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怪相,小麦旱而不浇,几种原因造成?

杜申旗


粮贱伤农,毫不客气的说,小麦价格的便宜,打消了很多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于是荒芜耕地、或者是播种之后,靠天吃饭任期生长就成了一种经常出现的现象,这在过去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老话常常说民以食为天,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可是现在种地的收入微不足道,挣钱的门路多了,农民对于种地也就有些麻木了。

按照小麦每亩地1000斤产量来说,市场收购价格是1.1元,那么每亩地的全部收入就是1100元,在抛去播种费用、浇水钱、种子费用、肥料钱、犁地钱、农药钱、除草剂草、防止病虫害的药钱、以及收割机钱,大家可以想想一亩地的纯收入又能有多少那?

农村怪相,小麦旱而不浇,几种原因造成?

第一个原因就是,种地的成本太高,浇水一次最起码得几十元,十亩地下来就是几百元的支出,而且会耽误很长的时间,这对于增加个几百斤的产量来说,这一点付出和回报并不成正比,而且春天正是打工非常密集的时候,工厂不放假,请假一天上百元的工资有没有了,并且浇地是个辛苦活,一个人还搞不定,普通的农家妇女自己有办不了,所以很多农民就会抱着凑合的心理,指望着老天爷下场雨吧,减产就减产吧,反正咱有不指望那点小麦了。

第二个原因就是,当地的灌溉设备跟不上,要么是地下水成酸碱性,不适宜浇地,要么就是没有没有机井等灌溉设备,我们要知道浇地并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设备的安装最少要4个老爷们才能完成,所以说有些人想浇浇不上,也就是这个原因。

我所在的菏泽农民是很少出现这个情况的,大家对于种地都很重视,至少我从来没有见过土地荒废着不种的,也没见过不浇水的,地里旱了浇水的时候,队长会组织大家一起安装设备,男女老少齐动手,浇地的时候,不管是做生意的老板,还是打工的老百姓,都忙乎的很紧,原因大概就是我们这里的人穷怕了,大家对于种地都有一种敬畏之心,不管每亩地争多挣少,它毕竟是我们的生存来源吧,只要有地有粮食,咱老百姓活着才放心啊。

希望以后玉米小麦的价格都能够有一个合理的涨幅,毕竟咱是个农业大国,还是农民多啊,都不种地了以后谁养活咱。

我是农村小小李,如果你对我的回答有些许满意,希望你能给我一个点赞和关注,你的小手一挥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农村小小李


小麦旱而不浇,这个问题这几年在农村出现的确实比较多!有时候走在农村路上,看到那旱的又低又矮的小麦,都不由得为老百姓着急。但是确实真有人不浇地,这到底是有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不同的地区不大相同,但主要原因我认为有以下几种。

  • 种植者根本不上心,有很多种植户种上小麦以后,就外出打工,小麦产量完全看天,种上以后基本上就不怎么管理,只在收获时回来。

  • 农村缺少劳动力。在一些农村,村里只剩下年纪大的人,小麦确实该浇水了,但是对于这些年纪大的人来说不方便去做这件事,或者说没时间。
  • 农村基建设施缺乏。有些地方不浇水是因为没有浇水的条件,在过去可能有河沟,还可以浇水,但是这几年农村的河都干了,然后田间地头没有浇水设施,遇到干旱,老百姓也无能为力。

  • 一种管理的手段。小麦处于旺长期,适当的推迟浇水,有利于小麦后期的抗倒伏。所以会给人一种干旱不浇水的感觉。
不过这种旱而不浇水的现象,在我看来,主要原因还是老百姓越来越不重视了。因为经常跑农村,现在的农村很难再看到年轻人,他们一般种上作物以后就出去打工了,确实,一亩地的收益不如他们在外面打一个月赚的钱,这种种植态度,早晚会加剧土地流转的进程!

植保小贴士


问题:农村怪相,小麦旱而不浇,几种原因造成?

我的家乡位于秦岭南麓,属于西北地区,这里也是小麦的主产区,以前到了麦收时节,家里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农家小院子里面堆满了打成捆的麦子,农家几代人都种过麦子,可还真没有记得给小麦因干旱而浇过水这个生产场景,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们这里,耕地面积多为山坡地,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像今年这样出现了干旱,也没有灌溉小麦的条件,水利设施还没有修建到山坡上呐;另外,现在在农村种地的以老年人居多,他们也没有精力找水管来接水浇地,这个活也是一个挺累人的活;再者,现在大家种小麦都是以自给自足为主,不像过去,家家户户种植可多的小麦了,还给粮站出售,而且现在小麦的价格也不高,农户的种麦积极性不高,浇地积极性自然也不高。

对于有水利设施的麦田,一般性的干旱对小麦不造成产量影响的,人们也不去浇地,这个主意应该还是考虑到浇地成本与将来小麦的收益情况。除了这些小麦旱而不浇水的原因外,大家还有其他原因吗?

我是【洞察三农万象】头条号优质三农领域创作者、扶贫达人团优秀成员,我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三农问题,欢迎大家关注!


洞察三农万象


小麦旱而不浇,在我们这里还是比较少见的。虽然当前种地利润不大,但是相比较来说,目前种地要简单方便的许多,我们这里是豫北平原,国家优质小麦种植基地,小麦种植全程几乎都是机械化完成,不单是降低了劳动力度,而且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除了农忙那几天需要在家,平时是不耽误出去打工赚钱的,所以在我们这里不管是小麦还是玉米,并没有出现旱而不浇,弃耕抛荒的现象。那么农村怪象:小麦旱而不浇,是哪几种原因造成的呢?我觉的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位置偏远,没有灌溉条件的田地

虽然现在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很多地方都有灌溉的河流,水库,或者水井等灌溉设施,但是有一些偏远山区,因为没有流通水源,或者是山坡荒地不属于基本保护良田,所以种地一般都是靠天吃饭,小麦出现旱情不去浇水,主要是没有灌溉条件,或者灌溉成本较高,没有多大的灌溉价值。

二、种地已经不是唯一的出路,种植成本太高,有些农民种地不上心

这几年小麦价格不高,但是种植成本确是逐年上涨,化肥,农药,种子等价格的上涨,导致现在种地利润越来越小,而随着这几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外出打工收入也是越来越高,一个壮劳力出去打工一天就是二三百元,而按照目前的种植成本和粮价来算,一亩小麦丰收也就收入个二三百块钱。

而耽误一天收入的话就是二三百块钱,加上来回的车票钱,貌似单独回家浇地是不划算的,所以有一些出去打工的人,对小麦的种植显然是上不去心的,所以就会看到小麦出现旱情了,也没有人浇水的怪象!


总之,农村出现了小麦旱而不浇的怪象,我觉得主要还是现在农民收入变得更加的的多样化了,种地已经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另一方面,就是近几年种地成本的上涨,粮食价格的下降,种地利润少了,有些人种地就会不那么上心了。(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卖柚子的小伙子


科学兴农为您解答。

提要:农村怪相——小麦旱而不浇,为什么?

对这个问题有疑问的朋友应该是不是农民吧,对于一个真正的农民来说,我想不会提出这样的问题的。从科学兴农所了解的情况看,在农作物种植上,旱而不浇的情况经常发生,而且对于植物来说也并非是干旱立马浇水就比较好,归纳一下“旱而不浇”有下面几个主要原因:

1、苗期故意旱而不浇

有时候农民发现小麦干旱而没有浇水,而且也没有浇水的打算,恐怕此时应该是出于小麦苗期了,也可以说春节之前,小麦干旱都不必考虑浇水问题,而且即便是春节过后,天气逐渐转暖,此时天气容易诱发倒春寒的时刻,农民也不会着急浇水,无论小麦是否干旱,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避免春节前小麦苗期旺长,严冬遭遇严重冻害;二来则是希望避免倒春寒的发生;三则是希望通过干旱胁迫强壮小麦根系,从而为开春之后小麦快速生长打下基础。

2、等雨天

对于农民来说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本身就比较单薄,因此处处精打细算自然是每个农民必备的技能。而就浇地来说,如今老家那边可以找人浇地,每亩地浇灌下来人力加上电费大约40块钱,小麦一个生产季节下来至少也要三茬水了吧,如果说能够等待来雨水的到来的话,相当于每亩直接增加生产效益120元,因此来说即便到了小麦干旱的时刻,农民也更是愿意多等待几天,甚至一周的时间,万一雨水天气来了的话,岂不是又节约了一笔费用?

3、当地缺乏灌溉设施

虽说如今我国各地的农业生产设备已经相当齐全,农田附近也都打下了水井,但是对于一些偏远山区、丘陵地区来说要普及水利灌溉设施何其难?这也就造成了不少地区依旧出于靠天吃饭的境地,比如说我国西北地区,本来就天气干旱,而且水利资源开发又比较薄弱,对于当地的老农民来说,即便明知农田干旱,又哪里找水源灌溉呢?

综上来说,除了个别时候农民为了小麦根系发达考虑之外,更多的时候农民没有因为小麦干旱浇水的原因还是无奈的选择,如果说灌溉不要钱,国家财政给予补助的话,那么农民还会这么“吝啬”精打细算吗?如果有些地区灌溉设施非常完善的话,那么他们是不是又多了一个选择呢?


科学兴农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让我有点不知所措!我们河南省豫东地区是全国最大的小麦种植区!如果说小麦旱而不浇我觉得在我们这里只会发生在返青期的时候!那个时候不浇水主要考虑的是让小麦蹲蹲苗!使小麦的直根系能够扎入土壤里更深一些,从而提高小麦的抗旱和抗倒伏能力!



现在小麦已经进入拔节孕穗期了,从过年到清明节的时候我们这里一直没有下雨,我在清明节回家浇蒜的时候,我们村里就已有人在给小麦浇第二遍水了!并且是一对七十多岁的老夫妻两个!也许大家觉得现在小麦的价格不高,对老百姓来说种地的收入太少了!但是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土地依然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对于土地的感情是我们这些农二代三代所不能够理解的!!

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现在不能够出去打工挣钱了!只能够在家看孩子并且种植自家的那几亩地!对于大田作物的小麦来说种植,管理和收获基本上都实现了机械化!种了一辈子的地了,猛然的不让干活了他们觉得不习惯!

我们这里的也有专门给人浇地的人,每亩地70元,帮撒施肥料并且不需要主人拿任何浇地的设备!所以这个也挺方便的!无论如何现在种小麦依然还是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种地的首选!


豫东小农


你好,我是卫农,很高兴回答题主提出的这个问题。



首先想批评题主几句,不要总是拿农村农民说事,动不动这怪相,那怪相的。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有它内在原因的,你看到的可能只是表面现象,或者片面现象,并不能代表全部的。

我们这里从去年入冬以来,一直干旱少雨雪,最近虽然下了几次小雨,但是仅仅湿了地皮,旱像仍没有缓解。也确实存在着旱而不浇的现象,但它是由许多原因造成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靠天吃饭,无水可浇。我们这里地处陕西渭北旱腰带上,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自古以来就人畜饮水困难,现在也仅仅只是解决了人畜饮水问题,想用水浇地那确实是无从谈起了,所以即使天气再干旱,也是无法浇地的。

二是农民种植的重心转移了,小麦种植成了捎带活。我们这里是红富士苹果的适生区,苹果成了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农民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苹果生产上,根本没有精力去管理小麦了,别说没有水源可浇,就是有水也浇不到小麦上。



三是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像我们这里在农村劳动的大多数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再说种植小麦不挣钱,仅仅是为了自家口粮,或者是不想让自己的土地荒芜罢了,根本没有人精心做务的,甚至有些人从种到收也到麦田里去不了几回的。

以上就是卫农认为,我们这里对小麦旱而不浇的主要原因,当然各地情况不一样,不浇水的原因可能比较多,但是也并不是都不浇水的,卫农相信,小麦受旱浇水的地方,比不浇的要多的多。

以上是卫农的回答,欢迎批评指正。


卫农老头


1:延迟浇水,可能小麦长势过旺,用延迟浇水来控制长势。

2:生产力不足,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家里剩下的都是留守妇女儿童老人,干不动的,能拖一天是一天吧,等下雨吧。

3:不重视,现在农民种地已经远不能养家糊口了,别说供孩子上大学,盖房子,娶媳妇,就一家老小生活都可能是问题。小麦一块多一斤,一亩地打一千来斤,也就是一千多块钱。种十亩地一万多吧,现在有几家有十多亩地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一个月能挣三四千块钱吧,能抵好几亩地了。


汴城农事


不浇水重要原因是因为小麦不值钱,导致农民估算成本,而放弃浇水甚至放弃小麦种植,不管小麦抗旱能力有多强,旱出来的小麦没有产量。下面给大家说说小麦浇水。

种植冬小麦的朋友,估计近几天没少听浇返青水的事,不论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看文章,心里直犯嘀咕,小麦是不是必要要浇返青水呢?往年没有浇过返青水产量也还可以啊,今年看这么多人都在说,我要不要也去浇浇呢?而且还有人说,如果土壤墒情不干旱,今年小麦还用浇返青水吗?为此,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下这个话题:小麦返青水必须浇吗?怎么浇?土壤墒情不干旱,小麦还用浇返青水吗?

如果土壤墒情不干旱,小麦还用浇返青水吗?

小麦为什么要浇返青水?

浇不浇返青水,我们需要具体情况来看下:

、掌握好浇水的时机

返青期影响小麦生长的主要因素不是肥水而是温度,入春后虽然气温逐渐升高,但夜间气温仍偏低,适宜小麦生长的温度尚未达到。只要墒情充足,中耕松土提高地温才是小麦返青期田间管理的重点。

地温的高低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密切,我省春季气候特点为多风少雨,倒春寒频繁,早春浇水过早容易造成田间降温大,对小麦返青后的生长十分不利,重者还会因冷空气来临引起冻害,所以不要盲目浇返青水。所以掌握好适宜的温度是做好灌溉工作的关键前提。

2、根据墒情苗情具体情况分析

对于浇过水的麦田,可不浇返青水。旺苗田可适当早浇返青水,以降低地温、抑制麦苗生长。弱苗田土壤如果不是太干旱,就应尽量晚浇返青水。

3、不同土质浇水先后顺序不一样

土质松散、地势较高的麦田可先浇;土壤板结、地势低洼的应晚浇。土壤盐碱和灌溉水质不良的更应晚浇。

4、掌握合适的浇水数量

浇灌返青水水量要小,不宜过大,以免影响地温的回升。特别是灌溉水质较咸的,浇水量一定不要过大,以防过多的盐分带入麦田,影响小麦生长。

5、浇水后及时划锄保墒要做到

麦田表土化冻后,抓紧进行划锄,浇水过后也要及时进行划锄,以破除土壤板结、提高地温,增强土壤通透性,并能抑制土壤返盐对小麦的危害。

总的来说之,浇返青水要因地、因苗制宜,切忌盲目,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另外,我们要弄明白小麦浇返青水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提高土壤墒情码,也就是地里太旱的话,浇点水,让小麦在一个水分充足的环境下去生长。可如果土壤墒情不干旱,还用浇吗?

如果土壤墒情不干旱,小麦还用浇返青水吗?

如果土壤墒情不干旱,小麦还用浇返青水吗?

1、看土壤墒情

浇水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提高土壤墒情码,也就是地里太旱的话,浇点水,让小麦在一个水分充足的环境下去生长。

有些地区冬天下雪多,地里的墒情不错,也不干旱,那就不用浇水,如果当地冬天雨雪较少,地里确实比较干旱,则需要浇返青水(常见的办法就是用手往下挖土,如果很容易挖出湿的,那就是墒情还可以,反之,则就是墒情较差)。

2、控制水量

这时候浇返青水怎么浇?大水漫灌?滴灌?小水湿润?我前几天下地看的时候,发现有不少朋友在进行大水漫灌,这种做法我个人是不赞成的,为什么?

主要原因是防止温度急剧降低造成小麦冻害,比如今天浇水的时候温度可以,中午能达到10度以上,但是夜里或者明天突然间开始降温,降到了零下几度,这时候小麦就即有可能发生冻害,造成减产。

3、注意苗情

有些地里的小麦返青后长势很好,有些则出现发黄、矮小、分蘖少的状况,这时候适当的浇返青水也有益于小麦的长势,同时,在浇水的时候,可以和追肥结合进行,年后追肥一般是尿素居多,有的也会补充钾肥和磷肥,通过这样做,来促进小麦分蘖,使其正常生长,在终的产量上不落下风。

当前墒情显示,豫中大部、豫北部分县(市)及豫西局部等地将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豫北、豫中个别县(市)将出现中到重度旱情,其他大部土壤墒情适宜。大部地区土壤墒情条件对冬小麦的苗情转化升级较为有利。

相信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对小麦为什么要浇返青水?如果土壤墒情不干旱,还用浇吗?相关信息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

最后希望大家在天气干旱得时候能给小麦浇救命水




食从何起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而且产量、种植面积都是距我国粮食作物最多的一种农作物。小麦是我国北方人的主食,一般用小麦可以制成面粉,然后包饺子,煎煎饼,蒸馒头,擀面条,炸油条,包包子等等各种面食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小麦也是一种比较耐旱的单子叶植物,而且近两年,新品种的小麦的产量也比较高,我国已经连续出现了10多年的高产小麦,使得目前我国小麦的总产量可以说句世界第1位。目前我国小麦价格比较低,平均价格在1.15元到1.26元之间,优质小麦的价格稍微高一些,在1.36元左右每斤。因为小麦不值钱,所以在农村出现了一种怪现象,那就是小麦干旱了农民也不给小麦浇水。但是不给小麦浇水也有很多种原因,下面简单的分析一下:



一、小麦价格低迷,种植小麦不赚钱,农民就不愿意给干旱的小麦浇水了。

毕竟小麦从种到收需要浇5次水,但现在农民为了减少种植成本一般浇三次就可以了。每次浇水一般需要有钱或者电费在50元左右,这样一亩地的浇水的费用将达到150元左右。加上种子,农药,化肥,人工一亩地的成本也在500元左右,风调雨顺的年份每亩小麦产量在1000斤左右,目前的最低收购小麦价格为1.12元每斤,这样一亩地的收入也就在五六百元。如果要多次浇水的话,种植成本增加,收入更低了,遇上自然灾害,更是得不偿失了,所以农民不愿意给小麦浇水。

二、水利设施不到位,没有办法给干旱的小麦浇水。

特别对于那些丘陵平原地带,种植小麦的地块没有水源,而且农民又不得不种植小麦,至少种一点小麦可以解决自己食用,不用再花钱去购买小麦,节省一部分经济开支,毕竟农民赚钱不容易,收入也特别的低,而且收入的来源也比较少。



三、农村的劳动力比较少,没有充足的劳动力给小麦浇水。

现在都知道农民种地不赚钱,仅靠种地是不能够维持家庭的正常开支,所以年轻的农村劳动力,都走出了农村,走进了城市去打工,村里剩下的都是一些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或者留守妇女,他们没有足够的体力,给干旱的小麦浇水,所以只能靠天吃饭。

四、保持小麦在一定程度内的干旱,可以促使小麦的根系发达。

有时小麦使用的单位比较多,或者是小麦长势比较旺,根系不是特别发达,这会使得在暴风雨的天气会导致小麦倒伏。所以再遇到干旱的天气,进行一定程度的干旱,是促使小麦的根系发达,减少小麦倒伏的现象,也能确保小麦产量增加。

五、因受天气预报的影响,预测近期一段时间内将有降雨的天气发生。

有时天气预报非常的不准,在预报干旱地区天气是今天说明天有雨,明天说后天有雨,结果天天说有雨,天天不下雨,只是阴天来一阵大风把云彩关好了。最终雨没下下来,小麦也干枯死了,这是农民对天气预报的相信程度,但并不是年年都发生这种现象。也是农民依赖程度太高,也不愿意对小麦浇水,主要是对小麦的干旱不重视而已。



总之,对于农村最干旱的小麦不浇水,是有很多原因的,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小麦的价格比较低,种植小麦不赚钱,这是农民,不重视对干旱小麦浇水的主要原因,只依靠天来振兴吃饭。当然也有干旱的小麦周围没有水源,或者没有劳动力进行对小麦浇水。对于适当对小麦在一定程度上干旱促使其根部发达,这种情况一般在年前使用这种技术,年后一般不再使用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