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想跟兒子一家住在一起,但兒媳不願意,你是兒子,怎麼處理這件事?

阿山的詩和遠方


古代媳婦嫁人,嫁的不是丈夫一個人,而是全家人。

古代媳婦若是敢讓公婆獨居,兒子兒媳分開住基本屬於大不孝,左鄰右舍、親戚鄰居都會指責兒子兒媳。

養兒防老!人老了不靠兒子靠誰?

古代女子嫁人,先看的是婆婆為人如何,好不好相處,再看兒子人品怎樣,是不是一個好丈夫。

與公婆同住一個屋簷下,抬頭不見低頭見,磕磕跘跘再所難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自己的隱私,一旦同處一室,基本上就沒有所謂的隱私可言了。

公婆是長輩,中國傳統歷來講究:長幼有序,兒子都是婆婆一手撫養長大的,幾個做父母的會尊重自己的兒子?沒有把孩子當做自己的私有財產?

他們認為自己的孩子他們有處置權和話語權,想怎樣就怎樣,連你丈夫都要聽我的話,我說了算,兒媳不過是一個外人,他們才是一家人,還敢翻天不成?

正是因為過去的媳婦被婆家人聯合起來打壓,像鬥地主一樣隨時隨地都有被婆家人欺負的危險,所以才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說法。

許多人在外打工,老員工欺負新員工的事情屢見不鮮,這就是弱勢群體的悲哀!

改革開放前,弱勢群體被所謂的孝道壓得死死的,惡婆婆逼死兒媳屢見不鮮,只要兒媳敢反抗,一個大不孝就能讓媳婦回孃家。

很多媳婦害怕離婚,因為被休棄的女人不管是什麼原因,都會連累孃家人被別人戳脊梁骨,說他們不會教養女兒,肯定是女兒品行不端,才會被夫家休棄。

古代遠不如現代,平時沒有什麼娛樂項目,精神空虛導致八卦一族崛起,只要夫家休棄女子,再散播女子不利的謠言。

無數人聽到這樣的消息,就像風一樣刮過大江南北,不管認識不認識的,都知道該女子品性惡劣,不為夫家所容。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有多少人在乎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

曾經流傳至今的竇娥冤,當初圍觀群眾哪裡知道事情的真假如何?

若不是竇娥的父親為她翻案,又有誰相信她是真的沒有害過人呢?

改革開放前的封建社會,兒媳是沒有資格反對婆婆跟兒子一起住的;如今的二十一世紀,女權覺醒,兒媳有權對婆婆說:不!

兒子如果覺得自己的家庭安定團結重要,沒有換老婆的打算,可以同意老婆的要求,不跟爸媽一起住。

百善孝為先!給爸媽養老也是自己應該盡的義務,但是養老不一定非要住一起才行啊!

為什麼中國的房子建得多,賣得貴還是有很多人買?

就是因為很多公婆不想給兒子增添負擔,製造矛盾,所以支持兒子附近買房子,兩家人相互走動,既可以保護他們夫妻倆的隱私生活,又可以讓兒子兒媳照顧好自己,給自己養老,有事說一聲,他們能不來?

如果兒子想離婚,想換老婆了,可以同意把爸媽接過來一起住,反正兒媳反對,必然說明與公婆不合,再強行接過來,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遲早會出事。

一山不能容二虎!婆婆住兒子家,一個家裡不可能出現兩個女主人。

婆婆長年累月當兒子家做兒子的主,早就養成了習慣。

兒媳則認為,這是我的家,我憑什麼做什麼事情都必須經過你同意?事事聽從你指揮?

如今的男人,他希望家庭的重擔老婆可以幫忙分擔,能夠跟他一起賺錢養家,又希望老婆可以像古代媳婦一樣,對丈夫唯命是從,畢恭畢敬。

有人說:跟婆婆相處,必須把她當成領導一樣對待,才能減少矛盾。

可是,女人每天上班工作賺錢,還要承擔家庭的責任本來就已經十分辛苦不容易了,回到家裡只希望享受一下家庭的溫暖,讓自己有一個寧靜的港灣,可以安放一下自己疲憊不堪的身體和心靈。

然而回到家裡,外面的世界本來就疲於應付,回到家裡也不得安寧,那麼婚姻的意義何在?為什麼女人要結婚?就是為了自己給自己找罪受嗎?

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女性,有法律保護,有社會的保護;再不是生活在古代封建社會里一個不利於她的輿論,就足以讓她們面對千夫所指而不得不屈服的時代。

所以,兒子如果覺得老婆要不要無所謂,可以接父母過來一起住。

如果兒子覺得老婆很好,捨不得放棄,可以跟妻子協商,或買或租房子,給父母在附近安排一個家,分開住一樣可以給他們養老。

相信妻子不會不理解,能夠體會你的良苦用心支持你的想法。





雙魚座的餘雙雙


結婚前,99%的男人都會覺得自己的媽媽很好,結婚後,99.9%的兒媳都會認為婆婆不好。

兒子和媽,感情很深。媽媽從十月懷胎到把孩子養育成人,每一位做母親的都很堅辛和偉大。我們不能因為結婚有了自己的小家,就把自己的母親遺忘,要記住,不論兒子和兒媳,都要尊重老人。沒有一顆善待老人的心如同"廢柴"一般。

很多兒媳都會覺得婆婆霸道,蠻橫不講理,甚至仗著自己年歲大為所欲為,如果你太生氣,那是因為你太在意。矛盾無法避免的時候,忍耐彰顯你的智慧。

人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當你處理不了婆媳問題的時候那就要看你怎麼和老公溝通,但通常都是效果不佳。老人習性那麼多年,你想要去改變,很難。人性很難改變的,但是愛子心切也一樣無法改變,所以遇到問題暫緩一下,不是拖,而是找到三十六計用上哪個策略。

畢竟父母想和孩子在一起是天經地義,嬰兒時期不能母子分離,那人到晚年,總覺得安全感全無,依戀情懷更加深刻,我們要學會理解。

父母不需要照顧的時候,儘量給彼此更多的空間。

但是真的遇到瓶頸問題,毫不妥協怎麼辦?家家都有難唸的經。要不試著住在一起,總有更難受的,你是年輕人,你怕什麼;經濟實力型的人,要不就租房又或者買房,雙方離得近;如果碰到大多數那樣沒錢沒房,那隻能一方妥協,就怕碰到兩頭強勢,其實作為年輕人,還是從長遠角度來看,你老公沒什麼過線的毛病,他才是陪你走到最後的人。

很多人都勸兒媳,忍一忍就過去了,其實你忍也好不忍也罷,都不要和婆婆直面對擊,你和親媽打架明天就好,你和婆婆打架,她記你一輩子,把事情交給老公處理,即使你老公有些懦弱,但是兒媳要保護好自己,生氣不能解決任何問題,但是它可以把你直引到病房,你要知道,你氣病了,你父母最傷心。

人總有老的時候,都希望可以得到孩子的贍養,養兒防老是事實,不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有贍養父母的義務。

父母傾其所有的付出,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成長,報答養育之恩也是我們做子女最大的功德。

血緣固然重要,但陪伴才是最長久的告白,不論是對誰,能走到最後不僅是幸運,而是你真的有大智慧。





我叫心塞姐


這在生活中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有的婆婆喜歡和兒子媳婦一起住,有的婆婆卻不喜歡一起住,各家和個家的情況不一樣,每個人和每個人的想法也不一樣,我一個非常要好的朋友就是這種情況,婆婆家是住在農村的,她結婚後的幾年裡也是和婆婆一起住的,婆婆比較事多,她呢是個急脾氣,婆媳之間也產生了一些矛盾,後來夫妻倆做生意賺了點錢在城裡買了房子就搬出來了,這幾年婆婆家和她家的日子過得都比較平靜,前段時間她婆婆和她老公說年歲大了想般過來和她們一起住,她老公肯定不說什麼畢竟是自已的母親也應該照顧,我朋友覺的和婆婆在一起過日子容易產生矛盾怎麼也不同意,夫妻倆為這件事吵了好幾次架,後來夫妻倆想了一下折中的方法,在她家附近租了套房子給父母住,這樣誰也不會干擾對方的生活避免產生矛盾還能隨時照顧父母。


生活平凡我不平凡


首先,兒媳不願意是正常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必為此太過生氣。

其次,婆媳住在一起,兩代人生活習慣不同,思想觀念不同,很容易引發各種矛盾。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

我表妹和妹夫夫妻感情很好,很少吵架。自從公婆給看孩子,和他們住在一起後,表妹就經常吐槽公婆的生活習慣和教育觀念。雙方心裡都不自在。

由於平時都擠在一個房子裡,避免不了發生點小口角。妹夫經常看在眼裡,左右為難。不是誰對誰錯那麼簡單,家真不是能講理就解決問題的地方。

所以妹夫上班時候,每天都會往家裡打電話,他生怕老媽和媳婦發生矛盾。每天都提心吊膽。(這是他自己說的)

終於有一次因為孩子的事,加上雙方當時的心情不好,婆媳大吵一架,而且陳芝麻爛穀子全部翻了出來。

因為婆媳矛盾還導致他們夫妻吵了一架。

事情過後,公婆回了老家住。現在表妹和妹夫帶著孩子自己住。自從分開以後,表妹雖然自己帶孩子累,但心情很好。她心情好,妹夫心情也好。

婆媳住在一起,想要和諧無事,對婆婆和媳婦兩者的自身要求是很高的。說起來容易,互相容忍,但做起來很難。日子長了,瑣碎的事多了。誰有那麼大的胸懷,那麼好的脾氣?

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住在一起,年輕人和老人都沒有了獨立隱私的空間。尤其是年輕人,沒有隱私空間,長此以往,內心會很煩躁。心情不好,臉色豈能好?

如果是農村小院那種自建房還好,看是住在一起,但都有各自的空間。說話聊天都互不影響。

如果是居民樓,大家都擠在一個空間,真的很不自由。儘量不要往一起湊。別說婆媳,夫妻之間都免不了磕磕碰碰。

最後說一點特殊情況,如果婆婆身體不好,無法自己生活,只能靠兒子養活照顧。那就閒話少說,必須給接過來一起住,贍養老人是義務,沒得選擇。

即使兒媳不願意,也不行。總不能不管老人。

當然,如果你們一家可以協商好,送婆婆去養老院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婆婆要願意去,不願意絕不能勉強。


婚戀諮詢365


我覺得婆婆確實老了,需要人了,是需要住在一起。但是現實是很多婆婆也就50多歲,幹嘛要住一起啊,分開不是更方便嗎?各有空間,避免矛盾。我是農村,奶奶現在76了,姥姥81了,都已經守寡一個人,但是都拒絕跟著孩子住,奶奶還好,畢竟年紀比姥姥小些,關鍵是我家跟奶奶家只有一牆之隔,我爸每天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去奶奶家轉一圈,所以一個人住也還放心。我姥姥畢竟快要81了,幾個子女離著稍遠,我媽他們兄弟姐妹提了很多次讓我姥姥跟著自己住,我姥姥都是拒絕。有時候天氣不好,我媽我姨媽我舅舅會有人去接我姥姥來住,天氣好了我姥姥第一時間要求回家。我姥姥的原話是“只要能夠拿住掃帚,絕不給人麻煩”,她覺得在別人家不自在。不過說實話,我姥姥不跟子女住,現在有點麻煩。。。因為每天都要去看她,距離又不是那麼近。所以我覺得婆婆如果身體比較好,能夠自理,為什麼要跟孩子住啊,自己多自由。當然,老了,需要人了,是該住一起的。


用愛倡和諧


這個問題的確會讓人感到頭疼,不過還好,我和老婆結婚後,父母一直在我工作的城市跟著我們一起住,所以我可以談談我們的一些相處之道。

首先,我是家裡唯一的男孩子,從小我就覺的父母的養老就應該我負責,畢竟姐姐是要嫁人的。父母也是老傳統,覺的養兒防老,只會跟兒子一起生活,所以,我們一直以來都是一起生活的,沒覺的有不對的地方。

其次,我和老婆是大學同學,即傳統又樸實,我倆自由戀愛,畢業後一起奮鬥,相輔相成,感情非常的好,所以她也很樂意並且覺的老人就應該跟我們住在一起,因為我是男孩子,我有這個責任和義務。更何況,老人還可以幫我們照看小孩,闔家歡樂呀。

這10幾年裡,老婆也會和母親因為一些教育小孩的方法,生活的方式等等,反正都不是什麼大事情,有意見分歧;我總是能夠察言觀色,及時穿梭在她們之間,花言巧語,也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解決了,磨合的都很好,我真的很欣慰。

希望我們的相處之道能夠幫助你。



燒紅的雲


我們家公婆誰都不愛就愛自己,我自己我懷孕那年我家建房她就出去耍,房子建好了就回來,生孩在月裡喊她幫我撿哈小孩子衣服都不幹,說不關她事,孩子走路了摔倒了從他面前過得不抱起來,別人叫她幫她說誰生的誰管,後來還是外人抱起來哄好的,就連孩子爺爺的兄弟都說他們做得不對,她們回答是我自己的兒子養大送給她還要想咋的,還要想我對她好,是她該給我洗衣做飯伺候我們的,後來他們說她人家是媳婦不是保姆,你以後就知道了,有哈子知道不知道大不了喊我兒子把她離了,我聽到就來氣說離可以房子我有一半,因為房子是我和老公建的你們一分錢都沒出,給你們住就不錯了,


永相隨76558836


本來我跟我老公是兩個人同居,他媽媽跟弟弟在老家。後來他媽媽就說要跟他弟弟一起來跟我們住。我是反對的,可是他媽媽怎麼都不肯在我們附近另外租一間房住。

我們住在一起之後越來越多摩擦,越來越看大家不順眼,衝突也越來越多,我跟我老公也經常因為他媽媽吵架。後來她媽媽和弟弟因為別的原因搬出去自己租房子了。房租我們出,加偶爾給點生活費。每週吃頓飯或者陪她買買菜,終於都可以和平相處了。

我們買了自己的房子之後我就跟我老公溝通過了,要再住在一起是不可能的,他也知道婆媳一起住會產生很多問題。然後我也提出再買一套房子給他媽媽住,那不就皆大歡喜了嗎。


SophiaLiang924


我們現在正在經歷這個 我婆婆是我們走到哪 她就跟到哪裡 我個人的觀點是這樣的 你現在如果能照顧你自己 你就和公公好好的在一塊 覺得累了 身體受不了了就什麼都不做 我們給錢 如果你們現在已經80到90歲了 必須我們陪伴照顧你們了 那就在一起 要是我們條件好一點 那就給請個保姆 好好伺候你們 要是條件不好 我們就端屎端尿的伺候 你們需要的時候我們義不容辭 但是我們也不接受你們的無理取鬧 動不動找事 管一些你管不住沒人服你沒人聽你的事情。


澤類啊_a


只要老人沒癱瘓在床還能自理就儘可能別住一起,公婆和兒媳沒有血緣關係又是兩代人,生活方式完全不同,根本就不可能沒矛盾。

我家鄰居為這事兒天天吵架,經常大半夜把我吵醒,兒子要把父母接來媳婦不讓,天天打,打的屋裡咣咣響,嗷嗷叫,每次都把我嚇的不敢睡……

我一好朋友親姐,攢錢給二兒子交房首付,婆媳不和人家要結婚把她攆出來了,現在房租出去了都不讓她住。

沒地方住就去大兒子家,大兒子房首付是自己借錢交的,開始大兒媳婦還行,時間長了就完了,吃飯誰先吃誰後吃不一起吃了,吃飯誰看手機了,誰又沒打招呼把什麼小東西扔了……都是雞毛蒜皮的小事兒,積怨悶氣越積越深,弄的誰都不願回家,誰都不願在家呆……

所以儘量能不住一起就別住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