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與考試·初中版》抗疫助力,2020年獨家中考作文輔導資料免費放送(八)

從即日起,把備戰2020年中考作文的輔導資料在作文頭條號上免費放送,從週一到週五,每日一題,助居家複習的你們一臂之力!

【模擬金題】

很多人,很多事,都是我們在經歷了之後,才懂得了他(她、它)真正的面容與用心,請以“原來我不懂”為題寫一篇不少於600字的文章。

【思路導引】

審題:此題須立足於“我”,以“我”觀世事,以“我”觀“我”,是“我”在行動,“我”在思考,追求一種自我的反思與內省。這個題目最顯著的特點是用一種限制性的標題,“原來”——“沒”——,需要考生清晰地梳理出寫作思路:“什麼事我懂了什麼”到“原來我沒有懂什麼”。導語對選材作了提示:母愛、友情、青春等都可入題;導語對寫作思路作了適當點撥:自以為已經懂了,但現在發現自己並沒有真正懂,或者,自以為能夠懂,但付之行動後,發現自己不懂。

作文題從“懂了什麼”到“沒有懂什麼”,蘊含了“過去”與“現在”的對照,包含了著眼“現在”、反觀“過去”的思考。

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一)選材上

要把“原來”的過程,通過一件具體的事情詳實地反映出來。而這件“原來”的事,應該是“我”以前曾經發生過的事,並且還是一件諸如對青春、對母愛、對友情等有著曾經誤會或誤解的事,要寫出這件事如何缺乏情感與理性關係的認識,後來才醍醐灌頂,明白其中的原委。

(二)記敘上

要寫出“沒懂”的具體過程。即要寫出“我”對那件事產生誤解的起因、經過、結果的全過程,要寫出“我”對那件事的心理表白、認識態度,以及如何消除誤解的經過。總之,寫記敘文要把事情經過寫具體寫詳實,更重要的是,還要把事情裡所蘊藏的真情實感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使那個“情”最終產生“理”的昇華!

《作文與考試·初中版》抗疫助力,2020年獨家中考作文輔導資料免費放送(八)

【佳作示例】

原來我沒懂

□鄭俐雅

雨天,街道,轉角口。

母親用手環住我的肩,銅棕色的豹紋花斑的雨傘剛好罩住了匆忙趕著回家的我們,但卻在一輛賣棉花糖的車前停下了腳步。

在昏黃的路燈下,看見銀灰色的鐵皮上貼著桃紅的三個楷體字“棉花糖”,但大概是時間長了的緣故,許多頂角已經翹起垂掛了下來,車輪旁地上橫著滿地的竹木棒子,車輪上還粘著三四張用過的紙巾,一把硃紅色的大傘撐住了整個單車,但由傘角的波浪式花紋處起,裂開了一條條縫兒,只剩下裡面的白線連接著。

這樣的車,擁有者是一個年紀在花甲以上的老人,身穿著一條雪白的背心,但邊角已泛起了一些汗黃,老式西裝褲耷拉在削瘦的腿上,褲腳已經被雨水濺打得溼透了。鞋子說不上破舊,但大概是穿了四五年的樣子。灰黑的頭髮中落下了雪白的髮絲,皮膚如同被揉皺了,似乎一扯就會脫落的樣子。

平時從不提議吃路邊攤的媽媽,這回出乎意料地走上前去,“大爺,這棉花糖多少錢啊?買三根!”

他揚起耷拉著的腦袋來,垂吊的雙眼睜了睜,抖了一下眉毛,裂開嘴,滿臉皺痕,以至於讓人有些不大相信這是一個六十來歲老人應有的面孔,他抬起手揮了揮,“不貴,不貴!一根才一元。”

媽媽給了他一張五元,那老人便從褲兜中摸出了一把錢,由一元到十元整整齊齊地疊好,似乎每一張都是用飽含汗水的手捋平過的,碾數出了兩張皺巴巴的一元,兩隻手拿著塞到了媽媽手中。

回來的路上,我一直問媽媽為什麼不一下子多買一些,她卻只是嘆了口氣,捋了捋頭髮,不說話。原來我不懂,面對如此自力更生的老人,媽媽實在沒有辦法揚起手,拿出嶄新的一百元,闊綽地說一句:“不用找了!”之後就是,然後頭也不回地踢著高跟鞋“踢裡踏拉”地揚長而去。我不懂,任誰也不能一口氣買上十幾根,那樣分明地告訴這位花甲老人:我在同情你!

我不知道,為什麼老人選擇了在人跡稀少的一條小巷裡賣棉花糖,或許是因為城管冷漠無情,或許是其他原因,那一刻,我有一點懂得了他的艱辛。

我始終忘不了這樣一個場景:路轉角的一個街燈下,有一位飽經生活滄桑的花甲老人,他站在一輛破舊的單車前,用手搖出一個又一個棉花糖。或許只要我原意回頭一瞥,我就可以望見這位老人,但更多時候,卻又不可以真正看見——或許,原來我一直沒有懂他,那個賣棉花糖的老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