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女子為什麼裹腳?

用戶4474273111



延壽生態農業


 

  在現在我們發現一些女性愛美,都會穿著一些高跟鞋,而回家之後,看到直接被擠壓成紅色和紅腫的腳趾,一些女性就抱怨起來,穿高跟鞋真的太難受了,

而其實在古代有比這更讓人難受的事情,就是女性必須得裹腳,不然這樣的女人是沒人願意娶她的,那麼為何在古代,裹腳很痛苦,女性還得必須裹腳呢?

  

  相信很多網友們都聽過三寸金蓮,這個成語,說的就是在古代女性以小腳為美,相傳,最初的裹腳還是來自於李煜,相傳李煜在一次宴請大臣的時候,請來一些女子跳舞,但是想要跳出優美的舞蹈,也是有要求的,除了女性社體苗條之外,還需要有一雙小腳,小巧玲瓏才行,所以李煜下令,從哪個時代開始,風靡起來女性開始裹腳。

  

  雖然這樣的要求滿足了一些達官貴人的慾望,但是實際這對於女性來說是一種迫害,我們人體腳趾都是肉長的,受到擠壓之後,必定開始紅腫起來,而隨著時間的長久,就會形成和當時穿著的鞋子一樣了,從上圖中大家可以看到,這和豬腳有什麼區別?

  

  長時間的纏足限制了女生日常活動,使得她們疾病纏身。而且,古人還愚昧的認為,纏足有利於女生的生養,腳越小,屁股越大,越好生兒子。這種思想竟然長時間的影響著女人,一直延續到清朝。

  

  其實在古代裹腳女性從小時候幾歲就開始了,如果不裹腳的女人,這樣的女子是很難出嫁的,但是在清軍入關了之後,認為這是對女性的折磨,所以就慢慢取消了這樣的制度,不得不說,在古代女性裹腳和我現代女性穿高跟鞋,相比起來,還是古代女性受到的傷害比較大一些。


路之意


封建社會中存在著荼毒人們身心的種種弊病而女子裹腳就是其中突出的陋習。

在當代社會,由於思想開放女性同胞們的美麗可以表現在各種地方,評定美女的標準也一直不唯一。但是在古時候,女性同胞們可以說是深受封建社會陋習的迫害,她們被強制要求從小裹腳,使腳畸形發育,以此來滿足大眾“女子小腳”的審美,這對歷代女性的身心造成了嚴重的傷害。


纏足的由來

關於纏足的由來有許多種說法,有的人認為早在戰國時期,女子纏小腳之事就已經出現了,還有的人認為纏足甚至可以追溯到商朝,總而言之纏足有著悠長的歷史,不過其中被較多人認同的說法是“裹腳始於南唐後主李煜”。

李煜在位的期間,有一個窅娘別出心裁,她喜歡用帛將腳纏成新月外形,然後在金蓮花上翩翩起舞以此來取悅天子,李煜對此也是十分受用,後來這種風氣慢慢普及到了尋常百姓家,女子們都以纏足為美,隨後裹小腳這樣的陋習更是延續了近千年,對女性造成的傷害難以估量。

纏足的過程

古代女子纏足之後,人們將其稱為“三寸金蓮”。而那個裹滿布條的小腳也成了女性最為隱私的部位,只允許自己的男人欣賞和觸碰。在當時,倘若一位女性的小腳不慎被陌生男性看到或者觸摸到,那麼該女子會將其視為生命中最大的恥辱。

纏足的過程是非常的痛苦嚇人。據文獻記載,纏足通常是從女子四、五歲時就開始,歷經三、四年時間,一直到她們七、八歲時才能初具輪廓。

纏足之前,女子必須先以熱水燙腳,然後趁著腳還殘餘溫熱,將除拇指以外的其他四個腳趾強行向腳底方向彎曲,而後讓腳趾緊貼足底,並且在腳的下趾間塗上明礬,用來去溼、殺蟲、解毒等。

雖然已經採取了一定的防護措施,但是仍然會有許多女孩子的腳化膿流血,痛苦到無法站立,只能通過爬行來移動。

就這樣折騰過後一段較長的時間,她們的腳就會被纏得異常短小,腳底向下凹陷,腳背則像弓背一般隆起,這樣就變成了所謂的“三寸金蓮”。

我們不難想象,將本來健全完美的腳強行地扭曲成這樣一個不規則的“三角形”,女子將會承受多麼大的痛苦,而她們卻還要與其相伴一生,這簡直就是最殘酷的折磨!

纏足風靡的原因

既然纏足對女性會造成如此大的傷害,那為什麼它還能流行起來呢?在我看來,纏足能夠廣為流傳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封建社會扭曲了正常審美觀念

在封建社會,社會風氣的發源地是宮廷與官場。因為皇帝和官員他們認為小腳是女性美麗的標誌,久而久之,有著跟風心理的民間同樣以小腳為美,甚至還給它冠上了“三寸金蓮”的美稱。

在當時的人看來,女子小腳是其美麗的重要體現,纏足的小腳不但精緻美觀讓人賞心悅目,而且走起來路來搖搖擺擺的模樣也是別有一番風味。一位女性容貌再端莊、身材再妖嬈,倘若沒有一雙玲瓏小巧的玉足或是腳纏得程度不夠,那麼她就會遭受世人的恥笑,並且難以出嫁。

封建社會這種畸形的審美觀念,違背了自然界發展的法則,嚴重損害了女性的身體健康,走向滅亡是其必然趨勢。

第二、深受父權社會“男尊女卑”思想的影響

“男尊女卑”的思想幾乎貫穿了整個封建社會的始終,當時男人三妻四妾是基本權利,而女性只能依附於男性並任其擺佈。

纏足也是男性控制女性的一種手段。一旦女子的腳纏被成了“三寸金蓮”,那麼她們在勞動和交往方面將會受到極大的制約,甚至於站立、行走都必須要扶著牆壁。如此一來,不僅能夠讓“男主外,女主內”的邏輯變得順理成章,也使得“男強女弱”成了既定事實,女性對於男性的依賴也會越來越深,即使她們有什麼不滿,想要反抗就會難上加難,只能忍氣吞聲,對男人的所作所為聽之任之。

第三、文人的推波助瀾

常言道:“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古時候的文人不僅沒有批判纏足的弊病,居然還興趣盎然地把探討小腳當作一門“學問”,為此他們甚至不吝筆墨地撰寫有關文章,讓世人細細品味女子纏足的“美麗”,將女子們的痛苦當成自己的快樂,唯恐世人不能領略其中的奧妙,他們這種行為同樣對女子纏足的盛行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清代一名叫做方絢的文人,他特意寫了一篇名為《香蓮品藻》的文章,文章中他費盡心機地將小腳劃分為五式九品十八種,並且對於每一種都進行了細緻的描述,同時抒發了自己的讚賞之情。更讓人瞠目結舌的是他居然就此名聲大振,由此可見當時社會的風氣有多不好。

《金瓶梅》當中,西門慶看上了潘金蓮,想要找王婆說媒,此時王婆這樣說道:

“她有沒有這個心思,實在不好說。你可到我家來吃飯,我請她也來,吃飯時你可以假裝把筷子掉在地下,然後俯身去撿,順勢捏一下她的小腳。如果她發作開來,老身也沒有辦法了;如果她不言語,這事就成了。”

西門慶照做後事情就水到渠成了,這也是當時社會狀況的普遍反映。這類文學作品的普及會讓女子纏足的思想變得更加頑固,助紂為虐說的就是如此。

前進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新時代的演進也必然伴隨著舊事物的滅亡。

隨著時代的不斷髮展,毒害女性長達千年的纏足惡習終於被廢除,這是人性的勝利,也是文明的勝利。身體的控制權應該屬於我們自己,他人又有何資格指指點點呢?各位讀者朋友們,你們怎麼看?


執筆灬寫史


小時候去外婆家,經常在村子裡看到三四個老太太柱著柺杖一步一挪的走路,看著就很怪異,我媽說那是“小腳老奶奶”,她們走不快是因為把腳裹小了。

那時我很調皮,好奇心重,覺得這個事兒很特別,總想看看她們的腳有多小,後來有一次偶然間看到了。。。。。。恨不得自插雙目!

再聽她們講述小時候裹腳的痛苦,趁五六歲時身子骨還柔嫩,硬生生把腳骨折斷了裹起來,那真是一語一淚啊!這麼大年紀了,回憶起來還覺得疼痛,而這疼痛伴隨了她們一生。

在我為她們抱不平時,她們說“也不能怪父母心狠,不裹腳要被人笑話,嫁不到好人家,要麼嫁死老婆的,要麼嫁二流子,要麼在家當老姑娘。”

我想這就是古代女孩子必須要裹腳的原因。

裹腳,是件反人性的、特別殘暴的、醜陋噁心的、對於女性的摧殘!

夏、商、周、秦、漢、隋、唐都還沒有這種陋習,是在南唐時出現,北宋時興起,南宋時發揚光大。所以後世再沒出過呂后武則天這樣的人物,把女孩子們的腳裹住了,思想也裹住了,男權制達到頂點!

那是誰第一個裹腳的呢?是南唐後主李煜的妃子們。當時他有一個寵妃名位窅娘(yǎo niáng),很善於跳舞,李煜便打造了一個高六尺的金蓮令她踩在上面跳,窅娘舞技高超,立起腳尖像跳芭蕾似的在金蓮上翩翩起舞,姿勢優美,李煜大為讚賞。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為了博得李煜的喜歡,宮裡的女子們開始模仿,跳舞不行,至少可以把腳裹小一點,看起來輕盈。此事傳到宮外,有愛漂亮的小姑娘也跟著學起來。

但那時裹腳是出於自願,也沒後來那麼殘忍,最多就是用布多纏幾道。

北宋時也不是很普及,多是那些高不成低不就的人家想為自己女兒在婚姻市場上增加籌碼,真正的高門大戶和貧苦人家都是不裹的。前者用不著,後者不想浪費一個勞動力。

南宋時,隨著皇室南遷,“裹腳”由北方傳到南方,漸漸為人們所接受,成為了一種習以為常的風俗。

而到了元朝,裹腳莫名奇妙的成為了漢民族文化的特徵,堅持裹腳彷彿成了一種美德。元朝統治者可不關心這個,愛裹不裹,不過到了晚期已有被同化的趨勢,有些貴族姑娘們也開始裹了。

之後元朝被滅,明朝老朱家其實是不贊成裹腳的,明確規定裹腳女子不在選妃之例。但光他家不贊成沒啥用,士大夫們很推崇這種風氣,也不能總和世情對著幹,所以也不反對。

而民間裹腳之風盛行,甚至到了不裹腳就嫁不出去的地步。

當然,還有一個地方的姑娘們也必須裹腳:青樓!不過那就和文化習俗什麼的無關了,純粹為了滿足某些人的不良嗜好。

清朝統治者剛開始是禁止裹腳的,但此時和元朝時相仿,裹腳成了漢族人堅守的文化,越禁止越反抗,也就不禁了。

初期雙方互相鄙視,遊牧民族出身的滿清人覺得漢族女子一雙腳裹得醜死了,騎不得馬跑不了步,有個罵人的詞語叫“小蹄子”,就是形容裹腳女子的腳如蹄;而漢族士大夫們覺得滿清女子一雙天足醜陋笨重,毫無精緻感。

可和元朝後期一樣,清朝中後期也有要被同化的趨勢,但孝莊太后明確說過“纏足女子入宮者,斬!”所以宮妃們退而求其次,發明了花盆底,為的就是效仿纏足。

不過,也不是所有的士大夫都覺得裹腳是好事,有很多有識之士也曾提出質疑,宋代有個叫車若水的大學者就說過“夫人纏足,不知始於何時?小兒未四五歲,無罪無辜,而使之受無限之苦:纏得小來,不知何用?”

清朝末期,在康有為的勸諫之下,光緒帝諭令各省督撫勸導地方禁止婦女纏足,但收效並不是很大。

直至民國時,孫中山先生髮布“勸禁纏足文”,這風氣才給慢慢剎住了。而到解放後,這種陋習更加不可能死灰復燃!女孩子們才真正從這種非人折磨中解放出來!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古代女子裹腳除了追求美以外,更多的是為了約束女性。


據說裹腳最早時候出現在南唐時期,當時南唐後主李煜認為女人小腳的女人走起路來非常好看,特別是經過裝飾的小腳女子翩翩起舞的樣子美的無與倫比,而且腳又長得小巧精緻,特別美,這種小腳的審美觀一度成為那個時代的風向標。




但到了南宋時期卻演變成了規矩,特別是到了南宋時期,歷史上戰亂不斷,很多青壯年男性戰死沙場,出現了嚴重的男女失衡現象;當時的程朱理學家朱熹為了在道德層面約束女性,就提出女性應該遵守各種規矩。如;存天理,滅人慾,餓死是小,失節事大。而當時女自以裹腳為光榮,不裹腳為恥辱,甚至到了女子不裹腳就沒人敢要嫁不出去的地步。在南宋時期女子裹腳很大成分是為了限制女性的人生自由,防治女性做出違背三綱五常的事情。


中國古文化有五千多年的發展歷程,每個時代每個地區都有不同的習俗和審美標椎。不得不說裹腳這種行為是對女性的摧殘和壓迫 但這種殘忍的封建思想經過幾百年時間的演變早已經在人們的心中還 ,腦海中根深蒂固了。


古人到底是怎樣裹腳的呢 ,這個還真是有標準的。古人以“三寸金蓮”為審美標準。在女孩子五六歲骨骼正發育時候開始,在大人的幫助下每天把腳裹的緊緊的,甚至緊的走路就會摔倒,為了防止女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大,就會擁布裹的更緊,久而久之,女孩子的腳就變成了畸形的“三寸金蓮“。

在滿人入主中原後,曾對漢人裹腳幾度禁止,但卻遭到很多人的抵制,以至於後來清朝選擇了放任不管,想裹腳就裹吧。等到清末民初的時候,隨著人們思想的不斷改變,眼界的開闊,裹腳這一觀念也逐漸淡薄,甚至到了最後人們思想醒悟後,才知道這是多麼殘忍的陋習。


微風之語


為什麼古代的女孩子必須要裹腳呢?

我奶奶和二奶奶也是裹腳女,她們走起路來的樣子嫋嫋婷婷,真的像風中的楊柳,雨中的浮萍,我們看了常常不由自主地伸手攙扶。我不知道為什麼前人都說那種畸形的小腳好看,但我看了卻怎麼也沒有看出好看來呢?相反我看了卻有一種憐憫和心痛的感覺。

她們以前在世的時侯常常望著下一代的年青女子說:

“你們這一代人真是幸福得翹尾巴了,連腳都不用裹,比這個時代更幸福的總是沒有的了……”。

我小時候也有不解地問為什麼要裹腳,她們說以前沒有裹腳的女子是嫁不到好人家的。前人都說“小腳女人好做家”,女人腳被裹小了行動不便,本來就崇尚“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觀念,由於走路蹇澀就更加懶得外出了。這樣的女人就只有整天在家圍著鍋臺打轉轉了,當然外出幹活的男人回家就不愁沒有熱飯、熱茶供應了。

實際上古人中的窮人根本就娶不起老婆,能夠娶妻的窮人也沒有資格挑剔女人腳的大小。然而一些上層人物往往都是三妻四妾,正是這些上層人物以及文人墨客們的畸形審美觀害得古代女子裹了上千年的腳。

我認為古代女人之所以要裹腳是由於下面幾個原因:


• 統治者畸形的審美觀所導致。

古代女子裹腳的陋習到底起源於哪個朝代沒有確切的史料記載,有的說是南唐,有的說是宋朝,有的說是隋朝,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此事應該是從宮裡開始而往民間滲透的。

唐玄宗就寫有一首《楊妃羅襪》:

仙子凌波去不還,獨留塵襪馬崽山。可憐一掬無三寸,踏盡中原萬里翻。

可憐一掬無三寸,這裡的三寸應該就是指“三寸金蓮”之小腳。皇帝尚且喜歡這種畸形的小腳,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上行下效之下,達官顯貴更是對擁有三寸金蓮的女子趨之若鶩了,更何況民間老百姓啊?民女為了能夠嫁入豪門顯貴,拼了老命也要把腳弄小了。


• 文化輿論以及畸形審美觀所導致。

古人寫有許許多多讚美“三寸金蓮”的詩文,比如杜牧就寫道:

“鈿尺裁量減十分,纖纖玉筍裹輕雲”。

更有清朝的評花御史,號稱香蓮博士的方絢將女人畸形的小腳按照“小、瘦、塵、彎、香、軟、”等程度來區分比美。只剩下兩個腳指頭正常向上的,叫做“並蒂蓮”;用兩個腳跟走路的叫做“同心蓮”;人躺下時兩個腳掌微微向兩邊分開的叫做“分香蓮”。還有什麼“朝日蓮、纏枝蓮、西番蓮”,五花八門應有盡有。

傳說隋煬帝下江都之時曾經搜刮數百名民女拉縴,有一位叫做吳月娘的民女為了殺掉驕奢淫逸、昏庸無道的隋煬帝,就讓她的父親鑄造了一把半月形的尖刀綁在腳底下,而後把兩隻腳全都用布條包裹起來。為了掩飾,又在腳底綁了兩朵特製的梅花鉻鐵,無論她走到哪裡地上全都留下了兩朵梅花圖案。


這些文人墨客用這些畸形的文化輿論誤導了民間的審美觀,導致整個民間對女子裹足的看法認為是一種時尚,時髦的東西,認為女子為了美犧牲一點,受苦受累也值得。

• 應該說儒家思想對古代女子的禁錮是造成裹足之風氾濫上千年的根本原因。

我認為的就這些了,問題回答完畢!敬請賜評!謝謝!


四季養生密碼苑


古代女子在男權社會的階級統治下,毫無權利可言,當權者制度一下發,女子的命運便轉變了。古代女子裹腳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裹腳屬於一種陋習,裹出來的小腳也很醜陋、滅絕人性,可在當時就不同了。在古代,小腳號稱三寸金蓮,女子腳越小越好,就越顯得美麗,真是一種病態的審美。



那麼裹腳是怎麼操作呢?

裹腳就是纏足,古代女子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其腳畸形變小。一般女孩子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那時候她們的腳骨很嫩,沒有定型。先用長布條把女孩子的腳緊緊地纏住,再以腳大拇指來尖,其它四指向裡使勁裹,等成型後,人為地使腳呈粽子形狀(所以很多人認為端午節是裹腳的黃道吉日),造成腳骨畸形,以達成纖巧小腳的目的,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

同時,為了固定,最快速度成型,還要在裹腳布裡纏上碎的陶瓷片,再纏緊,直到滲血為好,早晚一次,裹上後直到嫁人方可去掉。此時,女子已成年,骨骼已定型,所謂的“金蓮”也已達成。

當然,也有終身纏裹者,習以為常,或者其他原因。



裹腳什麼時候興起並"發揚光大"?

關於裹腳的起源,說法不一。有說始於隋朝,有說始於唐朝,還有說始於五代。有人甚至稱夏、商時期的禹妻、妲己便是小腳。可謂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網上可以看到,現代學者有的考證為起源南宋,又有的說起源於南唐後主李煜時期,甚至於說是隋煬帝發明的,讓人摸不著頭腦。但是,裹腳興起於南北宋時期卻是事實。

宋代詩人蘇東坡曾專門做《菩薩蠻》一詞,詠歎裹腳。

“塗香莫惜蓮承步,長愁羅襪凌波去;只見舞迴風,都無行處蹤。偷立宮樣穩,並立雙跌困;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

這是中國詩詞史上專詠纏足的第一首詞,也間接說明說明,宋代確已出現纏足習俗,且婦女纏足已比較多見,而當到達南宋末年時,“小腳”甚至已成為婦女的通稱。



不過有一點需要指出的是,在南宋時代,婦女纏足還並不普及,纏足者主要限於上層社會,在社會觀念上纏足尚未達到人人接受的地步。同時,纏足的風俗是由北方傳到南方的,大約是在宋室南遷之時。

而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裹腳陋習逐漸成為了漢人的風俗習慣。元朝時期,蒙古入主中原,裹腳竟然還被髮揚光大,元代末年甚至出現了以不纏足為恥的觀念。滿清入關後,曾想著禁止女子纏足,纏足之風卻是難以停止,到康熙七年(1668年)只好罷禁。



古代女子為什麼必須裹腳?

這個是沒有必須這一說法的,只是民間已把裹腳這個事情看作是理所應當的一件事情和風俗習慣。清朝初期的禁裹腳和剃髮令曾被視作針對漢人洗腦的政策,結果“男降女不服”,可想而知,裹腳的根深蒂固。

那個時期,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還是少數民族,都迷上了裹腳纏足。其最最主要原因就是,女子小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與關注。腳的形狀、大小成為了評判女子美與醜的標準之一。而作為一個女人,是否纏足,纏得如何,將會直接影響到她個人的終身大事。

在當時那個畸形的社會,各階層的人娶妻,都以女子大腳為恥,小腳為榮。


瀚海說史


裹腳是中國古代封建時期非常慘無人道的陋習,如今早已被廢除,像垃圾一樣消失在漫漫歷史長河中!



對於女人裹腳,古人和咱們現在的人想法完全不一樣。古人從來沒有認為女人裹腳是一種陋習,反而覺得是一種女性美,一種社會時尚,以小腳為美,以大腳為醜。在這種社會風氣的影響下,女人為了取悅男權社會,裹腳開始興起。更重要的是裹腳的女子行動不便,被限制在閨房之中,滿足封建禮教對女性“三從四德”的要求,同時滿足了男性的佔有慾。因此在封建禮教的影響下,女性裹腳不斷興起,並屢禁不止。


關於裹腳的歷史起源,民間有很多說法。遠古時候就有大禹之妻塗山氏裹腳神話傳說。據有關歷史考證,裹腳起源於隋朝,興盛於宋朝,特別是南宋時期,程朱理學發展到歷史高度,對女性的要求更為嚴格,要求女性“三從四德”。在這種社會風氣下,南宋裹腳發展很快,小腳幾乎成為了女性的代名詞。而到了明清時期,男權社會對女性“三寸金蓮”小腳審美更加風靡,裹腳的風氣達到了頂峰,幾乎瀰漫至社會各個階層,基本上社會上所有漢人女子都要裹腳,甚至連偏遠地區的少數民族女子都開始裹腳。

“三寸金蓮”在古代成為女性美的一種代名詞,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以小腳為美。這種現狀直到近代民國時期才徹底被禁止廢除。


漫話史海


中國古代女子審美的一個重要條件就是“三寸金蓮”!

古代女子纏足究其原因,大致有三:

一:統治者的意志對天下百姓的影響。裹腳就起源,就與統治者相關。纏足開始於北宋中後期,興起於南宋。宋朝皇室與宋朝上層社會是最早開始纏足的。《鶴林玉露》記載:建炎四年“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顰蹙曰:金人驅迫,跣行萬里,豈復故態。上為惻然”。《宋史·五行志》記載:“理宗朝,宮人束腳纖直”。這是宋朝皇室、宮中女子纏足的例證。蘇軾《菩薩蠻 詠足》稱女子小腳為“宮樣”,曹元寵在一首詞中稱小腳為“官樣兒”,這也足見纏足起自宋朝官僚貴族階層等宋朝上層社會。無一例外地都與統治者們有關係,這也說明了這個原因。由於皇帝和官員認為小腳是美麗的,愚昧的民間也就視小腳為美,乃至把小腳喚作“三寸金蓮”。在當時的人看來,小腳就是“女性美”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一個女子的長相、身材再好,如果是一雙天足或腳纏得不夠小(超過了三寸),就會被人恥笑,並且嫁不出去。人們完全把摧殘人體、行動不便拋在一邊,認為纏小的腳小巧玲瓏,精緻美觀,能夠賞心悅目,而小腳女人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如風擺柳,又煞是好看。這樣一種審美觀真讓人無法理解!這種違背自然與健康、建立在摧殘婦女身體基礎上塑造出來的“美”,是地地道道的美的極度扭曲和變態。

二:有利於把婦女禁錮在閨閣之中,對她們的活動範圍加以嚴格的限制,以符合“三從四德”的禮教,從而達到按男子的慾望獨佔其貞操的目的。元代伊世珍的《琅環記》說:“吾聞聖人立女而使之不輕舉也,是以裹其足,故所居不過閨閣之內,欲出則有幃車之載,是以無事於足也。”又如賀瑞麟在《改良女兒經》中說:“為什事,裹了足?不因好看如弓曲;恐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拘束。”

由此引起婦女本身體態和性生理等變化,從而更好地承當延嗣後代的生育工具。因為纏足以後,足的形狀成為畸形,當足部接觸地面時,全身的重量集中於踵部。也就是說,纏足後的女子是用踵部走路的,因此,每走一步,就會牽動腰髖部,長此以往,使婦女的腰髖部發達,影響骨盆,那麼,對婦女的性以及生育都有影響。

從孔子“唯小人與女子難養也”的高論開始,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不良傳統一直延續著。纏足是父權制社會“男尊女卑”達到一定程度的產物。一旦把女子的腳纏成了“三寸金蓮”,女性在勞動和交往方面必定會大受制約,只有困守家中,甚至站立、行走都要扶牆靠壁。這樣一來,不僅讓“男主外,女主內”順理成章,也讓“男強女弱”成了鐵定事實,女性如有什麼不滿、反抗、私奔之類的舉動,就更是難上加難了,唯有忍氣吞聲,聽任擺佈。這完全是父權制社會對女性施行的壓迫和控制。這種壓迫和控制也確實收到了實際功效,正如《女兒經》所說:“恐他(她)輕走出房門,千纏萬裹來約束”。尤其令人不可理喻的是女性被摧殘的小腳竟然成為激起男人性興奮的重要物品。據記載,自宋代開始,在許多妓院的歡宴中流行起一種“行酒”遊戲,從頭至尾突出的都是妓女的小腳和她們的小腳鞋,狎妓的嫖客把酒杯放入妓女的小鞋裡來傳遞、斟酒、飲酒。直到20世紀初,仍有一些男人喜歡參與這種“行酒”遊戲,併為有機會使用妓女小腳鞋中的酒杯來飲酒而興奮不已。

三:酸腐文人的推波助瀾。以妓女的小腳鞋玩“行酒”遊戲,大多數系文人的嗜好。由此可見文人低俗之一斑。不僅如此,更有酸腐文人興趣盎然地把探討小腳當作“學問”來做。他們不嫌耗時不惜筆墨地撰寫文章,細細品評,以卑劣為樂事,以下作為榮幸,惟恐不能將玩小腳的美學成分和調情作用詮釋清楚。清代有一個叫方絢的文人曾自詡為“香蓮博士”,寫成了一篇題為《香蓮品藻》的文章,費盡心機地把小腳劃分為五式九品十八種,分別進行仔細地品味和讚賞。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方絢居然因此而會名聲大振!由此可見,酸腐文人也為小腳風氣的延續增加了不可忽略的琺碼。許多封建文人士大夫視女人如玩物,病態審美,賞玩小腳成為癖好。明清時代的文人有許多詠小腳的濃詞豔句,如“柔若無骨,愈親愈耐撫摩”;“第一嬌娃,金蓮最佳,看鳳頭一對堪誇,新筍脫瓣,月生芽,尖瘦幫柔繡滿花。”文人對社會風俗的影響,使古代婦女很注重頭飾,然後就腳了,成語“品頭論足”、“品頭題足”都有議論婦女的容貌體態的含義,頭和足,成為文化人眼裡女性美的一個重要標準。文化人有很多對小腳的讚美之詞,什麼“金蓮”、“三寸金蓮”、“香鉤”等等,都是文化人賦予小腳的讚美之詞,蘇東坡《菩薩蠻》詠足詞雲“纖妙說應難,須從掌上看”,甚至還制定出了小腳美的七個標準:瘦、小、 尖、 彎、 香、 軟、 正,又總結出了小腳的“七美”:形、質、資、神、肥、軟、秀,真是博大精深。

纏足是中國古代一種陋習,是指女性用布將雙腳緊緊纏裹,使其腳畸形變小,以為美觀。一般女性從四、五歲起便開始纏足,直到成年骨骼定型後方將布帶解開,也有終身纏裹者。

關於纏足的起源:從明清時期起便眾說紛紜。據現代學者考證,纏足開始於北宋而興起於南宋。元代的纏足繼續向纖小的方向發展。明代的纏足之風進入興盛時期,出現了“三寸金蓮”之說,要求腳不但要小至三寸,而且還要弓彎,但清以前的出土女屍尚未發現有纏足者,可見在當時纏足也並不十分普遍。清代的纏足之風蔓延至社會各階層的女子,不論貧富貴賤,都紛紛纏足,但不纏足者也不在少數。纏足給婦女帶來嚴重的痛苦。











非遺旗袍傳承人收藏


看到小腳就想起我的奶奶了。奶奶個子大。現在的鞋穿39碼,所以難裹,因為腳大好人家沒人娶,所以14歲嫁給她姑姑的兒子。現在的爺爺。直接的血緣關係導自父輩殘缺。爺爺42歲去世了。那年奶奶還懷著叔叔。奶奶帶著6個孩子沒有嫁人。奶奶79歲去世。小的時候經常給奶奶洗腳。剪腳上的死肉。看到小腳想起奶奶心酸流淚。痛恨過去的封建社會。害了多少女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