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劉禪到底是個怎樣的皇帝?

用戶7170929949035


1.首先劉禪絕對不是一個蠢才,劉備給諸葛亮說過,劉禪聰慧只是沒有教育好,知子莫若父所以劉禪應該不是一個蠢材.

2.其次諸葛亮在世時,劉禪把一切軍政大權要務交由諸葛亮,信任諸葛亮,諸葛亮死後有把軍政拆分制衡.

這不是能力的一部分嗎?

3.最後投降西晉已經是大勢所趨,主動投降也避免了一場殺戮,對底層百姓也算一件好事.軟禁西晉時的一句

樂不思蜀也讓司馬家放下戒備,得個安樂公以安享晚年,這個方面到低是裝瘋賣傻,還是大智若愚呢?

4.劉禪不是一個力挽狂瀾一統天下的經天緯地之材,也不應該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


名字不要最好一定要騷


劉禪嚴格上只能稱君主,在上古,可以稱之為諸侯國國君,是不能直接稱皇帝的。

皇帝,是一個政教合一的稱呼,既代表創造這個概念的秦始皇當時準備建立的“法教”信仰至高無上的神,不再是以前傳統“儒教”信仰的神,也代表“法家”思想在世俗管理體系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

不僅皇帝,最早的最高統治者,都是政教合一的概念,都只敢稱“帝”,或者稱“皇”,或者“王”。

歷史上,有明確的“三皇五帝”的記載,他們都是政教合一的存在。

中國造字,皇的意思,是大神,帝的意思,也是大神,王的意思,是神。

中國人的創世始祖,叫黃帝和炎帝,就是叫做黃的大神和叫做炎的大神,所以通俗的理解黃帝的統治應該與黃土有關,炎帝統治區域應該與氣候炎熱有關。

水神共工,也可以稱為水王共工,其統治應該與統治地域離不開水有關,我們甚至可以大膽估計與今天的湖南、湖北有關。

火神祝融,也可以稱為火王祝融,其統治的地域應該氣候炎熱,我們可以大膽估計應該是偏南方的區域。

皇帝一詞,按宗教的解釋,是代表宇宙間最高無上的主宰。

所以秦二世胡亥並沒有資格當皇帝,被稱為二世,僅僅只是表明其世俗層面的屬性,沒有宗教屬性,人們已經將其從本來就應該成為的神降等為世俗的人了,所以趙高才敢把胡亥視為傀儡,為進一步明確他是人,不是神,而趙高居於偽神的地位,可以享有神的待遇,所以搞了個著名的“指鹿為馬🐴”。

劉禪所處的三國時代,一個區域的最高統治者已經被胡亂稱呼了,其父劉備自稱皇帝,已經沒有任何宗教意義了。


河東來


劉禪不是一個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讓他開疆拓土,縱橫天下,的確勉為其難,但做人忠厚,能勤政愛民,是個守成之才。

諸葛亮信奉“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對漢室的忠誠令人敬佩,對霸業宏圖的設想也完全正確,但是沒有充分認識到蜀漢的實力,多次興兵北伐,損耗國力,也毫無建樹。

如果按照劉禪和李嚴的治國方略,對內休養生息,對外聯吳抗曹,雖然不能成就霸業,但絕對能維持更長時間,不至於很快滅亡,劉禪治國,也並不昏庸,只是為人柔弱,又遇到權臣,無從施展。

獻城投降,的確沒有剛烈勇毅的品格,也沒有垂死掙扎的韌性,不過也算是識大局,愛惜百姓。當時情勢,再做頑抗,不過更多犧牲,生靈塗炭,雖是怯弱,也算仁厚。

至於“此間樂,不思蜀”的笑談,本人倒是認為是劉禪的聰明,作為一代君王,受多年培養教導,又執政多年,絕對不是痴傻之輩,他是裝的,只有這樣才能消除司馬氏的猜忌和疑慮,事實上他成功了,能安樂終老,如果按那位笨蛋大臣的回答,一定會被收拾掉。



天下李四


守成繼業,偏安蜀中,四十年天子。

劉禪在歷史上的評價不高,這得多虧了他有一個戎馬一生,英雄蓋世的父親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形象無比光輝偉岸的相父,在劉備與諸葛亮這對君臣的襯托下劉禪就顯得太過無能了。

但我們靜下心來看,劉禪在位四十餘年,在中國一兩千位皇帝中絕對位列前茅,在偏安政權中他的在位時長能比肩者也是寥寥。

單純的從在位時間來看,劉禪絕對是人生贏家。

但歷史上對劉禪評價不高,最主要就是那句“此間樂,不思蜀也”大大的給劉禪減了不少分數。

樓主認為劉禪若是在大一統王朝例如西漢和東漢中期,足以作為一個守成之君的。

這裡主要從幾方面來看。

1,劉禪的教育:諸葛亮給劉禪推薦的書單有《韓非子》,《六韜》等,劉備讓劉禪多讀《史記》和《漢書》,從諸葛亮病逝後劉禪的手腕來看,他還是讀懂了的。

2,諸葛亮病逝後劉禪的軍政調整,很多人說了很多這裡就不展開了,牢牢的掌握了軍政大權,正因為劉禪的大權在握,作為依附皇權的宦官黃皓才有了在蜀漢後期興風作浪的資本。


綠野風塵


歷史這件事兒,大到君王朝堂天下事兒,小到街坊鄰居龍門陣兒,千百種滋味。

就咱來看,劉禪純粹就是個敗家子,上不能守家業護國門,下不能保民安民,還順帶把他老子的基業全給敗光了,自己也還苦兮兮的說什麼:不思蜀久已,安之樂之。從結果來看,蜀國是滅亡在劉禪手裡了,說他敗家子一點都不冤枉人。

我們再來看看其他人是怎麼來評價劉禪的:

諸葛亮在其繼位後說劉禪年方18,已經是難得的天資聰穎之人,品德高尚、禮賢下士,是個不可多得的君主。在咱看來,這明顯就是拍馬屁的胡言亂語,要是真像亮這麼講的厲害,何苦最後鬧得個國破家亡的結局。

我們再來看看他的老冤家司馬家是怎麼評論他的。司馬昭說他是扶不起的爛泥,在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才能勉勉強強護的周全,等亮死了以後靠著姜維、蔣婉之流更是不能長久,怪他自己能力不夠。

再看看我們的偶像老羅,羅貫中是怎麼評價他的,老羅說也說他守不住家業,寵信宦官黃皓,就算是有姜維這種忠義之士又有什麼用呢,最後白白失去家業,落得個國破家亡的下場。

綜上,咱依舊堅持咱的觀點,劉禪就是個敗家子,守不住家業,保不住社稷,對內親近小人,對外假言媚色,他自己最後的一步騷操作就是說出了:“此間樂,不思蜀也!青史留名!





山城火鍋愛好者


劉禪,絕對不是人民口中所說的無能昏庸的皇帝,劉備在世時,畢恭畢敬,不多說一句話,可見此人之沉穩,劉備一代人傑,不至於看不清自己兒子是什麼樣子,所以劉禪不行,就得不到皇位,還有劉備去世之後,重用諸葛亮聽取北伐建議,北伐失敗後,諸葛亮身死,劉禪能在諸葛亮死後幾十年保證蜀國不亡,當然也與川忠地區地理優勢有關,蜀國亡國之後,劉禪留下了樂不思蜀的成語,這也不無非是為了保全自己苟延殘喘留下的了!


能上天的小潘奇


大家比較容易被一些文學作品和電視劇所誤導,認為劉禪完全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也是蜀國滅亡的元兇。但是他真是那樣的話劉備為何把他作為最佳管理蜀國的人選呢,說明劉禪的智力沒有問題的,諸葛亮輔佐了他十多年,能作出正確的判斷。就在諸葛亮死後魏、吳虎視眈眈下他還能當30年的皇帝,足以說明他還是睿智的,懂得保政局,安民生,同時還懂得用賢。劉禪是大智若愚的皇帝。


博爾濟思雅


無所作為,善於自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