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心”力量丨华西医院心理治疗师陈婷开出战疫心理良方

战疫“心”力量丨华西医院心理治疗师陈婷开出战疫心理良方

近端时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席卷各地,给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疫情的高传染性等信息,使很多一线工作者和民众产生焦虑、压抑、抑郁、愤怒等心理问题。要打好防疫阻击战,不仅要和病毒抗争,还要重视心理危机的干预。疫情期间,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我们又应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呢?

战疫“心”力量丨华西医院心理治疗师陈婷开出战疫心理良方

2月18日,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联合健康中国TV、四川观察推出的“战疫-专家说”第三期邀请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临床心理治疗师、四川省心理协会心理治疗专委会常委陈婷做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演播室,以“疫情战时各类专业人员的心理调控”为切入点,解读、分享了疫情当下如何科学调试心理状态,让大家对心理防疫有了更深的认识,给广大群众吃了一颗“定心丸”。

患者与家属

首先,陈婷教授对新冠肺炎患者和家属如何科学调试心理状态作了解读。她指出,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的恐惧均属正常现象,一方面源于他们对隔离空间的恐惧,一方面则是对治疗方向、效果的未知。她强调,对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干预和抚慰要同时进行,只有让他们有意识地去梳理疫情常识和防控措施,才能真正了解病情,利于自身临床治疗。

战疫“心”力量丨华西医院心理治疗师陈婷开出战疫心理良方

一线医护人员

众所周知,在此非常时期,抗击疫情的一线工作者由于工作本身的危险性,其被感染的风险剧增,同时面对工作量大、缺乏休息、医疗物资匮乏等种种问题,无论是一线医护人员,还是武警官兵、疾病防控人员等往往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救援一线的医护人员与普通人一样,面对心理应激的时候,也会出现各种的心理问题,维护他们的心身健康十分重要。陈婷教授指出,一线医护工作者由于长期处于与外界隔离的环境,面对救援工作和医疗物资匮乏的双重夹击,难免会出现焦虑烦躁、孤独忧伤、无奈悲伤、愤怒委屈、恐惧害怕等负面情绪。不同于患者的心理调适,他们更需要来自整个医疗团队和专业心理团队的介入支持。当然,一线医护人员也要积极自我调试,充分与亲朋好友沟通、与同事互相倾诉鼓励,表达感受;减少浏览网络负面信息。同时,学会把控工作节奏,碎片时间利用音乐、运动、舞动治疗等进行自我放松与调节。

战疫“心”力量丨华西医院心理治疗师陈婷开出战疫心理良方

一线防控工作者

谈及一线军警、社区基层管理人员这一特殊群体,陈婷教授强调,因为工作环境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些一线防控人员的心理保障同样不容忽视。她建议,一线防控人员一定要梳理自己的思路,评估自己的状态。要保持作息和饮食的正常化、规律化,如果超负荷工作或出现不适等躯体症状时,要及时寻求医疗帮助。更重要的是,要保持与家人朋友的沟通,得到理解与支持,以保持情绪平稳。

战疫“心”力量丨华西医院心理治疗师陈婷开出战疫心理良方

普通大众

对于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陈婷教授强调,不要过度恐慌,学会主动了解疫情防控知识,养成“戴口罩、勤洗手”的良好习惯。直播中,她也回答了网友关于“复工后情绪不稳”“造谣者的心理状态”“担心自己被感染”等诸多热点问题,为广大网友开出了心理“良方”。同时,陈婷教授建议,疫情期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心理干预整合平台”“自助心理辅导音频、手册”等进行心理建设。


战疫“心”力量丨华西医院心理治疗师陈婷开出战疫心理良方

心理工作者

心理工作是个漫长而持续的过程。理清工作思路和原则很关键。陈婷教授与心理工作者分享了自己的经验,提出了合理建议。她指出,心理工作要灵活处理,积极与多部门多系统合作,这就要求心理工作者要懂得共情与接纳,处理好自身的应激压力事件,积极与同行交流学习,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过程。

战疫“心”力量丨华西医院心理治疗师陈婷开出战疫心理良方


疫情防控,从“心”开始!四川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深知健康的心态是防控疫情的“心理口罩”。因此,医促会也将心理危机干预纳入工作重点,积极利用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媒体渠道推广宣传疫情知识,为大家及时疏导了恐慌、焦虑等不良情绪,扫除了疫情之下的心理防控盲区,引导一线人员和公众正确应对疫情,坚定了大家在疫情防控中的信心,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增添了“心”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