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理学哪部书写得最好?

爱情的嫁衣


学四柱八字命理应先学《千里命稿》,比较通俗,然后再学沈孝瞻《子平真诠》。《三命通会》虽然入选四库全书,但逻辑有点混杂,看一遍够了,《滴天髓》也不可深度研读,否则会把很多命看成假从,比如男命:癸卯,乙卯,丁卯,辛丑。深度研读《子平真诠》的读者都会知道这是弃印就财格,辛金为用神,最忌丁火克辛金破格。 但《滴天髓》的读者就会认为地支三卯克一丑土,丑土受伤,辛金无根虚浮,必从木火之势,喜用神为木火。 邵伟华《四柱预测》的读者或学生,会认为木旺火塞,以火为用神。


古月堂老胡


命理学哪部书写的最好?

本人是命理爱好者,曾经陆续购买各种命理书籍几十本,包括邵伟华的书和安阳周易专修学院的教材。2005年又在《中华名人》董元辰老师那里系统学习了《元辰易道》。我记得董老师说过,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我亲身体验,的确如此。历来命理书籍作者最多能写出百分之六十,或者在甲集上写出百分之十,其他集上分别写出百分之几,合计不会超过百分六十。其余百分之三四十怎么办?这就用到了民间那句话: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需要悟。如果想通过看书,无师自通,恐怕很难。命理学是一门几千年人们实践验证了的传统科学,绝不是某些无知人所说的骗术。我们要系统的学习周易预测,潜心研究,刻苦演练,经过锲而不舍的钻探,方能把预测水平提到一个实战的高度。而不是仅仅关注某一版本的书籍。


易k园


命理书哪部书写得最好?我探研命理学三十多年,开始读过邵伟华老师的《四柱预测》,后来又读了京图的《滴天髓》,张楠的《神峰通考》,徐大升的《渊海子平》等命理书,最后我用了十二年的时间苦读了万民英写的《三命通会》!



对于没有命理基础知识者,建议您先去读邵伟华老师的《四柱预测》,然后去读其他的命理书。有了命理基础知识后,再去读《滴天髓》、《神峰通考》、《渊海子平》、《子平真诠》、《三命通会》。

万民英在《三命通会》中,将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的阴阳五行性质及其关系描写得淋漓尽致!《四库提要》对它的评价甚高,此书影响颇大!自明朝迄今,谈星命者皆以此本书为总汇。《三命通会》有两个特点,一是该书总结了八字推命二百多年的发展历史,撷取了其中的精华,摒弃了一些繁琐无稽的说法,使八字推命的体系更加完备了;二是此书内容丰富,选材精当,体系严密,而且多有例证,结果大受欢迎!《三命通会》共有十二卷,敝人认为该书写得最精华的是第十卷《看命口诀》!

《看命口诀》:“大凡看命,先看月支有无财官,方看其他,月令为命也。月支取神,年取天干,日取天干,流岁取天干,大运取支神。”上述这段话,是指导我们如何去推算一个人的八字命运的方针!总之,《三命通会》是命理书中写得最详细,最精华,最好的一部书!


“干是木畏金之克,地支有亥子生之;支无亥子,天干有壬癸以化之;天干无壬癸,地支有寅卯以通根;支无寅卯,天干有丙丁以制之,木有生机,吉可知矣。若干无以壬癸,而反透之以戊己;支无亥子寅卯,而反加之辰戌丑未申酉,党助庚辛之金,木无生理,凶可知矣。”这段话摘自《滴天髓》中的,谁读懂、谁理解透了这段话,谁就能成为命理师!


甲子56737060608


命理哪本书写得好?我作为一个也对命理很感兴趣的人,下面我就给大家们介绍几本。

1.入门级:邵伟华的《四柱预测学》、李顺祥的《四柱玄机》还有洪丕谟、姜玉珍所著的《中国古代算命术的批判》这几本书对于八字的基础理论阐述明晰,比较适合想了解的人看看。

2.提升级:方成竹的《滴天髓》、萧吉的《五行大义》

3.中级:惭愧学人《子平格局命法元钥》、刘贲《格局透析》、梁湘润《子平基础概要》、徐大升的《元理赋》

4.进阶级:谢武藤《八字深入》、蒋文正《论命琐记》、钟义明《命理脑筋急转弯》

5.高级:蔡昔琼《玄关一窍-命理玄机探秘》、还有《皇帝内经》这部书虽然是一部医学典籍,但是对于病理,五运六气的揭示,深刻影响了传统命理学的构建。

我把以上的书籍分为入门级、提高级、中级、进阶级、高级这5个等级。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如果你是新人,那你就看入门级。如果想在更加深入的了解一下,就看看提升级别的。饭要一口一口吃,书要一本一本看,先从入门级开始,不要着急慢慢看。命理这种东西很玄很神奇,得需要慢慢了解。

此上述仅代表我的观点看法,如有什么不对或者不足的地方,还望各位多多补充批评。


神兽驼驼


我认为在命学界,由民国大师徐乐吾评注的《子平真诠》为最好。

《子平真诠》是由清沈孝瞻所作,其为进士出身,当时此书可称为洛阳纸贵,轰动一时,象《三命通会》一样,几于家有其书。

此书是格局论派的集大成者,是格局论派的精华,其中有两章是生克制化的技法问题,非常重要,一个是八字生克先后次序,另一个是会合解刑冲,刑冲解会合。特别是徐乐吾大师的评注,乃是徐大师研究命学的精髓体会。我就是读完徐大师的评注后,对生克制化才开悟的。

对于一个命家来说,需精研古籍,在古之命家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独到的理论体系,时代向前发展,命学也必须进行发展。

我们在研究古籍的时候,要吃透古人的观点,同时又不要被古人所迷惑。比如《神峰通考》里的雕枯旺弱四病,损益增长四药,徐乐吾评价说,实偏激之论也,我亦有同感。徐乐吾独推《穷通宝鉴》这本命书,我反复阅读达两年之久,感觉此书错误观点太多,比如庚劈甲引丁,己土混壬培甲等,这都是错误的。再比如此命造,壬戌.壬寅.丁卯.戊申。此书评日,身弱杀重,阅后令人摇头叹息。但此书的作书方式确令人打开眼界,我按此书的方式,重新研究十干生十二个月的真正用法,方入此道。

由于篇幅的原因,对《滴天髓》,《渊海子平》,《三命通会》,《星平会海》等命书不一一点平。

我读现代人所作的命书,感觉大多不伦不类,不成体系,不是对古籍的翻版,就是标新立异。看其言则长篇大论,阅其论命则啼笑皆非,实不足取也。



寂语堂斋


首先要搞清楚评判命学书籍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1. 如果把命理作为一门理论学科来研究,首推《三命通会》,这是皇家御制,真正的命理百科全书。

  2. 如果把命理著作作为一种文学来欣赏,首推《兰台妙选》,其文辞华丽,为你特写唐宋纳音论命的大宗之法。

  3. 如果要学习命理,想先走进门里看一看,首推《正宗阴阳五行八字预知学》。这个是台湾吴怀云所著。逻辑清晰,理论透彻,门外汉可以洞若观火。
  4. 如果有了一定基础,要攀登旺衰平衡论命的顶点,首推《滴天髓》。任铁樵会带你走进云雾缭绕的命理巅峰。
  5. 如果又有一定根基,要继续深入了解五行调候喜忌,首推《穷通宝鉴》,又名《造化元钥》。以五行寒暖调候为主旨,堪称算命词典。
  6. 如果要集大成,深入了解十神格局,首推《子平真诠》,这是清代博士级的大才子沈孝瞻,为你精刻细画“十神——用神——相神——格局——行运”这样一整套论命框架。

如果突然发现还是一窍不通,想走捷径快速职业化,首推《江湖秘本——英耀篇》。


癸福申功


这里借用民国命理家方重审的一句对命学书籍的一句评价来说明那部命理书最好!方重审说:此中旧籍首推《滴天髓》和《子平真诠》,后之言命学者,千言万语不能越其范围,如长江日月不可偏废!所以论到哪本书写的最好,那就是《滴天髓》和《子平真诠》!其中《子平真诠》是格局论命的代表书籍,《滴天髓》是五行生克盛衰论命的代表!,二者应该兼学才最完备!但是本人还是最喜欢《滴天髓》,特别是清代命理大家任铁樵作评注的《滴天髓阐微》,这本书有几百个例子,可为后学者论命入门的基础,本人认为《滴天髓》理论更适合普通老百姓的命格论命,而《子平真诠》更适合富贵命格论命!所以本人更喜欢《滴天髓阐微》,认为《滴天髓阐微》写的最好!


奇门遁甲大六壬


命理学书籍有《铁板神数》、《紫薇斗数》、《子平真诠》、《神峰通考》、《滴天髓》、《三命通会》、《渊海子平》、《四柱预测学》等等。每本书有每本书的特色,作者的观点也有差异,究竟哪本书好没有定义,只能凭各自的理解程度和认知程度去评判。古代的书籍难以看懂,当代的书籍容易学习、理解、接受。本人认为先从邵伟华大师的《四柱预测学》开始学习、研究,不要偏信那本书好,书看的再多,也只是理论知识,要致力于多研究、多实践,才能出真知,才能悟出真理。


秋风好1


命理书没有什么最好,像子平真诠,四柱预测学等等,都是理论书,都可以看看。真正要想知道实底,那真得不容易,那是人家命理先生家的祖传秘语,是辈辈口口相传的。算出命来头头是道,不得不服,能知道父母二老或双全,能知道弟兄几个你老几,能知道有妻或有男人,能知道有多少儿和女,能知道干得什活计,或是当官做生意,或是教书或会计,能知道当官有多大,能知道念书出国去,能知道穷人富翁命,还知道其人何时死,知道谁死不明说,仔细听才能听出音!这些个好把式我们都经过,没必要说个鬼话去骗你,有天你的因缘到,自然神仙遇着你!😂😂😂


逍遥公主23


要说什么书籍,解读很普遍的还是那几本,邵伟华老师《四柱预测学》主要研究八字命理,再就是奇门遁甲预测书籍,张志春老师的《神奇之门》《开悟之门》,他们的书是每位研究易学爱好者和从业者必读的,其他书籍太深奥古人编著的无法理解,浪费时间看也未必看明白,多看点当代大师编著的书。

其实预测这方面看书只是记住一些理论知识,真要学的会要实践总结经验,多预测身边的人让他们多反馈哪些看的对哪些看错了,及时找出问题理清思路,越实践经验越多,老师写的东西永远不是自己的,除了有一定天赋和悟性也需要自身不断研究和学习,易学这条路很长活到老学到老,越研究越觉得掌握的不单单会预测这么简单,各方面都要加强学习,慢慢你会发现你的思维逻辑,根据不同命局灵活运用,千万不要死搬硬套,运气好能套对几个,多次运用根本行不通一算漏洞百出,理论讲的头头是道,实践算不出事也是没用的,又怎么帮他人指点迷津呢?易德永远是这行的本份,有了先知的能力责任心也会更重,不要去夸大其词忽悠欺骗信任你的人。同行互相鼓励学习,把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人人可以学,博大精深的文化需要更多的人去传承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