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東只是雲經濟萌芽期“產品”,萬物入“雲”將書寫歷史

疫情的爆發讓這個春節假期一延再延,之前從未出現的事情,在這個假期成為現實。從未有過如此眾多的人們集中在家辦公、工作,從未有過全國學生在家集中接受線上教育。

一陰一陽之謂道。足不出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十分嚴重,但在經濟“硬幣”的另一面,我們卻看到一個新經濟形態——雲經濟,正如同噴發前的火山,在暗流湧動的同時正在聚集能量。

翻閱商業的歷史,成功者大多不是勝在起點,而是贏在拐點。非典時期,人們購物的重心從線下轉移到線上,造就了阿里、京東等巨無霸企業。當然,歷史不會重複,但會有驚人的相似。今天的情形與當年又是何曾的相似,在雲經濟的能量剛剛釋放的現在,你又看到了什麼?


阿里、京東只是雲經濟萌芽期“產品”,萬物入“雲”將書寫歷史


什麼是雲經濟

時下,雲經濟一詞成為熱詞

這是隨著全球雲計算的不斷髮展升級,誕生了新的經濟模式——雲經濟(Cloud economic)。

對於雲經濟的模式,簡單來說,通過互聯網與通信網,把超大規模的雲服務中心的計算與存儲能力,以低成本、高效能、高可用的方式,提供給全球的政府、企業及個人消費者,以實現數據的分享與交換。

關於雲經濟的解釋,喬·韋曼是有絕對發言權的領路人。

喬·韋曼不僅是《雲經濟學》、《新動能 新法則》等專著的作者,還是“雲計算”領域的知名專家。此外,他還曾供職于貝爾實驗室、AT&T、惠普等企業,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

喬·韋曼之前曾斷言,數字化將會顛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媒體、電信、消費金融和零售業是最容易被數字化所顛覆的行業。

其中,喬·韋曼的這個觀點一直為司南君所認可,就是——萬事萬物都已經數字化了,而商業戰略的核心是數字技術。

現在看來,這一切都在發生著顯著的變化,尤其是傳統行業以及人們對雲經濟的接觸、認識、應用都出現了顛覆性的改變,並逐漸深入生活中的各個角落和縫隙之中。

非典萌芽期造就“巨無霸”

有人曾把當年非典時電商崛起比作雲經濟的萌芽。事實證明,非典成就阿里、京東,不僅將購物從線下搬到線上,也成為今天雲經濟中非常成功的一個案例。

2003 年,成立只有四五年的阿里和京東,同樣面臨了非典的衝擊。非典期間“線下生意”大幅減少,網上交易和電子商務被廣泛科普和接受,阿里巴巴在非典期間 2B 業務以 50%以上的速度增長,同時也推出了“淘寶”。

京東在非典期間線下也瀕臨絕境,劉強東通過註冊 QQ 號在網上賣貨。在意識到電子商務意識被普及後,劉強東全面轉型做電商。2003 年的非典可以說是對“電子商務”的全民科普,也為電商打開了數十年的爆發增長期。

非典時期,市場對在線辦公等業也提出了需求,但是當時 IT 基礎設施落後,雲更是還沒起步,因此未形成氣候。

此前,國家高瞻遠矚肯定了雲經濟並做出相關規劃。早在2012年9月,科技部公佈了《中國雲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提出到“十二五”末期在雲計算的重大設備、核心軟件、支撐平臺等方面突破一批關鍵技術。

經過了多年的建設,網絡技術不斷更新迭代,5G商用的橫空出世等等,現在,雲經濟的基礎條件已經成熟,廣泛應用呼之欲出。


阿里、京東只是雲經濟萌芽期“產品”,萬物入“雲”將書寫歷史


經濟“硬幣”的另一面

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給了實體經濟嚴重的打擊,但在經濟“硬幣”的另一面,我們卻看到一個新經濟形態——雲經濟旺盛的生命力。

在本次疫情逼迫下,全民在線上辦公已成為現實,雲服務已大面積普及。從企業信息化發展角度來看,IT 建設持續進步目的就是讓工作更高效、方便、低成本,隨著雲計算的持續滲透,理論上絕大多數工作均可以實現遠程辦公。

教育部門推動線上復課,實現 " 停課不停學 "。在線下培訓需求被抑制的同時,在線教育平臺,比如學而思、作業幫、猿輔導,相繼推出免費直播,希望以此形式發展潛在用戶,吸引客戶留存。

在生鮮電商領域," 雲買菜 "竟然出現半夜搶菜、預約訂單爆滿等現象。為此,平臺不得不運用共享員工、分時段下單、大量備貨等手段來應對。

在醫療領域,微醫、丁香園、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紛紛推出疫情地圖與新型冠狀病毒線上諮詢服務。同時,武漢協和醫院、上海同濟醫院等線下醫院的互聯網醫院平臺,也開設了在線問診-發熱門診,網上答疑解惑,對初期、輕症居家隔離病人,給予專業遠程指導。

最為傳統的房地產是嚴重依賴下線的行業,如今恆大地產的自我“革命”讓同行有些瞠目結舌。

2月13日,恆大率先啟動網上購房,提供網上VR看房、網上選房、網上購房等一站式服務,成為首家全面推行“網上購房”的房企。根據相關優惠政策,即日起至2月29日,購房者只需在“恆房通”平臺線上繳納5000元定金並簽署《商品房網上認購書》,即可在全國恆大樓盤預定房源。僅僅三天就認購47540套認購,貨值高達580億。而這也只是開始,2月18日,恆大的75折特大優惠正式拉開序幕,而這一大動作的背景則是不久前“3天580億”的業績神話,恆大75折特大優惠的啟動已讓市場預見到,一波更大的銷售潮正在席捲而來。

其他嚴重依賴線下的一些行業,比如汽車、餐飲、旅遊、線下娛樂業等,在線下受到嚴重衝擊的特殊時期,也紛紛藉助直播等方式,向線上轉型。

產業鏈的長觸角

在國內5G商用的背景下,雲經濟產業鏈從下游在線辦公、在線教育等流量產業延伸,覆蓋中游雲計算、上元器件等雲基礎設施產業,在短期分化後或成為新的發展方向。

具體分析來看,雲經濟產業鏈上游主要是元器件,包括光模塊、服務器、交換機等方向;中游主要是雲計算以及 IDC 數據中心運營方向;下游是應用行業,目前主要有在線辦公、在線教育、智能醫療、在線娛樂、網絡安全、VPN等方向。

其中,雲計算是雲經濟產業的基礎。2016年以來,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呈現穩步增長態勢,5G的高速率、大容量以及低延時等特點,讓雲的應用範圍極大開拓。而5G時代的到來,讓已經趨於成熟雲計算技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落地。

從供應鏈角度看,又覆蓋提供軟件硬件產品,終端與通信的設備生產商、辦公視頻會議解決方案供應商、雲服務商等等多個產業鏈條。CPU/GPU、服務器、雲視頻、VPN/雲桌面/EDR、遠程協作、IDC等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成為當前備受投資方青睞的重點板塊。

中信建投計算機團隊在研報中指出,流量經濟和雲基礎設施成為2020年上半年最確定的高增長行業。應對在線流量爆發,阿里雲、騰訊雲和華為雲緊急擴容,在線直播、視頻會議人數爆發式增長,在線熱潮下流量產業和雲產業鏈有望超預期增長;CPU/GPU、服務器、雲視頻、VPN/雲桌面/EDR、遠程協作、IDC等呈現快速增長趨勢。


阿里、京東只是雲經濟萌芽期“產品”,萬物入“雲”將書寫歷史


能量釋放才剛剛開始

或許雲經濟的能量才剛剛釋放。

根據釘釘提供的數據,2月3日,有近兩億人開啟在家辦公模式,超過1000萬家企業組織使用釘釘在家辦公、在線辦公,釘釘視頻會議成為開工會議的首選。企業微信也有6000萬活躍用戶和超250萬家企業。應對在線流量爆發,阿里雲、騰訊雲和華為雲緊急擴容。

在線辦公成為近2億上班族的剛需,騰訊、阿里等大廠迅速搶佔市場,經過幾日的發酵,目前釘釘、騰訊會議、企業微信等"雲辦公"軟件牢牢佔據排行榜前列的位置。

據媒體報道,由於在家辦公需求暴漲,從1月29日開始到2月6日,騰訊會議每天都在進行資源擴容,日均擴容雲主機接近1.5萬臺,8天總共擴容超過10萬臺雲主機,共涉及超百萬核的計算資源投入。

無獨有偶,阿里雲緊急擴充1萬臺雲服務器,以確保視頻會議、群組直播、辦公協作等功能。在阿里巴巴旗下的釘釘上,已有超過1000萬家企業組織的2億員工在家辦公。

目前即將進入intel 10nm服務器CPU更換週期,從部分預研項目瞭解到,主板板材和層數均有升級,將帶動服務器相關元器件價值量和壁壘持續提升。

事實很明顯,疫情已經成為雲經濟相關產業一個事件性的觸發點,有望加速整個行業的發展。機構認為,流量經濟和雲基礎設施成為2020年上半年最確定的高增長行業。應對在線流量爆發,阿里雲、騰訊雲和華為雲緊急擴容,在5G和在線視頻需求增長下,2020年雲計算基礎設施重回高增長,根據IDC預測2023年中國X86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92.85億美元,2020-2023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11.9%。

也行10年後,我們回頭再看看,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狀態就是從今天開始發生改變。如果要預測未來,司南君願意相信萬物入“雲”的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