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刘禅到底是个怎样的皇帝?

用户7170929949035


1.首先刘禅绝对不是一个蠢才,刘备给诸葛亮说过,刘禅聪慧只是没有教育好,知子莫若父所以刘禅应该不是一个蠢材.

2.其次诸葛亮在世时,刘禅把一切军政大权要务交由诸葛亮,信任诸葛亮,诸葛亮死后有把军政拆分制衡.

这不是能力的一部分吗?

3.最后投降西晋已经是大势所趋,主动投降也避免了一场杀戮,对底层百姓也算一件好事.软禁西晋时的一句

乐不思蜀也让司马家放下戒备,得个安乐公以安享晚年,这个方面到低是装疯卖傻,还是大智若愚呢?

4.刘禅不是一个力挽狂澜一统天下的经天纬地之材,也不应该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


名字不要最好一定要骚


刘禅严格上只能称君主,在上古,可以称之为诸侯国国君,是不能直接称皇帝的。

皇帝,是一个政教合一的称呼,既代表创造这个概念的秦始皇当时准备建立的“法教”信仰至高无上的神,不再是以前传统“儒教”信仰的神,也代表“法家”思想在世俗管理体系中至高无上的统治者。

不仅皇帝,最早的最高统治者,都是政教合一的概念,都只敢称“帝”,或者称“皇”,或者“王”。

历史上,有明确的“三皇五帝”的记载,他们都是政教合一的存在。

中国造字,皇的意思,是大神,帝的意思,也是大神,王的意思,是神。

中国人的创世始祖,叫黄帝和炎帝,就是叫做黄的大神和叫做炎的大神,所以通俗的理解黄帝的统治应该与黄土有关,炎帝统治区域应该与气候炎热有关。

水神共工,也可以称为水王共工,其统治应该与统治地域离不开水有关,我们甚至可以大胆估计与今天的湖南、湖北有关。

火神祝融,也可以称为火王祝融,其统治的地域应该气候炎热,我们可以大胆估计应该是偏南方的区域。

皇帝一词,按宗教的解释,是代表宇宙间最高无上的主宰。

所以秦二世胡亥并没有资格当皇帝,被称为二世,仅仅只是表明其世俗层面的属性,没有宗教属性,人们已经将其从本来就应该成为的神降等为世俗的人了,所以赵高才敢把胡亥视为傀儡,为进一步明确他是人,不是神,而赵高居于伪神的地位,可以享有神的待遇,所以搞了个著名的“指鹿为马🐴”。

刘禅所处的三国时代,一个区域的最高统治者已经被胡乱称呼了,其父刘备自称皇帝,已经没有任何宗教意义了。


河东来


刘禅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君主,让他开疆拓土,纵横天下,的确勉为其难,但做人忠厚,能勤政爱民,是个守成之才。

诸葛亮信奉“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对汉室的忠诚令人敬佩,对霸业宏图的设想也完全正确,但是没有充分认识到蜀汉的实力,多次兴兵北伐,损耗国力,也毫无建树。

如果按照刘禅和李严的治国方略,对内休养生息,对外联吴抗曹,虽然不能成就霸业,但绝对能维持更长时间,不至于很快灭亡,刘禅治国,也并不昏庸,只是为人柔弱,又遇到权臣,无从施展。

献城投降,的确没有刚烈勇毅的品格,也没有垂死挣扎的韧性,不过也算是识大局,爱惜百姓。当时情势,再做顽抗,不过更多牺牲,生灵涂炭,虽是怯弱,也算仁厚。

至于“此间乐,不思蜀”的笑谈,本人倒是认为是刘禅的聪明,作为一代君王,受多年培养教导,又执政多年,绝对不是痴傻之辈,他是装的,只有这样才能消除司马氏的猜忌和疑虑,事实上他成功了,能安乐终老,如果按那位笨蛋大臣的回答,一定会被收拾掉。



天下李四


守成继业,偏安蜀中,四十年天子。

刘禅在历史上的评价不高,这得多亏了他有一个戎马一生,英雄盖世的父亲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象无比光辉伟岸的相父,在刘备与诸葛亮这对君臣的衬托下刘禅就显得太过无能了。

但我们静下心来看,刘禅在位四十余年,在中国一两千位皇帝中绝对位列前茅,在偏安政权中他的在位时长能比肩者也是寥寥。

单纯的从在位时间来看,刘禅绝对是人生赢家。

但历史上对刘禅评价不高,最主要就是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也”大大的给刘禅减了不少分数。

楼主认为刘禅若是在大一统王朝例如西汉和东汉中期,足以作为一个守成之君的。

这里主要从几方面来看。

1,刘禅的教育:诸葛亮给刘禅推荐的书单有《韩非子》,《六韬》等,刘备让刘禅多读《史记》和《汉书》,从诸葛亮病逝后刘禅的手腕来看,他还是读懂了的。

2,诸葛亮病逝后刘禅的军政调整,很多人说了很多这里就不展开了,牢牢的掌握了军政大权,正因为刘禅的大权在握,作为依附皇权的宦官黄皓才有了在蜀汉后期兴风作浪的资本。


绿野风尘


历史这件事儿,大到君王朝堂天下事儿,小到街坊邻居龙门阵儿,千百种滋味。

就咱来看,刘禅纯粹就是个败家子,上不能守家业护国门,下不能保民安民,还顺带把他老子的基业全给败光了,自己也还苦兮兮的说什么:不思蜀久已,安之乐之。从结果来看,蜀国是灭亡在刘禅手里了,说他败家子一点都不冤枉人。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人是怎么来评价刘禅的:

诸葛亮在其继位后说刘禅年方18,已经是难得的天资聪颖之人,品德高尚、礼贤下士,是个不可多得的君主。在咱看来,这明显就是拍马屁的胡言乱语,要是真像亮这么讲的厉害,何苦最后闹得个国破家亡的结局。

我们再来看看他的老冤家司马家是怎么评论他的。司马昭说他是扶不起的烂泥,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才能勉勉强强护的周全,等亮死了以后靠着姜维、蒋婉之流更是不能长久,怪他自己能力不够。

再看看我们的偶像老罗,罗贯中是怎么评价他的,老罗说也说他守不住家业,宠信宦官黄皓,就算是有姜维这种忠义之士又有什么用呢,最后白白失去家业,落得个国破家亡的下场。

综上,咱依旧坚持咱的观点,刘禅就是个败家子,守不住家业,保不住社稷,对内亲近小人,对外假言媚色,他自己最后的一步骚操作就是说出了:“此间乐,不思蜀也!青史留名!





山城火锅爱好者


刘禅,绝对不是人民口中所说的无能昏庸的皇帝,刘备在世时,毕恭毕敬,不多说一句话,可见此人之沉稳,刘备一代人杰,不至于看不清自己儿子是什么样子,所以刘禅不行,就得不到皇位,还有刘备去世之后,重用诸葛亮听取北伐建议,北伐失败后,诸葛亮身死,刘禅能在诸葛亮死后几十年保证蜀国不亡,当然也与川忠地区地理优势有关,蜀国亡国之后,刘禅留下了乐不思蜀的成语,这也不无非是为了保全自己苟延残喘留下的了!


能上天的小潘奇


大家比较容易被一些文学作品和电视剧所误导,认为刘禅完全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也是蜀国灭亡的元凶。但是他真是那样的话刘备为何把他作为最佳管理蜀国的人选呢,说明刘禅的智力没有问题的,诸葛亮辅佐了他十多年,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就在诸葛亮死后魏、吴虎视眈眈下他还能当30年的皇帝,足以说明他还是睿智的,懂得保政局,安民生,同时还懂得用贤。刘禅是大智若愚的皇帝。


博尔济思雅


无所作为,善于自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