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在社区|外籍居民如何摆脱“窘境”?华阳街道提供暖心线上服务

新民晚报讯 (通讯员 沈菲菲 记者 袁玮)“我是美资企业上班的,可以帮忙做翻译。”“我是日资企业的员工,可以帮忙翻译文字通知哦。”凯欣豪园、鸿凯湾等小区里,热心的业主都积极参与线上翻译服务,帮助外籍居民了解社区防控动态,并将《返沪人员主动登记告知书》等相关公告翻译成中、英、日等多国语言,便于居委宣传告知。在全民抗疫的战斗中,还有国际友人,长宁区华阳街道的居委干部、社区志愿者等为这些外籍居民的社区防疫提供了暖心的服务。


抗疫在社区|外籍居民如何摆脱“窘境”?华阳街道提供暖心线上服务

图说:居民登记表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华阳路街道供图(下同)

金伟飞、朱寒枫等在校大学生主动报名成为“翻译员”,用英语、日语等向外籍居民宣传防疫知识、登记人员信息。居民区里一批年轻社工们,主动和外籍居民互加微信,线上用外语沟通关心健康状况。家住路易•艾黎故居的阿贝贝是来自埃塞俄比亚居民,眼看着自己的口罩和消毒液“库存”不多了,即将面临不能出门的“窘境”,姚家角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周毅得知后,主动上门关心了解情况,将6个自用口罩给了阿贝贝和他妻子应急,并帮助他完成了线上口罩预约登记,等待凭证购买。“We are also fight together with Chinese people.”(我们会与中国人民一起并肩战斗。)阿贝贝通过微信表达了感激之情和共同战“疫”的信念。

抗疫在社区|外籍居民如何摆脱“窘境”?华阳街道提供暖心线上服务

图说:和来自埃塞俄比亚的居民阿贝贝的聊天记录。

家住迅发公寓的德国籍居民Tommi从香港回到上海居住地,自我居家隔离14天,正准备复工,却在近日接到公司电话,要求由属地居委出具“健康证明”才能回公司上班,这让不会中文的Tommi犯了难。在2月13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找到离家最近的华三居委会,得知情况的居委干部孙艳华主动带他前往属地的华四居委会寻求帮助。然而,居委会没有出具该类证明的依据,这让Tommi有点不知所措,华四居民区负责人陈敏给了“好建议”:可以把每天微信上报的“测温记录”截屏发给公司报备,询问是否可以作为居家隔离14天的凭证。Tommi觉得这个办法合理可行,也得到了公司的认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