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為什麼一定要增長,增速為0可以嗎?

NNMU215999418


Gdp就是一個地區或者一個國家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社會財富和服務的總值。如果GDP是0或者負數,說明這個地區沒有擴大再生產,甚至萎縮了,說明社會發展停滯不前,需求不旺,投資不足。在經濟發達地區,如果投資過剩,發展超前,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很高,經濟總量很大,即使保持住規模不縮水,人們的就業生活水平也不會受大的影響,這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仍然屬於初級水平,發展不足,民生就會出現嚴重問題,社會就會動盪,特別是居民負債水平高企,收入減少還賬困難,社會就會有很大的麻煩,所有的潛在矛盾就會爆發。這也是考驗執政能力的關鍵所在。所以發展是硬道理,是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








奇渥溫V孛兒只斤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

一個外地的旅客走進一家旅館,拿出一張100元鈔票放在櫃檯,說想先看看房間。而在這個人上樓時,旅館老闆把這100元給了隔壁的屠夫還清了肉錢;屠夫馬上將這筆錢付清了豬農的本錢;豬農又馬上還清了他召妓的錢;而這名妓女又拿著剛得的100元衝到旅館,還清了她所欠下的房錢。這時外地旅客稱沒有滿意的房間,把這100元裝進口袋揚長而去。

整個過程沒有產生任何的價值,但所有的人的債務都已經還清。

通過這個簡短的故事,來引出一個非常重要的觀點:貨幣只有在流通中才能產生價值。

1.流通的貨幣

什麼是流通的貨幣呢?很簡單,你僱傭我工作,我出力,你出錢。貨幣從一個人手裡流到了另外一個人的手裡,這就是流通的貨幣,而這個過程也就產生了GDP。

回到上面這個故事,如果旅店不經營,農民生產的糧食不出售,牧民養的豬不賣掉,那麼所有的經濟活動就不會產生,也就不存在GDP了。

2.貨幣與GDP的關係

通過第1點,我們已經明白,社會上的經濟交易越頻繁,貨幣的流通速度越快,自然整個社會的運轉也就更加的高效,因此,我們所期望的GDP增長只是一個衡量指標,它的背後代表的是整個社會的經濟活動越來越頻繁。


其實,早在歷史課本上我們就知道,一個朝代經濟是否繁華、人民生活是否幸福只需要看城裡是不是熱鬧,街上是不是有很多人進行糧食、衣服、首飾等各類產品的購買。

如今到了現代社會,雖然時代不同,但其背後的經濟規律還是一樣的。人們的經濟活動越頻繁,就代表著人們的生活越有品質。


3.如果GDP下降會怎樣

先來看看下圖,紅線是日本的GDP年漲幅,可以看到進入90年代以後,日本的GDP就進入的下降趨勢。


背後的原因不是本文的討論重點,但這裡我來談談這段時間對日本國民的生活有哪些影響。

最明顯的,日本人民的消費降級開始了。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大家都很宅”。由於收入開始下滑,任何消費行為都會受到遏制。不願逛街,不願看電影,不願出去吃飯,不願出門旅行。

其次是工作時間明顯減少。當然也有人認為這種情況反而會讓日本國民的生活質量提升,畢竟人們的閒暇時間變得非常多了。不過由於當時的日本國民整體比較富裕,其實GDP的下降只是在宏觀層面上的影響較大,對個人的影響不太大。


不過反觀國內,如果真的出現了經濟衰退,估計大家很多人的房貸都還不起了吧,那種民不聊生的慘狀,想想都可怕……

我相信,看到這裡,提問者就不再希望GDP歸零了吧,畢竟那種苦逼的日子,我是不希望有生之年能夠有體驗的機會……


城市規劃修煉之路



為什麼gdp不但要增長,而且還要保持在一個高位增長,才能保持社會穩定?


我來舉個例子。


如果你沒有任何貸款,沒有任何負債,那麼今年掙50000,明年再掙50000,你的工資沒有任何增長,乃至負增長,你都可以好好的生活一段時間,而沒有任何問題。也沒人找你逼債,無非是存下來的錢或多或少而已,也沒人找你要錢。

但是如果你有貸款,有負債,問題就複雜了。比如你有房貸,每個月要還2000,有車貸,每個月要還2000,這都是固定開銷;如果你去年掙20萬剛好能彌補的話,那麼你今年工資如果不增長的話,還是掙20萬的話,那麼很顯然,你就要入不敷出了,因為生活成本一直在增加,而你工資沒有增加。

而如果貸款,負債,本身就處在一個極高的位置的話,那就更為危險。因為你的貸款,負債,都是有利息,有成本的,如果你的工資沒有增長,但是你的借貸成本一直高漲,那麼很短的時間內,你的流動資金就會消耗光。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常常很奇怪,農村的家庭一個月幾千的收入,但是也能活的不錯啊,不至於三天不工作,就馬上要餓肚子了,但是那些特別牛逼的資產達到幾百億幾千億的公司,為什麼僅僅增長降低一個點兩個點,立馬就如臨大敵,惶惶不安,倘若一個公司的增長居然為負數,那基本上就要被所有人拋棄了,公司堅持不了半年一年的,就基本要玩完了。


為什麼這些資產幾百億幾千億的公司,抗風險能力,還不如一個小農家庭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小農家庭自給自足,隨他怎麼變化,一樣有吃有喝;這些資產看起來特別大的公司,借貸金額都極其驚人,利息也高的驚人,倘若公司不能保持一定的增長,那麼就會出現入不敷出,再經過各種槓桿的放大作用,極端時間內,公司的現金流就會被消耗光。


國家和公司一樣,修鐵路,修公路,各種超級大工程,都不是現有資金直接做起來的,都是通過各種貸款,各種融資平臺,做出來的,換句話來說,國家現在欠著一屁股債呢,各種國家債加地方債,只怕早已經是一個天文數字。在這種情況下,gdp一旦增速減緩,乃至負增長,只怕整個國家金融就要崩盤了。國家還不了民間的債,民間的公司就還不了老百姓的錢,老百姓沒有錢,只怕國家的稅收就更少了,這樣惡性循環下來,別看一個國家經濟要搞起來要3,50年,要崩盤,幾個月,一兩年,就徹底崩了。


不是有個新聞麼,某條高速公路,收費一年幾十個億,最後這幾十個億還貸,連利息都不夠,更談不上本金了。這裡我就不說這個收費合理不合理,我想說的是,中國那麼多大工程,借的錢有多少,就可想而知了。高速公路這種特能賺錢的項目都不夠還利息,何況見效不那麼快的那麼多工程呢?減少1個點兩個點,在那麼龐大的基數下,就是個天文數字;在金融槓桿的放大作用下,更是一個天文數字。


有時候,一個點兩個點,就是生與死的區別。


張子曰



非常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1、一個國家的GDP為什麼一定要增長?因為GDP增長意味著創造了更多的社會財富和更多的就業機會,才能保證這個社會的穩定。


2、GDP 的中文意思是在一個國家區域內整個社會創造的價值,可以看出,GDP增長表示我們的財富增加了,比如糧食產量增加了,意味著第一產業GDP也增長了,生產的鋼材增加了,意味著二產也增長了,房子蓋得多了,二產和三產的GDP都增長了。


GDP的正增長因為工業產品量增加了,需要僱傭更多的人,需要增加設備,需要購買更多的原材料,因此,大學生、農民工、城市白領都有工作了,工資也增加了,生活也好了,然後有了工資可以就消費了,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所以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GDP增加了國家的財政收入,國家有錢了可以建學校,修鐵路,公路、飛機場,還可以養活一大批老師、公務員等等為我們提供服務的人員;同時,國家經濟強大了,軍事實力也會強大,沒人趕欺負我們中國了。

3、所以,如果GDP為0,意味著經濟沒有增長,財富的蛋糕不在變大 ,我們每年新增的勞動人口就會實業,工廠產量不在增加,企業效益也會停滯不前,這樣可能會工廠倒閉,企業裁員,失業率上升,人們消費下降,造成其他產業也會下降,社會出現不穩定。

所以,GDP一定要正增長,才能保持社會正常穩定。


以上意見僅供參考,不作為事實依據,謝謝!


樂哥聊基金


說一個段子:

有三個人,兩個是超級億萬富翁,一個農民。一天,兩個富翁打賭,一泡屎,如果對方吃下去,就給對方一個億。然後甲拉了一泡屎,乙果真吃了下去,甲只好給了乙一個億。但是甲心疼這一個億啊,怎麼辦?最後乙又拉了一泡屎,甲吃了下去,然後乙把一個億還給甲。

據說,當地統計數據顯示,這兩個富翁為當地GDP一下子貢獻了兩個億!

再說那個農民,每天種田種地,可到了年底一盤算,除了剩點剛夠自己吃的糧食,除去投資,還要虧個兩三萬——統計顯示,GDP為負值!

那麼請問:他們這個GDP數據到底是增長還是沒增長呢?

個人認為:

GDP無非就是記錄一個地區或國家的經濟活躍程度的一個數據而已,跟國家窮富沒有一點關係。你總共只有一千元,倒騰個一萬次,一分錢不賺,GDP也有一千萬;你有100萬元,投資一次,賺50萬元,GDP統計最多也就250萬元。

所以中國GDP蒸蒸日上,老百姓卻還是感覺日子越過越難;一些國家GDP停滯不前甚至負增長,老百姓還是其樂融融悠哉遊哉。


墳裡有個蛋


GDP為什麼一定要增長,那是因為gdp的全名叫做“國民生產總值”。

我們不探討國家級別的那樣高大上的東西,就說家庭。假若你是一個農名家庭,有幾十畝土地,怎麼辦?如果只是你們兩口子來幹活,就有可能忙不過來,使土地撂荒,或者田間管理不到位,減產,或者遇到天災比如干旱就無法全面抗旱,或者遇到水澇,就沒辦法排水,到了年終,收入少了,這樣家庭收入就少了(家庭GDP出現不增長),這是因為你沒有“僱人”——也就是沒有增加就業人員。

假如你開了一家大超市,你認為自己兩口子加上一個孩子就可以了,結果,因為人手不夠導致服務顧客不周,顧客流失,導致看管不言,貨物丟失,等等,到了年終,一算,收入不但未增加反而倒貼房租等費用,這就是(家庭的GDP出現負增長)。原因是將許多就業崗位閒置,看似是省錢了,實際卻是虧損了。

將上面的兩個實例反過來想就明白了,國家的GDP增長,就可以保住許多人的就業崗位,而保住就業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關鍵因素。就業崗位有了,人們的收入就有了,又可以拉動消費,使得各種活動處於良性循環,國家的經濟發展、社會發展才具有活力,自然國家的財政收入也就增加了。

GDP增速為零,當然可以,即使負增長,也可以,像俄羅斯被美國等國制裁,經濟增長處於負增長,今年才回到正增長的趨勢,日本一直想讓GDP上漲,但這麼多年就是蔫頭耷腦雄起不了,這樣就導致就業不足,家庭收入減少,國家財政匱乏。

GDP是一個重要的經濟指標,涵蓋的內容卻與大家息息相關。


見腫消世界


gdp當然可以零增長,甚至偶爾負增長都可以,前提是這個國家得足夠富裕,但是如果是一個貧窮的國家或者經濟基礎不大好的國家,gdp如果停止增長,麻煩接踵而至,社會動盪不安,

假設一個人一年掙一個億,那麼這個人即使第二年還是掙一個億,甚至掙不到一個億,這個人照樣過得很滋潤,假設有另外一個人一年掙兩萬,只夠基本開銷,如果第二年掙得比兩萬少,這個人生活就會出現困境,

這個經濟現象在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日本是發達國家,人民非常富裕,在上世紀九十年代gdp總量已經五萬億美元,後來因為金融危機,gdp負增長,隨後交叉正增長負增長連續多年,一直到現在,日本gdp還是五萬億美元,經濟總量幾十年沒有改變,但是因為日本人口是負增長,日本人均gdp反倒小幅上漲,也就是說雖然日本經濟負增長或者零增長,但是日本人生活水平沒有變差,其他的歐洲發達國家也發生個別年份gdp負增長或者零增長,但是並無大礙,

反觀許多第三世界國家,一旦經濟增長中斷,零增長或者負增長,經濟形勢和社會穩定立馬出現問題,失業率大幅增長,甚至連人民基本生活也難以保證,委內瑞拉,津巴布韋就是典型的例子,還有中東北非國家也是如此,根本原因就是這些國家經濟基礎太差,抗風險能力不強,反觀發達國家,因為經濟基礎較好,有足夠的實力面對風險,經濟韌性很強,

因此,所謂gdp增長就是財富增長,如果是發達國家,可以不是很強調增長率,但是發展中國家,必需全力搞好經濟建設,

看看日本妹子的從容,委內瑞拉人民的顛沛流離,拖家帶口越過邊境線到鄰國去謀生,反差是不是很強烈?




萬事皆空70


解決當今中國一切問題的辦法是發展,發展是第一要務,沒有發展一切免談。GDP這個指標不一定精準,但是大體能反映一個地區的經濟活躍度和發展水平。比如:江蘇省去年的GDP超過了10萬億元,而與他隔壁的安徽省的GDP接近3萬億元,安徽人口比江蘇人口略少,這說明人均水平安徽比江蘇低多了。

我國還是發展中的國家,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長的發展道路要走。加強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需要發展,改善教育、醫療等民生問題也需要發展,GDP不增長,社會就沒有發展,就是原地踏步。江蘇的GDP雖然剛剛超越了全球第十三大經濟體澳大利亞,但是人均一比,我們差距還很大,澳大利亞只有1500萬人口,而江蘇有8000萬人口。

臺灣最近20多年的GDP幾乎沒有增長,當年,臺灣GDP一度可以佔到從大陸的六分之一,到如今,臺灣的GDP還不及江蘇的一半。臺灣經濟幾乎處於停滯狀態,所以許多民生問題無法保障,軍公教人員幾十年沒有大幅加過工資待遇,意見很大。臺灣作為當年的亞洲四小龍之一,因為這些年GDP增長很慢,現在幾乎被邊緣化了。

GDP的增速如果等於0,有一種情況下也可以,比如在高度發達的國家和地區,這樣只要維持往年的水平就好了。比如政府今年財政收入1萬億元,明年還是,後年還是;居民每年收入一百萬元,今年還是,明年還是,年年都如此;物價也沒有增長,豬肉十五塊一斤,年年一樣的價格。但是,不發展,永遠不加工資,似乎生活也缺點什麼。

明朝276年,官員沒有加過工資,GDP也沒有顯著增長過,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社會,你可以自得其樂。


坐看東南了


去年賺10萬塊錢,今年還是賺10萬,甚至只有9萬,這個其實很正常,只是現在社會屬於高速上升期,大家都習慣了高速增長,中國最近20多年的高速上漲,是該到了緩衝期,消化期,潛心發展科技補短板,消除地產等泡沫,到時候GDP增長兩三個點,甚至零負均數正常。


六月是誰


GDP是衡量一個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但並不是唯一指標,所以,我們不能單純看GDP來判斷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狀況,就好比歐美髮達國家,他們的GDP增速每年都在1%-3%之間,但是他們的經濟依然很發達,而發展中國家,GDP增速在5%-10%,可是有些地區經濟水平還是很落後。

1:GDP增速如果為0,則說明該地區經濟停滯不前,就好像日本過去的20年時間裡面,GDP增速趨近於0,但是日本因為在早起經濟就發展起來了,所以,日本的經濟目前還是很發達。

2:GDP如果增速為負數,那麼就說明該地區的經濟發展有所衰退,過去五年時間,我國東北三省經濟表現差強人意,改革開放之初,瀋陽、大連、長春、哈爾濱都是我國十大城市,而如今紛紛掉對,全被擠出20強。這就是GDP增速為負,帶來的經濟影響。

3:西方著名經濟學家索洛認為:

經濟總產出的增長取決於所投入的生產要素的增長,包括土地、原材料、勞動力和資本,除此之外,它還與未經解釋的剩餘和殘留有關,這些剩餘和殘留被稱作“技術進步”。

這個理論被用於實際的GDP數據時,卻產生了很尷尬的結果,因為根據我的研究顯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GDP增長在很大程度上必須通過“技術進步”來“解釋”,也就是說,通過這個理論中沒有做出解釋的那部分來解釋。

3:美國的冷戰對手蘇聯令人大失所望的增長還需要等到幾十年以後才會現顯露出來。蘇聯因為沒有可靠的統計數據,每個工廠的廠長都有強烈的動機,優勢甚至伴隨著強烈的恐懼感,所以通常會上報好看的數據,最起碼也要和領導層設定的目標一致。

這就是計劃經濟的一種弊端,當時的莫斯科的確給蘇聯經濟綜的每一種產品設定了具體的生產數量,中央的目標下達到蘇聯國內的美宜佳工廠和每一座農場,這些生產目標是粗線條的,比如製作多少雙鞋,提煉多少噸不同類型的鋼鐵,所以,當時的欺騙行為時有發生。

舉個例子,工廠為上報出貨重量,有時會在電視內放置一塊磚頭,以便達到目的,數量目標意味著質量好壞無關緊要,然而最後,即便是官方的統計中,蘇聯經濟也是增長疲弱,而且居民的生活水平與西方國家居民之間存在著深深的鴻溝。

4:服務業的崛起,GDP無法準確統計,在GDP增速的統計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實際增速,名義增速,名義GDP是指衡量全部產品和服務市場價值的綜合,這些產品和服務最終很難由用戶來購買,也很難被統計,所以,衡量服務業的GDP評估方案就是,用支付給這些服務業的公共部門的員工工資來衡量。這種方法可以給GDP提供一個可用的參考數據值。

5:所以,我們看到很多發達國家是因為服務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的佔比比較高,但是服務業的GDP統計口徑與第一、第二產業不太相同,最後,我們不能光以GDP的增速來判斷一個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