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史上那些能力很强,却没命当皇帝的皇子

第一名:扶苏

秦始皇长子。刚毅勇武,信人而奋士。为人宽仁,有政治远见。直言劝谏父亲,反对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一事,触怒秦始皇。受命前往上郡,协助大将蒙恬修筑长城、抵御匈奴。

秦始皇37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后,遗诏扶苏治丧即位。中车府令赵高联合丞相李斯,拥立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登基,矫诏逼令扶苏自尽,葬于上郡(今陕西省绥德县)。

盘点史上那些能力很强,却没命当皇帝的皇子

第二名:杨勇

隋朝太子,隋朝宗室大臣,隋文帝杨坚长子,母为文献皇后独孤伽罗。俊美好学,宽和率真。初以门荫,受封博安县侯。父亲杨坚执政后,册立随国世子,拜大将军、左司卫、长宁郡公。大象二年(580年),迁洛州总管、小冢宰,总管北齐之地。入为上柱国、大司马、御正上大夫,管理宫禁防卫。开皇元年(581年),册立皇太子,参决军国政事,联姻于左仆射高熲。品德不修,骄奢淫逸,失宠于文献皇后,受到晋王杨广和司徒杨素的陷害,坐罪废为庶人。

杨勇被废后的第四年,也就是公元604年,隋文帝驾崩。在驾崩之前,他得知杨勇的冤屈,一切都是杨广搞的鬼,他明白了。他派人召杨勇进宫,准备废杨广而复立杨勇为太子,只是太晚了。杨勇终被杨广害死,而大隋,终于灭亡在杨广手里。杨广是个怎么样的皇帝且不论,对于杨勇来说,他很委屈,可是,政治不相信眼泪,作为失败者,只有流血的份。

第三名:李建成

唐朝开国太子,唐高祖李渊嫡长子。

晋阳起兵之前,前往河东募兵。率军攻略西河,攻取霍邑,占据潼关,攻克长安。唐朝建立后,册立为皇太子,协助处理政事。李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四日,发生玄武门事变,为李世民所射杀,时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

唐朝建立以后,李建成太子府任用的很多人才都为大唐作出了重要贡献。

盘点史上那些能力很强,却没命当皇帝的皇子

武将薛万彻,在李建成死后为唐征讨突厥、吐谷浑、高句丽等;冯立在突厥逼近长安时以少战多,大战突厥;马三宝于唐创业时立下不少功劳,李世民曾因马三宝的死而废朝;文官有王珪为唐初名相,魏征更是进入凌烟阁。

李渊起兵之前,李世民、刘文静等多次劝谏李渊早点起兵,但李渊以李建成未到太原不肯起兵,直到同年六月李建成到了太原之后,李渊才决定正式起兵。

李渊正式起兵往关中进军,第一战是攻打西河,由李建成和李世民带兵。李建成给新聚集的义兵制定军法号令,和将士们同甘共苦,对百姓也是秋毫无犯,使得李渊起兵之初既得将士之心,也得百姓之心。李建成前后只用了九天时间就平定了整个西河。

李渊进攻霍邑的时候,逢天降大雨,派去突厥的使者刘文静没有回来,于是有传言说刘武周联合突厥打算偷袭太原。李渊招集众人商议,参与议论的人多认为家属都在太原,必须回救,但李建成与李世民认为,突厥贪利,如果要进犯,会打马邑,刘武周想打太原,必定会与突厥意见不合,所以不用担心,反倒是如果进军一半回救太原,就需要同时面对屈突通、宋老生、刘武周、突厥等。李建成又分析霍邑守将宋老生有勇无谋,雨停之后进军,可一战将其斩杀。 [50] 李建成与李世民的话使李渊坚定攻打长安,进而建立李唐政权。

第四名:李恪

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李世民与隋炀帝之女杨妃的儿子。英武果敢,深得宠爱。武德三年(620年),封长沙郡王;武德八年(625年),改封汉中郡王。贞观元年(627年),晋封汉王。贞观二年(628年),改封蜀王,授益州大都督。贞观十一年(637年),封吴王,授安州都督。

盘点史上那些能力很强,却没命当皇帝的皇子

永徽元年(650年),拜司空,授梁州都督。永徽二年(651年),加授太子太师。拜安州都督。永徽四年(653年),牵连房遗爱谋反之案,为太尉长孙无忌所害,以国公之礼,葬于高阳原。

李世民曾评价过李恪“英果类我”,也就是说,李恪像他李世民一样英武果敢。因为这一点,李世民打算废了李治,立李恪为太子。但因为李治的舅舅长孙无忌坚决反对,李世民只得打消了这个念头。

神龙元年(705年),平反昭雪,追赠司空,后恢复吴王爵。

第五名:朱高煦

明成祖朱棣次子,明仁宗朱高炽同母弟,徐皇后所生。朱高煦最初被封为高阳郡王,后随父亲起兵靖难,累立战功。成祖即位后,封为汉王,藩国云南。宣德元年(1426年),明宣宗继位,朱高煦起兵造反,却在宣宗亲征后投降,被废为庶人,囚禁在西安门内。后与诸子相继被杀。

朱棣询问解缙更看好哪位皇子。解缙不假思索地说道:“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这个答案显然不符合朱棣的心意,他立即把脸一沉说道:“放屁,他若是天下归心,那么朕这个皇帝又该当如何?”普通人被朱棣这么一喝斥,估计要吓得屁滚尿流,可是解缙是个官场“老油条”,早就摸准了朱棣的心思,因此他不急不慢地说出了三个字:“好圣孙。”一听这三个字,朱棣茅塞顿开,当即转怒为喜。原来,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非常优秀,比皇孙明显高出一截。在朱棣眼中,朱瞻基就是他的最佳第三代继承人。既然将来希望朱瞻基成为继承皇位,那么眼下自然就该把皇位留给朱高炽。于是这个纠结了朱棣很长时间的难题就这样被化解了。

第六名:多尔衮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多尔衮被封贝勒;天聪二年(1628年),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讨蒙古察哈尔部。因为军功被赐号“墨尔根戴青”,成为正白旗旗主。天聪九年(1635年),多尔衮等率军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额哲并获得传国玉玺。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兵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

顺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追封为“清成宗”,谥懋德修远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第七名:爱新觉罗·胤禩

盘点史上那些能力很强,却没命当皇帝的皇子

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雍正异母弟,生母良妃卫氏。少时为胤禔母惠妃抚养,诸臣奏称其贤。

胤禩自幼备受康熙喜爱,17岁的时候即被封为贝勒,是当时封爵皇子中最年轻的。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广善库,重建东岳庙,署理内务府总管等等。

实际上,胤禩对雍正的威胁,倒不一定是有暗杀或政变的因素,更主要的还是威望太高。显然,在雍正与胤禩的斗争中,雍正是很孤立的。诸王大臣的心都向着胤禩,只不过敢怒不敢言。平心而论,雍正和胤禩都够格当皇帝。他们都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雍正的能力,有他执政十三年的政绩可以为证。胤禩的能力,则可以在雍正那里得到证明。雍正即位以后,曾多次说过:“胤禩较诸弟颇有办事之材,朕甚爱惜之”;“论其才具操守,诸大臣无出其右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