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打壓孩子的父母是什麼心理?

用戶5333496497966


從心理上講,誇讚別人常常是有意識的,而貶損他人往往是下意識的。媽媽爸爸動不動就喜歡打壓孩子也有些類似,具體常見幾種情況:

1、想用激將法,本意是想要激勵孩子,但多會適得其反,尤其過多過度打壓批評,會讓孩子懷疑甚至否定自己,進而導致自暴自棄。

2、恨鐵不成鋼,與“激將法”表面有些相似但實質卻有不同,這時候打壓的目的主要不是為了變相激勵孩子努力,而更多是表達和發洩不滿,結果通常都是小題大做、雪上加霜。



3、填補內心的無力感,這種情況的內心戲的主角已經不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己,因為沒能培養孩子如己所願或者僅僅本人在生活工作中的失敗感,便不自覺地找個出口——通過打壓“欺負”比自己更弱的人填補內心的無力和挫敗感,以求得暫時的虛假的心理平衡,而孩子恰恰倒黴地成了被隨意利用的對象。

想要改變這種狀況,最重要的是父母應想方設法讓陽光照進心裡面,提醒自己用積極的方式面對各種不如意。其實通過幫助和鼓勵孩子提高和進步,並且學會等待和讚賞,自己本人也會拾得信心,擁有積極的心態,當然這樣對孩子才是真正有益的。


馮國強老師談新早教


因為我自己的成長經歷就是這樣的,在我成長的路上,媽媽給的更多的就是打壓式教育,長大了說實話一直很自卑,可能在我媽媽的心裡就是覺得別人家的孩子好吧😊,現在我自己也當媽媽了,一直都很避免給自己的孩子灌輸這種思想,你不如誰誰誰,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多發展她的閃光點,給她足夠的自信,可能對她以後的成長更好點吧!


湯圓媽媽的幸福生活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施壓者施壓目的是會隨著過程而變化的

不知道你的父母對你是哪種打壓?

你在乎的應該無外乎幾點

1,父母控制你的生活,大部分父母或多或少都會去控制孩子生活的各個方面,有些父母做的太多,有些父母做的太少,在身為兒女的你眼中都會造成內心的傷害與不滿,繼而生出反抗情緒。

2,父母控制你的理想和你喜歡的工作,在中國,很多父母都會控制你的未來,打壓你的興趣,併為此苦思冥想,只因你的父母控制慾過強,而且跟你的理念毫不相符,他們認為他們的選擇是對你最好的,還有一種原因就是你自身不夠成熟,不夠努力,或者你沒有展示出自己的能力,致使於他們眼中你就是個孩子,那麼控制你的理想與工作也就理所應當。

3,控制你的零花錢,這個不多說了大部分人都明白。

看到這裡,我建議你:

想想父母是不是為了你,儘管他們在你眼中那樣迂腐,試著把不滿和逆反心理放下,帶著情緒的時候是做不出好的判斷的。

多去和父母溝通,多去談判,你們家不可能兩個人都是心硬的不行的,找一個人去打開突破口,解決這個問題。

想想父母平時對你的好,判斷他們這麼做的原因與初衷,我相信大部分家長都是為了自己孩子好,只是他們不懂得照顧孩子的意願。

多去提升自己,讓他們認可。

如果真的是他們或者某個人太過於強勢,試著去談心。



李美呂


寶媽是研究生學歷,不高也不低,在打壓孩子方面頗有心得。

孩子說,英國人說英語,美國人說美語。我說中國人是不是說中語啊?

我問孩子七大洲四大洋是什麼?南極洲、北極洲……我說洲是陸地的意思,北極都是冰川,哪有陸地啊?你上課老師應該講了啊。

………

類似這樣的對話,每天無數遍。漸漸的,發現自己怎麼這麼嫌棄孩子。孩子似乎也不願跟我有過多交集,生怕我用知識歧視她。

我分析了下自己的心態:

一、學歷高,希望孩子能繼承自己的學習能力。因為自己的學習能力較強,在孩子教育上,本著青出於藍勝於藍的想法,對孩子要求會格外嚴苛。不只高考,甚至中考競爭都越來越激烈,而考一所好學校何其重要,為了好學校,多少父母扎堆買學區房,學區房的房價只升不降。外部競爭環境逼迫父母做出更多的反應,給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壓的孩子沒有一絲喘氣的機會。而我也給孩子報了很多學習班、興趣班,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二、在打壓的過程中告訴孩子更多知識和技巧。第一步把想法強加給孩子,第二步把技能強加給孩子。典型的想法:我會的知識技能,孩子都要會。就是想讓孩子多懂點知識,當看到孩子說🇺🇸用美語,比起打壓更多的是孩子不去思考、常識性知識缺乏的痛心。

事實上,如此打壓副作用比較明顯。孩子吃飯的時候,我都會問孩子,碗口是什麼形狀?什麼是半徑、直徑、圓心角等?面積、體積的計算等等。現在導致孩子吃飯快,吃得少,就是怕多和我相處,開口三句不到,一定會問她什麼什麼寫了嗎?學了嗎?

最近改變了策略,少打壓,吃飯的時候聊聊美食,發現孩子喜歡做甜點,鼓勵孩子自己動手;嘗試和孩子共同觀看詩詞大學、讀書會等節目,也會共同觀看厲害了我的國、地球地理等電影,發現孩子看東西喜歡交流,各種為什麼,我都耐心解釋,絕對不像過去那樣對她打壓或者總是說你個你不知道嗎?多用你太棒了,這麼優秀,要加油哦(´-ω-`)。發現孩子表達能力其實很強。等等這類體會還有很多。我發現孩子愛和我說話,喜歡粘著我了。

看,比起打壓,心平氣和對待孩子,耐心解釋、生活中潛移默化影響她,才會讓孩子親近你,才能慢慢達成你心裡讓她比你更優秀的想法。一起加油吧(ง •̀_•́)ง像我一樣的父母們。



紅豆辣媽學堂


打壓孩子的父母,個人覺得與學歷有一定關係!不是絕對的,往往學歷高的父母,因為所處階層不同,他們感受到了學習改變命運的好處,所以對孩子學習的投入也很大和積極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身上,他們也願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如何做一個更優秀的父母!教育孩子這點上,高學歷的父母可能會控制自己的情緒,注重孩子的教育方式!

相對學歷低的父母,最主要一點,他們沒有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方式有錯誤!也沒有往這方面去思考!



熊二在西太湖


當孩子的新想法和父母發生衝突時,父母會覺得被挑戰,於是就會想去控制孩子,避免自己有一種失控感,或者有些父母覺得自己的孩子超越自己,反而會有一種羞恥感。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父母會想打壓孩子,成為孩子的主導者,這有點類似公司裡強勢的上司一樣,而孩子的角色就是公司的員工,必須無條件地服從上司。

父母要做的是,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用心跟孩子交流。

我們需要蹲下來,蹲下來才能和孩子眼睛對視。在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中,最起碼的尊重是能在別人的眼睛裡看到自己的存在。

對孩子的所有感受,我們不判斷對與錯。很多時候,區分對與錯只是為了我們能夠更好地管理一些事情。

允許孩子去表達。當孩子有一些無傷大雅的想法時,我們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

發現孩子在某個知識點上已經超越我們的時候,我們要學會適當地“示弱”。

大人需要學會時時處處“蹲下來”和孩子對話,從孩子的視角看問題,剋制自己控制的慾望和行為,如此,方能真正做到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


小小思維家


這個跟父母的性格有關係。有的父母性格比較內斂。他們不善於表達自己,總覺得給你壓力才會讓你進步。有的父母可能文化程度比較低,不會說好話。事與願違,一句好話到嘴邊變成了打壓的話。總之,如果父母是愛你的就不必太在意,好好溝通。畢竟誰都喜歡鼓勵而不是打壓。


zxp730526


說到底還是想控制孩子,父母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這時父母的內心裡有一個“完美小孩”,他需要用這種方式來告訴自己孩子:“你不行。你得聽我的。”

其實,這是父母的一種自戀。這種自戀,實在是要不得,這種長期自戀造成的行為後果對孩子的傷害非常大!

大人需要能夠蹲下來,從孩子的角度來想一想,這樣能夠避免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影響。


後山寫手


父母總會有一種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希望自己的子女長大後能夠有更好的生活,下面分析一下父母的心理,這也是所有父母的心理吧。
第一:父母年輕時沒有優越的條件,受苦受累,文化程度不高,都希望子女長大後去城市生活,城市有更多的發展機會,所以父母對孩子在學習上嚴格要求。生活上要求獨立,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
第二:子女本身不聽話,淘氣,父母希望孩子以後少走彎路,所以對孩子嚴格要求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47ac35b8836a4900a7ead582793cfdcc\

淡泊明志寧寧


這個話題怎麼說,可能有一部分的家人都會覺得啊,我是大人,我的觀點就是正確的啊,小孩子不懂什麼就應該聽我們的。其實怎麼說,小孩他的思想是比較活躍的,我們小時候的成長經歷的話不像他們現在這麼豐富,所以說觀點肯定是不同的,其實我一般都喜歡鼓勵我小孩,把他腦海中的想法說出來,我覺得是對的,那我們大人就應該尊重他,認可他,如果說不對的我們可以講道理告訴他哪裡不對,或者說把你的觀點告訴他,其實我們都是可以慢慢的去跟他談,沒必要擺個大人的架子,因為他覺得你沒有聽他的意見,那我也就不會接受你的意見,也不會聽你的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