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师非常节俭不愿花钱,怎么回事?

薛钦维


退休老师节俭,应该是那辈人一贯节俭养成的习惯,和年龄有关。

我知道的一位老师,叫蒲仲模,家徒四壁,没有像样的家具,除了一个小电视,没有其他电器,连家里的床单都是用补丁补过的,可是他把家里的90万捐给了贫困山区的学校,这是怎么回事呢?

退休老师非常节俭,要看他在哪当面节俭,如果自己节俭,但在公益事业上从不小器,这样的人就非常值得尊敬,是一个有大爱的人。


紫羽说


这不要认为他们爱过穷日子

不要认为他们抠门,

这里面原因可能你不知道。

我身边就有个退休老师,年近八旬,虽有那么高的退休金,但生活很节俭,大鱼大肉都很少吃,衣服洗白了还在穿,邻居们就对他指指点点的。去年,老教师的孙子又是买房又是结婚,他当时就给了三十万,原来他省吃俭用的,是在为孙子着想。

其实,老教师这样做,我们应该要理解才对。



悠然望明月


我就是教师,谈谈我的看法。因为大多数教师是有理性的。早在七八十年代,教师的工资非常低,且没有任何其它收入,就必须做精细安排,以保证一家人的日常生活。农民地里有产出,不花钱的地方多。工人在厂里有奖金,有各种补贴,各种福利待遇,有公房可住,近水楼台先得月,年节发放各种物品,胆大枉为的想方设法偷拿厂里的东西去用,去卖。开车的也有外捞,有“十个司机九个贼”之说。铁路的坐车不花钱,商店的职工可以买到便宜商品,可以短斤少两自己撈下。六十年代,中心校的书记老婆给供销社的卖副食的店员当保姆,一个月仅仅给九元钱。那时农村教师家属和供销社家属都在生产队分口粮,一年全家口粮一次交齐,教师拿不出,而供销社则轻松拿出来。教师的日子非常寒酸,被人瞧不起,教师只能紧衣缩食,被人称为“小扣”。有个段子,说大街上有人戴个眼镜,小脸煞白的,进饭店吃面条的,不用说肯定是老师。教师只能靠那微薄的工资维持生活,穿的又不能太破,钱不够花了又不能去偷,不节俭点咋办。


桃林寓公


当老师的不退休也是斤斤计较扣扣搜搜的,找老婆找老公尽量不要找当老师的,我在超市卖菜了,地方小,都混个脸熟,有几个老师,买菜喜欢把叶子宰干净了,把豆角摘好了,称重,,看到他们,都懒得理了,宰吧,反正不是我家的


柞树叶


先说个故事吧,其实也不是个故事,是事实。

儿时,在一个伙伴家玩,几个小娃一起躲猫猫,在她家偏房内发现一个灯塔还是河塔?(给夜行船指引方向),发现里面装了满满的稻谷,觉得很奇怪。

那个季节,旧粮应是不多,新粮未收之时。那时的农村,可以说没有其它经济收入,丰收的稻谷交完上交替留,余下的一分为二,一部分卖给贩子换点孩子们学杂费及家中日常开支,另一部分储存够全家吃饭就是富裕人家了,哪还有谷装在家不换钱滴。

很好奇就问了小伙伴,小伙伴多时就问她妈妈,她妈妈告诉我们,说有余粮一定要存点,虽然等季节新粮就出来了,但是老百姓是靠天吃饭,怕年成不好,失收也是有可能的事。真到那时候找谁去要饭吃?所以少穿花衣也要保证家里有一定的吃的,有了吃就会有好身体。虽然那时小,也听懂了。

关于退休教师节俭不舍得花销这个问题,个人觉得:

一是穷过,苦过,为难过,二是勤俭节约是美德,三是珍惜,懂得!

穷过苦过的日子,年纪大的人都经历过。老人们都知道什么都是来之不易,铺张浪费可耻,有句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盘算不好一世穷。特别是老师,大部分做事是有规划条理的,习惯了独立安排好自己老年生活。

所有退休老人的生活都是经历了起起伏伏,明白了没有一辈子的坦途,更加懂得饱年不忘饥年慌,多备些钱财未雨绸缪也是件好事啊,起码多攒些不用晩辈们管也是儿女的福气啊!



阿娟的生活记录


退休老师非常节俭,不愿花钱,他是不愿花一分钱在公益上,还是不愿花在家人身上,这是脾气性格决定了他的行为,因为他自己平时都很节俭,不愿为他人付出任何,想想都在情理之中,不能应为他的节俭而受到人们的指责,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用户名王笑


节俭跟职业和年龄无关。他是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习惯!你说的这个人是退休老师,那么他的年龄应该六十多啦!这个年龄段的人,都经历了过去很苦的一段岁月,也许是那时候原生家庭或者时代保留下来的习惯。这种人大家都觉得是抠门,小气,其实,这是他们的生活习惯,无可厚非的,就像有的人喜欢用信用卡过日子一样,生活方式而已,只不过两个极端罢了。


GMRPLH


[喜欢NEW生活的人都在看,点击右上方加关注]


题主问,退休老师非常节俭,不愿花钱,怎么会事?我觉得身边这样的事例好多,他们都有各自的原因,但绝大部分还是为了孩子。

那么为什么这些退休老师这么节俭呢?我考虑了一下,有下面两个原因。

一、在他们的脑子里,儿孙是他们的所有,他们要把一切献给儿孙。

用含辛茹苦这样来形容他们一点都不过分,生命不息,劳动不止,舍不得吃,舍不得穿。

我这里有一个故事与大家分享。老俩口是我的老师,现在年龄接近80岁了,就住在我们村子里。他们虽然退休金每个月可以拿到一万八九,但他们仍然非常辛苦,那可是我们那儿远近文明的“劳动模范”。他们春夏秋冬没有一天闲着,他们既要种地,又要养猪。夏天带一个草帽,穿着劳动服在田间干活儿,浇地施肥翻地。他家附近有个养鸡场 ,他们就时常到这家养鸡场拉鸡粪回家当农家肥。干完农田活儿再喂猪,切猪食,拌猪食,干个不停,真的比农民们还要操劳。

他们不仅是“劳动模范”,还是生活节俭的模范。平常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有时候中午老俩口不炒什么菜,就是饭一泡就咸菜,在我们看来真是又苦又累啊。那些邻居们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啊?他就跟人家诉苦,说要给孙子在城里买房子,买车子,不是一个钱两个钱能解决的,去年一年就给大孙子30万,今年还得继续给,给完了大孙子 ,二孙子也得给啊。原来他们省吃俭用,都是为了孩子。

二、始终把节俭和勤劳作为一种美德来保持,时间长了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还是上面讲的两位退休老师,记得在我们上学的时候,他们就是白天在学校给我们上课当老师,教完学他们就回家劳动当农民了。其实我们仔细看一看,不难发现退休老师是这样,我们身边的许多老年人退了休以后的生活,也是非常的节俭,舍不得花钱,舍不得吃和穿。平时他们不愿意多花钱,只要能不花的,他们就不花,从来不会多花一分钱,浪费一分钱。他们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他们知道财富得来都不易。他们始终把节俭和勤劳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慢慢地他们把这种美德就变成了他们生活的一种习惯了。

总之,退休老人辛苦了一辈子,到晚年了,仍然这么辛苦劳累,真是令人敬佩。在此衷心地祝福退休老师晚年幸福!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欢迎在留言区留言。谢谢加我关注并点赞,转发收藏。


NEW生活


绝大多数教师的收入,是相对较低的,而且收入来源比较单一。

那些从事基础教育的教师收入,更是非常有限。

教师的职业,注定了其社会关系相对简单,教育的本身也在限制约束着教师的生活行为方式相对简单,虽然时代发展了不少,但教师在消费上仍然与其它行业的消费比较相对简单,这个原因一是教师收入相对少,二是作为教师需要专心的投入教学,困而对消费追求也较少。

尤其是退休了的教师,一辈子教书育人,生活的经历让他们更加看谈浮华,追求简朴,他们的大多数,都会保持非常节俭的生活态度,许多人到老,都是如此!有不少人甚至把辛苦的积蓄,捐献社会!


太极老翁不算大


退休的老师应该是六十年代中期之前出生的,时值新中国创建初期。那时家与国底子薄,他们必须勤俭节约,按计划经济生活。他们和同年代出生的其他民众一样,走过艰苦的生活历程,比较珍惜一切物质,节俭已经成为他们的良好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