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毆”高福背景下,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深入分析中國“疾控之殤”

“群毆”高福背景下,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深入分析中國“疾控之殤”

前美國CDC主任 Dr. Tom Frieden

作者簡介:前美國CDC主任 Dr. Tom Frieden(醫學博士、公共衛生碩士)曾任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主任、紐約市衛生局局長,他目前是“決心工程”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決心工程”是衛健策略下的一項全球非營利性項目,通過全球合作防止 1 億人死亡,使世界更安全,免受流行病的侵襲。

翻譯日期:2020年2月19日

以下內容為中文翻譯

公共衛生被定義為“ <strong>通過社會、組織、公共和私人社區以及個人的知情選擇以及有組織的行動,來預防疾病、延長生命和促進健康的科學和藝術”。

在過去的一個世紀裡,<strong>世界上大部分的健康收益是由公共衛生而不是醫療服務貢獻的。公共衛生措施,如清潔水和衛生設施、疫苗接種、菸草控制、機動車和工作場所安全以及營養改善等,使美國人的預期壽命在 20 世紀中增加了 80%。在全球範圍內,根除天花和脊髓灰質炎、免疫接種等公共衛生成就,拯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strong>成立於 1946 年的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美國疾控中心),現已成為公共衛生知識和實踐的中心。而成立於 2002年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下稱中國疾控中心),是一個相對“年輕”的機構。機構成立的第二年,SARS 疫情在全球造成 774 例死亡,其中 349 例在中國。

我在 2009 年至 2017 年擔任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期間,通過訪問和定期溝通活動,親眼目睹了中國疾控中心領導班子和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

“群毆”高福背景下,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深入分析中國“疾控之殤”

中國CDC

不管是地方、市、州/省、國家層面還是全球層面,最有效的公共衛生部門,至少應具備以下五個關鍵要素,包括:

1.充足的資金。美國疾控中心的年度預算超過 120 億美元,相當於美國人均近 40 美元。

2.擁有足夠數量和高質量的工作人員來檢測、調查、阻斷和預防健康威脅,包括強大的實驗室和疾病調查能力。美國疾控中心擁有<strong>大約 1.4 萬名正式全職員工和 1 萬名合同制聘用員工,專注於健康促進和疾病預防的方方面面,從傳染病和環境健康,到慢性病和傷害(見表1)。在幾乎所有的衛生領域,都有一些世界頂尖的專家在美國疾控中心工作。除此之外,美國的州、市和<strong>地方公共衛生機構還有 20 多萬僱員。更重要的是,美國疾控中心能夠向頂級健康專家,支付高於政府標準工資的有競爭力的薪酬。

3.與其他公共衛生和醫療保健機構保持密切聯繫。美國疾控中心每年向州、市衛生機構撥款數十億美元(佔其總預算的 60%),以協助地方機構實施具體項目。撥款以“合作協議”的形式,協議主要內容包括美國疾控中心對當地機構的具體要求,以及當地機構對美國疾控中心的承諾。美國疾控中心也會派遣 1000 名工作人員在州、市和地方衛生機構任職 2 年或更長時間。這些地方機構能力高低各不相同,有些與美國疾控中心旗鼓相當,甚至更好,而另一些則需要更多的技術和資金支持。美國疾控中心的重要性不僅在於提供決策參考和技術指導,還在於提升州和地方公共衛生機構的技術和能力,正是後者,決定了地方機構是否能夠發現,並迅速阻斷可能發生的健康威脅。

4.在政治支持的背景下保持技術獨立。<strong>美國疾控中心是一個距離總統只有“兩步之遙”的聯邦機構,擁有相當大的獨立行動的自由。無論在美國國內還是全球,美國疾控中心的技術專長在政府內外都是得到尊重的。作為美國疾控中心主任,我的職責是定期向時任美國總統奧巴馬就重大的健康問題做簡要彙報。這種直接接觸政府最高層的做法,賦予了美國疾控中心權威性,並確保公共衛生在國家事務中得到優先考慮。

5.有效溝通。美國疾控中心與公眾、醫生、媒體和政策制定者保持頻繁而有效的溝通。美國疾控中心出版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週報》(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sMMWR),是世界廣泛認可的權威信息資料。在危機時刻,美國疾控中心遵循的風險溝通原則是“先行、正確、可信”。

中國擁有多年公共衛生良好實踐的歷史。在過去的 70 年裡,中國降低了孕產婦和嬰兒死亡率,提高了預期壽命。在控制甚至消除許多曾經廣為蔓延的傳染病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如今中國面臨著新的挑戰,COVID-19 等新傳染病的出現,世界範圍內抗菌素耐藥性增加,以及慢性疾病增加,這些挑戰在一定程度上是由男性高吸菸率、人群高鈉攝入量和空氣汙染導致的。中國政府出臺

《“健康中國 2030”規劃綱要》,與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一致,是著手解決上述健康問題的重要舉措。疫情防控既需要艱苦的工作,也需要深厚的專業知識。傳染病防控需要發現、調查、治療和監測傳染病病例,追蹤和檢查接觸者,分析流行病學趨勢,以制定預防策略。每個國家都需要具備預防、檢測和有效應對疾病爆發的能力。<strong>國家越大,需要匹配的資源就越多。

Dr. Tom Frieden表示:而目前的情況是中國疾控中心以上5個條件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匱乏。

<strong>1.資金支持不到美國200分之一

<strong>2.中國(人口14億多)公共衛生從業人員為美國(人口3億多)公衛從業人員的5分之一

<strong>3.中國疾控體系在太平盛世中逐漸邊緣化,衛生系統中不受重視,地位尷尬

<strong>4.衛生行政單位下屬一類事業單位,只有指導權限,權力低微

<strong>5.受到重視程度影響,往往說話沒有分量,往往被忽視


希冀

<strong>中國為遏制 COVID-19 做出了非凡的努力。中國的公共衛生系統在 SARS 之後變得更加有力。我們這些從事全球公共衛生工作的人希望,就像 SARS 促使中國增強中國疾控中心的行政職能、增加投入一樣,當前應對 COVID-19 的努力希望能夠觸動中國政府再次推動中國公共衛生能力實現再一次指數級的飛躍。與世界上能力最強的一些公共衛生體系相比,中國在社區動員等方面具有優勢。在其他領域,中國的公共衛生系統同樣擁有足夠的潛力,應該對中國發展作出更大貢獻。這不僅將更好地保障中國人民的健康,也將在地區和全球範圍內產生正面的連鎖反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