穿透性來說,子彈彈頭的所產生的穿透力源於彈頭的慣性存能,子彈以非常高的初速射出槍口才使得子彈能夠具有貫穿力。以步槍為例,在一百米的距離上的普通彈能夠擊穿約30釐米厚的土層,而沙袋的厚度通常遠遠高於這個數值。如果射擊距離遠於這個距離穿透性會低於這個數值。實戰中的距離100米就很近了,而如果是手槍彈則會更淺。所以說用沙袋裝滿沙土作為掩體是可以起到抵擋子彈的作用的,而戰場上沙袋是設置陣地最普遍的一種廉價的東西。


(二)從沙袋構築陣地的使用方法來說,沙袋在戰場環境中的使用是有講究的,首先不能把沙袋裝太滿的土。如果裝太滿太實沙袋就會變得很圓,很鼓,這樣整個沙袋的直徑就會變小,而且這麼多的土也很重,不方便搬運,也不會牢固。正確的做法是裝一半或是少一半,如果沙袋夠用,不要裝滿,把口紮緊,使沙袋成扁平狀,薄了的好處除了能增加沙袋牆的厚度,被擊中也不會流出太多的土。層層疊壓,這樣即牢固,也會使沙袋的土變的結實,同樣也耐爆炸波的衝擊和震動。


疊碼時要有一個傾斜度,這樣才穩固。戰場上的沙袋構築工事通常是作為一種補充方式,例如,用來加固塹壕,加高掩體便於射擊,多采用半挖半堆碼沙袋的方式。而且不能橫亂放,要錯落有致,並且要錯開縫隙,就向壘牆一樣。制式定做的沙袋都很寬,裝滿土壓扁後的厚度達到1米以上,戰場上多采用兩層固底的方法,不要說普通的步槍子彈,炮彈打不正也沒辦法。應該說沙袋還是非常管用的。

(三)戰場上沙袋的裝土可不是隨便什麼土都可以裝的哦,首先沙子不能裝,哪怕是潮的沙子僅量不能裝,這是因為子彈對土質的慣穿性能沙子是最深的,第二,沙袋戰場上容易破,沙子會流出來。另外,溼的泥土不能裝,特別是河底細膩的泥土,子彈穿深很大。石頭不能裝,雖然能抗穿透,一但被子彈擊中,石頭亂碰,戰場環境下沙袋很容易就潰爛掉。最好的土質就是帶有粘性的黃土或黑土,結實。



兔哥42928


被AK47的7.62×39毫米子彈在100米距離擊穿的鋼軌,既然子彈都能擊穿鋼鐵那麼可以擊穿沙袋並且將躲在沙袋後面的人打死打傷呢?

這還真的不能,子彈並不是說可以擊穿鋼軌就能擊穿沙袋的,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從物理方面的解釋就是:沙子是由石塊風化或者泥土在乾燥大氣環境下硬化後的產物,本身是比較堅硬的,當它被填滿沙袋後就有了束縛力,並且沙子被束縛後聚集在了一起形成相互間摩擦力和咬合力,甚至會變得比較有彈性,當子彈打在沙袋之後形成了空腔效應,但是沙子有流動性很快的空腔就會被填滿,在沙子的重力、摩擦力(阻力)、擠壓力的作用下,子彈的能量迅速被削減和吸收,被滯留在了沙子當中,也就傷害不了沙袋後面的人了。


另外,槍要是打人首先要瞄準,然後扣動扳機子彈飛出槍口,但是它的彈道是固定的,當打在沙袋上後受各種阻力的影響會改變彈道,偏離了想要擊中的目標...所以,戰場上使用沙袋作為簡易防禦工事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戰場上的沙袋是有講究的,沙袋要能裝滿100公斤的沙子,寬度要在40釐米、厚度20釐米以上,既不能裝的過於鬆散也不能裝的過滿,過於鬆散起不到防子彈、防殺傷彈片的作用;裝得過滿會使沙子的流動性變差反而增加了子彈穿透沙袋的可能性,嚴重的還會引起跳彈現象!所以,要根據教材和經驗去裝沙子。

用沙袋構築簡易工事只是臨時性的,最多可防幾發步槍子彈,彈孔太多沙子就流走了,而重機槍子彈能量(動能)太高根本防不住!
鑑於沙袋使用和防彈性能不是太好,現在已經使用
“艾斯科防彈軟牆”來替代沙袋的功能了。

所謂“艾斯科防彈牆”就是一種以鋼網為結構的經緯骨架部分,採用帆布作為填充砂子的軟容器,平時可以摺疊在箱內,構築工事的時候取出,撐開再往裡面裝沙子或者泥土就可以了。

平時可以摺疊以減少體積

,構築工事的時候撐開就行,可以較大數量的儲備。
我軍維和部隊也使用“艾斯科防彈軟牆,它可以多層疊加壘砌

,最外層用較大石塊充填可以防重機槍子彈或者RPG打擊,內層可以裝石子和沙子進一步削弱和吸收大口徑子彈和殺傷彈片的能量,圖片上還能看到可以堆高,總之防彈性能和使用靈活性能要大大好於沙袋。
不但可以構築工事還可以修建臨時倉庫、食堂、廁所...等臨時性建築,使用之方便就像搭積木一樣的簡單。

“艾斯科防彈牆”雖好,但這玩意兒是先進國家軍隊用的戰備物質,單個的並不貴,可問題是構築一個十幾萬甚至一平方公里的巨型兵營,就得需要巨大的數量,其開銷就不便宜了,軍費比較少的國家用不起,就只能繼續使用沙袋了。


皇家橡樹1972


答案是隻要麻沙袋厚度足夠厚,是能夠阻擋子彈的。

以我軍曾經裝備過的81-1式自動步槍為例,使用7.62毫米普通子彈,在100米距離上,可射穿6毫米厚的鋼板,15釐米厚的磚牆,30釐米厚的土層和40釐米厚的木板。兩軍野戰時,由於時間匆促或交戰地點不能事先確定,構築戰壕、野戰工事時所用的材料,最基本的一般是土或沙,如果有麻袋、沙袋等,可在裡面填上土或沙子,防彈效果要更好一點。由於土的密度比沙子更大一點,所以裝土比裝沙效果更強。永備工事則可用鋼筋混凝土、鋼板、磚牆等構築,要更加堅固得多,步槍子彈基本上對其無可奈何,甚至口徑不夠大的火炮也不能一次將其摧毀,大大提高了防護能力和生存能力。

用麻沙袋阻擋子彈,只要工事構築得足夠厚,超過30釐米以上,是能夠阻擋住子彈的,如果不夠厚,也能減輕子彈的殺傷力,消耗其動能,使其不能殺傷工事後的隱藏者,提高單兵的生存率。如果單純用土構築工事,則儘可能地將其拍實、壓實,增加其剛性,增加子彈穿透的難度,讓掩體真正起到掩護的作用。


日暮鄉關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單是沙袋,其實抗戰中國軍還有臨時用米袋、鹽袋堆起來擋子彈的。

實際上,沙袋的防彈效果是比較好的。

將沙子或者黃土裝入麻袋,堆砌成防禦工事。

如果子彈射中沙袋,袋子中的沙土對子彈會有很大的阻礙作用。

子彈其實並不怕堅硬的物質,它可以輕鬆擊穿薄鋼板和厚松木板。

但是,子彈怕較為柔軟的物體。

子彈射入沙石中,會遭到強大的阻力。沙袋的厚度通常都很大,子彈難以穿透這麼厚的沙土。

即便能夠穿透沙袋,子彈也無法對人造成致命傷害。

洋人無聊者用真槍做過實驗。

事實證明,沙袋如果超過30釐米的厚度,可以阻擋住遠距離射來的小口徑自動步槍子彈,以及手榴彈破片。

擋住AK47這種7.62毫米自動步槍彈,沙袋最好超過四五十釐米。

但,想要擋住重機槍子彈或者大口徑狙擊槍子彈,沙袋厚度哪怕超過50釐米也不行。

可惜,沙袋的用處是較為單一的。

因為沙袋修築工事,基本就是堆在地上而已,只能攔住直射而來的子彈。

而現代士兵的傷亡,很少是直射子彈造成的,大部分是各種炮彈、炸彈的破片。

所以,沙袋在現代戰爭中的作用非常有限。

在以往一戰二戰時代,土木工事比較簡陋,強調就地取材,才有了沙袋這種東西。

說通俗點,不用沙袋,這些軍人還能用什麼呢?

時代不同了,沙袋意義很有限,只能作為野戰防禦工事的一部分,起到增強防禦的作用。

總之,沙袋不可能獨自挑大樑了。


薩沙


從實戰來解讀,沙袋完全能夠擋住子彈的射擊,筆者在前線陣地擔任防禦作戰任務時,親身體驗沙袋的價值,沒有到過實戰戰場的民科磚家,喜歡用靜止數據來解釋沙袋的作用,只有真正經歷戰火的人才知道沙袋的防禦價值。沙袋,是人為用麻袋填充沙土,用來做為作戰防禦工事的構築,既然是人為的填充沙土,在裝袋時,會特別注重沙袋的結實和堅固性,在填充沙土時人為的進踩實,而防禦工事四周的沙袋並不是電影電視裡的隨便堆積,而是根據防禦作戰的需要加上二三層沙袋或者更多,防禦作戰方與攻擊方進行攻擊作戰,受到強大火力攻擊的都是五百米以外的距離,而近距離交戰都是在隱蔽中缺乏於精準性或固定目標射擊,所以可肯定沙袋在防禦作戰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老虎208626539


AK47在發射7.62毫米子彈的時候,子彈出膛速度約710米/秒,槍口動能約2000焦耳,在100米的距離內可以穿透20釐米厚的實心木板,在150米距離內能夠打穿1.5釐米的高強度鋼板靶標。
▲中間為1.5釐米厚的鋼製靶標


,直接被擊穿

沙袋是由麻布或者聚乙烯編織袋裝入沙子後製作而成的,而沙子是岩石風化後所形成的直徑在5毫米以下的顆粒狀小石粒,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而二氧化硅的硬度平均為7,對比來看松木板的硬度只有2,人類指甲蓋的硬度只有2.5,而古代銅錢的硬度大約為5,所以沙子從絕對硬度來說就比木板要強上不少。

戰場上標準沙袋的長度一般在1.2米以上,厚度要求在15釐米以上,寬度約為30釐米左右,在戰壕和工事上一般最少會疊加兩到三層以上的沙袋,相對於子彈射擊角度而言,寬度即為防禦厚度,因此沙袋的厚度通常能達30到60釐米以上,而這種硬度的防禦能力已經足以抗衡AK47子彈的穿透能力。



除卻硬度上的正面對剛之外,沙子其實還具備其他單一介質所不具備的能力,由於沙子是顆粒狀分佈,在子彈穿透沙袋進入其內部之後,子彈撞擊的力量會通過沙粒向四面八方傳遞,從而極大的削弱子彈威力,此外沙子超強的摩擦力也會讓子彈的速度極速降低,由於在沙子中前行的阻力是空氣中的成百上千倍,子彈在進入這樣的介質中之後,會如同在水中射擊一樣,發生彈道失衡併產生翻轉,很快就會停止,威力大幅削減。

當然了,在戰爭中,沙子並不是可以戳手可得的材料,很多所謂的沙袋其實裡頭裝的就是泥土而已,這樣的沙袋防禦力要比真正的沙袋弱上不少,但是完全抵禦威力較小的手槍和衝鋒槍子彈也沒有什麼問題,並且還可以大幅度削弱步槍和機槍子彈的威力。為了更大限度的提高沙袋的防禦力,沙袋在壘完之後還要用工兵鍬拍實,使其內部裝填物密度最大限度的提高,強度進一步增加。

沙袋在一戰時期就已經開始大面積使用,由於其製作簡單、成本低、防禦性不錯的優勢,歷經一百多年的歷史仍舊是現代戰爭中不可缺少的角色。在東烏武裝衝突和敘利亞內戰中,由於各方武器裝備的落後,陣地戰依舊是戰爭的主要形式之一,因此沙袋仍然被普遍運用。但如果是大國之間的高科技條件戰爭,各種精確制導彈藥輪番轟炸,沙袋工事的意義其實已經不大。


隨著時代的發展,沙袋已經有了升級款,這就是美軍發明的艾斯科防爆牆(HESCO),這種防爆牆外部使用網狀鍍鋅鋼用於作為框架支撐結構,內部採用聚丙烯材料的聚合物材料形成口袋,在建造之時,只需要將它展開,然後用挖土機往裡面裝填泥土沙石就可以快速打造。艾斯科防爆牆的厚度是普通的沙袋的數倍,並且更加堅固耐用,除了能防彈之外,還可以抵禦火箭彈、迫擊炮、甚至是汽車炸彈的襲擊。目前各國的海外軍事基地多采用艾斯科防爆牆作為最外層防禦工事,能夠有效防止流彈和恐怖分子的輕重火力偷襲。


軍武吐槽君


被AK47的7.62×39毫米子彈在100米距離擊穿的鋼軌,既然子彈都能擊穿鋼鐵那麼可以擊穿沙袋並且將躲在沙袋後面的人打死打傷呢?

這還真的不能,子彈並不是說可以擊穿鋼軌就能擊穿沙袋的,那麼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

從物理方面的解釋就是:沙子是由石塊風化或者泥土在乾燥大氣環境下硬化後的產物,本身是比較堅硬的,當它被填滿沙袋後就有了束縛力,並且沙子被束縛後聚集在了一起形成相互間摩擦力和咬合力,甚至會變得比較有彈性,當子彈打在沙袋之後形成了空腔效應,但是沙子有流動性很快的空腔就會被填滿,在沙子的重力、摩擦力(阻力)、擠壓力的作用下,子彈的能量迅速被削減和吸收,被滯留在了沙子當中,也就傷害不了沙袋後面的人了。

另外,槍要是打人首先要瞄準,然後扣動扳機子彈飛出槍口,但是它的彈道是固定的,當打在沙袋上後受各種阻力的影響會改變彈道,偏離了想要擊中的目標...所以,戰場上使用沙袋作為簡易防禦工事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戰場上的沙袋是有講究的,沙袋要能裝滿100公斤的沙子,寬度要在40釐米、厚度20釐米以上,既不能裝的過於鬆散也不能裝的過滿,過於鬆散起不到防子彈、防殺傷彈片的作用;裝得過滿會使沙子的流動性變差反而增加了子彈穿透沙袋的可能性,嚴重的還會引起跳彈現象!所以,要根據教材和經驗去裝沙子。

用沙袋構築簡易工事只是臨時性的,最多可防幾發步槍子彈,彈孔太多沙子就流走了,而重機槍子彈能量(動能)太高根本防不住!

鑑於沙袋使用和防彈性能不是太好,現在已經使用“艾斯科防彈軟牆”來替代沙袋的功能了。

所謂“艾斯科防彈牆”就是一種以鋼網為結構的經緯骨架部分,採用帆布作為填充砂子的軟容器,平時可以摺疊在箱內,構築工事的時候取出,撐開再往裡面裝沙子或者泥土就可以了。

平時可以摺疊以減少體積,構築工事的時候撐開就行,可以較大數量的儲備。

我軍維和部隊也使用“艾斯科防彈軟牆,它可以多層疊加壘砌,最外層用較大石塊充填可以防重機槍子彈或者RPG打擊,內層可以裝石子和沙子進一步削弱和吸收大口徑子彈和殺傷彈片的能量,圖片上還能看到可以堆高,總之防彈性能和使用靈活性能要大大好於沙袋。

不但可以構築工事還可以修建臨時倉庫、食堂、廁所...等臨時性建築,使用之方便就像搭積木一樣的簡單。

“艾斯科防彈牆”雖好,但這玩意兒是先進國家軍隊用的戰備物質,單個的並不貴,可問題是構築一個十幾萬甚至一平方公里的巨型兵營,就得需要巨大的數量,其開銷就不便宜了,軍費比較少的國家用不起,就只能繼續使用沙袋了。




遊戲人超超


在國內外軍事影視作品中,無論是我國抗日神劇,還是好萊塢皿煮戰士“宣傳片”,我們經常能看到這樣一個鏡頭:槍林彈雨中,小命不保的主人公在“主角光環”的照耀下,跳入麻沙袋後躲掉了致命數槍,僥倖存活。不得不承認,這個“經典鏡頭”除了“劇情需要”這一“必要存在性”外,在實戰中也是真實存在的。

(《集結號》中在麻沙袋後隱蔽預備進攻的“穀子地”等戰士)

首先我們必須要了解的是,實戰工事掩體構築所用的麻沙袋,是有軍隊標準的,一般為一袋200斤,最小厚度為四十釐米,能抵擋12.7毫米以下的5.45毫米,5.56毫米,5.8毫米,7.62毫米,7.62x51,7.62x54R等常見口徑彈藥射擊。以我國56式7.62毫米半自動步槍為例,其在100米常見交戰距離中,對普通紅磚牆的穿深為15cm。考慮到麻沙袋阻擋子彈是依靠空腔效應,具有彈性,理論上比紅磚牆韌性更強,所以基本可以由此得出麻沙袋應該具有更強的防護效果。

(標準沙袋的規格可以參考抗洪救災使用沙袋。)

但需要注意的是,麻沙袋的防彈效能的持久性存在問題,即在中小口徑子彈的零散攻擊下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火力密度足夠大,麻沙袋會以為沙子的流出而逐步被掏空。

(《拯救大兵瑞恩》末尾,美軍官兵在橋頭麻沙袋的隱蔽下準備做最後的抵抗)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何麻沙袋在12.7口徑以上的大口徑子彈面前為何不堪一擊了。重機槍連續點射,一來形成了強力的火力密度,二來大口徑子彈初速快,動能高,穿透力強:大口徑子彈在連射中進入沙袋形成空腔,使得沙子旋轉翻滾乃至使沙袋破損,利於後續子彈對掩體後人員形成殺傷。

(蘇聯pkm機槍為7.62x54mm口徑,但其持續射擊後仍可穿透麻沙袋。)

所以說,麻沙袋具有防彈效能,但並不是“神盾”。實戰中遇到對方強火力打擊時,比隱蔽於麻沙袋等掩體後更好的辦法是撤退,或者儘快拔掉對方的火力點。

軍情繫悟空問答的簽約作者,希望親們點波關注,以方便給大家普及更多軍武知識!謝謝!


區域拒止


當然可以,不然陣地崗哨之類的堆沙袋是當兵的閒得慌?

沙袋裡面的啥子其實和非牛頓流體類似,你用手指去溫柔的插入沙子(有點怪怪的),沙子沒啥阻力。因為沙子有足夠的時間排開。

但你得知道沙子和沙子之間是緊密排列的,就和一個大廳裡擠著幾千號人一樣,子彈擠開一顆沙子,那顆沙子邊上還排著幾十顆沙子,這幾十顆沙子邊上又有幾十顆沙子...依次類推下去這個摩擦力就非常大了。以子彈的速度插入沙子,沙子們壓根沒有這麼快的時間去被子彈擠開。所以子彈就只能在成千上萬沙粒的摩擦下被減速,耗盡動能。

這種情況類似於你從1米高的地方跳進水裡沒事,但你從1000米高地方跳入水裡就和摔在水泥地上似的,因為水沒足夠的時間接受你的速度並排開。


同樣的,別看弓箭殺傷力比子彈弱,但是弓箭的質量比彈頭大,速度比彈頭慢,穿沙袋的本事比子彈強得多。不過沙袋也不是萬能擋子彈,連續射擊下沙袋會破很多口,破掉的口沒法給裡面的沙子施加一個包裹的力,因此破口越多的沙袋,被子彈多射擊一次,流失的沙子越快,袋子裡面剩下的沙子也就越鬆散,越沒辦法給予更大的摩擦以停止子彈。


瘋狗的輕武


完全可以,沙袋這種東西一直都是戰場上防禦工事的一個必備品,而且沙袋的效果非常好。

戰場上的防禦工事裡面,沙袋必不可少。在以前的巷戰中,受限於周圍環境,很多時候都是用沙袋堆成工事的,作為掩體保護士兵。提到沙袋,立馬腦海裡想到的就是一堆沙袋摞在一起,上面架著機槍。

沙袋這個東西其實很方便,沙土這些很容易就地取材,不一定裡面非得是沙子,可以摻雜點其他東西。沙袋可以放置在戰壕上彌補戰壕的空缺,也可以在沒有戰壕的位置直接堆出來一個工事。

沙子的密度非常大,可以吸收彈頭彈片釋放出來能量,可以很好的減弱彈頭的衝擊力。從這一點上看,沙袋的作用是非常明顯的。通常情況下,純沙子堆成的沙袋效果是最好的,沒有其他雜質,這種沙袋效果是最好的。

通常,純沙子堆成的沙袋,35cm寬的沙袋,一般重量就達到了一百公斤,大多數突擊步槍是沒有辦法穿透的。然而也是有一定缺陷,就是子彈打中後,沙子會流失。流失越多越快,防護性能就越低。所以士兵會定時檢查沙袋的情況,保證沙袋的防護能力。

而類似於12.7mm口徑的子彈,35cm厚度的沙袋幾乎就沒什麼作用了,而必須至少有50釐米厚度的沙袋才能擋住12.7mm子彈的一擊,而且還不一定穩穩地能擋住。

一戰二戰中,沙袋使用的數量還是非常多的,這東西的的確確救了很多人的性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