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一味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她)吃苦。你认同吗?为什么?

我是好老谭


非常正确。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呀!在娘家时“十指不沾阳春水”,什么话都是脱口而出,从不经过大脑,为什么?父母哥哥宠得厉害呗!记得我都十四岁了,有一次哥哥让我给茶瓶里灌开水,吓得我爸妈大惊失色,连声批评他:“你这个傻瓜,要是把妹妹烫着了怎么办?”结果呢?他们千娇百宠的大脑袋女儿,结婚以后在婆家煮不来饭、说不来话(老是说错话,和公婆妯娌说话也是想啥说啥,从不过脑子,因为我在娘家随便惯了😭),天天惹祸,被心思缜密的二妯娌算计过多回,好事做尽了却还是不逗公婆喜欢……说得好听一点叫情商低,说得不好听叫二傻子😡唉😔所以现在我女儿利用大学的空余时间去补习班兼职,我举双手赞成;她打电话回来说,那些低年级的孩子补习时不听话,她这个助教老师快累死了啥的,我丝毫不同情可怜她,就是要让她多锻炼锻炼,才不会像我一样变成二傻子。


凤146983974


我认同,孩子出生后,他该吃的苦头,就应该让他自己吃,作为父母,不能替代他吃苦,因为父母护不了孩子一辈子。

苦,可以分成学习的苦和生活的苦。

学习的苦昨天看了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子初中三年,做完的试卷码起来,比这个女孩还要高,每天写作业能写完一根笔芯,也就是一万多字,想一下,苦吗?当然苦!可是,她考上了她心仪的高中,果实是甜的!

孩子只要是上学,就要读书朗诵,就要写作业,还要风雨兼程去学校,这是很正常的,是每个求学的孩子都要经历的成长过程,作为家长,我们不能阻挠孩子的成长。

生活的苦一个人,只要还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就要洗衣服、做饭、做卫生,那是很正常的。现在,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我们帮他把所有的家务都做好了。我们能保证,孩子长大了,能找到一个帮他把所有家务都做好的另一半吗?

思来想去,生活的自理,也是孩子成长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力。让孩子拿起拖把、扫把和抹布,成长起来吧!

苦,还可分为肉体的苦和心志的苦

肉体的苦不管是生活的苦,还是学习的苦,只要我们能用我们的双手来解决,那都是肉体上的苦,相对心志上的苦,那都不叫苦了。

心志的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经历失败,经历挫折,这种苦,看不到,却是最折磨人的。但是,孩子却很有必要尝尝这样的苦头。

当孩子面对这种苦头的时候,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和孩子一起正视我们眼前的困难,这样,才会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而不是忽略眼前的困难,放弃与困难相对的成功。

比如说,孩子参加竞选小组长失败了,有的家长会说:“小组长有什么好当的?”这样说,表面是在安慰孩子,其实是堵死了一条孩子通向美好的路。

家长可以说:“没有选上组长,是因为什么呢?你和选上的组长,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这样帮孩子分析问题,孩子会坦然的接受失败,并为再下一次的成功努力。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由此可见,孩子吃点苦头,是很正常的,也是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的。


探索幸福密码


有人说,一味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她(他)吃苦。你认同吗?为什么?我认为,你提的这个问题在中国普遍存在。三、十四年前中国实行了独生子女政策,由于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就娇生惯养、过度培养这个孩子,致使他(她)自私,任性固执,我行我素,五谷不分,四肢不勤,怕苦、怕累、怕脏成为常态。一味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他(她)吃苦,这是必然的。河南的杨锁,由于父母的娇惯,失去父母后,23岁的他竟被饿死了。为什么会饿死一个正值年轻的人呀?就是父母从小就不让他吃苦呀,致使他什么事也不会做呀!失去了父母这个靠山,他能不死吗?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过度培养,孩子的懒惰、无知,是一个家庭走向灭亡的罪魁祸首!一定要让孩子知道:幸福是奋斗来的!



春之声1953


一味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孩子吃苦,这话很有道理呢。

一谈到吃苦,从教育角度来分析,就是为锻炼孩子的意志力,让孩子从小不怕累、不怕疼、不怕冻、不怕热、不怕饿、不怕委屈、不怕压力等。

1、不怕累。

孩子们在小时候的精力和体力恢复的特别快,你看他们在追逐打闹游戏时,哪怕是满头大汗,也见不到哪个孩子喊累的。但是一放在学习当中,为什么不少孩子就喊累呢?其实都是家长过度宠爱造成的,大人怕孩子累着,于是便心疼。大人的误导会让孩子从心理上认为,写作业或学习时间长了,就是很累的事,结果就不愿意多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让孩子适应一定的超负荷脑体劳动,这是成长的必需,家长不必大惊小怪。

2、不怕疼。

孩子们对疼痛感的忍受力有很大的差异性,凡是对疼痛特别敏感的孩子,往往都是受点小伤后,大人就会过度安慰,甚至有时看到孩子受伤后,有些妈妈还会掉眼泪。这些行为会给孩子心理暗示,疼痛是很可怕的事,结果就在疼痛忍耐方面非常弱。如果家长在孩子受点伤,或者生病时多不是过多安慰,而是说这点小伤算不得什么,孩子就会真的感受到一种坚强力量,慢慢就不再乎小伤小痛了。

3、不怕过冷过热。

老话讲,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实就是讲人的身体需要经历过冷或过热环境温度的锻炼,只要练多了,身体的适应性就会非常棒。但是如果天一凉,马上就让孩子多穿衣服,这就使孩子失去了身体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机会,从而造成孩子机体自我调节能力变的非常脆弱,极容易感冒或发烧。同理在炎热的夏季也一样,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动不动就开空调或风扇,也会让孩子机体自我调节与适应能力变差,容易中暑。

4、不怕饿。

现在的物质生活条件实在太好了,一日三餐,孩子们都不缺营养。而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无法去体验饥饿的滋味,反而降低了孩子们意志力。换作我们小时候,那时经济条件差,经常是处于半饥饿状态,但就是那种条件的艰苦,孩子们也都没有怨言,也都适应当时的环境。如果现在家长们过度保障孩子,使孩子们没有机会体验饥饿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就拿学习来说吧,如果孩子学习态度不好,那不妨先完成学习任务,再吃饭,你看孩子会不会学习态度有改变,一顿不行,就连续几顿,直到孩子有改变。

5、不怕委屈。

委屈是人在被误解,或者不理解的情况下,内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痛苦性质的情绪感受。懂教育的家长,会在孩子受委屈时,不过度同情孩子,而是接纳孩子的情绪状态,不去过度安慰,了解到事实真相后,待孩子情绪缓和后,再进行引导和正面教育。如果家长看到孩子被别人欺负就替孩子鸣不平,保证会让孩子受不了一丁点委屈。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就会非常脆弱,只要自己感觉不顺心,不如意就会苛责于他人。别小看孩子吃亏受委屈,这可是关系到孩子抗挫折的商数,关系到孩子性格是否坚强呢。

6、不怕压力。

在孩子们的生活世界里,也会经常遇到压力,如孩子成绩不理想时,怕老师批评,怕父母责罚,精神上就会很紧张。如孩子在参加一些比赛活动时,内心会紧张,怕自己赢不了。如孩子在被别人欺负时,不敢还击,怕自己会被打。如孩子在被别人嘲笑时,会心里产生焦虑情绪,这也会造成心理压力等。如果家长真懂教育,就会在孩子遇到一些带有压力性质的事情时,及时正面引导,激励孩子做勇敢的自己,长期教育会让孩子不怕压力,变的性格坚强,拥有自信,不怕输。

总之,让孩子从小不吃苦,会让孩子变的心理非常脆弱。越是心理脆弱的孩子,往往越容易出问题,如果家长能我上面的分析中认真去思考的话,你可能会从自己平日里教育孩子的行为中,找到做错的地方。如果你真能意识到自己有错误的育儿观念,建议你及时矫正,千万别过度保护和溺爱孩子,因为你不可能一直为孩子提供护佑,必须要教孩子学会迎接困难挑战,适应环境的能力,才会让孩子将来独自面对社会时,有能力去承接一切逆境。


寒石冷月


想不让孩孑吃苦只能是父母一种善良的愿望和期盼。但不客气的说,这也是一种愚蠢和无知的想法。

养一个孩孑也好比种一棵树,一棵树长大要经得起冰霜风雪,还有雷劈,干旱等许许多多的自然现象。树是这样,比树更要经历.各种考验的人就更不用说了。即使父母可以把他永远关在家里,供吃供喝供穿供住,那也只能管他的上半生,父母要总会先离子女而去另一世界,那他下半生怎么办?所以我总是说,越是父母娇惯的孩子,他就更经不起生活真实面的考验,因而也会更无能,生活得更悲惨。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社会生活是现实的。再有钱有权有情的父母,你也包办不了孩子的一生。所有的人长大后都要进入社会,这也好比树木都要在野外才能成长是一个道理。


天岳樵子


非常认同,一味不让孩子吃苦,这个世界就会让孩子很吃苦。人来到世上吃得了多少苦,才能享得了多少福,不吃苦不享福啊。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好比种庄稼,你认真种下,定期浇水,施肥,锄草。苦吃够了,收成一定好。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嘛。虽然每个人出身不同,家庭条件不同,但是无论谁想有所得,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和汗水💦。所以这个世界其实是很公平的。不想踏实付出,只想有所收获,只能说是痴心妄想。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很努力很努力去做事,结果也不一定就是我们所期望的啊。现实也是很残酷的,努力不一定会成功,但是不努力一定不会成功。所以只能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吧。



一只小小强


直白点说吧,不管你让不让孩子吃苦,长大后社会都会给他/她足够的苦吃。作为家长要有这个觉悟。不一样的是你需要考虑这么几个问题:

1.家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一直到大学前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很多家庭很奇怪,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溺爱孩子,结果就是孩子在家里横,在外面怂!这种事情太普遍了!不要这样!家庭里一定要有孩子怕的人,才能真的起到教育的作用。

2.孩子长大以后你想他/她如何面对各种“苦”?比如,女孩遇到渣男,她如何自主的保护自己?孩子将来遇到事业的颠簸,他能不能自己面对现实并积极调整?……人一生会遇到很多困难,真的困难只能靠自己动手解决,你可以找人出主意,但最终还是唯有自渡!

3.小时候的苦和长大以后的苦是一样的吗?肯定性质都不一样!小时候的苦都是“练习”,甚至是人为设定的,这是在练习小孩的心态,练习对生活本来面目的感知,长大以后就是“实操”,不管你要不要他/她练习,他/她总会迎来社会的考试!比如小时候摔一跤哭一场,让他/她自己站起来就懂得了自强,代价是流点血,长大以后这个价格就不一样了,毕竟“自强”这种品质这么宝贵,多存几年肯定要升值嘛!


奇文另解


能吃苦中苦,方活人上人。凡事需要把握个度。孩子没有吃苦的经历,只会享受,遇到困难和挫折就会打退堂鼓,而萎缩不前。

孩子没有迎战困难的信心,缺乏进取心,再变得懒惰成性,就是不少家庭把孩子侍奉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结果。

现实社会环境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优良的待遇条件,人人可以享受,可是艰难困苦的生活状态,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适应的。

无忧无虑的生活,可以使人闲情逸致的陶醉其中,而少了进取精神。相反,一定程度的艰辛困苦,却可以成为压力变动力的源泉,促使人们不断探索努力。

由此可见,让小孩适当的学会吃苦,长远看是好事而不是坏事。一味的溺惯着孩子,不利于成长和未来承担更大的责任。

(网络图片)


莫忘初心242650426


认同的。


你要知道,你的孩子总有独立的那一天。


你可希望他是温室的花朵?


还是希望他是搏击长空的雄鹰?亦或是海燕?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我想绝大多数父母都一样孩子是雄鹰傲视群雄,是海燕迎接风雨。


那么,父母也应该明白:孩子该吃的苦,该经历的事情,一件都不会少。


年轻时候吃点苦受点挫折没什么,忍忍就过去了。


如若人到中年,再经历这些东西的话,他真的会承受不住。


而那时,父母也已经老了,走不动了。那该是多悲伤的结局?


而后悔是无济于事的,你终究会为你年轻时候犯下的错买单。


所以,题目中的说法是正确的。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不经受摔打,怎能有成长?


不接触困苦,怎能体民生?


不吃点小苦,怎能担大任?


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适当的吃点苦吧?我们不能等着社会去教育他,那样太残忍,不是吗?


甄微堂


认同,父母有养育子女的责任,但不能溺爱孩子,不让或者代替孩子去吃苦。

父母寿命有限,不能一直陪伴孩子,自己的路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没人可以代替他。

吃苦耐劳是中华民族的良好美德,孩子能吃苦,生活独立才能在这个社会上更好的生存。

世界上总会有这样那样的事情问题需 要孩子自己去解决去面对,这个世界会教会他懂得一些道理明白一些问题,教会他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