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而来的蝗灾,我们该如何应对?

穷极一生追寻的大伊万


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已经发出最严重的警告,从东部非洲兴起,跨越中东、红海和西亚,一路席卷而来的沙漠蝗虫,数量已经膨胀了500倍,达到史无前例的4000亿只,这些“微型轰炸机”已经闯入伊朗和巴基斯坦,最先锋甚至已经开始啃食印度中西部的农田,如果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这些蝗虫将会在今年夏天前横扫整个东亚、南亚和东南亚,中国也难逃厄运。
其实早在去年年中,非洲的肯尼亚和索马里的沙漠蝗虫之灾,就已经开始酝酿,去年下旬左右,这些蝗虫就已经跨过亚丁湾,抵达亚洲的也门,这些蝗虫过境不会留下哪怕一丝一毫的绿色,这让本就植被不多的阿拉伯地区更显荒凉,就连空中的飞机都因为蝗虫的袭击下,无法正常飞行,只能被迫紧急降落。
有人说小小的蝗虫怎么能够跨越海洋呢,其实,蝗虫的迁徙能力极强,甚至跨越大海也不在话下,有分析认为蝗虫可以在海面漂浮的死蝗虫上停留歇息,历史上甚至有蝗虫跨越大西洋的记录。蝗虫只是怕冷,无法翻越数千米的山脉,其他艰难险阻对于足够数量的蝗虫来说都不是问题。
从去年年中肆虐东非的5000万只沙漠蝗虫到今天,蝗灾的规模已经增长了8000倍,达到了今天的4000亿只,这些蝗虫一天最远能够飞行近200千米,并吃下接近自身体重的食物,所以如果4000亿只蝗虫全部在印度境内啃食粮食,甚至能堪比印度一天的口粮消耗量。
最可怕的倒不是蝗虫见什么都吃,反倒是蝗灾过后的可怕结果,由于什么能吃的食物都没了,饥民、动物被饿死后尸体无人处理,类似鼠疫之类的恐怖传染病将会肆略灾区,饥荒和瘟疫的双重侵袭,将会让那些本就不富裕的非洲和中东国家更加雪上加霜。
不过,如今的问题就是蝗灾已经规模巨大,像是如今的巴基斯坦、伊朗等国拼尽全力,动用所有的农用飞机喷洒杀虫剂,也根本无法扼杀上千亿规模的蝗虫大军,那么中国如果遭遇如此规模的蝗虫入侵,又该如何应对呢?首先,我们要考虑蝗虫是否会抵达中国,虽然中国和巴基斯坦、印度接壤,但犹如天堑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的重重阻隔,并不会让太大规模的蝗虫群逾越而过,起码在5月蝗虫成虫期之前,中国的西藏和新疆都不用太担心蝗灾的到来。
唯一的缺口是缅甸和云南交界处。6月之后,如果印度和孟加拉国都无法控制蝗灾,那么进一步扩大规模的蝗虫群很有可能顺着孟加拉湾的暖湿气流从云南直插中国内陆,所以在夏季到夏秋时节,中国广西、云南境内爆发蝗灾的可能性也会较大,当然这一切都建立在印度让人失望的情况下。
中国自古以来是世界上遭受蝗灾最严重的国家,据统计,秦朝和汉朝的蝗灾平均每8.8年就发生一次,两宋为3.5年,元代为1.6年,明朝为2.8年, 清朝一共268年的历史,几乎每年发生蝗灾一次以上。受灾范围、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的治蝗手段数不胜数,应对蝗灾,最好便是抢占先机,在其根本没有发展壮大的时候就将之扑杀,往往效果显著。比如中国就有类似的经验,修筑堤坝,改造干旱河道,提高水位,限制蝗虫产卵。早早喷洒杀虫剂杀光没有成规模的蝗虫群,外加更加先进的真菌喷洒技术,并不会产生类似杀虫剂那般对环境的严重破坏,让人民免受更大影响。像是1958年、2001年和2012年的蝗灾,中国就是在借助古法和科学的治蝗手段下,挺了过来。
网上盛传的利用鸡鸭鹅吃虫子的方式,或者捕杀蝗虫作为人类食物的方式来灭蝗,只能取得小范围的效果。各地的鸡鸭数不胜数,鸡鸭这类家禽只能消灭一些小型蝗灾,可以靠养鸡鸭来减少蝗虫密度,以达到减灾目的,但完全依靠鸡鸭来消灭蝗灾是不现实的。而且,中科院早已有研究,导致大规模蝗灾的绿色蝗虫,在群居的时候颜色会变成黑色,这种蝗虫变黑以后会分泌一种叫苯乙腈的有毒氰化物,实验表明苯乙腈会造成鸟类捕食蝗虫的意愿急剧下降,阻止天敌捕食。
还有十分重要的一点,此次的非洲沙漠蝗虫品种和中国本土常有的飞蝗并不同,沙漠蝗虫更加喜欢干燥、高温的环境,而非中国的湿润气候,更加不太可能越过中国和南亚交界的高海拔寒冷地带,凭借地形,中国所受的蝗灾必定不会太严重,想必中国在这次来势汹汹的蝗灾面前,必将安稳度过!

科罗廖夫


蝗灾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蝗虫一过,庄稼绝收、百姓受灾。如1942年河南的蝗灾,百姓流离失所,饿死的更是不计其数。最近发源于东非的沙漠蝗虫,以导致多国受灾,庄稼大部分减产。但是面对蝗虫之危害,中国人民已经找出了一个比较行之有效的办法-鸭子灭蝗。

2000年5月新疆爆发蝗灾,新疆建设兵团在浙江引进了几十万只鸭子,投入之后效果非常之好。鸭子不仅吃蝗虫而且连蝗虫的种子都吃了,做到了永绝后患。所以我们不怕蝗虫来,但是也得提前行动,现在蝗虫已到达印度,青藏高原他们是飞不过来,但是经孟加拉国,缅甸可以到中国的云南,只有我们做到未雨绸缪才能防范于未然!


数控车工凯凯


一、器具捕打法

这是一种最古老的原始捕蝗法,当蝗虫、鼠、雀为害时,古人经常采用这种捕除方法,只不过在器具的使用上有一定的区别。清代捕打蝗虫的器具和方式可谓多种多样。据清代《捕蝗要诀》介绍,主要有布围式、鱼箔式、合网式和抄袋式等。布围式,即用一块长条型的粗布,两头各套一根木杆,遇蝗虫来路,迎面插入土中,将其碰落予以捕杀;鱼箔式和合网式,是指用芦苇结成的鱼箔或缯网,碰落蝗虫或使之入网;抄袋式,即用类似今天捕虫网的小鱼斗或菱角小口袋捕捉蝗虫。为了对付那些“已有头角,遍地跳跃”的幼蝗,以“不使长翼飞腾,贻害禾稼”,还有一种器具捕打法可以称为“鞋底式”捕打法,即“用牛皮截作鞋底式,或用旧鞋底钉于木棍之上,蹲地掴捕,自可应手而毙。

二、开沟陷杀法

此法主要用于对付幼蝗(蝻)。幼蝗(蝻)虽能跳跃,但未羽化,不能飞起或者不能远飞,易被驱赶于沟中并被覆土掩埋。此法实施需由众人合力,列队分组而行。其做法为:视幼蝗来路,预掘深、宽各二尺的壕沟,并于沟中每相去丈许作一坑,以便埋掩;然后众人手持扫帚等各种器具,并由一人鸣锣、众人呐喊,使幼蝗惊惧而奋力跳跃,或扑入沟中,或被扫入、掩埋,直至沟坑俱满而止。当然,这种由众人合力的捕除方式,其投入人力的多少,挖掘壕沟的长度、深度,以及所配用器具等,都不一定拘泥于固定的标准。


小神仙我的平凡之路


今天的东非蝗灾,已经随着蝗虫自西向东的蔓延分成了三个主要区域,分别是非洲之角、伊朗南部和印巴边境,而且还在以每天150公里的恐怖速度蔓延。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由于蝗群已经进入孵化期,所以蝗灾必然愈演愈烈,且持续到6月,届时其规模将是当下的500倍还多。

由于蝗群基本沿副热带高压控制的北纬30度附近自西向东蔓延,所以我们似乎很危险。但青藏高原的存在使这一切可能变成了不可能。

这个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的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它不仅是名副其实的亚洲水塔,更由于恐怖的海拔深刻改变了世界气候,尤其是阻断了副热带高压带,使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被亚热带季风气候控制,成为雨热同期的鱼米之乡。

而蝗群即使再恐怖,也不可能飞跃青藏高原进入中原。自古以来,西方征服民族比如亚历山大大帝,就是在印度河流域停下了脚步,即便不是因为属下反对,再往东也基本上没有路了。

历史上,西方文明想要到达中原,主要有两个路线,一是在青藏高原前向北进入中亚,而后从天山、阿尔泰山等地向东穿越荒漠草原;二是横穿南亚次大陆从横断山脉进入云贵地区。

而无论哪个线路,对于蝗群而言都是不可逾越之天堑。

横断山脉虽然在海拔上不及青藏高原,但同样难以逾越。再加上由于其纬度较低且靠近印度洋,受到西南季风影响降水量大,空气湿度大,植被覆盖率高。而超过50%的植被覆盖率,是蝗群的最大天敌。

由青藏高原向北虽然植被覆盖率小且地势较为平坦,但由于此时的北半球处于冬季,气温低加上温带落叶阔叶林无法提供更多植被,这也是蝗灾的最大抑制因素。

而最要命的是,即便成功跨越万水千山来到中原,也无法形成恐怖灾难。这不仅仅是因为吃货们面对饕餮的勇往直前,更是因为作为自古以来深受蝗灾荼毒的国家,我们早已形成了强大的灭蝗能力。

而这种能力主要体现在充分发挥群众力量以技术手段灭蝗,例如飞机喷洒药物、改变农作物种类、引入蝗虫天敌等。还有1986年从美国引进蝗虫微包子真核病原微生物,这是一种直接杀虫且大大减少蝗虫繁殖力的真菌,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虽然亚洲飞蝗、东亚飞蝗等蝗灾依然时有发生,但控制难度大大降低。

而为了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我们从79年开始营造囊括东北华北和西北的“三北”防护林工程,经过40多年的建设,北方植被覆盖率大大提升,北方沙尘暴天气大大减少,水土流失等问题也大为改观。

虽然40多年来,北方依然是干旱的气候特点,但在大地身披绿装的情况下,蝗灾自然也得到了有效遏制。

虽然我们有世界上最会吃的吃货集团,能让蝗虫不敢三只一块出门,但面对空前严重的东非蝗灾,吃货的决心不足以解决问题。

所以,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以及数十年如一日的群众绿化运动,是抵挡以及抑制蝗灾的根本要素。

不过,在中东部季风区有效抑制蝗灾的同时,中西部畜牧区由于大规模的草场破坏导致地表裸露,也使得蝗灾非常频繁。

概括起来,作为检验某一地区生态稳定的最好标准。蝗灾不仅仅是对人类的惩罚,更是提醒人类保护环境的警钟。在感谢青藏高原和继续矢志不移绿化植被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时刻以环境保护为先导,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


励志老船长


非洲蝗灾蔓延速度非常惊人,即将抵达我国边境。

即便是蝗虫能够飞跃喜马拉雅山和沙漠进入我国境内,也不必惊慌。我国科学技术发达,可以利用,激光、超声波等高科技手段大面积杀死蝗虫的。另外一点最主要的是我国各地区现在气温比较低,大部分地区气温还在十度以下,根本不适合蝗虫生长。

所以对于蝗灾,我们不必过于惊慌,


征服哥。


不必惊慌,这次蝗灾看似来势汹汹,实际上对我国的威胁不大。

蝗虫从非州到达我国,有两条路。一是经印度巴基斯坦进入我国酉藏新疆。这条路被喜玛垃雅山脉阻断,那里都是七八千米高的雪山,仅有的几个山口海抜也在五六千米以上,蝗虫群无法逾越。二就是经孟加拉国缅甸到达云南。但是本次蝗虫群生不逢时,从缅甸到老挝越南都是一望无边的热带亚热带雨林,从现在到七八月份正值雨季,降雨和潮湿对蝗虫飞行,繁殖是致命的,它们也无法到达我国。


君子兰


起锅烧油,放入大料,待爆出香味儿,放入蝗虫…



四季春晖


面对自然灾害,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积极监测和预报, 加大对抗灾资金的投入, 一方面对受灾群众在生产生活上给予服务, 帮助他们进行生产自救。面对自然灾害,广大农民没有被吓倒,他们想办法战胜灾害,保证了农业生产。 


V猫头鹰


在爆发期用农药杀虫,但其有后遗症,有益生物种群也一起消灭。后期有大量虫卵滴在土地上,21天就会孵化,可以用鸡,鸭,青蛙等在其幼虫阶段就消灭它。还有些生物遗传的方法。本人不是这方面专家。


新股民的进阶之道


煎,炒,熘,炸,都试一下,最好的做法还是油炸,顾虑到新冠肺炎的特殊时期。不要多人聚众围捕,提前布阵,大网要依次排开,多拉几排。捕回的蝗虫要清洗干净,去内脏,最主要的一定要高温炸熟,炸透,再吃[呲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