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疫情,让“副业刚需”又成为了流行词

一场疫情,让“副业刚需”又成为了流行词


无论是同级之间的竞争,还是上下级之间的沟通,甚至是突如其来的失业……这些都为我们拉响警报:职场是充满风险的。


摆在面前的危机,用副业思维能够解决吗?


当然能,只是比你想象中难得多了。


01


一场疫情之下,小e刷新朋友圈,忽然发现做微商的朋友越来越多了。


当下疫情还为她们提供了最新的文案:“最近两天微信多了很多群,都是之前买衣服的导购建的,群里发布的都是当季新款。互联网很便民,且能够成就自己,你应该有一个不被疫情左右的收入。”


虽是微商标准话术,但职场人士的艰难,可见一斑。


疫情还催生出许多段子,就比如这个:


老板说延迟复工到2月9日;

老板说延迟复工道2月15日;

老板说不用回来了,公司解散了。


调侃的段子也许会变成事实。某网友在家等待复工消息时,忽然收到通知公司倒闭了。


一场疫情,让“副业刚需”又成为了流行词


新潮传媒更是在复工首日,大大方方官宣裁员500人,降低高管20%薪水。


当这样的“无妄之灾”降临到头上时,我们能做什么?


02


这就要说到一个流行词了,“副业刚需”。


副业也即是主业之外的利润来源,为什么能对等上刚需呢?


网友解释称:“搞副业是一个成年人该有的觉悟,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有Plan B。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跟你一起上班的同事,副业是你工资多少倍。”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前身份是一名电厂工作人员,为了实现从小的文学梦,工作之余的他笔耕不辍,终于创作出以《三体》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名利双收。


一场疫情,让“副业刚需”又成为了流行词


当第一批90后步入30岁大关,一夜暴富仍是他们的共同渴望,但现实却是心怀焦虑继续上班。拿着几千块的工资,却背负着上有老下有小还有房贷车贷的压力。


在当下时代,靠单一的劳动模式来维持生活,很难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就像这次疫情为我们抛出的一个问题:假如失业了,你耗得起多久?


大多数人仍被各种支出项困扰,他们畏惧失业。


03


建立一定的风险抵御机制,确实是精明的做法。这是否代表着我们要立刻开始寻找第二途径?


小e认为是要建立在几个前提之前:


其一,你的主业前景如何。

其二,你规划的副业,你专业度如何。

其三,你是否有这个耐心和成本,来支持副业发展。


如果这些问题你都能得出答案,那么该不该做副业,你就有答案了。因为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当他想要走两条路时,势必重心就会发生偏移。强者,找到平衡;弱者,顾此失彼。


一场疫情,让“副业刚需”又成为了流行词


没有成功是得来不费工夫。


这次疫情中,许多老师笑称自己活成了主播,还开始感叹原来拍摄一段vlog这么辛苦。看似只是几分钟视频,背后却是调试设备、不断打光,面对镜头时一个表情一个错字都能影响作品效果。


再拿看似门槛低的自媒体来说,任何一篇爆款文章背后,都少不了精心选题、从十个百个标题中挑选其一、对文章每一句话字斟句酌……


我们可以明确的是:无论主业副业,空手套白狼都是不可能的。


因此你不必感到太焦虑,在拥有主业的时候,认真把主业做到完美。同时珍惜和培养兴趣爱好,多一点琢磨心思,因为当风险来临,这也许就是你的最大底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