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襲白衣作戰袍


戰疫日記 | 一襲白衣作戰袍


到武漢的第一場培訓,是如何穿脫防護服。這一件白色連體、從頭到腳把人包裹住的衣服,就是醫護人員與新冠肺炎病毒近距離搏鬥的戰袍。

在位於武漢市江夏區的江蘇支援湖北醫療隊一處駐地,南醫大二附院的支援前方醫護人員現場為記者演示穿脫防護服的動作要領,雖然記者出發之前已經一遍遍看過視頻,但沒有想到實際操作卻是如此煩瑣、複雜。

洗手、戴醫用防護帽、戴第一層橡膠手套,換上N95口罩、檢查口罩是否漏氣、再洗手、穿防護服、穿專用鞋套、戴第二層橡膠手套、戴護目鏡……一道道“工序”看下來,印象最深的就是洗手,幾乎每一步動作都要洗手。記者大致數了下,僅僅穿上防護服,就要洗手七八次,而每一次洗手,都要按照“七步洗手法”做完全套動作。

至於脫防護服,除了把上述過程“倒放”一遍外,還要更加小心,因為穿過的防護服已經汙染,必須在不觸碰衣服外露面的情況下,一邊脫、一邊從裡到外慢慢捲起來……“每一個動作都必須到位 ,哪怕你戴十個口罩、穿十層防護服,如果一個環節錯了,那就是白費”,江蘇第一批援湖北醫療隊成員、南醫大二附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孫立群一語解釋了什麼叫做一絲不苟、什麼叫做萬無一失。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戰鬥,病毒時刻威脅著人們,我們對它卻看不見摸不著、無法感知。何況醫護人員工作在高病毒載量的病區環境中,猶如槍林彈雨,這就註定了與疫情的戰鬥的不止要靠堅毅的勇氣,更要靠嚴謹、耐心、細緻的科學精神。

穿好一身防護服,南醫大二附院一位面容清秀、身材苗條的護士姑娘已經臃腫得像一個白色氣球。她蹲下身,測試防護服是否漏氣,這對她來說是再平常不過的動作,卻是“最美逆行者”形象的最直觀展現。

記者注意到,為了節約醫療物資,演示使用的不是真正的防護服,而是教學使用的訓練服,儘管是模擬,但記者穿上這一身,也用了將近二十分鐘。“熟練了以後,我們穿一次防護服只用五分鐘”“鞋套必須穿好,我們在病房裡輕輕鬆鬆一萬步”……醫護人員雖然說得輕鬆,但每天穿上這一身戰袍後,等待他們的是更艱鉅繁重的工作 。

不到一線,或許很難能理解“戰場”的真正含義,很難明白“戰袍”的寓意什麼,直到醫護人員脫下這身防護服, 顯出原本的血肉之軀,答案就在他們臉上的勒痕、額角的汗水裡。

南報融媒體記者 劉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