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的成长,家庭、学校、孩子自己的朋友圈哪个对孩子的影响更大?

快乐的梅老师


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小,得分年龄段来看:

  • 6、7岁之前,家庭对孩子有着绝对权重的影响。又由于年幼阶段是构建认知的关键时期,因此可以说,家庭对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

  • 一旦孩子进入学校,在低年级阶段,通常主要受到老师的影响。家长能够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话不如老师的管用。

  • 等到孩子进入青春期,家人和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就开始显著下降,伙伴将成为影响力最大的人。

成长,是一个动态的行为,对成长产生的影响也是不断变化的。某个阶段的影响再强烈,也可以通过可以修正而改变。


在教养孩子的路上,我们难免有困惑。欢迎关注@为父笔记 ,一起交流,一起成长。

为父笔记


根据我自己成长的经历,家族的影响最大!从懂事开始,父母、奶奶就常给我讲古人学习奋斗的精神,高悬梁、锥刺股啦,大禹治水啦,还有很多善心成佛的故事,讲仁义道德之类的,当时还有点不耐烦,长大以后受益不浅,直到今天那些话时常在心里打转! 家人的行为举止影响也很深,家里从来不讲东家长李家短,遇到困难父母和和气气的研究对策,从没见过他们红脸。所以我在成长过程中,十分注意办事公平公正,就是文化革命大变天的年代,我不去跟风诬陷好人,我认定的人一样来往,尽力保护! 努力学习,是我的最高追求,一个从小学到高中纯蒙文蒙语授课的我,到大学本科汉班,到毕业时成了唯一的留校生,即使到了今天,我也努力上网向大家学习新的知识!所有一切,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


满都拉图46242307


这个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孩子出生脑子就是空的你给他贯穿了什么知识就是什么,想要孩子优越首先自己的先成为优越的人,比如我的孩子以前都是不听话了都是打骂,已经习以为常了不听话的时候说好了不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但是总是忍不住,尤其是孩子写作业的时候。经过我的深思后,改变了策略后虽然没有很大改变,还是能看到改变的

一个家庭很重要的,一个活泼开朗的家庭也是很重要的。孩子得说服教育有时给与鼓励,也不能骄傲自大,我老公的家庭就是因为父母不和谐导致孩子受了心里影响,老公跟姐姐感情不是很好就连妈妈跟女儿也不是很和谐。

学校跟老师也是很重要的,什么样的学校出什么样的学生,校风也是很重要的,以后踏入社会遇到的人也很重要的如果跟对了人就做对的事.如果跟错了人,遇到社会混混自己长期跟这些人一起自己也会成为混混的。只是个人观点


婉婉Vlog


对于孩子的成长;家族 学校 孩子的交际圈、我觉得还是家族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最大,我个人对于这个深有体会:

在我们印象中,父母的关系一直不好,当然,现在可能是年龄慢慢大了,关系也越来越好了,但是在我的脑海里,打我记事起到我出社会的那段日子,父母一直是处于吵架的地步,我跟我哥从小就生活在这样的一种环境,导致我们兄弟俩一度都比较自闭,内向,不善于交际,那个时候没人管我们兄弟俩,都是奶奶 外婆带着我们长大,那个时候,在我们兄弟心里面,一直是就是虽然说不上恨吧,但是就是有种冷漠感,所以我们兄弟的童年是在一种家族的暴力中长大的,没人给我们予以正确的引导,内向,不爱说话,不合群,冷漠等等是我们小时候身上的标签,直到我们出了社会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变,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好,可能是他们想通了吧,吵了大半辈了,这是我的亲身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张晓白lovg


朋友圈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看完你就知道了!

01

父母和同伴,<strong>你认为谁对孩子影响会更大一些?

我想大概的结果是:在0~6岁的阶段,父母的影响起主导作用。

但是,从孩子上学开始,有自己的朋友圈后,受身边同伴的影响程度会越来越高,同伴的影响大概要比父母大4倍

因为孩子特别习惯于模仿,所以我们要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不光要关注家庭的氛围,我们还要关注孩子跟什么人交往。

我有个朋友,有一次到外国的朋友家做客,结果主人让他家的仆人给每个人端上一个放了水的铜盆。主人正好有事离开了座位,客人就盯着这个铜盆,想这盆水到底是干什么的。

这时候,他突然看到一个孩子端起这个铜盆把水喝了个精光,所以他也把水全部喝了下去。主人回来之后发现这个盆子里的水没了,所以就又让仆人打半盆水来。

客人一看吓坏了,连忙说自己已经喝不下了!主人听后半晌才反应过来,哈哈大笑地解释说这盆水不是用来喝的,而是用来洗手的。

尽管这个孩子的举动是无心的,但是对客人的行为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一个成年人的行为都能被别人影响,更何况是一个孩子呢?其实,孩子们每时每刻都在模仿着大人和身边同伴的行为。

02

班级里读书的圈子,就特别像社会的圈子:分为学霸圈子、中等生圈子,还有一些底层混日子的差生圈子。你想让一个差生圈子里的学生变成学霸,难度非常大。

比如有个孩子他以前总是混日子的,从没认真读过书。后来他特别想提升自己,也有很大的目标和动力,就开始向学霸看齐。以前他遇到不会做的题目,都是应付一下,现在他准备要把它解决掉,于是去找学霸请教。

可是,你觉得学霸的圈子会很愿意让他进入吗?

他去请教学霸,学霸会跟他说:“这个题目老师上课不是讲过吗?应该是很简单的呀!”

他继续问了几个人,都是这样的回应。对学霸来说可能是无心的一句话,但是对这个学渣来说却很受伤。他感觉自己被瞧不起,内心反而对学霸们产生了仇恨。

结果,当他回到他原有的差生圈子里,他的同伴和他讲:“书有什么好读的!咱们去打游戏去!”这个圈子他本来就很熟悉,很容易就回到了以前的圈子里。

<strong>

03

所以一个孩子成绩要想提升,不只需要调整态度,还要打破他原有的圈子,让他敢于去挑战!

特别重要是,当他想去请教老师和学霸们时候,他的内心需要无比强大。当他被人嘲笑和打击之后,要敢于再次跑过去说:“这位同学真的不好意思,我就是不太明白,麻烦你再给我讲一遍。”

只有具备了这种勇气,他才能面对不足,弥补短板,不断地提升和成长。如果他的自尊心很强、内心又很脆弱,很难变得优秀。所以孩子想混入更好的圈子,关键在于内心的状态。

很多父母不懂孩子,总是认为孩子成绩不好是因为不够努力,但关键是:你懂不懂得在别人嘲笑他、打击他的时候,能让他内心再次勇敢地去面对自己的不足。

换圈子这件事,对孩子来说难,对成年人来说也不容易。如果让你的孩子跟一群不爱学习人在一起,那么很快他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如果是一群爱学习的人,他反而会热爱学习。

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重点大学、名牌大学那么让人羡慕。与其说里面的老师水平高,不如说是学校提供了一个非常优秀的圈子。在这样的圈子里,会激发孩子努力变优秀的动力。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明天我们和各位探讨的话题是:如何给孩子提供一个更优秀的交往圈?明天晚上9点我们再会


如果您有困惑或收获,欢迎到【留言区】我们一起交流。


回头教育


首先,我觉得分阶段吧,每个阶段都有相对来说影响力更大的角色:

在孩子还没有上学或者幼儿园的时候,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特别是谁抚养孩子、谁带孩子影响最大。因为这时候孩子活动的范围很小,所有的日常行为和准则,都是靠模仿或者得自于抚养和陪他玩的人,耳濡目染,言传身教,所以这个阶段家庭影响最大。

在孩子上学以后但是大学之前(或者高中),这段时间,老师对孩子的影响比重更大一些。因为这时候孩子是以学业为主的,再加上,这个时期的孩子,还是比较容易被影响或者有一定的崇拜倾向,老师作为一个最特殊的群体,无论“好与坏”,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影响。大家可以回想一下,孩子特别是刚上学的时候,一般会把老师说的挂在嘴边,因为老师在他们心目中是万能的和神圣的。

在大学(含高中)到工作以后,这时候,他身边的人和环境开始对他起到更大的作用,也就是说他的朋友圈。因为这时候,与他朝夕相处的开始是朋友,同学和同事,他已经开始独立成长和思考,很多事情需要独立面对。老师?离他太远,毕业了跟老师的联系就基本很少了。家长?很多事情不能说、不敢说、甚至觉得说了也没用。所以,他的社交圈开始对他产生影响,因为所有的事情有可能都需要他的朋友圈的参与和帮助才能完成。

当然,这只是大体的分段,从大多数人的一生来看,所起作用大小的排序基本为:家庭、朋友圈、老师。但是,还是那句话,每个人都不一样,可能在某一个时期某一个人或者角色对他的人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的可能是父母,有的可能是老师,有的可能是朋友,有的甚至是陌生人、敌人等等,不能一概而论。


五戒1977


当然是家庭的影响更大,因为家庭是一个人从小到大的归宿,从出生到死去,我们的家人都一直陪伴着我们,家庭贯穿我们的一生。

家庭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我们的很多行为习惯,思想,道德意识,主要都是被家庭影响的。为何国家要号召良好家风的培养?就是为了培养好一代人,给他们务实基础。

家庭的影响往大了说可以上升到家族归属感,国家归属感,这种归属感深深地扎根我们的血液里。为何有的人犯罪,全家包庇,我们通常和别人有仇的时候,通常会是两家敌对,甚至明知道是错的,大家也会维护他。特别是在宗族文化浓郁的地区,甚至有氏族对立,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

像很多地域黑的想法,其实是源自于这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哪怕是国与国之间,都有这些影响。

我们之所以能够立足于世界,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我们的文化是源自于宗族,以血缘为纽带。宗族文化根深蒂固,就像现在,很多祠堂,同乡会,宗族会等等,都富有浓郁的宗族气息。

身在异乡,我们会不自觉的会跟相同地域的人亲近,特别是遇到同乡,那种亲切感归属感油然而生。

综上所述,话题扯远了,总的来说家庭影响最深最远,学校主要是培养能力,家庭主要是培养人格素养,而朋友圈则是丰富我们的生活,为此增添色彩。


半斤八两的鱼


您好。做为一名高中老师,同时也是一名父亲,我谈谈我的看法。

我觉得对孩子成长影响最大的是家庭。

上班十多年,带过体育班、美术班、普通班、实验班、明珠班。总结出一些规律,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但也是自己的经验吧。

普通班里有很多特别聪明的孩子,但高考只能考到300多分,这些孩子身上有一些显著的特点。比如,学习态度不端正、懒散、听性很差、自制力很差、叛逆心很强、学习动机严重不足。这些特点直接制约了他们的学习成绩。

如果接触到他们身后的父母,就会发现,很多和孩子的这些性格相似的特质。举一个例子,我以前带的一个学生,大小的违纪行为经常有,而联系父母来学校的时候,他父亲要么就是说要打死孩子,要么说我不去学校,你告诉他愿意死哪去死哪去。

当然我必须说明的是,其实这些普通班的孩子身上也有很多优点,比如说善良、热情、重情义、外向、活泼。

明珠班的孩子,特点我不说了。我举一个我接触到的明珠班孩子家长的例子,这个孩子很聪明,但特别爱打架,经常因为打群架被勒令回家反省。他和目前的关系到高二的时候以至于降到了冰点,相互不说话。但他的母亲从那时候开始,每星期给儿子写一封信,放在儿子的书房。每天依然伺候吃穿,最后这个孩子到了高三,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努力,然后慢慢的又开始和母亲说话,关系缓和。最后这个孩子考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这个孩子抱着他妈妈哇哇大哭,为以前的不懂事向母亲道歉。


师说高中学习那些事儿


我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阿德勒心理学认为,5岁之前的孩子,性格已基本形成。

而5岁之前孩子跟家人的相处最为密切,所以家庭教育最为关键。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了孩子性格、习惯等各方面的养成有着最直接的影响。

日本有一句谚语:“孩子是看着父亲的背影长大的。”

显然,孩子是看父母怎样做,自己就会怎样做;而不是听父母怎样说,自己就会乖乖去做。

在此,我特此推荐《月童度河》一书。

《月童度河》记录了庆山和女儿的相处之道和教养之道。

庆山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予了年轻的妈妈们很多的感悟和启迪,帮助年轻的妈妈们更好地陪伴孩子、指导孩子,以及与孩子共同成长。

庆山说:“没有什么是比存在本身更重要更强烈的教诲。语言不重要,我们如何对待周围和彼此很重要,这代表着自己。”

对于孩子强行灌输道理往往是无效的,因为孩子关注的是父母怎么做。如果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必须自己先成为那样的人,因为父母是孩子最直接的榜样。

庆山说,父母应该带孩子出去旅行,途中孩子会真正接触现实社会,从中学习父母的为人处世之道,所以此时“父母更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待服务人员有礼,处理问题干脆认真,对他人有同情心和同理心。”

去哪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言行举止决定着孩子将来为人处事的准则。

显然易见,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小静读童书


对于孩子的成长与教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可以理解为孩子自己的朋友圈)各占其一,共同构成了孩子所接受的全部教育。

作为一名老师,我常教育我的学生,家庭是一个人最重要的部分,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家庭教育占孩子成长的70%,学校教育占30%。如果加上社会教育(孩子自己的朋友圈),我觉得可以这样去理解家庭教育占孩子成长的50%,学校教育占30%,孩子自己的朋友圈占20%。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孩子自己的朋友圈。

一、家庭教育

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它讲的其实就是家庭教育的影响。教育根本上还是人的教育和影响,所以教育时间和行为是很重要的。这里我对于家庭教育的影响从时间上来看,其实就已经很明白了。一个孩子生于家庭,终于家庭,可以说一生的一半时间都捆绑在家庭里了。从时间的影响上看,家庭教育的耳濡目染是潜移默化和深渊持久的,对于孩子的影响最大,当然,家长行为习惯的教育同样至关重要。

这方面,我比较欣赏两位古人的家庭教育,一位是孟母,一位是曾国藩。https://m.toutiaocdn.com/item/6695313220535583236/?app=news_article×tamp=1562076197&req_id=201907022203160100230740129085579&group_id=6695313220535583236(具体文章链接)

二、学校教育

从时间上来看,小学6年,初中高中6年,大学4年(幼儿园和研究生不计入)是一个人会经历的学校教育的时间,共16年,远远少于家庭教育。从行为习惯上来看,学校教育的行为是更应该关注的。学校教育的目标是立德树人,但是在应试教育下,知识的学习似乎变成第一位的了,而性格的锻造、习惯的养成会退而求其次,效果不如家庭教育。另外一点比较重要的是,家庭教育往往是二对一(两位家长和一位学生),而学校教育是一对多(一位班主任对30-50位学生),其效果对比可见一斑。

三、孩子自己的朋友圈

其实,我想说孩子的朋友圈对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挺大的,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就可以看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但是决定一个人成长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性格,我觉得应该把自身性格的方面考虑进去。

所以,综合起来,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影响的考虑: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孩子自己的朋友圈。

这些就是我的想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请@温古文知亲斤,给我点个赞,和您交流教育和学习心得,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