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为什么能准确定性中草药的功效?

正义之剑158318193


李时珍没有准确定位,李时珍只是做了一个总结,你看过本草纲目吗?就下这样的结论,李时珍的本草里面有一半的都是莫名其妙的东西


孙家酸辣汤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记得读初中时的一个夏天,全家人都聚在院子里吃晚饭,邻居小伙伴正好也来了,他看着我们吃的“狗爪豆”很好奇,然后问了一句:“以前第一个吃狗爪豆的人,他是怎么知道这种食物必须要用水浸泡过才可以吃?”

狗爪豆,我们客家话又叫虎老豆,摘下来必须要用水先煮一遍,然后再放进清水里浸泡一段时间才可以吃。这种食物被客家人视为一道美食,煮的时候放点薄荷进去,焖出来味道特别香。但它却是有毒的,被人称为素食界的“河豚肉”!

因此每次吃狗爪豆的时候,我就特别佩服历史上第一位吃这种食物的人,他肯定是中毒了,而且告诉大家这东西很美味,后人就根据他反馈的情况,将狗爪豆水煮加浸泡处理后再吃。

李时珍如何确定中草药的功效?

前面说了狗爪豆,就是想说明中草药的发现也是这样一个过程。从最早的“神农尝百草”就可以说明,古人对中草药的研究都是通过发现、尝试、验证,最后才将其记录在册的过程。

神农尝百草是一个神话传说,相传他的皮肤是透明的,可以看到体内的五脏六腑,这样他吃进去的每一种草药,都可以看到在体内的情况。当然这只是一个神话故事,实际上我们祖先对于中草药的研究,靠的是经验和积累。

李时珍生活在明朝,此时有记载在册的中草药种类已经非常丰富,他仍然走访了很多地方,向渔夫、农民、药工,甚至是捕蛇者学习,寻找药书中没有记载的药,验证已经记载的药,就这样完成了将近200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李时珍对中草药的发现,其实很多是来自民间,比如他记载的“明水”,又称为方诸水,这是一种贮存在大蚌壳里的水。书中记载,用“明水”洗眼可以明目,他的这一发现非常明显是渔夫告诉他的!因为渔夫是长期接触这些东西的人。不过这种东西我们还是不要轻易尝试,要考虑细菌和寄生虫是否会对眼睛造成伤害。

中草药是我们祖先经过长期的生活发现,并反复试验后总结出来的,历史上不断有医药师对这些经验进行分类验证,最终记录进药书册里。

结束语

中草药的发现经历了几千年,但里面的记载也并非都适用于现代。比如中药里经常提到的“无根水”,这是古代服药时常用的药引。

无根水就是指天下落下来的雨水,还没有接触到地面时接来的,或者是露水、雪、霜等等,总之就是不能落在地上。古代人不明白,其实雨水就是“蒸馏水”,现代大气污染严重,如果接雨水来饮用肯定是不干净的,因此无根水也是可以用干净的水经过蒸馏后获得。

我认为现代的环境和古代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如今的中草药书籍也应该重新进行整理和编辑。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水煮汗青


李时珍确定药性也并不容易,请听我分析。

我们从李时珍本人和历史背景分析一下。 李时珍家世代行医,他的的父亲医术很高,是当地的名医,李时珍从小随父学习医术,22岁开始行医,那时已经流传了很多本草药书,如《神农本草经》《证类本草》《本草经集注》等等,但品类不全(如虫类药),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看到这种情况,李时珍决定重写一本药书。 为了写好这部药物书,李时珍不但在治病的时候注意积累经验,还亲自到各地去采药。走遍了出产药材的名山,拜访了千百个医生、老农、渔民和猎人,向他们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还亲尝百草,判断性和药效,耗时27 年,三易其稿,终成《本草纲目》 可见用心之细而艰苦。 从上面可以看出李时珍确定药性。 第一 :运用了前人千百年的经验积累。 第二:自己行医临床积累、见证,还亲尝百草以验药效。


中医姚晓文


我是传统药材卖家,也是中医世家后代。同时也是接受现代科学教育的人,学习现代了有机化学和微生物学。

题主会提出这个问题,应该是根据自己对李时珍,对《本草纲目》的了解提出的问题。基于自己的了解,回答这个问题先了解李时珍和这本书。

李时珍首先是出生在传统意义上的中医家庭,对传统中医有一定了解,也读过比我们现在更多的古药典。他应该也是一个热爱自然动植物的人,是一个博物的医生。

[本草]记录的内容,有符合客观现实部分也有不符合客观的内容。

一般作为一个成年普通市民,没有专门研究过这本书,接触到的李时珍和[本草]主要还是年轻时上学的教科书和看过的电视剧。另一个事实是能看到的是别人想让我们看到,是有侧重的。

李时珍所描述的中草药功效对于当时历史条件来说应该是最接近正确的中草药功效,他通过看古书,自己摸索品尝,收集其他权威医师意见等获得。

但随着实验科学的进步,中药材的正确功效一直在研究出来,所有人都应该有发展眼光,社会和科学都在发展进步。

一个人的知识,只能是通过大量阅读,大量研究思考论证,逻辑推论,实验研究而获得的。在明朝的历史背景,科技水平背景下他虽然很努力,但确也没有办法完全正确了解中药材的功效。了解的也就是当时认为最有效的功效。

有必要归还李时珍为一个真实的人。

#诏安#


诏安南湖参茸


十七八世纪的一天,一位敢为天下先的法国画家,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他决定冒着自己的生命危险来吃被世人公认为带有剧毒的番茄。面对番茄这么好看的东西,这位画家实在是按奈不住自己的内心,即使死也无憾了。

于是,在吃完了一个番茄之后,他非常的平和,内心极为的平静,不动声色地等待着死神的到来,可是除了口中留有番茄的余香,以及吃番茄的时候极其美味的味道令他回味之外,别无其他。他躺在一张床上,等了足足一天,反而精神越来越好,没有丝毫不舒服的反应,更别提死亡了。怀着激动的心情,他像打了一场胜仗一样对世界宣布,番茄根本没有毒,反而很好吃,你们可以尝一下。

番茄这么美妙的食物,在这位画家第一次食用之前,一直被视为只能欣赏,而不能食用的有毒物质。由此我想到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从来如此,便对吗?同时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李时珍确定药材的功效方法其实有很多,一个就是根据以前的相关医书的记载,最好的方法便是实践了。李时珍完成《本草纲目》,很多时候就是靠着自己去亲自去问了解的老人,有的别人也不知道的就只能自己亲自尝试了,效仿“神农尝百草”。

李时珍确定曼陀罗的作用,便是靠着胆量与勇气亲自品尝的,还差点死了。话说李时珍云游四海,走遍名山大川,一次便来到一个小村庄。李时珍本不想在此地久留,可是一个跳舞的人给吸引过去了,那人是似醉非醉,左摇右晃,李时珍看着觉得很有意思。

于是他便上前询问这是怎么了,村民说这人乃是喝了曼陀罗所炮制的药酒。他非常好奇,决定研究研究曼陀罗,于是自己也用曼陀罗泡酒。可是没办法,没有人愿意喝这种东西,都不想变得和那个醉汉一样,丑态百出,于是李时珍只能自己上了。

李时珍在喝了几口之后,先是感觉脑袋昏昏沉沉的,然后也左摇右摆起来,最后狠狠地摔倒在了地上,幸亏身边人给他喝了解读的药,否则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李时珍就是靠着顽强的毅力,才能够撰写出《本草纲目》,给我们后代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


徐聊


李时珍写《本草》时候很多的药物归经性味是按照前人的经验写下来的。对于前人的没有记载的药物,很多是他自己亲自尝的。中毒?李时珍作为一个聪明人,我想他一定会先询问周围人这是种什么东西,有毒无毒。如果他对有毒无毒怀疑。我想,他也会做动物实验吧。给猫狗牛羊吃。观察反应就是。


八方趣谈


李时珍的代表作是本草纲目,李时珍的父亲就是朗中,李时珍的父亲本身是不愿他子承父业的,但他自己喜欢,又善于专研。李时珍不过是把前人的经验,结合自己的经验。又自己翻山越岭,自己采药,自己品尝,在前人的基础上增遗补漏,历时数年,走遍千山万水,遍访能人异土,耗时数载,终成本草纲目。古时神农氏尝百草,种五谷,始称炎帝。黄帝和岐两人讨论天象,阴阴阳,又谈到五脏六府,七经八脉,山支黃之术《黃帝内经》是中医的曾祖,世代相传。


浅蓝色的天空12


由于李时珍既严谨、好学、勇于探索,又注重积累临床经验,因此医术日益精深。为了弄清楚许多疑难杂症,他不仅栽培药草,炮制药 物,进行各种试验,而且经常深人民间,走向大自然,进行探本溯源的 实地考察。他的足迹遍及大江南北、名山大川,游历了湖广、安徽、江 苏、江西、河南、河北等地,对各种药用性能“一一采视,颇得其真”。

每到一处,都虚心向药农、樵夫、渔夫、牧人请教,还亲自下煤窑,到炼 铅、炼汞的坊观察各种植物的生活习性,掌握了矿物药品的采集和炼 制。此外,他还发现了不少医学著作中的诸多错误并予以纠正。例 如古书记载:“大豆能解百物毒”。李时珍为证实此说法,自己先服 了一种有毒药品,然后再服用大豆,但是结果没有起到解毒的作用, 后加入甘草方奏效

他曾游武当山,听说当地出产一种榔梅被称为“仙果”,宫廷贵 族们都把它当做宝贝,规定地方官年年进贡且禁止当地百姓采摘。 为了证实此果是否有返老还童的效果,李时珍不顾危险,攀悬崖峭 壁,好不容易采摘一枚,带回家乡,经过细心研究,他知道“仙 果”——榔梅只是普通梅的一种,具有生津止渴之功效,根本谈不上 “返老还童”。

为了给天下人治病,弄懂所有的中草药,四处拜名医,后来写出了本草纲目,被后人称为医圣。

至于楼主所问的问题,说了这么多其实那就是李时珍自己反复以身试药的结果。





七色海棠


李时珍是我国古代伟大的中医药学家,著有《本草纲目》收集记录了上千种中草药的采集加工应用,对防治疾病保障人民生命的健康,做出了伟大贡献!

李时珍出生在医学世家,在总结收集前人的经验基础上通过勤奋学习,并亲自上山采药,尝药,制药为患者治病。他的灵感和悟性,来源于社会实践,并善于总结积累记录。所以,能准确的知道药性为病人治好病!

他的勤奋好学精神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借鉴!

我的观点你认为如何?望各位参加讨论。谢谢!


用户67622665063古春


大多数中草药的药性描述并不准确。中医必须与现代医学结合才会有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