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想做志愿者的人有什么样的心理?

醉湘阁1


但凡主动做志愿者的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素质都跟常人不同,虽然没有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伟大,但是在面对灾难降临时,他们敢去冲锋第一线,为人民服务。

我们抛开人民子弟兵除外,做志愿者有几类人,第一是退伍军人,他们在部队接受良好的教育,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坚持共产党人的一贯作风,尽管离开部队,但是这份精神时时刻刻在脑海挥之不去,一旦有难,立即支援,不图报酬。第二类是大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跟很多人不同,接受教育方式以及文化层次也不同,在祖国需要时刻,身先士卒。第三类是一些普通人,他们在经历了社会变革以及祖国国难时期,政府给了优惠政策,家庭幸福了,对于他们来说做志愿者是感恩,是汇报社会。


紫雨伞的传说


大学时代,我也做过很多次志愿者,那时候只是想借此增加社会实践经验,这是我的经历。至于提问者,我不知道你说的这个志愿者是不是指这次参加抗击疫情的志愿者,如果是,我觉得没有什么不正常。之所以这样,一方面,这些人曾经有可能得到过来自社会的帮助,想借此回馈社会;另一方面,就是那种单纯想帮这个社会做点事的人。

再者,这个社会总有好人和坏人,我始终相信好人居多,因此在危难关头总有很多人挺身而出,这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大家好,我才好。


趣味笔谈


志愿者常常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让人感觉更充实,让人更自信。而且,参加志愿活动能培养深厚的友谊。

作为一个年轻人,你是否也在关注着志愿活动?年轻人参与志愿活动,有着各种不同的理由和动机——

焕发热情

志愿活动为你提供更多的机会,去学习你所感兴趣的东西。如果你愿意同孩子们一起工作,可以参加小孩子们的夏令营,或者带着他们一起做家庭作业。如果你是一个厨艺爱好者,那就去救济所下厨,为那些无家可归者做顿晚餐。当然,你也可以在社区中心陪孩子们打打球,做做游戏。总之,活动就会有激情!

拓展机遇

人以群居,参加志愿活动可以走近志同道合的人。假若你的祖父母已经去世或者因距离太远无法常常看望,你可以和老人交朋友,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祖父母来关怀。如果参加帮助避难者的活动,你可以结交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还可以了解各国文化,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这里的生活。

提高品位

大学招生老师要了解你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倾向于选择学习和其他能力都良好的全面型人才。招聘人员喜欢准时、方向感强、有责任心以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才。机构的推荐会让招聘人员相信你是一名优秀的员工。

乐在其中

志愿者常常说: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时间和精力的付出让人感觉更充实,让人更自信。而且,参加志愿活动能培养深厚的友谊。

自我展示

你有能力,有天赋,有知识,有经验,有个性,有激情。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别之处。志愿活动会给你一个展示的平台。

促进社会

世界是多元的,凡事常常不如人所愿。但无论如何,志愿活动都能给这个世界带来积极的影响。每个人都希望家人身体健康,孩子学业有成,残疾人和老人自力更生,街坊四邻和睦友好、互相帮助。志愿活动就是为此而努力。

志愿活动让社会更美好,让我们为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而自豪。

志愿者的五种主要动机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心理学家MarkSnyder博士经过多年研究,确定了志愿者的五种主要动机:

价值实现:参与志愿活动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和人文关怀。对一些人来说,这还是他们宗教信仰的一部分。

集体关怀:志愿帮助某一特定群体,比如一个社区或民族团体,让人有归属感。

增强自尊:参加志愿活动让人对自己更满意,也可以解压。

加强理解:志愿者通过志愿活动可以增强对不同的人、文化和地域的理解。

个人发展:从事志愿活动可以挑战自我、结交新朋友或者深化职业生涯。

Snyder认为,不同类型的志愿者有着不同层次的动机。比如,年轻的志愿者更倾向于为了有利于工作;而老年志愿者倾向于做一个好公民,为社区做贡献。Snyder还说:“在许多方面,各种志愿活动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

研究者发现,当人们参与的志愿活动符合自身的动机时,他们对自己的经历更为满意,而且这些人更倾向于继续做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活动时,人们有自己的预期,这是最好的感觉,”心理学家E. Gil Clary博士说道,“所以能否留住志愿者取决于志愿组织是否能够满足他们的预期。”





灿烂的奇葩


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完整的。国难当前,他们挺身而出,奔赴前线,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筑起围墙,尽最大的努力保卫我们的安全,是他们在城市至暗时刻照亮了一束光。我们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疫情中的逆行者。当所有人对病毒都避之不及,是他们奔赴前线,主动请战。他们也会累,也是一个孩子的父母,一个妻子的丈夫,一个母亲的孩子,也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在这里我只想说,我们什么都可以捐,但是白衣天使是借的,请一个不少的还回来。


松鼠快讯


一、明确你当志愿者的动机和目的

据我所知,走进志愿团队的理由千奇百怪,五花八门。最集中的一条理由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需要提醒你的是,真正的志愿工作需要长时间的全身心投入,仅仅这样一条理由,是不足够的。同情、激动、难过……这些情感都不足以支撑你去面对志愿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困难。成为一个志愿者之前,你首先需要做的是梳理自己的情绪,明确自己为什么愿意义无反顾地加入这一队伍。

个人经验而言,爱是最大的动力。作为一个志愿者,只有真正地爱你的工作,爱你的服务对象,你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

无论大爱还是小爱,爱是最执著最顽强的情感。

二、考察自身条件,量力而行

你是否有良好的身体条件参与志愿工作?你的家人是否能够给你充分的支持?你的工作是否允许你抽出一定的时间来?……

我们不需要倾家荡产、众叛亲离的爱心,自己和自己身边的人都照顾不好的人是没有资格去照顾和关怀别人的。

奉献绝不等于牺牲。

三、拥有成熟稳重的心理素质

这些年的青年志愿者工作,让我深深体会到,志愿者的年轻化并不是一件可喜的事情。事实上实际工作中,我最怕碰到的就是学生志愿者。他们满腔热血,不怕苦不怕累,但是缺乏理性的态度和实际的工作体验,往往容易情绪化,甚至失控。

春节雪灾时许多人向我咨询如何去火车站做志愿者。与此同时一个坚守在火车站现场的特警向我透露,最怕志愿者,他们缺乏组织和经验,在所有人都无法分身照顾他们的时候,他们却在埋怨当局没有给他们做出合理的安排,让他们发光发热。

在志愿工作中,特别是面对重大突发灾害的志愿工作中,不要过分强调自己的心理需要,力所能及地从小事做起,就是最好的帮忙。例如,为什么你非要进到灾害现场呢?难道你会比武警战士们更加强悍?难道你会比救援人员更加专业?你可以选择更多的方式参与到救灾抢险的队伍中去,例如,春节时在人群密集的地铁站帮忙疏导民众,帮扶老人和孩子;例如在地震后影响劝说你身边的人为灾区的人民献出一份爱心;

未必要站在火线,才是英雄。

四、服从志愿服务团队的领导和指挥

在你决定投入志愿工作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应该选择一个专业有效而且可靠的志愿组织或者团队。集体工作最重要的团结和服从。不要倚仗着无偿、爱心就认为志愿工作是可以缺乏领导,缺乏控制的。

管理并不意味着凌驾,无序却能带来更大的混乱。

五、大局为重,切忌独行独断

众口难调,同一目标同一目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甚至很难断定谁是谁非。但是作为一个志愿工作者,在对待你的志愿工作,尤其是面对特大紧急灾害时,请你放弃你的个人意志,以大局为重,认真执行哪怕你所不认同的工作。

请把一切情绪收起,是非黑白留待事后再去澄清。

六、清楚了解你的志愿服务内容和性质

不要等到工作的时候再来埋怨这样的工作不符合你的想像,在服务对象面前表现退缩和放弃比你从未对他们施以援手要糟糕得多。请自爱充分了解你所要做的工作内容和性质之后,根据自己的个性、优势和长处来选择适当的志愿工作。

爱心并不是盲目的。

七、冷静对待你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做遇到的情况和问题

作为一个志愿工作者,你会面对许多困境和难题。你的内心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承受甚至是来自服务对象的不合理不公平对待。但是既然你选择了走上前去,就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在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适时退出,或者休息,不要一味地压抑自己。出现任何突发情况,你必须保持比他们多100倍的冷静和耐心。

既然走上前了,坚定地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志愿者”。

八、戒骄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态

骄躁的情绪经常存在两类志愿者中最常见。第一是初为志愿者的人,他们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见证了自己的爱心和努力,不由自主为自己骄傲,为自己感动;第二类是当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却有没有将心态调整平稳的人,在新的志愿者面前,往往容易摆出一副资深的姿态,不顾对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以经验主义固执己见。

志愿工作往往是一个长期漫长的坚持过程,而且需要团体共同的奋斗和努力,个人英雄主义是成不了事的。


永盛美


首先我从“志愿”这个词语入手来说说,是指一个人的志向和意愿;也就是说有志于并且很情愿的意思。我最早认识这个词是小时候得知自己的二伯父是志愿军参加过朝鲜战役,随着逐渐长大就想为什么帮助朝鲜打仗的我国军队改名叫志愿军呢?我出于好奇便查阅了一些资料,也请教了那些有学问的老师和长者,终于明白那是我国领导人当初高明睿智的决策!这里我就不用多说了。

还有,那是入党申请书上必须写明“我志愿……”这就是我更深地理解了这个词的涵义。那么我就自己的认识和理解而言,的确是有一些人想尽力为别人,社会,国家做有利的事情。是他们的心愿并且把心愿付诸于行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楷模:雷锋。我认为就是那个时代鲜活的志愿者。他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饭哪里,出差一趟好事做了“一火车”。有兴趣者可以阅读雷锋的日记,就知道雷锋的心理活动是什么!

目前韩红志愿者做的一切活动令多少人感动也追随其后,她们就是想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使许多有困难的人摆脱物质上,精神上,身体上……诸多的不幸。也许这就是韩红和她的团队的信仰吧!有许多的志愿者他们大都有颗善良的心,帮助别人也快乐着自己!胸怀坦荡,大公无私是最为突出的特征!也许有人是为了出名,也有人是为图利……

总之,各怀心态者大有人在。我想大家都能自愿做一点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事,能尽绵薄之力也是好的!人各有志,殊不强求。人心向善终归是永恒之塔!


孑孓悠哉


作为一名志愿工作者,你会面对许多困境和难题。你的内心将会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承受甚至是来自服务对象的不合理不公平对待。但是既然你选择了走上前去,就必须时刻保持冷静。在你无法控制自己情绪的时候,适时退出,或者休息,不要一味地压抑自己。出现任何突发情况,你必须保持冷静和耐心。

既然走上前了,坚定地告诉自己“我是一名志愿者”。

戒骄戒躁,保持良好的心态

骄躁的情绪经常存在两类志愿者中最常见。第一是初为志愿者的人,他们第一次真实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见证了自己的爱心和努力,不由自主为自己骄傲,为自己感动;第二类是当了一段时间志愿者,却有没有将心态调整平稳的人,在新的志愿者面前,往往容易摆出一副资深的姿态,不顾对他人的意见和想法,以经验主义固执己见。

志愿工作往往是一个长期漫长的坚持过程,而且需要团体共同的奋斗和努力,个人英雄主义是成不了事的。




新觀視野


做为一名自愿者,Ta们是积极向上的,有些时侯可能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君不见今年我国突发的疫情,有多少人想从疫区逃出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可是,明知道疫区存在时刻都有被感染的风险,可是,Tα们却迎难而上,成了风口浪尖上的逆行者。在这场战疫中,很多志愿者来自于普通白姓,他们自发地当起了小区的宜传员,这看似平凡的工作,却体现了Ta们无私的忘我精神。

更有一些地方的医护人员,当他们得知疫区缺少人员时,Ta们主动请缨,奔赴前线,这其中包括刚结婚不久的妻子,还有正准备在今年春节结婚的丈夫。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尽量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君不见在地震灾区,处处也都有志愿者的身影,Ta们也是血肉之躯,Ta们也要迎接生与死的考验。

君不见在各大城市也会有志愿者们在各个街头,无论酷署严寒,或为迷路者指路,或是帮交通警察梳理交通,Ta们不计报酬,依然认真仔细的工作着。因为,Ta们是自愿者。

Ta们的工作虽然平凡,但Ta们精神可佳,是社会提倡正能量的一支生力军。Ta们的心理是积极向上的。Ta们的工作是需要我们去赞扬,去肯定的。








柔肠一寸愁千里


但凡主动做志愿者的人,他们的思想观念以及素质都跟常人不同,虽然没有将生死置之度外那么伟大,但是在面对灾难降临时,他们敢去冲锋第一线,为人民服务。

我们抛开人民子弟兵除外,做志愿者有几类人,第一是退伍军人,他们在部队接受良好的教育,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坚持共产党人的一贯作风,尽管离开部队,但是这份精神时时刻刻在脑海挥之不去,一旦有难,立即支援,不图报酬。第二类是大学生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他们的道德观价值观跟很多人不同,接受教育方式以及文化层次也不同,在祖国需要时刻,身先士卒。第三类是一些普通人,他们在经历了社会变革以及祖国国难时期,政府给了优惠政策,家庭幸福了,对于他们来说做志愿者是感恩,是汇报社会。


桃河的记忆


愿意成为志愿者,大多是心存善念有爱心的人士。

公益事业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加入进来,这说明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有些人从事公益事业,确没有摆正自己的心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心态,其实,公益志愿者都是一些包含爱心,愿意为他人着想的人群。

做志愿者有多种心理。

一种是奉献爱心,参与志愿者活动可以实现个人价值观和人文关怀,集体关怀:志愿帮助某一特定团体,群体。比如一个社区,或养老院让人有归属感。增强自尊,

志愿者:通过志愿活动可以对不同人,文化和地域的理解。

个人发展:从事志愿活动可以挑战自我、结交新朋友或者深化职业生涯。

不同类型的志愿者都有不同层次的动机,比如年轻的志愿者倾向于为了有利工作,而中老年志愿者倾于做好一个有爱心的公民、为社区作贡献。

当人们参与志愿活动时人们有自己的预期,这是最好的。

同情心理确实能够引导和增强利他的精神。但他并不是纯粹的利他,而是因为想到他人的痛苦让我们自己感觉到悲伤,而去帮助别人会让我们感觉好些。

另一种可能是,为他人着想实际上让我们觉得自己和他人之间有一种共情,所以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如果没有其他利益或动机而去做志愿者,则反应了对他人爱心(福址)的真正关心。

对于志愿者工作、志愿者在决定参与某项服务前、必须了解服务的内容和要求与自身的兴趣、爱好、能力等是否相符,对于工作应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志愿者不可轻率作出承诺,但对承诺的服务必须尽力、尽心的去完成。如因客观原因确实无法履行承诺的应做好解释工作。对于服务对象、志愿者应保持相互平等的精神、不应有“施予”的态度,应尽量了解服务对象明白其真正需求。

常设身处地的为服务对象着想,应尊重服务对象的意见、不应有自己的想法去套别人。要尊重服务对象的隐私权,不应随意公开服务对象的情况或隐私等等。以上观点就是志愿者的心理活动的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