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2月14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启秀中学老师的一封手写信,在学生间和网络中传播开来,获得点赞无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信中是老师想对学生述说的话语,关于家国、关于命运、关于春天,读来格外发人深思。

是啊,在这个特殊假期里,督促孩子好好学习固然重要,但让孩子们清晰地感知周围发生的事情,将对孩子以后的人生大有裨益。

因为危机也是转机,生活就是教育。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先有国,后有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艾青写的诗歌名叫《我爱这土地》,广为流传的两句是:“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是啊,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怎能不让人热爱?怎忍心看到它遭摧残和践踏?

这是语文教材传达给我们的爱国之情。

其实,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那么多抱有家国情怀的仁人志士出生入死,以血肉之躯挺起祖国的脊梁,中国的大地上正衍生出一部真实的爱国主义教材。

于是,我们看到了:

84岁的钟南山院士呼吁大家不要去武汉,自己却踏上了去危险之地的列车;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73岁的李兰娟院士每天只睡3小时,带领团队不分昼夜进行抗病毒研究;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还有无数的白衣天使,不顾生死,奔赴一线,与时间赛跑,和死神抢夺生命;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7000多名工人、800多台挖掘机、推土机同时作业,短短10天,造就了火神山的神话。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他们不计报酬,从千里之外赶来,只为让病患早点住进医院,得到更好的救治。

其实,哪有什么“基建狂魔”,只是一群普通人不舍昼夜地忙碌,以拳拳赤子之心对祖国和人民的表白。

有句话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字数虽少,但却特别感染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所以,告诉孩子:爱国才是一个人最基本、最纯粹的情感。

没有国,何以有家,何以有个人安身立命之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正如歌曲《国家》所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

自己的命运和祖国息息相关,长大后,在祖国需要的时候,站稳脚跟、挺起胸膛、伸出双手,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做不普通的事。

知敬畏,共生存

八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敬畏自然》,作者通过着重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谈论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文中有段话是这样的:

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作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作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作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

这是作者向世人发出的提醒,而此次疫情也给人类教科书式的警示。

专家经过研究发现,本次的新冠肺炎病毒与SARS病毒一样,其源头都是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原本生活在远离人群居住的地方,病毒怎么到了人身上?因为人类的不知敬畏、贪婪成性。

驯养的鸡鸭牛羊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类的胃口,罪恶的魔爪正肆无忌惮地伸向野生动物。为了满足吃欲,无数生灵惨遭涂炭。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人类不过才在地球上生存了几百万年,就自诩站在生物链的最顶端,想要征服世界万物。

放眼望去,人类对自然的伤害远不止这些。

贪欲作祟,人类肆意地从自然界中夺取想要的一切,又疯狂地向自然排放废弃有害之物。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美国俄勒冈威拉米特国家森林公园,为了修建水渠,大批原始林木被砍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远离世界商业中心的中途岛沙滩上躺着一只信天翁残骸。死亡原因是误食了太多的人类塑料制品。这一场景在这座偏远岛屿上已经是司空见惯。

《三体》中有一句话:

弱小和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殊不知,人类的每一次傲慢恣意,大自然都记得。

这次疫情的出现就是大自然对人类的一次警告:狂妄自大、不懂敬畏,必遭反噬。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正如董卿所说:“一切都在追求着平衡,健康在于追求平衡,发展在于平衡,对抗有时候也是一种平衡,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自我的关系,人和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失去了平衡,那么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所以,告诉孩子:摒弃愚昧、心存敬畏。野生动物的肉汤并不比家禽牲畜美味、有营养,它也不能让人容颜焕发、延年益寿。

人类只是大自然生物链中的小小一环,人类再有本领也需要依偎在自然的怀抱,人类只有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在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才能得以庇佑和生存。

怀感恩,存善良

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有一篇名为《老人与海鸥》的课文,讲述了一位老人每天徒步二十余里到昆明翠湖,去给他心爱的海鸥送吃的。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后来,老人去世了,好心的人们把老人的照片放在翠湖边上,海鸥成群结队地飞来向老人告别。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海鸥送别老人是为了感恩老人长久的喂食,动物尚且有感恩之心,何况是人呢?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是课本教给我们的感恩。

其实,疫情当下就是最好的感恩教材。

为了抗击病毒,有无数的医护人员、警察、工人,还有许许多多的平凡人,为了我们的生命安全,奔走在危险的前方,有人不幸离去,有人依然坚守,不曾想过放弃。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基辛格在《论中国》一文中说:“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既然我们是被保护的一方,那我们理应心存善良,感恩那些保护我们的人。

这位小姑娘叫谢蓝一,今年10岁,是扬州三元桥小学的一名学生。在家人的陪同下,她将一只沉甸甸的小黄鸭储蓄罐送到派出所。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这是她平时攒下的零花钱,共计495元,还有一张纸条写着“武汉加油!”

一元的、一角的,不知道小女孩攒了多久才攒到这些钱,有多少心爱的东西没有舍得买,可是,为了武汉,她愿倾其所有。

杭州一医院,一个小男孩突然跑进来,当护士正准备给他测量体温时,他却放下一个信封,立正敬礼说:“你们辛苦了!”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当护士打开信封时发现,里装着9张100元和5张20元和一封感谢信。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虽然1000元钱不多,但可能是孩子能拿出的全部的压岁钱;虽然字迹不美观,但句句真诚无欺:

亲爱的医生,护士们,看你们每天奔走在疫情的前线上十分辛苦,我也想出一份力,这些钱就是我的一份心意,希望你们能收下。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这次疫情发生后,不论孩童还是老叟,有无数人捐钱、捐物、出力,慷慨解囊、毫无怨言。他们在用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洛克说:感恩是一种精神上的宝藏。

所以,告诉孩子:没有一个人可以活成孤岛,灾难发生时,任何人都不应该袖手旁观。

被保护的恩情,我们永远要记得。将来也要竭尽所能去帮助他人,回报社会。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正如鲁迅所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懂规则,守规矩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有篇课文《我的哥哥》,文中记叙了发生在哥哥身上的小事:有次哥哥去买电影票,排队的人很多。排在前面的小林让哥哥插到前面,哥哥却摇手,规规矩矩地排在后面。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看似有点“傻”的哥哥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这是课本给我们的规则教育,当下疫情同样告知我们守规矩的重要性。

疫情发生后,全国各地相应国家号召,开展防疫工作。封城封村,不出门、不聚会,居家防护,成为普通民众坚守的规则。

这位“硬核姥爷”更是将守规则做到了极致。

外孙给他拜年,仅一门之隔,老人家硬是没让外孙进入,还一个劲赶外孙走。

“现在都啥时候了,各家各户都通知到了,你来干啥?染上你就不用(得意)了。”

东西自己出去拿,这个年只想自己过。

面对这么守规则的姥爷,外孙只能吃下这闭门羹,直呼“姥爷不要我了。”

最后,老人还空投一包东西给外孙,里面有红包和口罩。

这位姥爷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却是对政策的响应,是对规则的坚守。

古语有言:无规矩不成方圆。守规则能让我们规避风险,绽放人性之美。

遵守规则如同风筝受线的牵引,风筝虽不能完全自由,但是挣断线的风筝不仅不会得自由,反而会一头栽下来。

晋江张某从武汉返乡后,不但不自我隔离,还恣意参加大型宴请。因为他一人的漠视规则,导致4千多人被隔离,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毒王”。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他不知道他的知情不报,让多少人的心血付之东流;他不知道他的心存侥幸,给社会和国家平添了多少麻烦;他不知道他无视规则,等待他的只能是法律的问责。

所以,告诉孩子:懂规则,守规矩就是在保护自己和他人。打破规则就意味着伤害,伤害与被伤害有时候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伤害他人,有时候也意味着毁灭自己。

常运动,护健康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一篇名叫《向往奥运》的课文,讲述了申奥成功时神州大地,沸腾无比,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亿万华夏儿女,无不为之欢呼,无不为之泪下的事。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我们千辛万苦争取奥运会的举办权,原因之一是我们是一个热爱体育运动、追求健康体魄的民族。

疫情当下,身体健康显得尤为珍贵,而体育运动正是增强免疫力、强健体魄的最便捷、最有效的方法。

全民偶像钟南山院士就是体育运动达人。

钟南山年轻时是一位运动健将,在首届全运会上,他作为非职业运动员参加比赛,并刷新了当年的男子400米栏全国纪录。

2005年,年近70岁的钟南山,还担任着医院篮球队的主力,与年轻人一起享受体育运动的乐趣。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即使工作繁忙,他也保持每周3--4次的锻炼频率。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钟南山院士年轻时热爱体育运动,并且常年保持运动的习惯,这使得84岁高龄的他身体依然硬朗,在此次疫情中又发挥极大的作用。

他说:“锻炼就像吃饭一样,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建立一种观念,就是要一辈子运动,这样才能享有比较好的生活质量。最大的成功就是健康地活着。”

是的,良好的体魄,才是抵御疾病的强有力的盾牌。

所以,居家的这段时间父母不要总盯着孩子学习,体育运动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运动方案,每天抽出一段时间锻炼。毕竟没有好身体,一切将无从谈起。

即使宅在家中,运动依然能强健我们的身体、活跃我们的灵魂。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出: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孩子提供了最好的教材,父母不妨抓住时机和孩子一起关注疫情的相关新闻,谈谈对家国、敬畏、感恩、规则、运动等的深入思考。

不用担心孩子小,是否能听懂。因为这些最初的认知会渐渐刻入孩子的生命,在润物无声中护佑孩子成长。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疫情当下,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材

-END-

作者 | 文溪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