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社的战疫“守夜人”:深夜坚守,携手战斗

株洲日报社的战疫“守夜人”:深夜坚守,携手战斗

2月18日晚9点,在株洲日报A座321室,株洲日报编辑曾彦予在电脑前编辑当晚的版面。(株洲日报记者 谭浩瀚 摄)

株洲日报社的战疫“守夜人”:深夜坚守,携手战斗

2月18日晚10点,在株洲新闻网302室,窗外万家灯火,编辑张哲正进行多屏操作,对战疫信息进行着推送更新。(株洲日报记者 谭浩瀚 摄)

株洲日报社的战疫“守夜人”:深夜坚守,携手战斗

2月18日晚上11点,在株洲晚报219室,版面编辑各司其职地忙碌着,李曙光将做好的版式打印出来,准备送出大样。(株洲日报记者 谭浩瀚 摄)

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新春。当医护人员向战“疫”一线逆行,当环卫工、快递员等劳动者在城市坚守,新闻战线也有一群人,在幕后坚持战斗。

城市空旷,楼栋冷清,他们钉在格子间,敲击键盘、编发推送,见证着株洲战“疫”的十二时辰,传递出一条条滚烫的战“疫”信息。

1月26日到2月19日,株洲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及社会合作平台共发布文、图、音、视作品11219篇(条),总阅读量(播放量)超1亿1千万。

响应号召回岗“打硬仗”

——他们是引导舆论、汇聚能量的勇士

“从今天起,正常报题。编辑出版电子报。”1月26日上午11点,农历正月初二,株洲日报社总编辑颜青春带头取消休假,统筹调度抗疫宣传的采编工作。

随着报社宣传引导应急响应机制启动,统一的全媒体采编指挥中心迅速成立,设置大采访中心及日报、晚报和新媒体三个编辑中心,正月初三起,《株洲日报》《株洲晚报》出版电子报。

往年春节,《株洲日报》《株洲晚报》休刊7天,编辑们都会回家过节,享受团聚的喜庆。而今年,集结号一吹,大家迅速返岗。

日报编辑曾彦予取消聚会,从长沙返回了株洲。14年的新闻从业经验告诉她,“此时回岗投入战斗,是新闻人应尽的职责。”正月初二晚,她戴上口罩,出现在办公室的电脑前,主编日报头版。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曾彦予及时跟进并整合新华社、央视等国内主流媒体的疫情报道。当晚10点20分,她与记者沟通待发稿件,了解写稿进展。凌晨1点多,版面敲定,《国新办发布会:精准施策 决战疫情防控关键期》《株洲市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黄冈挺住!株洲医疗援军到了》等重要稿件,都在头版编发。

“网络信息纷杂,非常时期,主流媒体彰显思想、引导舆论、汇聚正能量的声音,尤为珍贵。”曾彦予说。

晚报的编辑李曙光、邱峰,也是听到号召立即返岗。返岗前,他们都要放下怀里的孩子,在家待2天就回去上班,小家伙们舍不得,都有些哭闹。

把孩子安抚好,李曙光迅速回到岗位,投入紧张的编辑工作。他也是一名新闻“老兵”,从业18年,经历过2003年的“非典”,对非常时期的新闻编发有经验。在他看来,传达中央、省、市各级的最新决策部署,回应市民关切,是编发稿件的首要原则。因此,他时时刷新着国家主流媒体的新闻,及时撤换稿件,发布最新信息。

“这是一场硬仗。”李曙光说,身边的同事,大家都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回应市民关切,展示株洲战“疫”风貌

——他们是传信息、树形象的斗士

“移动优先、视觉优先。”大疫当前,株洲日报社优化采编流程,建立全媒体采编QQ群、微信群和防疫专题稿库,记者集中报题,编辑定点取稿,立体式全媒体传播,对内强化舆论引领,向外树立株洲抗疫形象。

办公桌上,一箱泡面,电脑、平板、手机齐上阵,这是报社新媒体编辑张哲战“疫”期间的“粮草”与“兵器”。

正月初三,张哲取消休假,以及家里安排的相亲,回到战“疫”前线,多次坚守岗位到凌晨1点之后。值班期间,他和同事要负责“掌上株洲”“株洲新闻网”“株洲网”多个平台的新闻编发、推送与分类。

抢时效是张哲的“本能”。2月1日,他了解到我市首度公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曾逗留过的小区、场所。第一时间反馈给值班主任,值班主任让他先核实,在市卫健委官网确认后,他迅速将消息编发。“这条消息是我们报社新媒体率先发布的,成了当天的爆点,多个平台点击量累计达100多万人次。”张哲说。

抢发看速度,外宣重品质。报社特稿联络部的孙晓静,负责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客户端、今日头条等大号平台上推送株洲报道,战“疫”期间,她每天都要与部门主任随时沟通,精选重点稿件向外推、向上推。

如何选取优质稿件?如何文、图、视频结合,达到最优传播效果?她深夜等待稿件审定,对接记者搜集图片、视频资料,最晚的一次编发忙到凌晨2点。正月初三返岗至今,孙晓静累计向大号平台推送报道300多条次,有9篇报道仅在人民日报客户端的阅读量便实现“10万+”,最高的突破30万,向外、向上讲述了株洲抗“疫”的好故事,展现了株洲战“疫”的好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