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知识回顾?

用户7678293073816


知识回顾是很重要的一项技能,一般分为三个方面:


一,学会做笔记,碎片化的摘抄没用


在学习或者读书时,做笔记是一个很好的辅助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提炼重点,方便后期回顾,学生时代我们都有做笔记的习惯和经历,但正如不同年龄段的人,需要承担的责任不同,不同时期的笔记,需要承担的“责任”也会不同。


学生时代的笔记,多是跟随老师课堂重点或书本重点,做摘抄和记录,这种碎片化的摘抄,对考高分有用,对需要自学某种技能或读书提升自己就失效了。



工作后做笔记,我推荐这几个方法:


(1)系统化整理。比如你想自学ps,那么就需要把ps方面经典书籍或热门课程整理一下,了解你需要学习哪些东西,然后一项一项扫除知识盲点,可以几本书结合起来读,然后根据整个知识线做笔记。


(2)多记思路,少纯抄写。你是否有这种感觉呢?不久前抄的段落或句子,现在回看已经想不起来当时为什么要抄这段。


所以,建议读书时先快速读一遍,在自己觉得需要做笔记的地方做个标记,全书读完后再回过头来细读标记的内容,觉得仍需要做笔记的地方再记,做笔记时,也不建议做大量摘抄内容,写重点内容即可。



二,定期回顾,回顾时可以先回忆再对照


我一般是一个月回顾一次笔记。平时做得笔记按照类别放好,需要大量摘抄的内容只记下框架,然后标出原文的位置,回顾知识点时,先根据记录的框架回忆,把回忆不起来的部分记下,再打开笔记来看。


三,每回顾一遍,都需要补充一些近期新的想法思路


回顾知识点,不要怕麻烦。实际上,重要的知识点多回顾几遍,比你一直接收新知识更重要,“慢即是快”。


而且在回顾知识点时,根据最近的实践,又产生了哪些新的启发?可以把它补充到这一章笔记的后面。经常这样做,你不但会觉得记忆力加强了,理解知识的能力也会增强。



慢文案


对于回顾知识的方法,我还是比较建议用思维导图的,麻烦一次,受用一辈子(至少也是一阵子)。

因为思维导图对于回顾知识的好处在于:

思维导图不是把知识全盘的、密密麻麻的一股脑给你,而是“知识的关键词索引”。首先,你可以很快速地把握知识的整个架构、全貌;其次,你可以快速找到你需要的内容;其三,知识关键词是引导你去回忆、思考、提取的,而不是直接告诉你知识,这更有助于你记住整个知识点。


对于平时阅读、学习积累的一些知识点,建议以“文件夹”的形式来先做第一遍的整理收藏。具体方法就是,根据你知识的类别(可以按照包含关系细分)建立一个个的“文件夹”,然后把你平时看到的知识分门别类的放进这些文件夹中。可以是你复制的一段话、一篇文章、或者一个链接(需要注意的是链接容易失效,要及时处理)。

一段时间之后再结合思维导图(或者知识架构图)进行一次梳理。如果你学习频率高、积累的知识多,建议“以日或者周为单位”来梳理;如果学习频率低,则可以“以周或者月为单位”来梳理。【怎么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可以参考下面“以一本书为例的梳理方法”】


拿一本书来说,你完全可以通过一个或几个思维导图来回忆整本书:

首先,梳理书籍的脉络,构建思维导图。

一开始如果你不会梳理,可以先参考作者的目录来梳理,你需要做的就是对目录进行一些润色和增减(对你重要的内容适当的增添,不重要的内容适当删减或一笔带过)。

更好一点的方式是自己梳理,毕竟章节目录是作者希望表达的逻辑内容,而你应该有自己的思维逻辑。也就是通过阅读、理解、思考之后,根据你的实际理解情况对内容进行拆分、重组,梳理出一份适合你的逻辑架构。

对于致用类的书籍,一般就以知识结构来梳理;对于文学、故事类的书籍,一般可以以“时间为主线、人物为主线、事件为主线”来梳理。重点在于让自己一目了然,能够促进自己的理解、记忆和思考。

梳理出主线、脉络,有了基本的架构,知道哪些是重点,就可以根据你的架构画一个思维导图(当然可以用工具制作,不过大多时候手画更好,一是灵活,二是方便,同时也有助于你思维清晰、印象深刻)。

其次、提取或凝练文章书籍中的关键词或短句

提取关键词可以在阅读中进行,也可以在阅读后进行。我自己通常是在阅读中进行,快速阅读的过程中会勾画关键词句、或者快速写下阅读时脑海中浮现出来的词;没有也不纠结,在二遍或者三遍阅读的时候再说。

识别、选取和凝练关键词,可以采用标题、开头或结合等地方用的关键词句,一般带有概述性、目标性。另外,还可以采用“出题”的方式提炼关键词,比如阅读完一个段落后,问问自己,这个段落讲了什么,用一个词语或一个短句来回答,这个答案就是你要的关键词。(对于不同内容形式,可以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问自己)

如果想锻炼自己提取关键词的能力,可以参考一下“精英特速读记忆训练软件”,软件中的快速阅读法既可以让你的阅读更高效,也非常有助于你快速的抓取文章书籍中的重点、关键;其中思维导图的训练,会专门的教你如何抓取关键词、并给出示范和参考。

其三、用关键词来延伸记忆、标注内容的对应位置

提取关键词之后,就把这些关键词填入你画的思维导图中。

为了方便以后更好的回忆内容,建议你把关键词对应内容所在的书中的位置,标记或备注在关键词的旁边。比如书中的页码(用P表示),如果你不是手动画,而是用工具来制作,则可以直接备注内容(如果你整理了内容的话)。

其四、合起书本,凭借做好的思维导图进行检索记忆

相比于单纯回忆,如果给予越多的相关的关键词,你就越容易检索出你所需要的信息。举个例子,当你看过一篇文章后,根据这篇文章给你出一道选择题和一道填空题。相比之下,选择题你更容易做对,原因就是正确答案就在里面,它给予了提示让你更容易回忆。思维导图里的关键词就有这个作用,助你更好的回忆出关键词背后的内容。

前面步骤都做好后,你就可以凭借思维导图中的关键词,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一一回忆延伸。

其五、针对回忆不起来的地方,进行优化

如果根据关键词,无法回忆起来相关内容,一般有两个原因:一是关键词的选择问题,没有选出合适的关键词,不能很好地激发联想;二是对关键词背后内容的不熟悉、不理解。

针对不能很好引发联想的关键词,首先你要做的就是回到关键词对应的书籍内容中,进行再次阅读和思考,进一步的熟悉和理解内容。然后透过你的再次阅读,确定你选择的这个关键词是否合适,不合适的话就再换一个。


这样,对知识做了思维导图之后,你就可以参考遗忘曲线,进行知识回顾了。虽然第一次麻烦了一些,但以后的复习巩固或者查阅,就会轻松且高效很多。


每天学习一点


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孔子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了:学而时习之!另外《礼记》也告诉我们一年当中应当按什么规律读书了!


鲁中居士


过电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