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在企业陆续复工前,我听过忧伤的故事大概是:带着口罩出门去买口罩,口罩没买到,还浪费了一个口罩。

面对大量的需求,尽管口罩厂早已加班加点地生产,但全国口罩依然紧缺,包括抗疫一线。

不过在这样的情形下,在车圈看来,值得欣慰的是,最近比亚迪、五菱等车企开始“跨界”生产口罩,如此硬核的操作既令人期待又让人有些疑惑。

跨界生产口罩,车企们为什么要“转行”?

其实,口罩的生产工艺并不复杂,主要是对原材料需求大和对环境要求严苛。

一般医用外科口罩有三层结构,其主要原料是聚丙烯纤维无纺布,而这也是刚好汽车吸音棉的主要材料。

此外,医用口罩的生产车间必须“无尘”,而在车企涂装车间,“无尘”早已是标配。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拥有了这两大条件,车企只需要引进设备,对车间加以改造,就能快速投产。而在生产上,只要按照要求制作和监管,品控也不会有太大难度。

据了解,比亚迪生产的口罩预计2月17日左右量产出货,2月底能达到日产口罩500万只、消毒液5万瓶的规模,直至疫情缓解和消除。

虽然比亚迪的口罩主要是供给一线,暂不会在市面上销售,但随着五菱、广汽、长安等也开始生产口罩,全国紧缺的情况有望缓解,也许一段时间后,人人都可以戴上口罩,更加有效的抗击病毒。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民众需要什么,车企就干什么

如今看来,捐款只是汽车圈的基本操作。

无论自主车企还是合资车企,豪华品牌或者国产品牌,捐款从几百万到上亿元不等,以示品牌责任感和对中国市场最大的重视。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自疫情发生以来,比亚迪就率先向湖北省慈善总会捐赠1000万元,用于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

募集物资和保障出行则是对疫情防控的进一步支持。

比亚迪与滴滴的合资公司亚滴出行从1月24日(也就是武汉封城的第二天)就已经开始保障武汉市民基本出行。

当时,武汉全市运力共500车次,亚滴提供了200车次,承担了全市运力的40%。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随后,在捐资1000万元的基础上,比亚迪追加驰援价值100万元的N95口罩。

2月6开始,这些物资就相继从全球抵达国内,并捐赠给疫情一线的服务乘客及医护人员出行的公共交通行业从业者。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同时,吉利、奇瑞、长安等车企也从海外采购了大量医疗物资,以及生产负压式救护车等,展现了疫情之下,中国车企的速度和担当。

不过,最令人振奋的还是车企在研发上的突破,以及转型生产口罩的举措。

生产口罩就不多说了。

在研发上,吉利投资3.7亿研发N95口罩级空气过滤系统。

比亚迪车型拥有的智能健康绿色舱,搭载了汽车行业首创的绿净空气质量智能优化系统。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该系统通过三层高效复合过滤网,不仅对粉尘、有害气体、PM2.5等过滤效果达到90%以上,对病菌常依附的直径>0.3μm的飞沫及颗粒也达到医用级口罩的过滤标准。

从捐款到生产口罩可以看到,大众需要什么,比亚迪这样的车企就在制造和奉献什么,这样的效率和思路刷新了大家看法,更让比亚迪站在鄙视链顶端,圈粉无数。

圈粉的不止比亚迪,还有宋Pro

经历了此次疫情,比亚迪正是口碑与销量齐飞的时期。

对于汽车行业来说,今年1月份的数据尤为惨淡,但比亚迪却保持着平稳势头,整体销量达到25060辆,其中燃油车强势增长45.4%。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作为主力车型,宋Pro的成绩尤为亮眼,1月销量再次破万,达到了12134辆,这也新车上市以来,销量连续破万的第6个月,并且累计销量已经超过了10万台。

在车市寒冬下,SUV浪潮已经褪去,宋Pro作为后来者,依然能强势进入紧凑级SUV第一梯队,离不开比亚迪在设计、技术和品质方面提升,以及宋系列畅销66万辆所积累的良好口碑。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自从家族全新龙颜设计亮相以来,颜值就成了比亚迪车型的优势。在宋Pro身上,除了颜值,还有前汉斯·柯克亲自操刀的优秀底盘调教,以及媲美图书馆的NVH表现。

车企为何都在“转行”?

而在技术上,比亚迪DM3.0技术、e平台等都是领先行业的高技术标准。同时,DiLink2.0智能网联系统和L2 Plus智能驾驶辅助的加持更是让宋Pro实现了从性价比到质价比的转变。

值得一提的是,宋Pro也只是比亚迪众多新车的一个缩影,在1月份的销量中,秦家族的成绩依然不错,同比增长了102.1%,达6226辆,累计销量已超过23万辆。

疫情之下,比亚迪用速度展现了自主车企的担当,一波又一波的硬核操作已然圈粉无数。而在1月份的市场中,品牌依然能保持平稳增长,相信随着用户的进一步了解,比亚迪的2020年会更加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