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会变少吗?感觉吓跑的人比热血的人更多?

萌萌哒的甜甜酱


先分享个我邻居家女孩子学医的经历吧。

邻居家老太太退休了,他们老夫妻和女儿女婿都是电力部门的。大家也知道目前电力部门的工资及福利待遇都是很好的。去年老太太的外孙女参加了高考。孩子因为填报志愿和家里人产生了矛盾。四个大人的观点就是叫孩子报电力方面大学,以后可以凭借电力子弟,上电力部门找个工作,待遇也不错。家长也在电力部门当着个领导,一切水到渠成。

可是女孩子说什么都不报电力方面的,一定要报医学类的学校。老太太问自己的孙女,为啥愿意当个医生。

女孩子说:那年姥姥得了心脏病,那么厉害,我都以为我永远失去姥姥了,可是姥姥去了北京阜外的医院,进行了手术。姥姥的病就好了,那年我去北京看望手术后的姥姥,看到是医生神奇地救好了姥姥,把姥姥还给了我。我就下定决心,等我高考的时候,我一定学医,长大了当个医生。救治很多很多的病人,不叫病人的家属失去他们的挚爱亲人。

姥姥听了后,对女孩子说:好,姥姥支持你。所以去年女孩子最终达成了心愿,被一所医科大学录取。

其实很多人学医,源于他们对于这方面的爱好,就算开始不是爱好,但是绝对的不反感。我当年考学时,自己没有什么目标,上什么大学都可以。分数能到的基本我都不反对。但是医学方面的绝对不报,本人看到血就晕,每次去一次医院感觉浑身的不自在,我是绝对不想在医院里上班的。到了医院,我感觉我的呼吸都要窒息了。所以我从来没有考虑过我要当医生。所以相当医生的大多是源于对于这个职业的爱。

那么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会不会变少,个人感觉不会受到影响。能报医学院的人,都是有个人情怀的,不然像我这样的,就算是待遇再高,我都不选择医生这个职业。所以因为爱,才考医生的比较多,最起码也得不讨厌排斥这个行业才可以。

在此次抗疫过程中,有战斗在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不幸感染了病毒,因公殉职了。我们要向这样的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有人说这样会吓走一部分人,疫情是突发事件,也不是天天是这个状态,这只是一个非常时期而已,你说什么行业没有牺牲呢。我们老师也有因公殉职的,不过这都是非常时期的非常状态而已。

在此次疫情中,最耀眼的抗疫“明星”就是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了吧。他给所有的学子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做人就做钟南山那样的人,做医生就做钟南山那样的医生。心里装着人民,哪里有患者就去哪里。钟南山院士就是年轻一代学习的楷模。从他身上明白了读书的目的,人活着的最大的意义是什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年轻一代都是有理想、有追求的,以一线的医护工作者们为榜样的人,还是会毫不犹豫选择报考医学院的。

再说疫情是暂时的,职业却是永久的,因为喜爱医生这个职业的,肯定毫不犹豫的继续选择这个行业,那些原本也不喜欢也不排斥的年轻人,或许受到感召,以后也想当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也大有可能。

此次疫情出了后,国家会加大对于医学人才的培养,同时也会提高医学人才的待遇。这样就会吸引更多的有志之士来投入到医学领域来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吓跑的都不是真爱,真爱永远经得起考验。这句话不仅仅适用于男女的爱情,也适用于职业的抉择。因为爱。所以才坚守。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大家也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欢迎您留言分享!


浅浅的教育


儿子高考时曾经特别想学医,但是因为分数不是特别高,读最好的医学院走不了,一般的又不愿意去,最后阴差阳错学了工科。

后来他给我们谈起为什么想学医,我才理解孩子真正的想法。他小时候一直身体比较弱,最让人担忧的是曾经因为阑尾炎住了两回医院。第一次是六年级,在我们县城医院,打彩超没有任何问题,孩子肚子又痛,医生叫做手术。我们权衡后没有做手术,连夜转院到南充,诊断为阑尾化脓,根本不能手术,只能用保守疗法,输液,用中药加蒜泥敷。

第二次阑尾炎复发是初三,几个孩子跑去南充考试,乱吃了东西,试没考完就进了医院,直接割掉了阑尾。

这两次经历让孩子看到某些医生专业素质真的不高,于是他希望能当一名医生,对医疗事业尽一点绵薄之力。

虽然他没有选择医学院,但是对于医生,我们却心怀崇敬,毕竟大部分医生素质高,医德高尚。

结束语:经过疫情后,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人热血青年选择医生这个职业,特别是那些在这次疫情中得到医生救护的病患, 他们会希望让孩子长大后为更多的人解除病痛,来回报社会。


语文教育杨柳依依


我只能说我的运气不好吧?真没有碰上几个医术高明的医生,或者的的病本来就比较简单,我岳父因为食道癌走的,可是过了一段时间我咽喉出现和岳父说的差不多的症状,心理特别害怕,就到我们这儿还算有点档次の医院,做了喉镜检查,顺啥咽喉囊肿,需要住院做手术治疗,好吧,只要没说是食道癌,因为我还能吃下饭,做手术也全是小事,因此回来请好假以后吧,就准备住院手术!

后来还是想了想,我再到一家大型医院再做一次喉镜检查呢,这次检查,医生说没啥,开店药就好了,好吧,先不作手术了,吃药,中药(因为是所中医院),可是吃了一段时间没效果,我又怀疑是不是真改做手术啊?所有又去了旁边我们省全是数一数二的医院检查,没问题,只需要吃药,西药偏多,同一个医院差不多去了了4次,任然没效果,难道我的是疑难杂症?



(你们是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人)

后来就逛上了头条,查找了一些我的症状的中医或者说一些用户的明间方子,也就这个时候对中医有所了解,自己开了一个方子,应该是:厚朴姜夏汤吧(原名记不起了),中医名叫梅核气,反正试一试的态度,居然神奇般好了,这期间我也自己熬制了芡实、薏仁、赤小豆等稀粥吃,到底是谁的作用虽然我也不清楚,没事了就好!

(新时代的英雄)

我的睡眠一直不好,看了名字,我们当地市级认定的中医大师,大师就是不一样,70多岁,摸脉只用了三秒钟(我后来一直在想,看着手上老茧很厚,三年能感觉到脉嘛),开药三副700多元,熬制以后就像绿豆汤一样,没一丝感觉,或许疗程不够,可是药太贵,不敢去了,我穷人一个!

还记得一次感冒,很严重,到一所医院去,检查下来还要打点滴,我几乎没有打点滴的习惯,500多元,吓得我直接走了,药店先买药吃了再说,力克舒,居然几元钱搞定了!

这或许只是我自己遇到的,但是我不怀疑有医术、有医德的医生,有时候可以和你聊上半个小以上关于病的问题,所以如果我要是再次参加高考,我一定会选择当医生的,因为我真的想靠医术为病人解除痛苦,或者在祖国需要的时候我也能像白衣天使一样上前线!


杨锅来了


上初中的时候姥姥去世了,于是到了寒暑假,妈妈就会让我去个姥爷作伴。之所以老是我去,是因为姥爷的习惯别人受不了。

姥爷的作息时间优先于常人,怎么个优先法呢。不管冬夏春秋,姥爷早上三四点就起床了,然后就忙乎的开始做早饭,吃早饭,午饭时间大概是上午10点,晚饭是下午4点。

吃的早,自然睡的早,冬天下午5点半,夏天不超过7点,姥爷就开始睡觉了。

晚辈们没有一个受得了,就我适应了。

姥爷是个乡间赤脚医生,给人看病的口碑很好。姥爷手里有很多古中药方,尤其是对一些疑难杂症,更是一绝。

如果我没有读高中,上大学的话,那我肯定跟姥爷学医去了。

说了这么多题外话,言归正转,聊聊正题。

此次疫情影响重大,这个不用我多说,大家都亲身经历了。

相信经过此次疫情,上到国家政府、科研专家,下到普通百姓、老弱妇孺,对医学、疾病、消毒、防护,都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升级

志愿填报,广大学子多数都忽视了生化医学类专业。

近些年来,广大高考学子在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优先选择经管类、计算机类专业,因为这样的专业比较有“前景”。

而生化医学类专业,很少被放在优先位置。

但是经历此次疫情,我们会发现,生死关头,还得靠如钟南山、李兰娟、张宏文等医疗专家,还得考广大的舍生忘死的医护人员。没有他们,我们连最基本的生命安全都得不得保障。

有句话说——劝人学医,天打雷劈。

为什么会有这样一句话,那是因为学医的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

现在医学本科毕业,很难找到工作,因为即使是县里面的医院,在招医生的时候,最低学历也要硕士起。而三甲医学院则更是没有博士学历进不去。

弟弟有个关系很好的高中同学,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选择了学医,毕业后,家里没什么关系,最后转行学编程去了。

学医的人基本要去考研。

学医的人,因为本科毕业后工作不太好找,绝大多数都会选择考研,因为是现实所逼呀。

但是医学类考研有很强的壁垒性,主要有两点:

  • 学医的考研只能继续考医学类。我们知道其他的多数专业,考研是可以跨专业考的。比如我本科学计算机,我考研要考经管类的,没问题。但是绝对不可报学医类的。
  • 学医考研内部也不允许跨专业。学口腔的不能去考临床,学造影的不能靠护理。

同样学其他专业的学生要考医学类的研究生,那也是不可以的。


最后,我想说,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崇高理想要有,但也要考虑以后的就业问题。


晓晓笔记


“劝人学医,天打雷劈”[看]

我高中同学已经工作四年了,他们大多数在在自己工作的城市买了房、结婚、生子。而我今年才正式找到工作,第一年每个月不到3000的工资,还只能干着实习生的活。说实话我的内心是不平衡的。


当归葡萄糖


纵观东西方历史,有三大不倒翁行业,教师、医生、军人!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汽车行业,没有教师文明无法维持,没有军人各民族将混战不断,没有医生那将是人口大削减!

医生很重要,是我们能保持健康的凭靠!

老王在零八年有一些“奇怪”的经历,当时一个小小的感冒。平时在学校医院那里,一两块钱的药就可以治好,当时在十堰看病,不由分说,直接挂点滴。花了差不多一百块!价格奇高,我说拿点药不给,只能打点滴。当时很少抗拒的,但是实在是难受。没办法忍痛割爱,花了将近一把打了一个点滴。

要知道在我们老家江西,农村医生都是开一点药很便宜的都是几块钱!那个医生现在搬走了,村里没有医生了。打点滴通常情况是比较严重了才考虑,能不打点滴就不打点滴。在十堰那里打点滴好像是家常便饭。所以有点难以接受。

还有一次在南昌看病,喉咙发炎去了一家药店买药。他给我开了一些药,吃完后喉咙直接堵住了,喝水都喝不下去。有了这些经历之后我才自学了一点医学知识,为此还去看了《黄帝内经》。由此可见学医永远是一个好的方向!只是现在医生太少了,做生意的倒是他挺多的。买个药轻轻松松一百块,吓得我们不敢生病,必须坚强起来啊。

医生是英雄,与各种疾病战斗的英雄!是一个需要人们尊敬的职业。

老王最爱看历史,历史里面的英雄给我的感觉都是注定要被记录在历史名册上。普遍的先普通人一步离开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在我国英雄几乎都是带有悲剧色彩的!

但我们何曾看过,有人不愿意做英雄呢?争做英雄的人很多,我也想做英雄啊。但是没有机会!

会被吓跑的人,其实不太适合当医生。听我学医的朋友说,在学校的时候要解剖尸体。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讲看到可能会被吓尿!但却还是有那么多学医的朋友。没有哪一个职业是绝对安全的。

所以在我的眼里,医生都是胆子大的人,都是活着的英雄。吓跑一部分人是那些以后动不动就给你打点滴的商人!

这次疫情的爆发,反而能唤醒更多有抱负的人,想要为我们这个民族做奉献的人!让他们看到了新的战场,保护我们的战场!永远不要低估中化民族的内生力量!在灾难面前英雄会一个个跑出来让你兴奋的不想眨眼!有用的才是最重要,吓跑的都是蛀虫!

吓跑的不要去怜惜,继续做医生的是英雄。我们需要英雄!


江右老王


君子未死,人格未崩!疫情让我们明白:学医,不是为了争锋,而是为了守护。

我一朋友在本地三甲医院当业务副院长。有一次我问他:“现在医生这么吃香,每年一定有很多人想进你们医院吧?”他说:“现在真正打心眼里,想报考医学的学生越来越少了。“他又表示:”每年想进的不少,但能进的却少,尤其是名校毕业的更少。”

问其原因,他道出了个中原委:

1.医学专业的辛苦和医患关系的紧张,让部分考生不愿意选择本专业。

2.高学历或名校毕业的学生,都想进一、二线城市,对于三、四线城市的医院,很难引来这些凤凰。

3.医生的成长太慢,要在某个领域成为大拿,没有10——20年的沉淀很难出头。

但是,在我看来,这些困难,仍挡不住每年有无数的学子在报考医学专业。而此次疫情过后,我相信报考医学的考生,只会更多,不会更多少。

一、医生救死扶伤,是个崇高的职业,深受大家的尊敬和喜爱。

我们学校有一个刚参加工作一年的女老师,研究生学历,人长得很漂亮,但年龄已经27岁,本人不着急,但父母担心再不嫁人,就步入剩女行列了。后来经人介绍了一个外科医生,谁知两人一见面就来电了,很快确立了恋爱关系。大家问她为什么这么快。她自我打趣:“王八看绿豆,对眼了!”私下里她说:“缘分固然很重要,更重要的是我一直崇拜医生。”当然,从现实的角度看,医生+教师本就是理想的组合:一个负责健康,一个负责教育。

如果说这是人们对医生的喜爱,那此次疫情中涌现出的诸多事迹,则更让人感受到了他们的伟大。

84岁的钟南山,72岁的李兰娟,吹哨人李文亮、患渐冻症的张定宇……还有大量用生命与疫情争时间的护士们,他们用无私、果敢、技术,与死神赛跑,与病魔较量,把14亾中国人挡在身后,令人感到,令人敬仰。

二、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优秀医务人员。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医生会越来越受到亲睐,国家对医学的投入也会越来越多。

在我国,历来有“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华西、中同济”的说法。他们分别代表了我国五个区域最顶尖的医类大学,在国际上的地位逐渐提升。在这五所大学的辐射和带动下,医学类院校遍地开花。

目前,国内有140多所医学院、医科大学,这其中,大部分比较好的“医科大学”都并入了985大学之中,例如北大医学部、上交医学院等,而仍旧以“医科”为名的大学还剩70多所,例如首都医科、中国医科、南方医科、天津医科、重庆医科等大学。

2019软科中国最好医科大学排名TOP10的有:


每一年报考这些大学的高考都很多,竞争相当激烈,录取分数也是逐年提高。所以,根本不担心没有生源。

三、疫情不会吓跑人,只会聚拢人。

人都有英雄情节,所以我们赞美英雄。

新冠肺炎发生以来,我们大都看到的救死扶伤、舍生忘死的信息,但也有在考验面前退缩的人。

我们不能用道德去绑架他们,也无法去谴责他们,毕竟生命于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但我们应该看到,这样趋利避害的人只是极少数。

人活着,总是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因此,绝大多数人在灾难面前,都愿意付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在疫情面前,只有医护人员才明白:生命固然重要,但守护比生命更重要!

综上:

个人认为,疫情过后,报考医学的人,只会更多,不会变少!


大家觉得呢?

关注“豆爸侃教育”,说教育事,解教育规,做教育人!

豆爸侃教育


我不认为疫情结束后,报考医学的人数会变少,更不认为疫情会让打击报考医学考生的积极性。有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疫情是暂时的,而职业是终生的,相比较而言,重大疫情是小概率事件。

最近在网上有人形容2020年的高考生,说这一茬孩子生于非典,考于肺炎,真够难为他们的了。要知道非典发生于2003年,而这次肺炎疫情是相隔17年之后发生。虽然疫情很重,但是举全国之力抗击非典和肺炎,几个月时间便可以宣告胜利。如此说来,疫情是暂时的,而医学专业却是终生的,相比较而言,重大疫情对于职业人生来说,只是小概率事件。

二、中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勇往直前是我们的国格,越难越能激发我们的勇气。

从来不畏惧于艰难险阻,如果你去翻阅中国的历史,你会发现每一次大灾大难面前,中国人从来都没有选择消极逃避,而是迎难而上,正是因为中国人在特殊时期更能报团取暖,更能团结一致。这次肺炎疫情也不例外,尤其是很多医护人员都纷纷请战,要求到第一线去,要求到疫情最重的地区去。这样的职业精神正在激励与感染新一代年轻人,他们以学医为自豪,以从医为骄傲。

三、在任何时代下,当逃兵的职业人只是极少数,这次肺炎战疫医护人员少有逃兵。

一个人从事任何一项职业,都应具备职业道德与操守,都应追求精湛的专业技术,都应拥有职业勇气。从非典到这次肺炎疫情,那些奋战在第一线的医护人员,让我们看到了高尚的职业品质,他们都以舍身忘死的精神在抢救患者,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正是这些英雄激励着新一代年轻人,因为他们都有英雄情结,因此,不会被吓跑,而是更坚定选择医学的信心。

结束语:如果你了解中国人的性格,不应该把自己置于一个卑微者的视角去看待问题,因为你的心态注定会让你成为胆小怕事者,注定你不可能担起社会责任,又怎能有勇气去参与抢难救灾,亦或是治病救人呢?因此,我可以断定,通过这次肺炎疫情,报考医学专业的考生绝不会少,只会更多。


寒石冷月


我的观点是:既不会增加太多,也不会减少太多,和往年大概持平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平静的湖面,练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就不出时代的伟人。

经历过这样一次大型的疫情灾难之后,我们能够看出在这个时代当中确实有一些人值得我们讴歌和敬畏,这就是我们的白衣天使,他们在中华民族遭遇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尤其是以钟南山,李兰娟为代表的广大专家和医护人员,正是因为他们的勇于付出承担责任不畏生死国家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取得了抗击疫情的重大胜利。

这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有着极大的带动作用,对广大青少年的内心会造成很深的触动,相信很多想有所作为的青少年会选择医学专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和付出,这是无上光荣的事情。

学医不是你想学,想学就能学,分数、能力、和兴趣,一样不能缺

不得不承认,在我们国家想学习医学确实不太容易,首先我们国家对待一些人才可以说是非常苛刻的:

一:学习医学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尤其是在本科阶段和研究生阶段,有一些学校是本硕连读,一般都是8年,有一些是7年,在本科,还有一些是5年。

二:年限的增加就意味着精力和金钱的投入的增加,所以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选择医学专业,并不是来钱最快的

三:同时我们国家的一些院校的录取分数也是非常高的,很多的专业,包括像临床医学,医学影像专业,这些专业比很多工科专业的录取分数都要高,一般的学生也都不敢报考

四:不得不承认现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做医生的压力是特别大的,不仅要面对职业上的压力,而且还要面对来自于患者给予的压力,所以医生也是一个高压职业。

选择专业不能热血,冷静思考对谁都好

在许多专业上,我父亲过到考生千万不能热血,凭着一时冲动选择了一个自己没有长远兴趣的专业,最后不仅会让自己后半生后悔不已,而且会给国家的教育资源带来严重的浪费,如果你能选择一个和自己兴趣相符合的专业,自己的后半生将会过得非常幸福,同时也能给国家创造非常多的利益和资源,否则不仅浪费国家的资源,而且自己过也不幸福。


宇宙最好老师


你的说法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接下来学医的人数只增不减,理由如下:

1、在经历此次疫情之后,国家势必会进一步加大医学人才的培养力度,学医的人将会有更大更多的平台来发挥自己的才能。


2、医学人才的待遇将会越来越高,目前已经有多个地方都提出对本次参加一线防疫医护人员给予优待,我想这不仅仅是现在的激励政策,而是一种长久的认同。

3、医护人才的社会地位将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在经历这次勇敢的逆行之后,全社会对医护人员都给予了高度的赞誉,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水平,更因为他们的精神。

4、医学人才缺口很大,未来将有更多的就业机会。现在大学生最大的难题在于就业,如果某个职业有着大量的就业机会,我想学生还是非常愿意报考的。

5、医护人员的权益和安全将能够得到实实在在的保障,很多人莫名的担忧医护行业的一些劣势,我们必须要向前看,国家卫健委已经多次表态必须要确保医护人员的各项权益,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

所以,我不认为接下来学医的人数会减少,我乐观的认为报考的人数反而会增多。在关键时刻,我们需要医护人员有勇敢的精神,但如果把医护看成一种普通职业的话,我们还是应该以平常心来对待,而不能所有的行为都用热血来支配,这是我们应该努力的方向。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更多有趣的话题,请给我个关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