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线医务人员子女参加2020年中考加10分录取 ,你怎么看?

回不了头98


对湖北出台的这个政策我举双手强烈拥护,强烈赞成!

其实不只是湖北,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出台了相关意见,将对从事抗疫一线的人员在职称评聘、评优树先等方面予以倾斜,对其子女也有相关的关爱和照顾。

我认为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

有人认为这会造成不平等、不公平,我就纳闷了,怎么就不公平了?

我的看法是:不要让英雄流血流汗别再流泪就是最大的公平!



据新闻资料显示,截止到一周之前全国在抗疫一线的医护工作者当中有3019名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出现之后,很多医务工作人员纷纷请缨,要求到抗疫第一线。

他们不是不知道这个病毒的凶险,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传播方式诡异,一旦深入前线,随时都有被感染的可能。但是他们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因为他们身体中有一颗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滚烫的心,他们牢记自己入行时举起右拳宣誓的誓词:健康所系,性命相托!

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他们践行自己的诺言,没有白天黑夜,废寝忘食,忘我工作。为了避免消耗防护衣,他们不喝水、少吃饭,为的是减少上厕所的时间。

累了,找个地方坐下稍事休息;困了就躺在病房的地板上小憩一会;醒了再次投入到战斗当中。

在我的心目中,医护人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形象高大,以前可能受一些舆论的影响,对他们存在误解。在关键的时刻,医护人员光辉的形象和高大的形象得到了真实的展现。

向你们致敬,伟大的抗疫战士!




对一线抗疫人员的子女在入学方面进行照顾就是消除英雄们的后顾之忧

英雄们在抗疫前线流汗流血,心无旁骛,专心于病人的抢救与治疗。

他们当中有多少人的春节是在病房里度过的,更多的人接到命令以后直接从单位里出发,甚至连换洗衣服、毛巾肥皂、牙刷牙膏都没有带,没来得及和家人道别,就踏上了行色匆匆的征程。

他们也有自己的父母,也有自己的孩子,也有自己的兄弟姐妹,他们虽然是英雄,但也有着凡人之躯,也食人间烟火,也有七情六欲。

他们的父母也需要照顾,他们的孩子也需要辅导、监督。

没有爸爸妈妈在跟前,孩子会是孤独的,虽然有些孩子也很坚强,也懂得自己爸爸妈妈工作的神圣和伟大。但是孩子就是孩子,他们的自制力总是比成年人差,缺少家长的监管,他们的学习可能就跟不上。

如果他们不在抗疫一线,完全可以在家照顾孩子的学习,预习、复习、线上学习,一个寒假的跟踪辅导,提高的不只是10分吧?!

因此,我觉得湖北省出台的这个决定非常好,虽然加分并不多,但这是对一线英雄们的一种认可和回报。

这种做法也有助于营造社会的正能量,让一日一善、见义勇为、拾金不昧、乐于助人等美德行为得以发扬光大。




朗月寒雪


太应该了!完全支持!

当前疫情下,一线工作人员是最美逆行者!

我表姐在卫生系统工作。1月27号我们市派出6人医疗小分队援鄂,我表姐送她们出发。朋友圈下面的留言都是“保重!”整个气氛很沉重。其中一位医疗人员的年幼的孩子问妈妈要去哪里,妈妈告诉他,妈妈要去打怪兽!

那是离我最近的医疗人员!

我有个家长是居委工作人员。从疫情爆发开始,我们要跟家长联系,她电话中的嗓音一直都是哑的。都是累出来的。看她朋友圈,好多时候都是不回家,只是在单位安排的宿舍中小憩一会儿。

从居委工作人员嘶哑的嗓音中,我都不能想象一线的医疗人员得有多辛苦!他们是最美逆行者!


一线医疗人员配得上最高的荣誉和奖励!

刚开始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就想,难道只是奖励今年2020年有孩子中考的医疗人员吗?这样的话,奖励未免考虑的太不周全了!

我翻了一下湖北官方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关爱和激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措施》,原来这些奖励囊括了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甚至高考报考本省高校的所有一线医疗人员的子女!

这样很好!这样的奖励就比较全面。很多时候,我们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就照顾到了所有一线医务人员。


结束语:新闻评论说,疫情拐点马上就要来临,曙光就在前面,感觉心情也轻快了点。

想想一周前,看看疫情遥遥无期,心情真的很郁闷!

对可爱的医疗人员,一切美好的词语在他们面前都是苍白无力的!祝他们安好!

我是绿衣黄裳99,一线老师,讲述教育,讲述成长。如果你喜欢我的故事,请【关注】我!!

绿衣黄裳99


湖北出台了政策来奖励一线医护人员,没有问题,我们举双手赞成,有问题的是,不能破坏一些规则,比如教育公平。

奖励政策就有一项,参加一线的医务工作者的子女,参加2020中考加10分录取,这个不符合规则:

1,破坏了教育公平

让孩子们心里不服,会瞧不起这些医护的子女,让这些孩子没有感觉自豪,倒是有点受伤的感觉。

2,奖励受众面太小,体现不公平

参加医护人员的子女能参加中考的并不多,也只局限于2020年,大多数医护子女享受不到这个待遇,让人怀疑在照顾个别人。

3,其他省份来驰援的医护怎么办

你头脑发热提出这个想法,其他省份怎么办?感觉这不是在奖励医护人员,是在给他们拉仇恨,其他的省份都跟着实行,是在抹杀医护人员的功劳,降低他们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有的地方的奖励让人感动:

不少景区明确表示,一年内医护人员持证免门票旅游;

有的省份规定一线医护人员每天补助300元;

有的规定,同等条件下转正,评职称优先等等。

来点实际的奖励,别弄花架子,看着像是很重视,实际上无关痛痒,还让大多数人觉得不舒服。

他们不是为了奖励而去的,但我们必须表达我们的心意,别好心办了坏事。


元气女神


近日,湖北等多省市宣布了参加一线“抗疫情”的医务人员子女参加2020年中考加分的政策,没想到这么一个政策竟然引发很大争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从两位网友的对话中,可以得出一些原因。

甲:每年中考招生人数是固定的,假如招1000人,我的孩子考了第1000名,本来可以上高中,结果因为你的子女加了十分,我的孩子上不了了,这就属于不公平,你侵占了别人的名额。

乙:那一线的医护治疗病人,控制病情蔓延,保护了你们的孩子,但他们回不了家,辅导不了孩子作业,加上在最危险的地方工作,孩子心理没有影响吗?孩子的成绩不会不受影响吗?他们的孩子有获得到公平教育了吗?

甲:保护孩子的人多了去了。应该也加分?那你说在一线盖医院的农民工孩子该不该加?一线的清洁工、一线的司机、一线食堂阿姨孩子加分不?

乙:参加打仗的时候,种田的也有功劳不错,但为什么只有战士有奖励,因为风险系数,贡献不一样。人不分三六九等,但是奉献不一样,没见所有工作都拿一样的工资。

从这两位网友的辩论中,我们还是可以找到原因的!其中,反对给医护人员子女加分的人,他们的主要理由就是不公平!

第一、中考加分,对其他孩子不公平

教育公平,涉及每一个家庭,所以更受关注,也是最基本的公平,这个底线不容破坏,这也是这个问题引发争议的最重要的原因。疫情的发生,不是这些参加中考的孩子们造成的,他们也是受害者,没有必要为这个买单。现在上高中,尤其是重点高中,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可以说比高考还困难,而且上不了高中,基本上就无法参加高考了;上不了重点高中,基本上就和好大学无缘了。这些医护人员子女加10分,就意味着有学生会因此失去上重点高中、上高中的机会,这对于这些学生是不公平的。所以,有人建议给医护人员物质奖励可以,但是拿公共资源来奖励他们的子女,有失公平。

第二、医护人员子女加分,对其他参加“抗疫情”一线人员不公平

参加“抗疫情”斗争的,不只有一线的医护人员,还有很多为之奉献甚至因此失去生命的人,他们可能是公务员、警察、司机、工人、志愿者、食堂工作人员等,有些人每天也面临很大的风险,如果只奖励医务人员,对这些人是不是也不公平?

况且,即便是医务人员,也有孩子参加中考的,也有孩子不参加中考或者没有结婚、没有孩子的,这项奖励只适合部分医护人员,对于其他医护人员也是不公平的。

这两个理由,是非常有道理的,也道出了很多人的心声!但是,“赢在高三”老师依然认为:给医护人员子女中考加分,这个导向很好,非常有必要!这是因为:

首先,医护人员到一线,已经置生死于度外了,获得奖励是应该的!

哪个医护人员报名去前线时,也没想得到多少回报,并不是这些政策出台后他们去的,而是他们为了战胜疫情,为了救活更多病入,为了心中那份理想而去的,他们高尚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人敬佩,给他们必要的回报,是应该的,对社会价值观的引导,也很有帮助。

给医护人员什么奖励?有人说可以给钱,其实给钱争议不大,因为这不会触犯别人的利益,但是给孩子加分,有人就感觉直接触犯了自己的利益了,当然如果让大家捐钱给医护人员,那可能又是另外一种争议了。

其实,医护人员报名去一线时,连生命都不顾及了,难道会为了钱吗?当然,基本上的补贴必须要有,我觉着这些能积极去一线的,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的奖励,是地位的提高,给孩子中考加分,对他们来说也许更有意义,因为他们去了一线,对孩子是有愧疚的。

其次,医护人员的孩子,也做出了牺牲

其他的孩子,都有家长在家陪着学习,做法,洗衣服,这些一线斗争的医护人员的子女,可能是爸爸不在身边,可能是妈妈不在身边,也可能都不在身边,不仅不能督促和帮助他们学习,还会让这些孩子担惊受怕,学习也会受很大影响,这个影响,又岂是10分能弥补的?

再次,不是所有的医护人员子女,都能加分

这次加分,只是针对2020年参加中考的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其实涉及的面是很窄的,所以医护人员本来也没当回事,反而网友不干了。看那些医护人员,年轻的医生护士很多,他们可能都没有结婚、没有孩子,有的则孩子已经上大学去了,有多少孩子会今年参加中考呢?其实,这个政策,更属于精神层面的奖励。

最后,每个参加抗疫情斗争的人都值得尊重,但是风险系数是不一样的

必要攀比一线抗疫情斗争的医护人员,没有人比他们风险更大了,各行各业的参与度没有医护那么直接面对危险。比如有说三万月薪请清洁工,都招不到人。好多卫生清洁,搬运的工作都是护士在做了。真正直面病人,而且是大量病人的工作还真不多。自己想想,一个病人的传染性和几十个病人在一起的传染性能一样吗?普通接触和去采咽拭子的暴露风险是一样的吗?气管插管,吸痰的风险和说两句话的风险一样吗?

如果说为抗疫情有贡献,我们每一个在家里隔离,辅导孩子的家庭都做出贡献了,难道都要照顾吗?

综上所述,我非常政策给抗疫情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加分这个政策,你觉着呢?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请一定要重奖他们,但请不要给他们的子女加分。

我们有很多很多很多可以重奖的手段。我们可以提高奖金,奖10万,奖50万,哪怕奖100万,奖一套房。我相信,大家都会心服口服。我们还可以精神奖励,三八红旗手,劳动模范,抗疫英雄。我认为,他们都是名至实归。我们还可以对有贡献的人提拔。我肯定,他们能担当,必定有作为。

但还是留教育一方公平的净土吧。

所有的孩子都是可爱的,让他们享受同样的公平,他们唯一要拼的,是他们的成绩,是他们自己的努力,而不是家庭的条件,也不是父母的贡献。

我知道,现在说这个话,有点刺耳。这么重大贡献的人,再怎么重奖都不为过。

对,其他重奖都不为过!但在普通中国人的心中,教育太神圣了,给孩子们公平太重要了。教育承载的是每个家庭改变命运的机遇,一定要慎重再慎重。

非常时期,非常手段,但一定要把好事办好。父母是父母,子女是子女。我们可以有1000种其他选择,但请不要这样加分。这些英雄父母的孩子,肯定也会为他们父母的伟大而骄傲,孩子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临危不惧、勇赴国难的责任感才是最大的财富!





文职老将


感觉这样欠缺公平。医护人员为人们做了贡献,我们很感激,你可以给他们奖钱,可以升他们职,可以给各项奖金和提升,但如果给他们子女加分,对其他学子会很不公平,奖本人那就是最好的。如果子女可以加分,那父母呢,老公呢,姐妹呢,是不是也有可能得到照顾?


中小学英语精修


为了表彰鼓励奋战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各地纷纷出台优待政策,其中就包括对一线医务人员子女中考加分。

今天看到了我们市教体局出台《抚州市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一线医务人员子女教育优待工作实施办法》,指出对直接参与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子女教育方面的政策倾斜,其中包括子女参加中考加20分优待录取。不仅仅是我们市,山东,湖北的很多地方也纷纷出台类似的政策,以褒奖和鼓励防疫一线一线工作人员。

高考地方政府无权加分,所以只能中考,加分幅度不一,有的加十分,有的加二十分。大家都知道,中考的竞争甚至超过高考,高考录取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而中考很多地方录取率不到百分之五十,可见竞争之激烈。竞争如此之大,一分都能压倒不少人,加十分,二十分确实是优惠力度相当大了。

抗疫一线医务人员用自己的生命筑起一道防护墙,保护大众的安全,勇气可嘉,精神可贵,褒奖和鼓励理所应当!

在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随时面对着感染的风险,随时面临着生命危险,但是为了尽快扑灭疫情,为了救死扶伤,为了大众的安危,他们义无反顾,挺身而出,勇气可嘉,精神可贵,值得褒奖。

如何褒奖?当然可以是经济上的,也可以是精神上的。对医务工作者来说,当然希望能够对自己子女带来帮助。所以教育优待政策便出台了,我们市除了中考加分,还允许学前班择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择校等等。

政策是好的,执行起来应当谨慎,杜绝有人钻政策的空子,最大限度保证教育公平!

褒奖英勇奋战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大多数人都觉得理所应当,但是好的政策也需要好的执行。如何判定一线?是所有工作在定点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还是某些科室的医生,还是直接参与防控工作的人员,药房算不算一线,清理护理人员算不算一线?为一线医务工作者提供后勤保障的算不算?要精准识别,切不可让人滥竽充数,鱼目混珠。


其实对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褒奖,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经济和精神层面的奖励。对子女教育进行奖励,难免有人会觉得不公,做出贡献的是医务工作者,奖励自然也应该针对一线医务工作者,比如奖金,比如晋升职称,火线入党等等。这样奖励孩子升学分数,择校自由,难免会让人有点想法,觉得是不是对其他孩子不公平?毕竟考高中差一分都不行,那些因为这些加分而错失录取机会的学生,对他们会不会不公平?


周老师的工作室


近几天来,四川、山东、湖北等多个省份纷纷明确,一线医护人员子女可享受中考加分。这一政策的出台,引发了网友们激烈的争论。有的人坚决支持,甚至觉得加分还不够,可以直接录取。有的人又坚决反对,认为这一政策破坏教育公平。还有人考虑到实际情况,说同样是一线医护人员,有孩子正好上初三的就可以享受加分,没有的就享受不到,这会严重影响政策的公平性。
所以,我们在制定和解释这项政策的时候,必须要搞清楚这一政策的目地是什么?导向是什么?我们不能把好事办成坏事。

政策是为了奖励一线医护人员吗?

目前,大家普遍认为,政策目的是为了奖励一线的医护人员。一线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解救病人,他们很辛苦,付出了很多,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应该给他们奖励。


不过,分歧就在这里。医护人员做了贡献就应该奖励本人,凭什么要奖励孩子,父母的功劳凭什么要孩子来享受?父母立功了,孩子就可以剥夺其他孩子的教育权吗?显然不行。而且,加分政策只限今年,那其他做贡献的医护人员呢?凭什么后面中考就不能加分呢?如果真是这样,那很多医护人员想去一线都去不了,因为名额要让给那些家里孩子需要中考的。

所以说,如果是以奖励为目的,那这个导向就可能出问题,也没有任何依据。

真经认为,这个政策的初衷并非奖励。而是对一线医护人员无法照顾孩子的一种补偿。

教育部前几天下发的《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师工作若干事项的通知》,提到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对突出贡献教师在职称评审、评优评先、绩效分配等予以倾斜,但并没有说在子女入学上进行倾斜。二是做好一线医护人员子女的关怀工作,做好看护和教育,为一线医护人员解决后顾之忧。



医护人员投身抗疫一线,可能会长达几个月无法见到孩子,更别说照顾孩子的学习教育了,如果赶上孩子正好中考,孩子很有可能因为缺乏关爱和督促,出现身心方面的问题而造成中考失利。也就是说,父母投身一线,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前途,而为了让父母能安心投身一线,在孩子的前途问题上予以照顾也是非常合理的。而且,这只是一种弥补,不是锦上添花,所以并没有破坏教育的公平。

而今年虽然去了一线,但孩子并不参加升学考试的医护人员,这段时间的离开对孩子成绩的影响会小很多,所以没有补偿也说的过去。

总的来说,真经认为,对一线医护人员今年参加中考的孩子予以10分的加分是合理的,但这并不是对他们贡献的奖励,而是对医护人员被占用时间的一种补偿。


高校人才真经


听说湖北参加新冠肺炎防控的一线人员子女中考加10分录取后,许多网友纷纷抱怨这不公平,说这既是对其他普通学生的不公平,也是对没有子女参加中考的一线医护人员不公平。

他们认为这个奖励的必要条件太多,既要是一线人员,又要有子女,子女还要参加当年的中考。如果换个说法,要对一线医护人员中,年龄达到40岁的人额外奖励100万,那么这对其他医护人员是不公平的。

2月18日,湖北《关于进一步关爱和激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凡是2020年参加中考的一线医护人员的子女,可以在总分增加10分后参加中考招生录取。

对于这个政策,我跟大部分网友的看法不同。我认为奖励10分是应该的。

首先,奖励10分多吗?我们都知道高考少数民族,烈士子女都有加分,而且都加10分。为什么没有人提出这个不公平?没有人来改变这个不公平?比起少数民族子女加分,我觉得给医护人员子女加分很公平。

比起烈士子女,上前线的医护人员也可以说是冒了生命危险的。他们不是烈士,我们也希望他们千万不要成为烈士,但按照烈士子女的待遇给他们的孩子加分,有问题吗?

没有!

更何况这还不是高考,是中考,中考加10分,我认为完全OK。

其次,针对网友提出的,对其他医护人员不公平。我也不这么认为。

如果说给一部分医护人员奖励现金,那也许确实不公平。但现在是奖励加分,这有什么问题?我不认为医护人员的心胸会那么狭隘。

同为一线医护人员,他们即是同事,也是战友、同袍,看到朋友的孩子考得好,也许会对自己的孩子有点担忧,但绝不会嫉妒的。至少以己推人,大家同流血汗,共克时艰,我绝不会嫉妒同袍的孩子能上好学校。

第三,对于那些恰好孩子今年参加中考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个政策很有必要。

现在,不管是一胎还是二胎,谁家不是以孩子为重。

我妹妹当年中考,我舅舅舅妈连麻将都戒了,就怕吵到她。舅妈平时多爱往外跑的一个人,那一年生生哪都没去,就在家待着,天天琢磨哪些菜有营养。一听哪有靠谱的补习班,立马替我妹妹报名。然后周六周日无休,风雨无阻送她去补习。

这没啥可说的,家家都是这样。孩子中高考,父母的工作就靠边站,全力以赴给孩子加油。而医护人员,为了救死扶伤,一纸调令,就告别了家里的考生,奔赴前线,只为了别人的父母、子女、夫妻能活下来。有的人甚至是主动请缨。

谁来照顾他家里的考生?为什么不可以给他们的孩子加分?他们的父母在救人的闲暇,一定会惦记家里的考生,这个政策不正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吗?

白衣天使正在前方挥汗如雨地从死神手中抢人,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孩子多一点照顾。

这过分吗?

不,这不过分!


亦君说书


日前,来自中国疾控中心的一份报告指出,有30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新冠肺炎病毒。而此前,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数据显示1700多名医护人员感染。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对此作出了回应:3000多医护人员感染,指的是这些人的身份都是医护人员,真正在医院和工作岗位上感染的一线人员有1700多人,其他的医护人员可能是在家庭或社区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不过,在早期确实存在很多在岗时因为防护不到位而感染的医护人员病例。

这说明,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广大一线医护人员真的是在舍小家顾大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当普通人居家隔离,远离病毒感染危险的时候,仍然心存惴惴,生怕万一的发生!可想而知,一线医护人员身处病毒中心,每天夜以继日地工作,身心要受到多么大的煎熬!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副主任钟鸣在接受连线访谈时坦承:这次,特别难,每天就像如履薄冰,每天晚上回到宾馆休息的时候,会开始担心自己。等第二天,发现自己没事时,又很高兴,觉得自己又混过了一天。

一线医护人员在前方奉献,可是心里一样有万般不舍、诸多牵挂!家里有老人的挂念老人,有孩子的牵挂孩子,结了婚的思念爱人,没结婚的想念恋人。他们也想有正常的生活,陪在家人身边。

然而,疫情就是命令,他们不得不奔赴战场!身在后方,我们能做的除了物资供给、深情祈福,还应该替他们解决一些后顾之忧,为他们提供一些帮助,不能让流血、流汗的人,再流泪!

所以,除国办转发国家卫健委、财政部、人社部《关于改善一线医务人员切实关心医护人员身心健康的措施》外,地方上也相继出台了一些对于“抗疫”一线医务工作者的关怀政策。

但是,给一线医护人员子女中考加分录取的政策,在网上引起了很大争议!

支持者说:

绝对支持!因为要不是父母去一线!本可以给孩子更好的陪伴和教育!至少可以监督啊!但是他们什么都顾不上了!所以绝对应该!要不然以后想学医的人会更加少!

就应该这样!面对灾难,她们是何等的坚强!这是生与死的较量!她们是拼了命的!把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抢救别人!控制了疫情的蔓延!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

反对者说:

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是本职工作,就像军人服从命令战死沙场一样,没必要特殊化。

面对这场战役,全国人民都是英雄,天使更是伟大勇敢,值得奖励,但是奖励要有方法,应该奖励医务工作者本人。不管是提升职称,还是优先评级或是现金奖励都是应得的。父母的牺牲贡献算在孩子身上,不利于孩子成长,对全国的孩子更是不公平。这和罪不及父母,祸不至妻儿一个道理。

中立的声音是:

奖励一线医护人员确实应该,而且是必须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为我们战斗,全国统一研究出好的政策,和各省再单独奖励都是可以的,一线医护人员应该得到这些殊荣!但是,他们的贡献让孩子享受,不合适。

剑客老师认为,一些地方出台的中考加分政策,对于一线医护人员来说,其本身是否能做到公平还存有疑问。比如说,2020年当年参加中考的加10分,若孩子已经长大的呢?或者还没有孩子的呢?还有孩子还小,超过了当地规定政策享受期限的呢?谁能保证,他们到时候一定都能享受到这项优惠。

要把对一线医护人员的关怀真正落到他们身上!

对此,你怎么看?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剑客谈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