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十二時辰》,為何"小小"縣丞吉溫能夠侍奉在當朝右相身旁?

煙雨闕


熱播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歷史人物的刻畫還是非常貼近唐朝時期的那段歷史的,小小的新豐縣丞

吉溫也就是相當於現在一個縣的副縣長,而當時的右相是李林甫(群臣之首),電視劇中不可能將二人的關係完全表達出來,但縣丞跟隨右相也傳達了很多信息,說明二人的關係非比尋常。吉溫後來的發展可以說讓很多人目瞪口呆的!

吉溫此人來歷不凡,他的叔叔吉頊699年擔任宰相,是一個八面玲瓏的人物,曾經勸說武則天誅殺來俊臣等酷吏,後來又積極擁護大唐李氏皇族。(《長安十二時辰》吉溫劇照,吉溫確有其人,李林甫左膀右臂)

李林甫(林九郎原型)的“羅網”。

吉溫雖然叔叔擔任宰相,自己瘸沒有得到好處,他也八面玲瓏,擅長交際,結交阿諛奉承權貴,目的只有一個——做官。他結交了正得到唐玄宗寵信的太子文學薛嶷,希望他引薦自己做官,不過根據記載:

玄宗目之曰:“是一不良,我不用。”罷之。

唐玄宗非常不喜歡他,認為他不是一個好人,不重用他,只給了新豐縣丞這樣的小職位。(《長安十二時辰》林九郎劇照,原型是右相李林甫)

吉溫於是投靠右相李林甫,藉助李林甫繼續向上攀登。當時的左相是李世民的曾孫李適之擔任,兼任兵部尚書,他和李林甫爭寵。李林甫為了扳倒他,打擊李適之的下屬,通過審訊下屬,從而扳倒他的直接上級李適之。當時的京兆尹蕭炅(李林甫的親信)負責審訊,審問了很久沒有結果,吉溫出面,將犯人分開兩撥,一撥假裝用重刑拷打,哀嚎之聲傳到另一撥人耳中,就有人招供了。藉此,李林甫扳倒了李適之,對吉溫特別看重,成為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李林甫為了打擊政敵,構陷他人,特別重用了羅希奭、吉溫二人,他們兩個都是酷吏,被稱作李林甫的“羅網”羅鉗吉網)。吉溫不負李林甫所託,為李林甫盡心盡力辦事,吉溫的官路也一路暢通無阻,新豐縣丞——萬年尉——御史臺主簿——殿中侍御史——京兆士曹參軍——戶部郎中兼侍御史,一步步走到了唐玄宗的核心管理層。

安祿山的副手。

吉溫官位上升到一定程度就被李林甫所限制了,如果官位再進一步,必須扳倒李林甫。吉溫長袖善舞,他巴結正在受寵的安祿山、楊國忠、高力士。他清楚知道安祿山、楊國忠都希望做宰相,他也想做宰相,他給安祿山分析當時的朝廷狀況,李林甫一定會阻止安祿山和他自己擔任宰相職務的。於是安祿山和楊國忠誣陷李林甫造反,徹底扳倒了李林甫,吉溫在其中的謀劃不可小覷。(安祿山劇照)

李林甫倒臺後,吉溫和安祿山結成同盟與楊國忠對抗,最終楊國忠擔任了宰相,為了安撫安祿山,唐玄宗加封他為河東節度使,安祿山也忘不了吉溫,表奏吉溫為河東節度副使,掌管節度使境內營田、採訪、監察、留後等事務。

吉溫後來調任長安,長安中所有的政治動向他都彙報給安祿山,成為了安祿山在朝廷中的“暗樁”。作為安祿山的派系主要成員,楊國忠肯定不放過他,吉溫以前用在別人身上的構陷招數全被楊國忠用上了。755年8月,吉溫死於獄中,11月,安祿山反叛。

安祿山洛陽稱帝后,特地找來了吉溫10歲的兒子,任命他為河南府參軍,賜予了不少賞賜,這也證明吉溫和安祿山還是鐵桿同盟關係。


穿越再現彼岸


吉溫歷史上真有其人,被列在《新唐書·酷吏》傳中,他是吉頊的侄子,吉頊699年擔任過宰相,為人兩面三刀,勸說過武則天誅殺來俊臣等酷吏,後來又積極擁護李唐皇族;吉溫雖然叔叔曾經是宰相,但由於自己是瘸腿沒有沾到光,沒撈到好處;只能獨闢蹊徑靠自己了,為了升遷,他對權貴阿諛奉承,搖尾乞憐;加上油嘴滑舌,八面玲瓏,擅長交際的本事,後來也在唐朝的歷史的舞臺上曇花一現過。


曾經,他通過巴結太子文學薛嶷,受到唐玄宗接見,早期的玄宗很英明,一看就知道他不是好東西,只給了新豐縣丞這樣的職位;吉溫轉身投向了右相李林甫(文官之首),企圖籍李林甫向上爬,李林甫也正當用人之際,原來左相兼任兵部尚書的李適之,正和李林甫在玄宗面前爭寵;李林甫為搞掉李適之,手段無所不用其極,先審訊下屬,有證據後再扳倒上級李適之。


當時負責審訊的是京兆尹蕭炅(李林甫心腹),審問了很久沒有結果,吉溫來了,他天生就是當酷吏的料,懂得攻心政策,善於給犯人制造痛苦,他將囚犯分成兩撥,分別關押,一撥用重刑拷打,使淒厲的哀嚎之聲傳到另一撥人耳中,意志薄弱者就招供了;如此大功告成,李林甫搞掉了李適之。


自此李林甫對吉溫刮目相看,視為左膀右臂,吉溫也投李林甫所好,為他做盡壞事;右相李林甫吉溫的官路暢通無阻,甚至青雲直上,由新豐縣丞(副縣長)一步步步升到戶部郎中兼侍御史,邁進了唐中央的政治管理高層。


李林甫開始限制吉溫上升之路了,因為吉溫政績已威脅到自己右相職位;吉溫辯風識向、長袖善舞,他討好皇正身邊的安祿山、楊國忠、高力士三人。他知道安祿山、楊國忠同自己一樣想當宰相;他給安祿山作過鞭辟入裡的分析:認為李林甫是安祿山和自己擔任宰相職務障礙,安祿山心有靈犀和楊國忠聯手捏造李林甫造反,徹底搞掉了李林甫。


李林甫身敗名裂,吉溫與安祿山結盟共同對付楊國忠,但楊有堂妹對玄宗的枕頭風,玄宗還是任用楊擔任了宰相,同時為了穩定安祿山,唐玄宗加封他為河東節度使,使安祿山而經營河北的機會,積蓄了實力,為安史之亂埋下了禍根;安祿山吉溫功不可磨,要求吉溫為河東節度副使,成為自己的助手。



吉溫後來調任長安,成為安祿山的奸細,中央的政治動向他都詳細通報給安祿山;而作為安祿山的派系的骨幹,吉溫早引起了楊國忠的高度警覺和反感,而吉溫以前構陷、誣衊、捏造的招數楊國忠都用來對付吉溫,致使這個喪心病狂的跳樑小醜鋃鐺入獄,公元755年8月,吉溫死於牢獄中,結束了自己罪惡的一生。同年11月,安祿山、史思明發動了“安史之亂”。


希望星晨58298869


《長安十二時辰》這一部劇中右相林九郎身邊有一個小人物,幫著林九郎走差,類似管家似的,這個人叫吉溫,新豐縣縣丞。大家印象最深的估計就是那一段他特別想吃肉,結果林九郎偏讓他出去辦事,機智的他用肉說事,這個橋斷讓很多人印象深刻。最後林九郎看出情況,臨走讓他帶上這盤肉。

歷史上還真有一個叫吉溫的人,他也真的當過新豐縣縣丞,而且也在林九郎(李林甫)身邊做事。這個人看上去似乎沒有什麼出息,似乎是一個走差的角色,無足輕重。但是在歷史上,這個人的來歷不凡,份量還是挺重的,一個狠角色,最後還算計過李林甫。

首先他家世不凡,他母親是百濟義慈王的曾孫女,他又是唐朝宰相吉頊的侄子。吉頊是武則天的心腹,任宰相後被武氏族人討厭陷害而死。

因為人脈在,當時的薛嶷舉薦他,因此他有機會見到唐玄宗,結果唐玄宗不知道為什麼,給出一個結論。

上召見,顧嶷曰:“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一》

為什麼唐玄宗會如此反應呢?是長相不好?還是當時的行為不佳?還是唐玄宗會看相?這裡的原因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既然皇帝開口了,認定他就是一個不良人,吉溫想出任高官的路算斷了。但我要當官這個念頭始終很強烈,他就另尋高枝。但這裡不得不佩服此時唐玄宗的眼力,他的確不是好人。

這個高枝就是李林甫,《長安十二時辰》中描述的正是被唐玄宗下結論之後的事情,他跟著李林甫混了。

他是通過蕭炅的關係搭上李林甫這條線,送了一個人情給蕭炅,蕭炅任京兆尹,吉溫弄了個萬年尉。當然吉溫還有一條線,那就是與高力士關係很好,但皇帝不用,有什麼辦法呢?後來因為被蕭炅派去審案,結果他用酷刑很快就搞定,這樣才獲得李林甫的真正重視。被重視之後他說出一句話:若遇知己, 南山白額虎不足縛

如果不聯繫背景,這句話挺好,但聯繫背景,怎麼看都覺得噁心,小人嘴臉,這就是吉溫。他以嚴酷稱世,與另一人合稱“羅鉗吉網”。所以千萬不要被《長安十二時辰》中那鵪鶉樣子欺騙,這絕對是一個辣手之人。

他的手段並非只有嚴酷審案,他還有其他手段。

楊貴妃得勢,楊國忠通過李林甫的提拔也漸漸得勢,他就倒向楊國忠,與楊國忠密謀打擊李林甫。他有恩楊貴妃,因為當年楊貴妃與唐玄宗吵架,被唐玄宗趕出去後,吉溫就進言。

戶部郎中吉溫因宦官言於上曰:“婦人識慮不遠,違忤聖心,陛下何愛宮中一席之地,不使之就死,豈忍辱之於外舍邪?——《資治通鑑·唐紀·唐紀三十二》

最後唐玄宗醒悟,就接楊貴妃回來,所以楊貴妃承他的情。

不但如此,他還聯手安祿山,與安祿山結為兄弟,將安祿山視為大哥。這兩人有什麼共同的利益呢?

因為當時這兩個人的野心都很大,但李林甫對他們稍有壓制,所以吉溫就與安祿山達成協議。由安祿山出面推薦吉溫出任宰相,然後吉溫再通過掌握的權力將安祿山安排到要職,最終達到排擠李林甫的目的。

此時離唐玄宗認定吉溫就是不良人已過去多年,唐玄宗早忘記這個結論了,所以不良人的魔咒就不見了。他居然派吉溫與安祿山達班子,安祿山被任命為河東節度使,他任副職。

他離任回京任御史中丞,安祿山的兒子親自送行。從此之後,吉溫就成了安家的眼線,朝中一舉一動,他都會馬上通報。

故朝廷動靜輒報,不淹宿而知——《新唐書.列傳·卷一百三十四 》

吉溫也慢慢受到唐玄宗的重視,唐玄宗正準備要重要他,但這個時候楊國忠跳出來反對。

時吉溫得幸,帝欲用之。溫為安祿山所厚,國忠懼其進,沮止之。——《新唐書.列傳·卷四十三》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此時唐玄宗身邊有三個紅人,高力士,楊國忠,安祿山。高力士居中,但楊國忠,安祿山勢成水火。吉溫幫的是安祿山,自然成了打擊的對象,不是反對吉溫,而是反對安祿山。

最後在楊國忠的全力打擊之下,吉溫死在獄中。

吉溫死後五個月,安祿山造反,唐朝安史之亂開啟,長安的繁華走向歷史。

如果當年唐玄宗聽從張九齡的建議殺掉安祿山也就沒有後來的事情了,如果吉溫不作安祿山的眼線,或許安史之亂會推遲,或者消失。

但歷史沒有如果,大唐就此走向了沒落,因為吉溫之死與安祿山起兵時間很近,所以坊間也有傳言稱安祿山想為吉溫報仇。

但安祿山的確視吉溫為兄弟。因為吉溫死後,安祿山起勢之後就找到他十歲的孩子。

求溫子,方十歲,授河南參軍以報之——《新唐書.列傳·卷四十三》

唐玄宗說的沒錯,這個就是一個不良人,一個標準的小人,從審訊起家,最後死在獄中,哪裡起來就在哪裡跌倒。吉溫從一開始就沒有想過做好人,一開始就是一個小人,到落幕的時候還是小人。

這是一個從不悔過,從不覺得自己做錯的小人,他眼中只有權勢,只有往上爬的慾望,至於其他,包括國家安危他根本看不到,這就是一隻倉鼠。唐朝之不幸。

他的故事沒有任何借鑑價值,唯一值得反思的就是一個家庭出身這麼好的人,應該是一個貴族,家庭教育應該比較好才對,為什麼還只一心往上爬,他的家庭教育百分百出問題了。可惜吉溫受的家庭教育在史書上並沒有記載,雖然他最終爬到高位,但對於長達幾百年的唐史來說,這點高位不足以讓他在史書上留下更多的記錄,因為這就是一個小人。


剛剛好八卦


僅從劇中看,吉溫能隨侍宰相左右不是沒道理的!

首先,吉溫雖小,但是家世不煩,叔叔吉頊曾經做過武則天的宰相!

其次,吉溫善於揣摩右相心思,而且能領會右相指示。

比如劇中,在得知城中有伏火雷後,右驍衛甘守誠要派兵護送右相離開,吉溫明確點出,外面哪有府裡安全?

吉溫的個人能力很強

情報蒐集能力。許多情報在吉溫蒐集到之後,會加以整體彙總報到右相這裡,且不改自己下結論的,絕不下結論。

溝通能力。吉溫在與右相的溝通中,一直很明確自己的從屬地位,既不表現的太聰明,也不表現的太傻,提問、回應都恰到好處,很能誘導右相的表達慾望。

在右相和吉溫關於人才那段對話,結論都是右相下的,吉溫其實是在一步步引導右相,回應、反問、疑惑等表現都很到位。

這樣的人誰不喜歡用呢?


小小芷菲


《長安十二時辰》是親王馬伯庸的作品,以劇情來看,故事背景設定為唐玄宗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上元節,此時正是唐朝的鼎盛期,距離“安史之亂”爆發還有11年。

右相“林九郎”的原型是著名的口蜜腹劍李林甫,以中書令拜相,天寶年間改稱右相。吉溫是玄宗天寶年間有名的酷吏,為權相李林甫的左膀右臂,時人稱其與李林甫的另一心腹羅希奭為羅鉗吉網。

唐代長安郭城以朱雀大街為界,西為長安縣、東為萬年縣。新豐縣與長安城的附郭長安縣、萬年縣一樣,是隸屬於京兆府管轄的22縣之一,只是新豐縣不在長安城內。

劇中的新豐縣丞吉溫官職雖不高,但卻是權相李林甫的幕僚,股肱之臣,因其依附權相,仕途順利,一路做到御史中丞(實際上的最高監察官),後被貶嶺南,與安祿山關係密切,以至於笑談安祿山叛變是為了替吉溫報仇。


溫子玄英


《長安十二時辰》中縣丞吉溫的歷史原型就是唐朝著名酷吏“吉溫”。

提到吉溫,就必須從他的家庭先說起:

吉溫被列在《新唐書·酷吏》傳,是原丞相吉頊的侄子,是貨真價實的富二代,從小就接觸官場,人情通達;性格陰狠果斷。

根據新唐書記載:天寶初,為新豐丞。而天寶初年,正是《長安十二時辰》所在的時間段所載。新豐縣,位於長安臨潼,縣治在現西安臨潼區。

吉溫後來投靠李林甫,參與陷害李適之,用酷刑逼供,由此深獲李林甫的信任,被李林甫引為心腹。

新唐書記載:“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羅希奭、吉溫,二人皆隨林甫所欲深淺,鍛鍊成獄,無能自脫者,時人謂之‘羅鉗吉網’。”

所以說雖然吉溫是一個小小的縣丞,但家世顯赫、陰狠果決,深得李林甫信任,所以可以侍奉在右相身邊。


茯苓君


看了《長安十二時辰》的朋友,我想大多對吉溫這個右相身邊的小跟班不陌生,因為他出場率實在太高,幾乎有右相林九郎的地方,就有他。但我們迴歸現實,就可能會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這個吉溫,他在剛開始只是一個小小的縣丞,在唐朝也不過是一個八品官員,為何卻能夠侍奉在當朝右相身旁?


自然是他得到了得到當時大唐帝國權勢最大宰相的垂青,那他又為何能夠得到垂青呢?要知道在當時願意成為權勢顯赫一時的宰相“林九郎”(原型是口蜜腹劍李林甫)的爪牙和座上賓的高官顯貴的人數絕對是不少的,那看上去極為微不足道的八品縣丞“吉溫”,他到底為何能讓右相林九郎對他如此器重呢?

有著崇高地位的林九郎,自然不會養閒人,吉溫能得其器重,當然是因為這個人有能力,有過人之處了。


當然,其實《長安十二時辰》這部劇在很多方面都非常考究,它裡面的設計一般都是符合大唐當時實際情況的,十分注重細節,而在人物安排方面的細節處更顯得專業無比,每個重要出場人物也一般都是有原型的。這個吉溫同樣是如此,他也是有歷史原型的,此人在歷史上就是李林甫的心腹愛將吉溫(沒有化名),吉溫出現在右相身邊,自然也是出於尊重歷史的體現。


而且在歷史上他並不是一直只是小小的縣丞,他是一個相當不一般的人物,由最早的一個小縣丞,逐漸一路高升到河東節度副使(值得一提的是安祿山是河東節度使),當然這在電視劇沒有提到他的高升路。


吉溫,別看他只有區區的新豐縣丞這種八品末流官位,但他的手段毒辣水平卻非常高超,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面,主角曾在長安有過“五尊閻羅”的稱呼,原因主角也交代過,是因為他“張小敬”能夠洞察人性,明白人心,而且擅長“來氏八法”(武周朝來俊臣開創的酷刑)等刑訊手段。而歷史上的新豐縣丞八品小官吉溫這廝,刑訊手段卻不比電視劇裡面的“五尊閻羅”手段差多少。


這一點可能出乎很多人的意料,畢竟,在電視劇裡面,我們都認為這個“吉溫”看上去就顯得能力不足。實際上,歷史上的他,正是依賴自己這種超強的業務能力,才得以獲取那無數高官顯貴都求不到的宰相座上賓和心腹愛將的寵幸。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看看吉溫的業務能力與能耐。


初露鋒芒


在《長安十二時辰》裡面出現的左相李適之(與吉溫一樣沒有化名),他在真實歷史上,也是李林甫的頭號政敵,但是這個左相李適之的把柄很難抓到。歷史上的李林甫則千方百計的從這個左相李適之一黨的人身上入手,誣陷了左相李適之的一大批下屬官僚,打算從他們嘴裡問出關於左相李適之的問題,但是那些個下屬官僚們嘴很硬,被拿到京兆府後,面對當時的京兆府的長官,絲毫不懼,問了半天依舊沒有效果。

但這個時候,已經成為李林甫手下爪牙,但還不是心腹的新豐縣丞,也就是這個八品小官吉溫,主動請纓幫助刑訊。當時不少人都嘲笑他不知死活,人家京兆府的手段都弄不開他們的嘴,你一個普普通通的縣丞能幹出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是,我這裡要說的是,他們都小瞧了吉溫這廝的能力。

其實當時的李林甫也本著試試看的態度,把這個主動投靠自己的名門之後(吉溫的叔叔是武周朝的宰相)從新豐縣丞調到萬年縣擔任縣尉,方便吉溫刑訊。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吉溫的強大的心理干預和酷刑輔助之下,很快,所有人就都開口了,這讓奸相李林甫大為震驚。


羅鉗吉網


吉溫的成功審訊,使得李林甫得了一樁大好處——直接使得左相李適之黯然下臺,奸相李林甫完成了相權獨攬。而吉溫這麼一個小人,就通過這一“大功”被奸相李林甫所喜愛。


當然,本著投桃報李的褒獎作用,李林甫對吉溫自然是開始加以重用,將吉溫這個曾經被皇帝唐玄宗單看面相就一口就斷言為是個人渣中的人渣(吉溫曾經希望通過舉薦收到皇帝重用,沒想到皇帝一看他的臉就厭惡)短時間裡面迅速從八品小官升到七品殿中侍御史的職位上。

成為殿中侍御史後的吉溫,並沒有忘記自己之所以被重用且引為心腹的原因,於是利用殿中侍御史可以風聞奏失的職能範圍,瘋狂的亂咬忠良,各種構陷之下,使得兩京幾乎人人自危。


攀咬他人而上位的奸賊吉溫,仕途不斷的青雲直上,他用無數無辜人的鮮血給自己澆築了一條不斷向上的道路,最後一路升到戶部郎中兼侍御史的顯赫要害職位上,時人將他與另一個李林甫的心腹走狗合稱之為“羅鉗吉網”(“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羅希奭、吉溫,二人皆隨林甫所欲深淺,鍛鍊成獄,無能自脫者,時人謂之‘羅鉗吉網’)。被稱為吉網主要是因為這廝一旦攀咬起來,往往會連累一大堆人,當然按照吉溫這個奸賊自己的說法,這就叫一網打盡,斬草除根。


野心漸攀


當然,吉溫這廝的野心其實一點也不比奸相李林甫要小,某種程度上,他甚至比李林甫的野心更大,奸相李林甫死後,這廝在看到朝政日益衰敗的時候,敏銳的察覺到了皇帝對已死的李林甫的態度逐漸出現不滿,於是與楊國忠、安祿山等人合謀,在批鬥已逝的奸相李林甫的過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楊國忠誣告李林甫謀反,最後死去的李林甫不得安生,被抄沒家產,子孫為奴)。

楊國忠這位新的帝國奸相,比之口蜜腹劍的李林甫更加奸詐和無能,楊國忠的上位很快就讓吉溫感到不安,因為他發現楊國忠這廝慾壑難填且刻薄寡恩,比李林甫更加難以討好,於是善於給自己打算的吉溫選擇與正受到李隆基聖寵的邊將安祿山合謀。


安祿山與楊國忠速來不和,因此與吉溫一拍即合,很快就組成了一對新的政治拍檔,這對政治上的新拍檔在長安裡應外合,吉溫幫助安祿山在京城營造安祿山的勢力,而安祿山通過節度使的權衡來增加吉溫的分量。


在這場狼狽為奸的合作裡面,吉溫繼續青雲直上,藉著安祿山的東風,吉溫這個當年的八品縣丞最後居然官拜河東節度副使,意欲劍指宰相之位,說不盡的風光與愜意。

總結


在歷史上,吉溫這個人有能力,又善於審時度勢,攀附權貴,所以得以一路高升。但是,他在站的最高峰的同時,也得罪了不少人,宰相楊國忠也是其中之一。


畢竟他與安祿山狼狽為奸,而安祿山可是楊國忠死敵。後來,楊國忠與和吉溫站一隊的安祿山矛盾越來越激化(本質上是為了相權,唐朝之前有出將入相的傳統,但是楊國忠不願意安祿山做宰相 ),加上吉溫的一些所作所為也逐漸觸怒了楊國忠,所以楊國忠就開始對付吉溫。


吉溫這麼多年的鋒芒畢露,自然也有不少黑料。於是楊國忠花盡心思找到了他不少行賄的黑料,吉溫於是被貶官,之後被投入大獄之中拷打致死。


吉溫,這個歷史上都出了名的酷吏,雖然靠著攀勢成長為重臣,但卻是靠著善刑罰起家的,最終居然被人戲劇化的用刑拷打致死,令人唏噓。


夏目歷史君


如果熟悉成語“羅鉗吉網”並知道其典故的話,那麼,對於小縣丞吉溫敢和當朝右相、大唐玄宗朝二把手、中國歷史上排名前三的著名奸相李林甫站在一起,就不會感到任何奇怪了。

一、羅鉗吉網

所謂“羅鉗吉網”,說的是唐代兩個著名酷吏,“羅”是羅希奭,“吉”就是吉溫。如果還是感到陌生的話,那麼再類比一下,此二人在中國酷吏史上足可比肩漢武帝時期的郅都、張湯和武則天時期的周興、來俊臣。對於這兩個人,無論什麼案子,也不管你是什麼人:小吏、州官、六部尚書,還是當朝宰相(李適之)甚至東宮太子(李亨),只要撞在他們手上,輕則刮皮、重則丟命,如果能棄官保命、全身而退,那就屬於祖墳冒煙、佛祖顯靈。所以,玄宗朝後期,大唐官場、民間無不談“吉”色變。而他們之所以在歷史上沒有郅、張、周、來等人出名,是因為“酷吏政治”在這一時期不是主旋律,才導致他們被選擇性“埋沒”。


不僅如此,這兩個人還是李林甫的忠實走狗和鐵血打手。“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羅希奭、吉溫,二人皆隨林甫所欲深淺,鍛鍊成獄,無能自脫者,時人謂之‘羅鉗吉網’”(《資治通鑑》)。如果說李林甫是一隻蠍子,那麼吉溫就是他的毒尾;如果李林甫是一隻黃蜂,那麼吉溫就是他的尾後針。整個大唐天寶年間,李林甫縱橫官場、獨相十九年、打遍朝堂無敵手,所依仗的除了“口蜜腹劍”的謀略外,就是吉溫這些個馬前卒了。

二、吉溫其人

中國人注重“門風”,即所謂“家學淵源”,這個詞如果可以用於貶義的話,用在吉溫身上倒非常合適,因為這個吉溫,是武則天時期著名酷吏吉頊的親侄子。他不僅繼承了叔父心狠手辣、陰險狡詐的性子,“性陰詭,果於事(《新唐書》)”,而且長得也不咋地,至少奸相外露。因為很早就曾有人把他推薦給李隆基,李隆基親自面試,卻在幾句話後就否定了,說:“是一不良人,朕不用也”(《資治通鑑》)。但是,吉溫卻沒有因此自暴自棄,甚至若無其事地說:“若遇知己,南山白額獸不足縛也!”(《舊唐書》)


果然,是金子總會發光的,當玄宗朝進入天寶時期後,天下太平,內外無事,朝堂上的政治鬥爭開始日趨激烈。政治鬥爭就是“整人”,整人就需要工具,在和平年代鬱郁不得志的吉溫立即有了用武之地,而他的“伯樂”正是奸相李林甫。二人從此風雲際會,掀起了天寶年間最大的一段政治腥風血雨。

三、三起大案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拿了相應的薪水,就得幹相應的工作,這樣的員工領導喜歡。如果拿了一份薪水,卻幹了雙份甚至多份的工作,這樣的員工就屬於金牌員工了。

吉溫就是這樣。

李林甫一欣賞,吉溫就得志。一得志就繼承和發揚酷吏只認主人不認官職的“瘋狗”傳統,大棒一揮,什麼封疆大吏、什麼尚書宰相,就連太子也敢試一把。其中,三起由李林甫主導和炮製的政治冤案奠定了吉溫第一打手的地位。

第一起,兵部“窩案”。何為“窩案”,簡單說就是集體犯罪。李隆基天寶四年五月,兵部忽然被人控告集體受賄,李隆基震怒,六十多個官員立即被緝拿歸案,並要求三司會審。實實在在說,受賄肯定有,但集體受賄就值得商榷,沒錯,這件事情的背後主使就是李林甫,而目標則是他的競爭對手、同為宰相兼兵部尚書的李適之。面對子虛烏有的指控,兵部官員當然不承認,案子暫時陷入僵局。但李林甫不慌,因為他有吉溫。果不其然,吉溫出面牛刀小試,也沒怎麼著,就是當著所有人的面,對其中兩個人用了大刑,然後兵部官員集體崩潰,案子結了。最終結果是李適之辭職,並在不久後被逼自盡。



第二起,楊慎矜案。這一起案子最能體現政治鬥爭的殘酷和李林甫的性格特徵,因為楊慎矜曾一直是他的鐵桿跟班和政治盟友,但是一旦對李林甫形成威脅,也逃不過被拿掉的命運。楊慎矜,隋煬帝楊廣的玄孫(後來正是這一身份成了他的“索命符”),他的突出才能是懂財政,是一個桑弘羊和楊炎(兩稅法)式的人物。他在政治鬥爭領域的“突出貢獻”則是在整李適之、韋堅、皇甫惟明、王琚以及太子李亨的過程中為李林甫出了大力氣。但是,就是這麼一隻忠狗,在因為能摟錢受到李隆基寵信、可能和李林甫搶飯碗時,也被李林甫所猜忌並動了殺機。這也怪楊慎矜自己,他因為迷信,和一個叫史敬忠的江湖術士交往甚密,被李林甫以結交術士、暗應圖讖、妄圖復辟(隋王朝)為由下入大獄並滿門抄斬。在這一案件中,最後拿到關鍵證人證詞、起到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吉溫,正是他通過和術士史敬忠的“世交”關係,才用欺騙手段打破了楊慎矜的最後防線。這起案子影響極大,因為它直接造就了另外一個會“摟錢”人的上位,而這個人又改變了大唐的國勢,他就是楊國忠。



第三起,扳太子案。這一事件讓人想起漢武帝時期的邪人江充,在李林甫的授意下,吉溫也充當了這麼一個角色,區別是他沒有成功。太子李亨和李林甫不睦,這一點世人皆知,因為最初李林甫想擁立李瑁(楊玉環的丈夫)。後來李亨上位後,李林甫如芒在背如梗在喉,千方百計想除之而後快。毫無意外,吉溫還是急先鋒,先後兩次羅織罪名構陷太子李亨。第一次是以太子、外戚(韋堅)、邊將(皇甫惟明)相互勾結,意圖代玄宗自立為藉口,第二次是以“石堡城之戰”為藉口,誣陷名將王忠嗣想擁立太子即位。這兩次,李亨可以說都是險過剃頭,幸運的是,李隆基雖然年老昏聵,但是,年逾七旬、經歷過“一日殺三子”的他已經不想再折騰了,只是清理了一下外圍,而對李亨則未做任何追究,吉溫等人為數不多地“失了手”。



看到這裡,就應該明白為什麼吉溫這麼一個縣長助理級別的芝麻小官,能站在李林甫的跟前了——因為這是一條惡狗,他時刻準備著主人的一聲斷喝,就立即跳出來“咬人”。


彼岸歷史


還沒看過,不清楚。建議梳理一下人物關係看看。


真誠地看著你


因為吉溫的扮演者就是本劇的編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