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上万亿,蛰伏十年的京东方,终于要迎来全面崛起的机会

2月19日,据近期群智咨询等三方机构面板报价跟踪数据显示,自去年12月面板行业开始触底以来,1月份大部分面板尺寸报价明显反弹上行,而2月虽受疫情影响,但整体仍维持供需紧张的局势。

  • 接下来,随着韩国液晶面板制造商LG Display宣布今年底全面退出TV-LCD产能超预期,叠加国内新增产能整体增量有限,在下游游备货需求持续回暖的带动下,行业长周期供需拐点正开始显现。


投资上万亿,蛰伏十年的京东方,终于要迎来全面崛起的机会


回顾上一轮LCD的产业周期,由于三星在2016年退出全球2-3%的产能,导致行业出清触底,并逐步逆转上涨了近30-35%。此后,受中美贸易影响以及全球需求的疲软,行业在2017年到达周期性高点后,逐步步入到下行的周期。

如今,新一轮行业见底扭转的信号再现,日韩大厂在LCD产能的全面出清拉开序幕,预估三星和LG的产能缩减,将导致全球产能的8%供应出现短缺。而我国大陆在LCD过去几年的大幅扩产,加之8.5与10.5高世代线产能的持续开出下,使得整个面板行业产能由韩台转移到我国大陆的格局基本奠定,而我国也有望在新一轮的供需机遇中迎来全面崛起的契机。


从最近的2020年CES展上来看,深天马带来的全球首台以LTPS TFT-LCD技术为基础,同时具备显示、触控和指纹识别功能的屏下指纹技术产品,在国产新一轮技术升级下,其正有望撬动国内整体产业链的附加值提升。

而近期的2月13日小米发布会上,TCL科技AMOLED柔性屏更是首度打入小米10供应链,成为首款国产化、采用极小屏内打孔技术的AMOLED柔性屏。基于市场需求增长、产品性能、成本、产销效能等全方面优势,

LCD领域正逐步显现我国大陆厂商在产业链的话语权。


市场普遍认为,得益于国内面板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及面板产业的规模化布局,过去十几年在我国不断追赶下,目前我国终于迎来了赶超的机会

展望未来几年,随着国产厂商10.5代线的进一步投产以及部分厂商的退出,大陆面板产业将全面崛起。根据witsview的预测,到2022年中国大陆面板产能市占率将超过50%,未来我国全球液晶面板产能将开始转向我国,并使得我国面板企业在产业基础及上下游产业链拥有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同时进一步提高我国面板企业的投入回报水平。预计今年起行业将加速触底回升,面板的反转点正逐步显现,而国内领先的龙头企业将率先受益并进一步巩固优势,具体可关注:

万顺新材(300057):公司主要从事光电产品、包装材料等的加工、制造、研发以及铝箔的生产及销售,与载诚科技合作的核心产品柔性电极纳米材料应用于柔性领域 ,公司的ITO导电膜可应用于柔性OLED作为电极;


TCL集团(000100):公司转型后聚焦TCL华星显示面板主业,华星光电运营效率和效益全球领先,显著高于行业同期平均水平,是全球 TV 面板龙头之一,同时布局 LTPS 和 AMOLED 小尺寸面板,规模优势领先。目前已运营及在建产线共计6条,产线技术及产品布局完备;近期公司AMOLED柔性屏打入小米10供应链;


京东方A(000725):公司是全球面板显示龙头,面板出货量及出货面积全部位居全球第一在LCD领域,运用于手机、平板、笔电、显示器、电视等五大类传统产品。此外公司近年来新增产线资本开支高,目前已有及已宣布面板产线总资本开支超过4500亿元,未来将拥有四条柔性OLED产线,产能合计192K,柔性OLED供应能力与三星相当,OLED带来的业绩盈利弹性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