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法到这个地步有老师建议临魏碑或隶书,怎么样?

用户3367915413545


我的体会,我是自学的,经常看看人家的评论,会有很多领悟。写到一定时间看看还临不好,确实应该换种字体临习,对于用笔非常重要,有些疑惑也可能化解。自己感觉临不好,还是功夫不够深。附本人临习。




姑苏gxL


碑书,刀削斧劈见其力,粗朴厚重见其势,对书法作品张力与神质的培塑十分重要。不学碑书,可以得其灵巧,但终觉小气。我认为书法后来的拙朴厚重,灵感就是源自魏碑。题主所附的楷书临作,虽初具形态,只算无神质的空囊,笔画结构的技巧当然还可以再加强,但神质力感的匮乏已亟待丰满。

许多名家倡导学古人习古法,学习的对象并非仅仅只是二王、颜柳欧赵、米蔡苏黄的帖,还有就是要广泛汲取各体式之间的技法精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篆隶对于点画结构的空间布局具有特殊“疗效”,而魏碑则可以“专治”线条无力、结体无神的顽疾,这些方法都是很管用的,书法修行本就是不断突破不断扬弃的过程。

抱庸浅谈。插图为抱庸硬笔习作。


抱庸詩書


所以,你的老师的建议是对的,今天我

首先谈谈临摹字帖为什么会出现“刻板”的问题

临摹字帖的刻板是什么?表面上看工工整整漂漂亮亮的,实际上一览无余味同嚼蜡。


笔画看起来写的都挺对的,实际上根本不得欧阳询笔法要领。

刻板就是对笔法的简单化和抽象化,完全脱离字帖的精神实质,徒有一幅外表。

我们就以临摹撇画为主笔几个字来说吧。撇画是欧阳询字帖和所有字帖比较难写的一个主要笔画。


这个笔画的难点有两点:第一,起笔非常难写好。我们看欧阳询《九成宫》中的这个“夫”字,撇画的要点如下:

1.起笔就在方圆之间需要注意。

2.行笔是“外圆内方”的笔法

3.行笔的上半部分比较垂直

4.行笔从下半部分开始由垂直向弯度调整

5.收笔在“弹跳点”按笔出锋

第二,撇画尤其要注意从垂直向弯度的拐点,一定要选择恰当。不同的字,撇画的弯度选点是不一样的。初学书法要善于分析比较。

我们再看看欧阳询《九成宫》中“大”字的撇画,与“夫”字的撇画是基本一致的。


你写的这一页字带撇画的字比较多,没有一个是对的。最严重的是,每一个撇画的起笔都是一模一样的,这是完全没有细心观察字帖。

上面我们举例的“泰”、“夫”、“大”三个字的撇画,你可以仔细分析一下,起笔没有一个是一模一样的,这就是大师的,书法的细微精深之处,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特点。

如果一个书法家的笔画起笔都是一模一样的,那么,这个书法家肯定无法青史留名的。

临摹,对字帖的观察非常重要。虽然笔画的笔法结构是由起笔、行笔、收笔组成的。但是,不是每一个相同的笔画起笔、行笔、收笔也是相同的。

例如,上面举例的“夫”和“大”这两个字的撇画,起笔、行笔、收笔都不太一样,只是用笔方法是一样的。

所以,写字不能自己“套路”化,自己套路了,字就会写死板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吃透字帖的原因。

例如,“夫”和“大”这两个字的撇画写法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具体的笔势又不一样,因此,气势也就不一样了。


大字的撇画竖势较为垂直,夫字的竖势较为弯曲,大字的弯度较小有力,夫字的弯度较大舒展,这些特点都在起笔、行笔、收笔的变化中有清楚地体现。

我们学习书法,就应该找到变化的位置在什么地方。临摹的时候就会写出好的笔法了。

其次我谈谈你的老师建议临摹魏碑和隶书的问题

你的老师说的也没错,因为欧阳询的书法与隶书魏碑的关系非常密切。而且,欧阳询大师也是非常善于隶书的书法家,例如,唐太宗给昭陵六骏的题赞,就是欧阳询用隶书写的,然后刻在昭陵六骏墓碑上的。这是唐代很少的隶书书法。


那么,从现在开始学习隶书或者魏碑能不能改变你临摹字帖刻板的问题?

我的回答与你的老师相反:不能!

这是我们基于一个书法定理得出的结论。学习书法有一个不可逾越的定理,这就是,此帖不熟透,无帖可熟透。

意思就是,这一个字帖的缺陷不解决,换一个字帖学习,老毛病还是改不掉的。


  • 民国姚孟起临摹的《九成宫》

你的问题就是临摹字帖刻板,那么,你换字帖临摹隶书还是魏碑,照样也是刻板的,因为所有的字帖里的笔画,没有完全一样的写法。

所以,我的看法是,你不妨试试魏碑或者隶书也是可以的,多写不是错。而且学习书法,没有不走弯路的人。

在换帖学习的过程中,如果真正找到自己喜欢的字帖,学习的方法,还是要把笔画分析放在首位的。

但是,根本的问题如果仍然遗留在《九成宫》中。那就换帖也没有用。现在应该把对笔画的分析放在第一位。让每一个笔画都对,或者,你起码也要学会检查笔画如何写对的方法。

你的字也并非一无是处,我看了你的临摹,每一个字的重心都很稳,这是你的特点,希望继续保持优点,克服缺点,我想,你的进步还会有提高的空间。


千千千里马


书法写到这种程度,应该说书写者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但从书写的作品而言,现阶段还是处在初学者的层次和水平,因此对欧书的把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欧书的最大特点是“笔力刚劲,纤秾得中,腴润有致,点画工妙,意态精密,法度森严”。但从这件作品中不难看出,作品还缺乏灵动之气,看起来比较呆板,主要是行气不太贯通,结字缺少变化,更沒有体现欧字险劲的特点。当然,这些是需要学书者在长时期的临帖读帖和书法创作中去逐步体会和把握的。

老师的建议有其道理。但我觉得当前主要的问题尽管有笔力沉实不够的问题,但更突出的还是灵动不够和气息不畅的问题,这是主要矛盾。因此,建议选择些行书临写一段时间,再去临欧书,这样反复循环临习之后,会很自然地把行书灵动贯通的气息融入到作品之中,并收到好的效果。不妨试试。



勤耕


我也写写




管戈


练到你这个地步,点画结体也够到位,字也够漂亮的了。

为什么还有老师建议你临魏碑或隶书呢?

我不揣冒昧,来揣测一下。

练字的目的,不是点画结体行气章法和墨法,这一切都仅是手段。

练字的目的,更不是让不懂书法的人赞叹你的字漂亮。

为什么这样说?

写字的最高境界,是表达文化和情感以及艺术个性。就像我一个书法界的朋友说的——他和贾平凹是朋友——“书法拼到底是拼文化”。

文化不是文凭。

西安碑林里一块半截残砖上《阿娘墓志》的作者,整砖都买不起一块,显然没有文凭,但那残砖上的字文化水平太高。

你老师为什么不让你止步也不让你继续临欧字?

首先,学某人特别像是不能称为书法艺术的。

皮毛与表象当然更不是所学字的精髓。

你的字笔法到家,字里行间还透露着灵气与一丝得意。

但是,真的吃透了欧字了没有呢?

最明显的,欧字可没有那种得意劲。

所以你老师叫你临魏碑。

魏碑什么特点?

愚以为朴拙,将美藏得很深。

绝对不是像你一样一美就巴不得别人全部看到,以致于什么都摆在表面,没有嚼头。

又为什么叫你临隶书?

愚以为隶书是欧字的源头。

临隶书可以让临欧字临得更厚重,有来头。

因此我还认为临颜字也应该同时临篆字,才能成功。

“临《九成宫》,十有九个不成功”,这是书法界的行话。为什么这样说?愚以为练欧字很容易学到皮毛,从此沾沾自喜。再一点,写来写去不知道欧字的来路。

“要人喜欢易,要人不喜欢难”,“书贵难”,学书法是一辈子的事,千万不要沾沾自喜。

也许有人认为我迂腐。

可是我随时批评一个人“写油了”,“写甜了”,“写装了”,他现在居然加入了中国书协。

当然,不是我的功劳,但我说什么他都服气,他写字叫我去看,我不说缺点而说优点他就要生气。

总之,真要追求书法,听你老师的,不要光走平路,往艺术的深山里去吧。


大悔忆智冰


我个人觉得;先写的像,这是基本功,基本能力。其包括:用笔,点画的质量,结构的准确上,气息方面,这通常称为"实临"。然而现在你的“字”在笔画,结构方面确实不错。

▲欧阳询行书《千字文》

我个人建议你从现在的“实临”基础上转变为“意临”;至于有的老师建议临魏碑和隶书我觉得各有各的观点看法,在此不过于评论。

▲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

而从"实临"到"意临\

艺术传播者


我学欧楷1个月


洗砚池边树


个人觉得吧,可以开始练习行书或者隶书。当然主要还是看你学习书法的目的事什么。如果只是当成爱好。练什么都无所谓。只要能写。自己开心就好。想学什么就学什么。

如果想走的更远。就必须要打开自己视野。行书,选定一家深入进去。进而临习多家。

可以米芾。二王。赵体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书法本是门路多样。不必一家死守。

发点自己临的米芾。






婷瑞书法


从所附作品看,楷书学到这个水平确实难得,是下了不少功夫的。但细细品味一番,问题仍然不少。点画和结构方面不算精到,也不够精熟,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入的临摹学习,如果作品是背临而不是对临,在此基础上兼及其他,也未尝不可。 所附作品显然是欧阳询的楷书,虽然略显厚度不足。我们知道欧阳询的楷书取法之源,确实与魏碑和隶书有关系,如浮鹅钩的出钩部分。在如欧阳询楷书的方笔点画,都与魏碑有关。学习一些魏碑书法和隶书作品对于深度理解欧阳询楷书是有帮助的。

不过以翰墨书道的理解,作者仍然需要在进一步深入欧阳询的精髓,从精准精到入手,求精见韵为,精通一家之后再由此上下追溯。

或许不一定正确,以上建议。因为毕竟只是一纸所发之见。是否确实足以转益多师,需要作者更多的学习书法的情况。

学习书法一般可靠的程序,多是精通一家,然后遍阅百家。但这个精通一家只是泛泛而言,而且对于精通一家的标准也是很难去量化的。即便是遍阅百家有仍然需要有所选择,不能鼻子眉毛一把抓。所以既然是老师所言,按照老师指导,应该不会太差。比如卢中南同样遇到类似的问题。在没有习欧阳询的楷书之前,卢中南参加国展的作品就是魏碑,就是因为欧阳中石的建议,卢中南才开始深入学习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的,所不同的是卢中南的魏碑书法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之后才转益多师的。对这个问题不绝对化用于我们自己对书法的学习过程中。

建议还是精通一家为上。确实能够做到精通一家了,转益多师是必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