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延,妈妈辛苦!学会这些招,让孩子告别拖延

昨天和表妹视频,刚接通视频,表妹就怒发冲冠的大呼道:“气死我了,气死我了,我要气到爆炸了!”

我细问得知,原来表妹在生她女儿安安的气,表妹辅导安安写寒假作业,安安拖拖拉拉,规定半个小时写完的作业,半个小时后只写完了一半。

孩子拖延,妈妈辛苦!学会这些招,让孩子告别拖延


看到这里表妹气不打一出来,更让表妹火上浇油的是,而安安的屁股上如同长了刺一般,一刻也坐不住了,动过来动过去,就在表妹打算对安安河东狮吼的时候,我给她发来了视频,她接通我的视频趁机让自己冷静一下。

家有牛“磨”王,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的,让身为父母的我们头疼不已。

塞缪尔•约翰逊(Samuel Johnson)写过的一段文字:“我们一直推迟我们知道最终无法逃避的事情,这样的蠢行是一个普遍的人性弱点,它或多或少都盘踞在每个人的心灵之中。”

可以说,不论孩子还是大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拖延。

自律的孩子更优秀

拖延的另一面是自律。

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曾说

:“有一种品质可以使一个人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这个品质不是天资,不是教育,也不是智商,而是自律。”

在《欢迎来到你孩子的大脑》一书中,研究人员提到:一个人能否成功,自律的影响是智力的2倍还多。

去年,清华大学官方微博晒出了“清华大学优良学风档案史料展”中一份学习计划表,并感叹:“这样学习,想不当学霸都难!”这条微博很快就收获了22万赞,清华学生的计划表这一话题也冲上了微博热搜。

孩子拖延,妈妈辛苦!学会这些招,让孩子告别拖延


这份计划表来自清华大学的一位本科生。一周7天,除了周六上午班级组织春游外,其他时间都安排得满满当当。

早晨6点起床锻炼,吃早饭,从6点40到次日凌晨1点,除了吃午饭、午休的2小时零5分钟,其他时间都在学习。这其中还包括每周两次讲座充电,两门外语学习,还有固定的锻炼时间。

孩子拖延,妈妈辛苦!学会这些招,让孩子告别拖延


这份学习计划表的主人来自落后地区,是学霸,也是当年他们市的高考状元,但家境一般。

考入清华后,他凭借超强的自律精神,连拿4年一等奖学金,成绩保持在全院前三。

还未毕业就被某央企以特殊人才提前聘用,成为后备干部。

他之所以能够在众多优秀的学子中脱颖而出,靠的就是自律。

看到这里,很多家长都表示羡慕嫉妒恨,为什么好孩子都是别人家的,自己家的孩操不完的心,自律性比较差,每天就是睡觉、玩游戏、 拖拉磨蹭、虚度时间。

孩子拖拉的原因和应对措施

拖延的危害性我们都知道,但是想改变却很难,家长在帮助孩子改正拖延的不良习惯时,一定要先了解孩子拖延的原因,只要这样才能对症下药。

1.不是我磨蹭,而是我没有时间概念

时间看不见,摸不着,时间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当然知道它意味着什么。

但是时间对于孩子,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当父母对他说:“你怎么这么浪费时间,磨磨蹭蹭的。”

孩子听到这里一脸茫然,不知道时间是什么,继续我行我素,浪费时间。

△应对措施:对孩子精确表达时间

孩子拖延,妈妈辛苦!学会这些招,让孩子告别拖延


既然孩子不知道什么是“时间”,我们就要明确地将“时间”表达出来。

例如,父母可以这样对孩子说:“现在是7点钟,是起床的时间,赶快穿衣服、洗脸、刷牙,20分钟后,我们开始吃早餐,8点钟我们出门去少年宫。”

每一次明确的时间表达,都能让孩子意识到时钟上的那些数字刻度与他要做的事情是紧密相连、息息相关的,而这也就是时间对他生活的意义。

2.不是我磨蹭,而是我不愿意做

有的时候,孩子拖延是在被动表达自己不想做。不想做有可能是孩子不感兴趣,或者对孩子太难了等原因。

在孩子的潜意识中,他们认为如果自己等足够长的时间,这件不想做的事情可能就会消失。

拖延也可能是种寻求认可、报复或逃避一件事。

△应对措施:把要孩子做的事情拆分开

对于孩子不愿意做而必须要做的事情,首先要让孩子明白,这件事是他必须要做的事情,别人不会替他做,如果没有完成,就会带来不好的后果。

其次,可以帮助孩子把一件大的事情,分解成小小事情来一点一点完成,也就是引导孩子学会拆分任务。

就如马丁·路德·金所说:“你不必看整个楼梯,只要迈出第一步。”

3.不是我磨蹭,而是妈妈会帮我做

孩子拖延,妈妈辛苦!学会这些招,让孩子告别拖延


奥地利心理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人格教育》一书中说过一句很经典的话——“一个有拖延习惯的儿童背后总有一个事无巨细为其整理收拾的人”。

孩子在父母的眼中,还小还没有能力做好事情,于是父母就事事替孩子做安排,几点起床、几点上学、几点写作业。

这样看似孩子有条不絮的完成了所有,其实只是表面上的不错,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形成依赖心理,对自己的事情一点都不上心,什么事情都等着父母去给自己安排,给自己做。

演员孙茜曾在一个节目中说:“因为小时候被爸妈管得太多,彻底放弃了自我管理。”

她上学的时候,她自己打算开始写作业的时候,就听见妈妈在外面催“你写作业了没有?快去写!别耽误了!”越这么说,她越不想写。

妈妈的语言激发了她的叛逆心,所以她干脆就每天等妈妈催了以后再拖拖拉拉开始学习。

△应对措施:鼓励孩子自己安排时间,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尹建莉曾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写道:“一个没有机会进行自我掌控的孩子,不可能学会自我控制。

钟思嘉在《儿童时间管理训练手册》这本书中提出了“自主时间”的概念。我觉得很好地解释了孩子做事拖拉又爱磨蹭的原因。

在心理学中,“自主”就是遇事有主见,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时间就是孩子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只要没有干扰他人,对他人、对自己都没有危害的行为都可以做 。

所以每个孩子都应该有一些自主的时间,来自己决定自己要干什么,而不是事事都在父母的掌控之下。

4.不是我磨蹭,而是我没有能力做这件事情

还有的孩子磨磨蹭蹭,拖拖拉拉的原因,就是因为自己所做的事情太难了,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他没有信心做好,畏难心理阻碍了他做事的动力,所以他就一再拖拉。

△应对措施:降低对孩子的要求

家长对孩子严格要求是好事情,但是不能太过分,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之内。

学习是一点一点学的,进步是一点一点提升的,父母不要操之过急。

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引导和陪伴孩子一起去解决,而不是因为孩子没有做到或者没有做好就大发雷霆。

5.不是我磨蹭,而是我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如果不能专心致志,容易被很多小事情分散注意力,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原本做一件事的时间被延长了,无端地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

△应对措施:根据孩子注意力的特点去分配他的时间

孩子的注意力和他的年龄是相关的,孩子的注意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2~3岁时,孩子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3~5分钟;4岁时,能集中注意力10分钟;5~6岁时,就会延长到15分钟左右;7~10岁时,会达到20分钟;10~12岁的时候,就会再增加到25分钟;而到了12岁之后,就可以集中注意力达到30分钟以上了。

我们应该根据孩子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帮助他将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安排,从而保证他在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范围内能将该做的事情做完。

6.不是我磨蹭,而是爸爸妈妈太催促

孩子拖延,妈妈辛苦!学会这些招,让孩子告别拖延


美国心理学家Timothy Pychl研究发现,生活中严厉的父母往往更容易培养出拖延的孩子。

因为严厉的父母大都控制欲强,以为一句“快点”会打开孩子的加速开关,然后他的行动就会提速,做事效率也就随之提升。然而,事实总是会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孩子不仅没有变快,行动反而还变乱了。

因为孩子想快,却因为他动作协调程度并没有那么好,所以他一旦提速,伴随的可能就是手忙脚乱了,越乱越慢。

△应对措施:先听听孩子自己的做事意见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做事节奏,虽然有时候他慢悠悠的节奏会让我们抓狂,但不能就此抹杀他的主动性。

所以,先不要因为孩子表现得很慢就催促他,可以先了解一下他到底要干什么,想要怎么做,对自己即将要做的事情又有怎样的我们不那么了解的安排。

再对孩子不妥的地方给出合理的建议或者给予正确的引导,远比大呼小叫的直接催促孩子“快点”会效果好的多。

父母只有先心平气和,才能更有耐心和细心的帮他加快做事速度。

小结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心理学家派希尔说:“习惯会变成无意识的大脑运作过程。如果长时间拖延,人们便会从根本上习惯性地保持这种状态。”

孩子拖延,妈妈辛苦!学会这些招,让孩子告别拖延


专家指出:家长如果用错误的方法应对孩子的拖拉行为,孩子的拖拉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加剧孩子的抵抗情绪,让情况变得更糟!

所以,父母再对待孩子拖延的问题是不可操之过急,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多理解孩子,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