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40了,工作上不願做動腦的事,只想按部就班,心態對不對?

時間留給了我們什麼


當然不對,任何人都知道不對,可大多數人都在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這種按部就班的工作模式。也包括我在內。

以我為例,年近40歲,生活工作趨於穩定,在工作中明顯缺少了“不待揚鞭奮自蹄”的開拓進取精神,總覺得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足矣!其實自己內心很明晰,人生一世草木一秋,這樣混沌度日真的沒有意義,也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其實這種看似釋然的狀態,只是為了給實則懶散的行為找一個自我解嘲的心理安慰罷了;當今快節奏的生活,各個工作崗位已經逐漸形成以能力論英雄的模式,不論年齡大小,不更加努力最終只能淪為寄生蟲,捫心自問尊嚴何在?自以為是眾人皆醉我獨醒,實際上只是在快速消耗年輕時自己打拼下來的資本,隨著時間推移,定會被逐漸邊緣化,到那時在想努力恐怕真的力不從心、時不待我了。

四十歲,正是人生上行的黃金年齡,也是事業最後一搏的起點,在不給自己壓力、在不拼搏進取,真的就把遺憾留到退休時慢慢回味了。人生最長不過百年,每個年齡段都有這個時段該盡的責任和該做的事,釋然、淡然、安享是65歲以後該有的狀態,用實際行動拼一下吧,給自己的家人做個榜樣、給自己的人生一個交待、給自己的晚年留下美好回憶。

改變從現在開始!發文共勉!


韌道容


說實話,我也接近40了,但是我的心態恰恰跟你相反。我總是不認老、不服輸的心態,天天老想著去更幹更多的事情,特別是動腦筋的事情。

既然我看到了這個問題,剛好與我現在所處的思想狀態相反,所以我就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為什麼會擁有這樣的心態!

首先,我擁有我人生最大的目標,也就是夢想,還在實現的路上!

  • 回想青少年時代,我在學校上學期間,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我就樹立了自己的人生理想,至今仍為變動過。

  • 我從學校就開始,盡到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用功讀書,紮實學好知識技能,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我每一個科目,我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比身邊的同學都好。

  • 當然,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我不可能永遠第一,但是我有永遠爭第一的心態,永不服輸的心態。

  • 至今,我仍保持著這樣的昂揚鬥志。

  • 學校很公平,很單純,只要夠努力,付出了基本上都會有好成績的!

  • 但是在社會上混,變數是在太多,要想在事業上有所成功,努力奮鬥是基礎,但是也要運氣這個風口,兩者偶遇交叉,你成功的機會就在交叉點那一刻了。

  • 一旦只有一個因素存在,都會很難取得成功的。無數的大咖已經驗證過,包括造錘子的老羅等牛人,他們都有實力,就是欠缺機會。

  • 所以,就算我是一個接近40的中年人,但是我仍保持著“永爭第一”的戰鬥心態,我是不會放棄我自己的人生理想,我一直在等待機會,我一直儲備,一直在謀劃,等待屬於自己的風口出現。

其次,活到老學到老,永不服輸!

  • 人是要不斷進步的。況且作為一箇中年人,房貸、車貸、小孩讀書學雜費、父母生活費、妻子保養費等等,一大堆生活開支,在等著我這個中年人供給,我不努力,誰可以替代我去掙錢養家餬口呢?

  • 所以,我一直告訴自己,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提高自己,不能被職場淘汰,不能被老闆辭退。否則,我就是一個人生失敗者。

  • 在這種情況下,我一直在思考,有什麼方法可以提升自己的技能,可以讓自己不斷進步。

  • 如果我們身邊還有大咖存在,可以找他們做自己的人生導師,向這些牛人學習。

  • 如果沒有,可以找自己的領導、老闆,可以向他們學習,學習他們做得好的地方。當然,我們都清楚,這些學習,都是間接的,有些東西不用我說得那麼明白!

  • 我們還可以向身邊的朋友學習,向技能培訓機構學習,向網絡去尋找學習資源等等。如果公司還提供培訓資源,我們當然也可以積極參與公司的培訓活動。

第三、年紀愈大,體力越跟不上,這時“吃腦”才能體現中老年人的價值。

俗話說: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為何叫“老不讀三國”?不就是因為年紀大了,深諳世故,洞悉職場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嗎?

這就是年紀大的人的價值所在,靠腦力,靠智謀吃飯。不可能一把歲數了,還去跟小年輕搶體力活吧?這時候,還有資本去搶體力活嗎?

所以,40歲就開始不想動腦,這是開始斷自己的後路啊!

我們熟知的很多職場牛人大咖,都是在40歲以後,才走向自己的人生巔峰的!

例如:柳傳志40歲,宗慶後42歲,任正非43歲,這些人都是在40後才開始自己的人生輝煌時刻。

我們雖然不一定能取得他們那樣的成就,但是,只要我們不放棄,一直堅持和努力,我們也會有實現我們夢想的那一天的!


以上是我個人心得分享,希望對各位朋友有參考價值,謝謝!


讀梳人


我現在也是這種心態,可是我接納自己的這種狀態,不覺得有什麼不好。

靜下心來回想起自己十幾年的工作經歷,剛畢業時激情慢慢,對什麼都好奇,什麼都想學想幹,幹了兩年就覺得沒勁,每天都不想上班,後來就自我調節,如果我滿足這種狀態,過得開心那就可以。如果自己不開心,想換工作,那我的目標是什麼,我現在能否換個好工作?換個好工作我需要積累什麼經驗?有了想法,理好了思路反倒有幹勁了。但是這種狀態每隔兩年就會來一次。現在我對這種狀態一點也不焦慮了,人生有波峰就有波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舒適區,沒有對錯,只有選擇,只要自己過得舒適就可以,如果你覺得這種狀態讓你痛苦,你自然會做出改變,生活靠你自己平衡的。


2020櫻桃紅


這種心態肯定是不對的

大部分優秀的人,那些企業大佬,40歲以後,也才開始發展起步啊!

  1. 馬雲,35歲才在當時成立名不見經傳的阿里巴巴。

  2. 柳傳志,40歲這年他辭職下海,在北京中關村中科院計算所不到20平米的小平房內創辦了北京計算機新技術發展公司,也就是聯想集團的前身

  3. 宗慶後,在42歲之前只是杭州市上城區校辦企業經銷部的一個經理,收入微薄,十五年才拿了將近5000元的工資。直到42歲才東拼西湊借了14萬開始創業,後來都知道了,娃哈哈集團。

  4. 任正非,據說任正非當年創立華為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當時他已經是43歲了。

心態決定一切

現在大家上網方便了,經常會看到那些網絡裡,斷章取義的評論。

例如:如果40歲之前你還沒有如何如何,那就一切都來不及了;35歲之前要做好的某些準備,要不就沒有希望了。


這類毒雞湯就像一個大坑,深深的大坑,掉進去,就很難出來。其實,越是成功的人士,越是無暇去看這些碎片化的信息和無聊的評論,沒有任何借鑑意義。管他是少年得志、還是大器晚成,奮鬥就是了。

結尾

希望更多的年近40的朋友,不要按部就班,人生真正的精彩,才剛剛開始。


職場慢學堂


首先,這個前提就是有問題的。“馬上40了”是工作上不願做動腦的事,只想按部就班的原因嗎?

肯定不是,有這種心態的人,哪怕20剛出頭,估計幹起活來也會眼高手低,避重就輕。

而踏實肯幹的人,哪怕50,對待工作仍會兢兢業業。

人到40,生活上、工作上難免都會經歷一些事情,有不公、有委屈,可能幾次與機會擦肩而過,但這都不應該成為消極的理由。因為這些事情每個人都會經歷,在你看來那個比你成功的人,他肯定遭遇過比你更大的不公,承受過比你更大的委屈,也有過比你更多的嘗試。

這個世界是不公平的,但又是最公平的。很多事情,短期看來很不公,但放到時間的長河中,就很公平。急功近利的心態最要不得。我們20多歲參加工作,60歲退休,40歲,投入到工作中的時間才剛剛不到一半,就灰心喪氣了,也未免太早了點。

所以不要悲觀了,40歲還太年輕。

柳傳志40歲才辭職下海,創辦聯想集團。

宗慶後42歲才東拼西湊借了14萬開始創業,最終打造娃哈哈集團。

任正非43歲才創立華為。

齊白石老先生,到了66歲高齡,因徐悲鴻力挺,畫作才被世人認可,終成一代大師。

所以才40歲而已,美好的生活才剛剛開始。著啥急,何至於就灰心喪氣了!

泉城小妮的生活隨筆


這世上,有天賦的侷限,有命運的束縛,這世上,有很多我們做不到的事。可是,我們可以試試不用能力問題做緣由、逃避的藉口。你若不去 push,你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可以走多遠呢。

一邊是社會經濟的層層壓力;一邊是技術爆炸,迭代飛速,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灘上。

而在每一個時代,每一個階層,都有人在選擇盡力成為最好的自己。

正如達利歐在《原則》中所寫:

沒有什麼比明白現實世界如何運作,並且如何應對它更重要的事。而你在這個過程中的心態,決定了所有的差別。

態度是衡量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重要標準,一個人的潛力來自於三個方面,知識、技能和態度。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個人的態度十分重要。

人對於工作的態度可分為“差事、職業和事業”三種。如果你將工作只看做一份賺錢的差事,那你對於工作的態度可能會比較消極。但如果你將工作看作一份實現自我的事業,工作就會變得容易多了。

一個正常人應該怎麼做才能活得好?弗洛伊德的回答是:愛與工作。

工作態度決定工作成績,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用心進取。我們不能保證你具有了某種態度就必須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們都有著一些相同的工作態度。

在企業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持有自我的工作態度。有的人勤勉進取,工作忙碌、熱情,精神抖擻,用心樂觀,永爭第一,總是用心的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是在受到挫折的狀況下也是如此。

有的悠閒自在,得過且過,從來都是按時上下班,按部就班,職責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的事情更不會主動去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有的牢騷滿腹,永遠悲觀失望,總是在抱怨他人與環境,認為自我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環境造成的,常常自我設限,使自我的無限潛能無法發揮,整天生活在負面情緒當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

一位偉人曾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你的態度如何,在必須程度上已決定你是失敗還是成功。要改變現狀、克服困難,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態度,沒有正確的態度,這一切就無從談起。

“博家軍學習在行動“之週一晨讀一文:《80%的能力問題,都是態度問題》。今天,對於#態度#這個話題,在博志成內部展開了火爆討論。對個人及企業有哪些啟發?大家各抒己見,觀點精彩紛呈。下面是小博君【精心】挑選出來的呦~

@劉向媛

態度會改變你的行為。經常會聽見別人說端正態度,端正的是什麼,是對選擇的慎重,對一件事情的用心程度,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細節。我們做一件事情不僅僅只是停留在做完的基礎上,還應該想方設法把它做好,深究其中的意義以及方法。前一陣很流行“匠人”文化,從頂尖品牌的設計師,到故宮文物的修復師,對於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無不讓人歎服,所以憑藉著鑽研的態度他們能夠創造出來的已經不是成品而是造詣。

@牛亮

謠言止於智者,懶惰羞於勤者。生活、工作都一樣,就像一碗炒飯。能做好一碗炒飯,任何人都能輕鬆做到,網上很多資料、人生很多積累、所見處處皆是,但能真正有特色、不世出,可能要集個人畢生所學、所悟,還要在每一次炒飯過程中更精進的態度與努力。大抵世事皆是如此,真正牽引你鑽研下去的,是因為你有了專業的知識、眼光和感受力,你知道那些細微的差別,你洞察得到自己的問題,你要想方設法地去解決這些問題。說白了,幹一件事情的核心動力,不是你喜歡,而是你對現狀不滿。

我們這一行,有一個詞,叫“神聖的不滿”。這才是所有我們這些手藝人往前不斷精進的根本原因。

@陳景森

態度,能決定自己的方向,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 也正如達利歐在一篇文中所寫:“沒有什麼比「明白現實世界如何運作」並且「如何應對它」更重要的事了。而你在這個過程中的心態,決定了所有的差別。”

@李建成

態度是衡量一個人能否獲得成功的重要標準,一個人的潛力來自於三個方面,知識、技能和態度。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個人的態度十分重要。

工作態度決定工作成績,一個人的態度直接決定了他的行為,決定了他對待工作是盡心盡力還是敷衍了事,是安於現狀還是用心進取。我們不能保證你具有了某種態度就必須能成功,但是成功的人們都有著一些相同的工作態度。

在企業之中,我們每個人都持有自我的工作態度。有的人勤勉進取,工作忙碌、熱情,精神抖擻,用心樂觀,永爭第一,總是用心的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即使是在受到挫折的狀況下也是如此。

有的悠閒自在,得過且過,從來都是按時上下班,按部就班,職責之外的事情一概不理,分外的事情更不會主動去做,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有的牢騷滿腹,永遠悲觀失望,總是在抱怨他人與環境,認為自我所有的不如意,都是由環境造成的,常常自我設限,使自我的無限潛能無法發揮,整天生活在負面情緒當中,完全享受不到工作的樂趣。

一位偉人曾說過:“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你的態度如何,在必須程度上已決定你是失敗還是成功。要改變現狀、克服困難,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端正態度,沒有正確的態度,這一切就無從談起。

@彭楠

心之所向,步履所往,心之所向,行之所至,態度使然。

@馬朔

平凡人做平凡事,平凡事裡也有大智慧。尤其是遇到挫折的時候,有時候就差最後努力那麼一下,但往往很多人就在這個時候放棄了,這也是為什麼聰明人很多,成功的人卻很少。工作裡看的不是過程,而是結果,沒有對待工作嚴謹的態度,不會有太高的成就,不求做匠人,但求具匠心。

@侯翠

任何事情都要認真對待,不要去敷衍,不要遇事就牢騷抱怨,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要懂得欣賞別人的優點,找出自己的缺點。態度決定一切,要以人為師,以事為師,永遠是成長最快、最堅實的一種方式。

@邢晨蒙

決定我們工作是否出色的內在驅動因素,往往不是工作能力,而是工作態度。因此,我們要對工作有敬畏之心,工匠精神,把自己的工作當成一件藝術品去細心的雕琢。

@吳鑫秀

要想解決好工作中的問題,態度很重要,時刻保有空杯心態,把接到的每個新任務都盡職盡責完成,儘自己的全力,想各種各樣的辦法,完美解決,並且要時刻不忘初心,以匠人精神去要求自己,始終如一。

除了匠人精神,有大局觀也很重要。最近項目調研,看到客戶建造的別墅精益求精,並請了千萬設計師打造樣板房,整個項目一見即被深深的驚豔,為項目的匠心感慨,但站在公司整體的角度卻發現,整個項目並不需要打造品牌,投入巨大並不利於整個公司的收益。

好的態度是要的,但一味沿著匠人精神的指引埋頭趕路未必就能最好的解決工作中的問題,有大局觀,明白做到幾分的“完美”及時收手,也是正確態度的一種體現。

@韓忠玉

雖然能力各有不同,但是80%的能力決定於態度。沒有一個嚴謹細實、端正進取、善於總結、勇於攀登、不懼困難的工作態度,在任何崗位上將少有所獲,也不會給個人、單位或公司創造價值和榮譽。態度決定一切。每位成功人士各有不同的成功軌跡,但是每位好像都有一種不服輸、永克萬難、堅韌的工作態度和秉性。我們仰望的同時,貴在低頭埋頭實幹,才能成就個人和集體、共創佳績。

@伊慧

時間是公平的,心在哪,時間在哪,行動在哪,收穫就在哪

@劉爽

一部電影中的一句話:“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都不知道會得到什麼”,我們在生活中、工作中都能碰到各式各樣的問題,參加工作工作是我們很舒適我們是否就應該放鬆?同樣生活很安逸是否我們就沒有危機感?能力能看出一個人的強與弱,然而態度卻能決定一個人。文章中有說道:任何自我精進都是一點一滴達成的,而不是一步到位達成的,能力都是一點一滴積累出來的,想要積累那就要一個好的態度,碰到任何的問題和困難都不忘初心,堅定方向這樣才能走的更遠。也許生活不會告訴我們能得到什麼,但是好的態度卻能給生活一個好的結果

@王翠雲

態度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邊界,推到多遠。有態度的人,雷達開著,有態度的人,擅長自學,有態度的人,盡力而為,有態度的人,細水長流,有態度的人,保持正念。你在做每一件事的這個過程中的態度,決定了所有的差別。

@賈文婷

馬雲曾說,他堅信一個信念:態度比能力重要。你過去的態度,決定了你現在的能力。你現在的態度,決定了你未來的能力。有態度的人他的雷達始終是開著的,他會非常關注前沿趨勢、琢磨前車之鑑和前人經驗,會GET到更優更有效的解決方法。我們怎樣對待生活,生活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別人,別人就怎樣對待我們;我們怎樣對待工作,工作就怎樣對待我們。“一個人可以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很遠”,我們應該拿出對同事的信任態度,拿出對工作的積極態度,拿出對客戶的耐心態度,拿出對老闆的承諾態度,事情就成功了大半。

@梁鈺

過去的態度,決定了現在的能力;現在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的能力。很多時候我們不是做不好某些事,只是不願意去做,調整我們的心態,盡力做好每一件事

@霍小會

稻盛和夫曾說過:要想度過一個充實的人生,只有兩種選擇。一種是“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另一種是“讓自己喜歡上工作”。

若沒有那種上來就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的好運氣,那便試著讓自己先去喜歡上手頭的工作。

能把不喜歡的工作做好,才是一種高級的修行,這一路能賜予你的,何止是更好的機會,更是過好任何一種人生的能力。

過去的態度,決定了現在的能力;現在的態度,決定了未來的能力。因為態度就是,你想把自己能力的邊界,推到多遠。

@鄭雯

為何你會對你感興趣的事情如此上心,並願意為此花費你的時間和精力,那是因為你願意。所以你會收穫果實。如果我們在對待工作上也能拿出這樣的幹勁和態度來,肯定不僅僅是現有的成績。一樣的都是付出時間,為何不做的漂亮一點,調整好心態,做一個有心的人。

@薛皓元

態度決定了我們的生活方向,每天堅持不懈是一種,碌碌無為是一種,我們對待事物都有不同是態度。工作是我們一天中最重要的環節,我們對待工作是什麼樣的態度就是什麼樣的回報,付出和回報是成比的。能力不分先天后天,只取決於我們是對待生活的態度

@鄒小娟

態度是心靈的衣服,得體的個人包裝可以讓你自信心倍增,得體的態度是從根本上開啟信心的金鑰匙。

態度是你表達能力的無形利劍。沒有人希望持續生活在“戰鬥或逃亡”的焦慮中,但消極的態度恰恰會給你帶來恐懼、短見和焦慮

擁有真正積極的態度讓你覺得生活充滿了各種可能性,讓你覺得呈現自己和學習新的技能是自然的事了

@於潁

"態度決定高度,細節決定成敗"這是美國羅曼·文森特·皮爾的一句名言,態度決定了做事情的認真程度,當遇到問題或者出現錯誤的時候,要先從自己找原因,看到表象背後的實質性問題,在針對性解決,而不是把問題歸結到自身以外的其他因素上。

@餘升慧

面對生活,有人積極熱情,有人消極冷淡;面對失敗,有人一笑視之,有人愁容滿面;面對人生,有人信心百倍,有人垂頭喪氣。人與人之間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別,但不同的態度卻造成了巨大的差異。可見,不同的態度可以決定出你事情不同的結果,讓我們寫下不同的人生。

@梁丹

看過這篇文章,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有心。

有心是什麼?是在做事過程中不斷思考,不斷優化,不斷去結合工作的經驗去改變現有的工作模式,用行動去將彎彎曲曲的路去給“掰”直了。

人多贊同“努力”會讓自己成長,但是忽略了,“有心”的努力才會讓自己成長,機械化不動腦的努力只是瞎努力而已。我們曾經聽過很多次的抱怨:為什麼我這麼努力了,還是沒有成果,彷彿聽起來很可憐的樣子,但是我想說,沒用心的努力,不配稱之為努力,只是原地旋轉;而加入了用心的努力,才可稱之為真正的努力,才能讓自己真正實現螺旋式上升。如同文中舉的例子中得到的啟示一樣:這些看起來非常勤奮的員工實際上非常懶惰,他們寧可每天打電話到嗓子冒煙,也不願意停下來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

企業中,身為企業創立者或是經營者都清楚,現代企業最重要的事,就是靠全體員工一起來為企業的生存、發展打拼,沒有一家企業的領導人敢說,“靠我一人足矣”。

在什麼樣的企業工作可以稱之為“好”,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心性”。一個人如果能夠把“心”的方向認定了、不再埋怨自己在小或差的企業工作,改變了心態,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絕大部分的人都會有所成就。


遠源流暢


古語講四十而不惑,這個問題對於一個年近40的人來說不應該問的。工作上不喜歡動腦筋反應出一種生活狀態和思維狀態,消極怠惰,心態悲觀。

這種狀態源於人對未知事物的恐懼心裡,害怕挫敗,牴觸新鮮事物。

其實大多數人都是這個狀態,只是有的嚴重,有的不明顯罷了,所以大部分的人都是平平庸庸的度過一生。按網絡上流行的二八定律,80%的人都是這種狀態,你也不必過份愧疚。但是總有少數人是不同的,他們成了各個領域的精英和領導人物。

大自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學說也是極有道理的,只要不是過份的隨遇而安,不思進取就是沒有問題的,畢竟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人,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


蛋炒飯申


顯然,按部就班,不願意動腦子的思維是不對的。

無論你現在的經濟條件好與不好,生活安逸不安逸,按部就班,不動腦子都是不可取的。

1、你如何應對以後的危機

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熟,按部就班的工作勢必很快會被取代;

全球經濟下行,公司倒閉潮,裁員潮的到來,你如何保證自己不會遇到!

2、你可能會更容易得老年痴呆

眾所周知,多用腦會在很大程度降低老年痴呆的概率。

3、作為父母你如何積極影響孩子

我不認為父母經濟狀況會對孩子有多大的影響,但是我確定的是父母良好的習慣會對孩子今後的發展有莫大的影響。即使你自己不想有發展,那你希望你的孩子有發展嗎?

40歲也來的急,良好的人生狀態不應該是按部就班和不動腦子。


職場小中年


還沒有四十歲真是人最好的時候,正是精力充沛,社會經驗豐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有一定成就功底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正是奮發圖強,人生的成就更強一層樓的時候。很多創業的大佬都是四十多以後才開始的,所以現在一定要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面對人生面對生活,只有這樣人生才更有意義更有樂趣。


雄哥說電影


40歲還想按部就班?請問您對現在的自己的崗位,自己的收入滿意嗎?你的老婆孩子對你的現狀滿意嘛?你的父母對你現在的狀態引以為傲嗎?

如果有兩項以上不滿意,對不起您對自己的要求不能太低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活的輕鬆自在,呆在自己的舒適區不出來,就是你說的按部就班,但是有多少人能實現呢?

生活很現實,只要你願意對愛你的人負責人,讓他們過的更好,你就不能安於現狀,這才是對生命的尊重。

人只有不斷的進步.不斷的努力,成為世界能幫到別人,有價值的人,才能擁有更多的朋友,才能成為孩子崇拜的偶像,才能成為父母的驕傲,當然也能帶給家人更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