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孢菇具体需要什么生长环境?有哪些种植技术要求?

雾都山客


双孢菇属于真菌门、担子菌亚纲、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由于双孢菇的担子通常含有两个异核双核体孢子,故称双孢菇。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常食用有助消化,降低血压,提高人体免疫力。

双孢菇需要什么生长环境?

影响双孢菇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有营养、温度、湿度、空气、光线、酸碱度和土壤等。在不同生长阶段,双孢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完全相同,因此在生产上只有创造和满足双孢菇对各生长条件的要求,协调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高产、稳产。

1、营养条件

(1)碳源:双孢菇是一种草腐菌,主要利用秸秆类物质作为碳源。凡是含有木质素、纤维素、半纤维素的无霉变的禾草及禾壳类物质均可作双孢菇的碳源。双孢菇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这类大分子物质直接利用能力很差,这些物质必须经过堆积发酵过程中的中高温微生物降解之后才能被很好利用。

(2)氮源:双孢菇可以利用的氮源以有机氮为主,尤其适宜利用畜禽粪;它不能直接利用蛋白质,但能很好地利用其水解产物——氨基酸、蛋白胨;对硝酸盐利用不好;对硫酸铵可以利用,但施用量不能过多,否则培养料容易变酸,影响菌丝生长;尿素对培养料发酵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施用量不宜超过0.5%,否则氨气产生过多,影响菌丝生长;各类饼肥也是双孢菇很好的氮源。

(3)矿物质元素:矿物质元素是双孢菇生长发育需要的重要营养物质生产上常用过磷酸钙、石膏、碳酸钙、石灰作为钙肥和磷肥。双孢菇培养料是以秸秆类物质为基本原料,其中有丰富的钾,因此,钾不必另添加。双孢菇生长发育适宜的氮、磷、钾的比例为4∶1.2∶3。

2、环境条件

(1)温度: 温度是双孢菇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子。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2~26℃,在5℃以下菌丝生长极缓慢,33℃以上菌丝生长基本停止,40℃以上就会死亡。原基分化期需要3~5℃变温刺激,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4~24℃,最适生长温度为14~18℃,在此温度范围内,菇体大、肥厚,出菇量多;温度高于19℃时,子实体生长速度快,菌柄长,肉质疏松,易开伞,品质差;温度低于12℃时,子实体生长缓慢,菇大而肥厚,组织致密,但出菇稀少。担孢子的释放温度为13~20℃,超过27℃即使子实体已相当成熟,也不能释放孢子萌发适宜温度24℃左右,温度过高或偏低都会推迟孢子萌发。

(2)水分: 双孢菇生长的水分来自于培养料、覆土层和空气中的水蒸气,在菌丝生长阶段,适宜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70%。

若料中水分含量高于75%时,料中氧气不足,出现线状菌丝,生活力下降;若料中含水量低于50%时,菌丝生长缓慢,绒毛状菌丝多且纤细,不易形成子实体。菌丝生长期间覆土层含水量在菌丝上土期(吊菌期)应偏干些,土粒含水量应维持在18%左右;菇蕾形成期,尤其当子实体长到黄豆大小,覆土层要湿,土粒含水量应保持在20%左右,一般以土粒能捏得扁、搓得圆、不粘手为准。

(3)湿度:菌丝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75%左右。子实体生长期间要求环境中空气相对湿度达到90%左右,若湿度低于80%,子实体表面会出现鳞片,从而降低质量;若长期处于95%以上的高湿状态下,原基和幼菇易死亡。

(4)光照:双孢菇生长不需要光线,整个生长过程可在黑暗条件下进行,黑暗条件下生产出的商品朵形圆整,质量较好。在原基分化期可以给以微弱散射光刺激,利于原基分化,但散射光过强会造成菇体表面干燥、变黄、起鳞片,品质下降。

(5)空气: 双孢菇属好气性真菌,无论是菌丝生长阶段还是子实体发育期间,都需新鲜空气。在发菌阶段,二氧化碳浓度应控制在0.1%~0.5%。子实体生长发育要求充足的氧气,通风良好,二氧化碳应控制在0.1%以下。出菇阶段若超过0.1%,则菌盖小、菌柄细长、极易开伞;若二氧化碳浓度高于0.5%,就会抑制子实体分化,停止出菇。同时培养料内的绒毛菌丝生长旺盛,长到覆土的表面,即所谓的冒菌丝。因此,菇房应根据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及时通风换气,供以充足的新鲜空气。

(6)酸碱度:双孢菇菌丝在pH5.0~8.5均可生长,最适宜的pH为6.8~7.2。由于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会产生碳酸和草酸,这些有机酸积累在培养料和覆土层里会使菌丝生活的环境逐渐变酸。因此播种时,培养料的pH应调至7.5~8.0,土粒的pH调至8.0,这样既有利于菌丝生长,又能抑制霉菌的发生。

双孢菇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一、栽培原料选择

用于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都是农业生产中的下脚料。南方与北方所使用的材料略有不同,但都是采用本地来源方便、数量最多、价格低廉的材料。南方多利用稻草、牛粪、猪粪、禽粪等,北方则以小麦秆、大麦秆、马粪、牛粪、猪粪等为主要栽培原料。

在粪肥中,以马粪为最好,因马咀嚼不充分,马粪成纤维状,养分多,质地疏松。鸡鸭粪含有丰富的氮和磷,是较好的粪肥,堆制时发热快、温度高、碱性略强、黏性较大,最好与其他粪肥配合使用,效果更好。此外,兔粪、羊粪也是相当好的粪肥。

二、添加辅料

蘑菇培养料堆制时,合理加些辅料,对蘑菇的增产作用相当明显。常用的辅料有饼肥、氮肥,磷肥、钙肥等。

(1)饼肥:最常用的是豆饼、花生饼、棉籽饼、茶籽饼、菜籽饼等。饼肥营养全面、丰富,适量(3%~5%)加进培养料中,有利于提高堆肥质量,促进蘑菇菌丝生长,可有效地提高蘑菇的产量与质量。

(2)氮肥:氮素化肥中常用的有:尿素、硫酸铵、碳酸铵、氯化铵、硝酸铵等,这些都是可溶性的速效氮肥,有利于促进初期菌丝在培养料中迅速生长。但在培养料中添加化学氮肥的量不宜太大,且应在堆肥建堆时加入,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氨气,抑制菌丝生长,甚至不能定植生长。

(3)磷肥:最好是用过磷酸钙。它不但有利于促进培养料中菌丝体的生长,而且还能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状。但是,过磷酸钙的添加量不能过多,否则会使培养料酸化。

(4)钙肥:能改善培养料的物理性状,使培养料疏松不黏,增加透气性,促进菌丝生长,同时也给菌丝生长提供矿质营养。常用的钙肥有:碳酸钙、石灰、石膏等。

三、培养基

我国发展蘑菇栽培的历史虽然短暂,但所选用的培养基却是五花八门,全国各地有所不同。如:干牛粪600千克,稻草400千克,豆饼或花生饼15~18千克,尿素3千克,硫酸铵或石灰氮7千克,过磷酸钙12千克,碳酸钙12~15千克;马粪300千克,麦秆650千克,血粉20千克,过磷酸钙20千克,碳酸钙10千克;稻草1000千克,鸡粪(或牛粪)100千克,尿素12~15千克,石膏10~20千克。等都是常用配方,在生产中可适当调整。

四、培养料堆制

培养料堆制发酵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栽培的成功与失败,蘑菇产量的高与低、质量的好与坏。它是蘑菇栽培的关键环节。在堆制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防培养料黏臭:建堆时控制草料与粪肥含水量,草料的含水量应低于70%,即抓一把草双手一拧紧,有水滴下但不成线;粪肥的含水量应低于68%,用手抓一把粪肥握紧时有2~3滴水滴下。建堆后应覆盖草帘,防止雨淋。如果培养料已出现黏臭,要立即将培养料摊晒,降低含水量,再重新堆制。若堆料已变黑、变黏和发臭,在翻堆时应在堆中留有通风洞,使空气能进入到料的内部,促进好气菌发酵,同时增加石膏粉的用量,并在发黑发臭的部位喷一些福尔马林溶液。

(2)防烧堆:防止“烧堆”的主要措施是控制好培养基的含水量,使之达到65%~70%。如果已出现“烧堆”,在翻堆时必须适量加水调湿。如果是发酵后期出现“烧堆”,在进房前也应加水(最好是冷开水)调湿,再播种,才能使菌种萌发定植。

(3)防堆料生蛆和长出杂菇:堆料底部往往含水量较大,温度低,易生蛆虫。这些蛆虫或卵多为粪肥带进,因此,在堆料前须先将粪肥预混、捣碎。堆料生了蛆虫,可在翻堆时用敌敌畏100倍液喷洒,并将带有蛆虫的料堆到料堆中部。翻堆后用薄膜覆盖熏闷2天,即可杀死蛆虫及其卵。发现有小杂菇,应立即连根拔掉,集中处理。

(4)防堆制发酵过度:培养料堆制过程中,必须严格把握培养料的腐熟程度。如果堆制过早,一时不能安排播种,可将培养料摊开晒干,中止发酵,待使用时重新建堆,继续发酵至适度。如果过分发酵,培养料中的养分会大量被消耗掉,而且其物理性状差、无弹性、透气不良,后发酵升温低,会造成减产。

五、蘑菇菌种选择

(一)目前,国内的蘑菇菌株有气生型和贴生型两类。

1、气生型菌株:出菇较慢,产量主要分布在第一、二、三潮,潮次明显,菇体质量较高,适合于制罐出口。该类型菌株易形成菌被,产量较低。

2、贴生型菌株:出菇较快,产量主要集中在前几潮,潮次不甚明显,每潮出菇量大,菇体较小,畸形菇也较多,易开伞,菇体质量较差,不适合于制罐,适于鲜销或制盐水菇。

(二)从蘑菇菌种的培养基来分,有4种:粪草种、麦粒种(谷粒种)、羊粪种、复合颗粒种。

1、粪草种:适于穴播,萌发力较弱,播种量较大(2瓶/平方米),易发生球菇,产量略低,但不怕鼠害。粪草种目前已基本淘汰。

2、麦粒种(谷粒种):适于混播或撒播等播种方式,菌种在料中可分布均匀,萌发力强,发菌快,用种量小(0.5瓶/平方米),产量高,但易遭鼠害。麦粒种是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菌种。

3、羊粪种:基本与麦粒种相同,萌发力比麦粒种略低,用种量为1瓶/平方米,不怕鼠害。

4、复合颗粒种:菌种特性基本与麦粒种相同,但不怕遭鼠害。这类菌种生产成本较高,目前正在推广应用中。

菌种选购好后,若暂不使用,应置于阴凉、通风、干燥、干净的地方,不可放在阳光直射、闷热、潮湿、不通风的地方。

六、播种(工厂化)

1. 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①提前一天备好菌种,剔除杂菌和老化菌种,菌皮和死菌要捡掉。菌种瓶(袋)表面用0.1%高锰酸钾或2%来苏儿溶液消毒2min,然后戴上经过75%酒精消毒的手套将菌种取出掰成玉米粒大小放入消毒好的容器中。

②菇房提前消毒备用,机器设备、场地提前一天清洗消毒。上料和造料班组负责各自的设备和场地,铲车的清洗消毒尤为重要(特别是车底盘),要特别重视。

③上料前要调试好设备,以免延误上料工作。

④上料时的工具和滑梯必须经过清洗消毒。

2.播种方法:发酵结束后,将培养料的温度降到25~27℃,利用专用运料车转运至出菇房的自动化上料机处,进行播种上料作业。

播种前要做好菇房消毒工作,播种时要避开高温天气,并且当天播完。播种上料机会自动将料抖松、均匀添料,同时按每平方米0.85kg的接种量将菌种混入均匀料中,然后将混入料内菌种的培养料压成和床板高度相同的料块,高度23cm左右,这样可以使料与菌种紧密接触,又可以使培养料保持一定湿度。在料运输过程中再用每平方米0.15kg的菌种均匀覆盖表面,使播种量达到1.0kg/m2。在播种时要注意料温不超过28℃,以防烧菌。播完后要覆盖一层带有微孔的聚乙烯薄膜,既可通风,又能保温、保湿。覆盖薄膜后要及时补充菇房水分,首先在膜表层喷1次水,然后在地面喷1次水,保持空气湿度60%~70%。

七、覆土前发菌管理

1. 菌床发菌:播种后1~3天菇房紧闭门窗,少通风,以保湿为主,使菌种迅速萌发定植。播种3天后,菌丝萌发并吃料,适当增加菇房通风换气,保证菌丝生长所需要的新鲜空气。播种7天后,菌丝已长满培养料表面,并深入培养料3cm左右,此时增大通风量,保证培养料内菌丝生长所需的充足氧气,为菌丝向下生长创造条件,当菌丝长满培养料三分之二时要揭去盖在料面的薄膜

发菌期间,冬季通过蒸汽加温,夏季则通过制冷维持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不够可采用料面喷水保湿,通常每天喷水1次,以防料面干燥影响菌丝生长。如果湿空气相对过大,则应适度通风换气,降低湿度。为了防止杂菌滋生,每隔2~3天每个菇房喷1次50%的1000倍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因为光线对菌丝有抑制作用,整个过程要避光培养。

2. 菌块发菌:为了避免菇农在发酵和发菌中遇到风险,有的地方推广块式发菌,即利用蘑菇堆肥打包机将三次发酵料(好菌的料)或二次发酵(未接种)的双孢菇培养料均匀播入菌种、压块、再覆上塑料薄膜,再将菌块运到发菌室进行发菌,然后将发好菌的菌块发给菇农。

八、覆土及覆土后管理

1、覆土:覆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在老菇农中流传着“覆土迟一天,出菇迟十天”的口头语,可见适时覆土的重要性。一般当菌丝即将长满培养料就要开始覆土,约在接种后22~25天。覆土过早,会影响菌丝生长,延迟子实体形成。覆土过迟,则菌丝容易暴露,使表层容易暴露。温室、简易菇房(棚)覆土主要采用稻壳土一次覆土法、粗细土覆土法,工厂化栽培使用草炭土覆土法。

2、管理:覆土后1周维持床温23~25℃,室内气温21~22℃,通风量200~300m3/h,CO2含量在0.8%~1.3%间浮动。覆草炭土完毕后,需要对培养床面的草炭土浇水,一般7天喷水4次约450L,空气湿度控制在80%~85%。

九、出菇管理(工厂化)

工厂化周年栽培的出菇管理,由于采用自动调温调湿,蘑菇又是恒温出菇类型,所以管理相对容易。出菇期温控根据不同品种,调节在13~18℃范围内,粪草料的湿度控制在60%~65%,菇房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90%~95%,二氧化碳浓度低于0.2%。菇床的喷水管理根据覆土的干湿度决定加水量,培养料的含水量除感官检测外,还可用水分测量仪测定。菇房空气相对湿度管理采用自动增湿机增湿,增湿机的喷雾雾点大小和喷量是可控的,并且可以根据二氧化碳浓度调节新鲜空气的进入量和循环量。


乡下二妹子


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双孢菇又叫做白蘑菇,是世界上产量最高,消费最多的一种食用菌。下面是双孢菇栽培技术吧:

1、菇棚管理

菇棚最好建在地势平坦、水源充足的地方,而且要远离仓库、化工厂等地方,坐北朝南,有利于冬季增温。菇棚的温度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多、渗水等因素,聚会导致不出菇,所以菇棚压要设好通风孔,所有门、孔必须有门扇,这样开能通风、关能密闭,以便控制温度和湿度,同时门、孔都应安上纱网,以免蚊蝇进入。棚顶覆一层黑色薄膜,在铺一层30厘米的稻草,在覆盖一层薄膜,有利于保温。2、原料配方

双孢菇栽培原料主要为稻草和牛粪,牛粪以干牛粪为好,以一每平方米为例,一般用干稻草1300公斤、干牛粪500公斤、干鸡粪350公斤,尿素17.5公斤、饼肥75公斤、磷肥25公斤、石灰17.5公斤、石膏17.5公斤的比例作为配方,这时培养料的pH值在7.5-8左右。或者用干稻草500公斤,干牛粪、干鸡粪1250公斤、磷肥40公斤、碳酸钙40公斤、石灰50公斤作为配方,pH值也在7.5-8左右。

3、堆制发酵

首先将稻草分批用水浸泡后,边泡边搅拌,使其吸水充分后,再分层堆放在一起,预堆后会有水流产,预湿后第3天,把预湿的稻草铺一层,在表面撒施一次石灰粉,喷一次水,在撒施尿素和石灰粉,再铺一层稻草,以此类推,直至预堆完毕。在建堆前,将牛粪、鸡粪以及肥料粉碎后混合均匀,再用低浓度的石灰预湿后捏成团,再将磷肥、石膏、石灰粉碎后混合均匀,将其撒在牛、鸡粪的面上,拌匀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发酵是在稻草预堆第五天进行,将稻草铺在地面上,再在表面撒一层牛粪、鸡粪的混合料,以此类推,直至建堆完毕。最后喷水翻堆,测量酸碱度,制成合适的培养料,最后培养料含水量在64%左右,pH值7.5-8,没有酸臭味,还具有特殊的香味。

4、播种

播种时菌种容器、接种根据、操作人员双手都要进行酒精消毒,首先将菌种一半均匀撒施在料面上,再用手指插入料中稍加镇压,使得菌种均匀落入料内3-5料面处,再将余下的一半的菌种均匀撒在料面上。播种后要保持温度22-25度、空气相对湿度75%,播种一周内要及时关闭通风孔,让菌种尽快萌发吃料定植,一周后,菌丝生长正常,即可正常通风换气。



呗农乡趣


你好,我是头条的农业技术讲师,我围绕你的问题,作出以下建议:

双孢菇生长所需要的环境条件主要有:温度、湿度、空气、光照和酸碱度等。这些环境条件在生产中应该统筹考虑,合理调配,千万不要顾此失彼。

(1)温度:温度是双跑菇生长发育过程中最主要的生活条件之一,温度的高低直接影响菌丝的生长速度和子实体扭结的数量和质量,双孢菇菌丝在8~27℃范围内都可以生长,而最适合菌丝生长的温度是在23~25℃,5℃以下停止生长,超过35℃时,菌丝就会死亡。

双孢菇子实体分化时对温度的要求比菌丝生长阶段低,在5~20℃范围内都能出菇,而子实体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13~18℃,当气温高于21℃以上连续时间较长对,子实体就会死亡。

当温度降低到5℃以下时,子实体基本停止生长。

(2)湿度:双孢菇对湿度的反应极为敏感。湿度主要包括培养料湿度与空气湿度。 它们与菌丝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生、发育都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在菌丝生长阶段,要求培养料的含水量在60%~65%,低于50%菌丝生长缓慢,不易形成子实体;而高于70%培养料内氧气含量减少,菌丝体生长同样会受到影响,覆土层的湿度要经常保持在17%~18%,菇房内的空气相对湿度必须控制在70%左右;到了出菇期间,菇房内的相对湿度必须要求比菌丝生长阶段时高,一般要控制在85%~90%,但菇房的湿度也不宜过高,如果超过95%,菌盖上会长期留存水滴,容易发生各种细菌性病斑;覆土层的湿度应提高到20%左右。

(3)空气:双孢菇属好气性菌类,无论是菌丝生长阶段还是子实体发育期间,都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放出二氧化碳,因此,菇房内的通气十分重要,所以,在管理中一定要注意适时适量的通风换气,排出各种有害气体,以保证发菌和出菇时氧气的充足供应。

(4)光照:而对于光照,双孢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不需要光线,在黑暗环境下长出的子实体颜色洁白、肥大、朵形圆整、品质优良。 但子实体生成时,最好能有散射光的刺激,此时,菇房光线也不宜过亮,如光线过亮菇体表面硬化,畸形菇多,商品价值差,因此,生产上要避免直射光进入菇房。

(5)酸碱度:培养料和覆土层的酸碱度也是双孢菇生长发育的一个重要生活条件,双孢菇适宜在偏碱性环境中生长,菌丝生长的pH为5. 0~8.0,最适宜的pH为6.5~7.0,但由于菌丝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碳酸和草酸,就会使培养料变酸,所以在接种的时候,培养料的pH要调到7.0~7.5,覆土酸碱度的pH要调到7.5~0,这样才能适合双孢菇的生长。

谢谢,望采纳





农业技术讲师


您好,我是中原人在上海,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这个问题是双孢菇具体需要什么生长环境?有哪些种植技术要求?

双孢菇的生长环境需要具备营养、温度和水分等几种因素:

营养:合理的营养物配方才能获得更高收率,加入无机营养物的化肥,如氮、磷、钾、钙等。温度:温度范围为22-25℃最合适,5-25℃是子实体温度范围。水分:在60%的湿度下培养,土壤里也需要16%到20%的水含量,太干燥或太潮湿环境菌丝生长阶段会有所不利。

双孢菇是一种很有营养价值的植物,有的时候甚至会比蔬菜还受欢迎,双孢菇是一种比普通的菌类性价高的菌类,价格平民,在餐桌上时时能吃到,医学也认为双孢菇具有降低血压促进消化的作用,因此,享有“健康食品”的美誉,自然也受到很多种植者的喜欢。

那么该怎么去种植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1、营养:合理的营养物配方是用于获得高收率的重要条件。菇场肥料(例如,绵羊,牛、、 马、鸡的粪便等),这种菌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这些粪便还可以加入残余物,如稻秸秆,然后加入无机营养物的化肥,如氮、磷、钾、钙等。

2、温度:4-32℃下生长双孢菇,温度范围为22〜25℃最合适;5-25℃是子实体温度范围,而最佳温度是14至18°C ..

3、水分含量:水分含量在60%的湿度下培养,土壤里也需要16%到20%的水含量。阶段子实体的空气是85%至95%相对湿度,太干燥或太潮湿环境菌丝生长阶段会有所不利。

室内双孢菇种植技术

1、菇棚步骤:至少2.5的厚度,通常为约40米,根据高度6m是合适的。然后,“第二薄膜2卡亚”覆盖;热寒冷季节,需要直射阳光无需加热,可在菇床挂黑色塑料薄膜。其次,作业道0.4〜1.2米,通过种植床畦床沟槽划线,通常南沟0.6米宽,左、右作业道疏通。

2、配料处理:根据下列配方的配料进行,稻草3000公斤、2000公斤沼气,牛粪粉末超过80公斤,70千克尿素、120千克生石灰粉,石膏粉80公斤, 80千克碳酸盐,豆饼粉100公斤,3种维营养素食用菌20公斤(混合的)。基料的发酵处理可以在7月完成,发酵物可以根据配方制备。注意的是均匀散装酵物,避免害虫进入。

3、播种和发芽:一般来说,你可以在8月中旬种植。传统播种,每平方公里2粒种子,可分3层播种。播种后,要密封灌溉,但不允许水渗透的基地,进行强制通风,阴雨天气的炎热的夜晚通风。

4、出菇管理:在这之前,菌丝发生变化,这个时候,需要低湿度、快速通风,菌丝当它下降时,喷洒一些水,同时增加通风。采取措施,以水或降低棚温度,为了控制湿度是85%以上,必须通风换气,才能确保正常的成长。除特殊情况外,及时取得订单要求的收获,这取决于市场,以利于产生量。

5、进行再一批的生长:蘑菇收获第一批时,一般生物效率约40%,在11月底,我们可以对菇屋进行消毒,这样管理有利于第二次的收成。

双孢菇黄斑病防治措施

首先,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严格覆盖土壤消毒,消除害虫。其次,喷水加湿,长期以防止子实体和水的表面状态太潮湿,避免多余的水分,但是注意的是必须是干净的水。最后就是季节生长,防止水分过多。特别是对于本季的潜伏期,棚内湿度减少,空气湿度约为85%,通风量小于棚内的0.5%,增加二氧化碳浓度。疾病应该减少通风的防霉湿度,必须记住漂白液喷洒600次,然后喷在密封架上1-2小时。之后,必须加强通风并降低开口的温度。

双孢菇栽培是一项小投资,风险大小也在于大家的投资多少,这种易于高产的、并技术含量成熟的菌类,现在随着大家生活质量的提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也就有了良好的市场前景。

以上就是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谢谢。


中原人在上海


一般都是生长在肥厚的土地上。一:土壤要保持湿润,二:土地要肥厚,三:阴凉处地段


北辰与南夕


温度湿度适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