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内家拳,为什么“形意三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你怎么看?

全球耍猴大赛总冠军


先解释一下什么是形意拳,什么是太极!

形意拳,又叫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虽然说起源说法不同,但是大家最认可的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际可”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就是大家可能电影里听到过,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现在所流行的形意拳是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后世称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基本内容为三体式桩功,五行拳结合了金木水火土五行思想,12形拳仿效12种动物特征而创编。2011年,形意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太极:太极拳是中国传统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导引术,中医等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理念为核心思想。17世纪中叶,温县陈家沟,陈王廷在家传拳法的基础上,吸收众家武术之长,融合易学,中医等思想,编创出一套具有阴阳开合,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的新拳法,命为太极拳,通过入静放松,以一导气,以气催形的反复练习,以进入妙手一运一太极太极一运化乌有的境界。

形意三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

为什么这么说呢?这句话可能在武术界一直流传,还有句话叫,太极三年,上阵杀敌,太极六年,斩将夺旗,太极九年,医锦还厢,太极十年不出门,一不留神打死人。

形意拳由贯穿入手,追求实战太极拳有转化入手,先求变通,求杀伤容易,求变通难,所以有快有慢,要学到有师傅教,用不了十年就会略得皮毛,要是没有师傅教,不通理法,那么20年也不行,不管哪套拳。

这句话是外行凡夫俗子理解,恰恰歪曲了这句彦语的本来意思,其实形意三年打死人这句话是说修炼形意拳的,三年时间里他只是简单的初步的学会了失守用招学会了发力的基本概念只是一个幼儿班的水平正确的读为,形意三年打“死人”。就是打没有气的人!

太极拳的训练从古来说是三年一小成,七年一中成,九年一大成,所以十年不出门,而且太极拳的理念,符合中国的儒家思想,十年肯定不出门,一出门就以拳法大成到达了拳师的功夫境界。(现在流浪于社会的沽名钓誉之徒不算)。

所以说要正确理解传统武术谚语,要理会其中的,精致妙谛,不能人云亦云,进入歧途。



方哥哥呦


因为形意拳的拳势五行十二形,每趟拳里每一式发力距离,轨道,路线很短,极简约,每一式从蓄势力的始发,运使到力的终点,这一发力全过程很短,用时也短,式子又极简单,所以对于习者的修练肢体配合,气息的配合,即内三合,外三合,所以习练者每一趟重复练习极简单发力动作,十分钟就要用拳势呼吸打出几十拳以上,对于气的运使与手脚,肩肘膝胯的配合在很短时间内就极熟练自如了,所以形意拳基本上是拳势呼吸,即每一个招式全是配合呼和吸来完成,它对所习练场地条件要求也不高,所以习练在家里或外面有一块地方就可随时习练,更甚者在便道上行走时行人稀少时也可便行走,便发拳习练,很是便捷省力,不需脱衣,和比划很复杂动作,因此习练形意拳,更容易挤出时间,和随时随地都有练功地点,这样极大地提高了他们修练形意拳的实际习练时间,及熟练度,效能,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内劲呼吸完全与拳势配合,发出越来越大的功力加之迅疾地爆发力触及对方胸腹部及薄弱要害部位,其强大地冲击力和加速度攻击一点必定要渗透进人体内臟造成极大损伤致使肝脾等部位破裂大出血出现重伤或死亡。反之太极拳的修炼法门是缓,慢,轻,灵,柔,匀,细,松软,绵长,的特点这是从外在表现形态就可分辨,它的拳的招式都是比较复杂一些运行路线较长,行拳缓慢,动作不用大力又轻灵又柔软又松开,还要又均匀,又精细,又绵长这样一趟拳结束几十分钟不等,他每式都是缓慢运使,它不允许发力,他是要求意气君来骨肉臣的次序先后重要性来习练太极拳的,要以意行气,但要求鼻子吸气呼气,自然呼气不配合拳势呼吸,它要求积柔成功,长期意念为先导地缓慢,轻灵,松柔,匀细,绵长地习练,这样太极拳的习练地点,要宽扩,安静,地面平整,尽量不要有人围观,这样习练者能静下心来,用较长时间才能练完一趟拳,从较复杂的拳式动作,与全身肌体的配合,需要很长的习练才能协调一致,在拳式统一协调后在开始沉静体验每式动作细微地呼吸,在气则滞,干万不要强行调气与动作配合,循序渐进,一趟太极拳下来,放松了全身心地纠结,压抑,凝滞,郁闷,紧张从身心的洗礼解扣到全身四肢百骸各关节放松,这样需要较漫长地全身心地协调配合,每天有这样充足时间地点不影响工作学习生活的人投入每天至少4一5小时按要求地修练十年才能看出有太极内功地显现,但如果能挤出更多时间修练太极拳,达到三十至四十年以上的不间断修炼,其修练练的气质大变,人可脱胎换骨之重大改观,从你外在颜面,及与人交往地性格都有极大转变,对您的一生活,情趣爱好,人际交往,工作,婚姻,后代的教育都有良好的预后,所以说太极拳是陶冶情操,调理身心健康,保障人一身不染不良嗜好,对健身及人际关系交往,生活质量地提高是一个很好地法宝,资质慧根深者,久练者能达到接近佛家所讲初禅阶段,李雅轩太极拳大师已达到细住层次,他的颜面相威严已达到很高内功水准了。综上所述太极拳难练,不好练,需要习练时间较长,但他达到的效果有很高的层次,这样的修练者极少高调示人,与人较技,人前显能,年轻练形意出功较快,因为越打越有劲,越想发力,越发越大极易气血上冲在气血方刚年岁极易与人试技交手,影响以后练功发展提高,太极拳的越柔软,越轻灵,越放松,越缓慢才符号要求不容易走偏长功夫慢不要紧,不容易把人练坏了。我的形意拳,太极拳师傅就是这样告誡我的。


一真247963901


个人感觉太极拳是最有内涵的拳法,现在的太极拳只有空架子,没有了内里练气养劲的东西,不要说十年不出门,就像那些大师练二十年也打不过练两年散打或拳击的小年青,如果循着练气打通丹田再养劲,是可以在几年内出成绩的,形意看重桩功,现阶段看是比较容易出劲的,但这两种拳真正的内在还是练一气之伸缩,都应该是先通丹田再养劲,最后会用劲


房成栋


形意拳,打斗战略决定的。能在一思尽,莫在一思存。习练者多敢打,敢拼。从拳架上看,形意拳大多是单操练习,利于实战,古时的撒打。而太极则相反,拳架舒展,缓慢。要实战,则的从宏观上去练,跳出套路的拘束,靠悟性。一般人很难弄懂!才有了,形意,一年打死人。太极,十年不出门的说法。


追风客9


首先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形意拳以三体式为根基,劈、崩、钻、炮、横五形拳为基础,讲究“手到脚也到,打人如拔草”,目的只指技击,是一种主动攻击的拳法,所以只要练三年就可以出门实战了。而太极拳以气为根基,以进、退、顾、盼、定五步和掤、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为基础,以被动防守为主,讲究“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的抬杠理念,所以太极拳一直意淫四两拨千斤,在质量不等式上死钻牛角,挖坑把自己套进去一直出不来,所以十年也出不了门,只要一出门就被形意打趴下了。不过这两种内家拳发展到现在在实战方面快成一家人啦,在擂台上两个拳种的选手往往会使出同一种拳法进行较量,大家称之为“王八拳”。


师牛斋


太极十年不出门,形意三年打死人!因为太极拳练习也需要练习内功,基本功,对于养生防病方面优于形意拳,形意拳里也有太极拳等传统武术的招式,形意拳比较注重实战!也有内功练习,基本功练习等,实战上比太极拳容易学!所以,形意拳拳三年能实战!但也不是决对的!如果,练习太极拳这个人悟性高,遇到明师指点,形意拳这个人悟性差,师父不会教,也有三年内形意拳打不过太极拳的!


中西医结合义诊


因为太极拳的根本宗旨是正静松柔,无为之为,不打而打。这与人们后天已经养成的肢体用力习惯和思维方式恰恰相反。

一说到拳,人们往往先想到的是怎样打人,按照后天养成习惯和思维方式去理解正松静柔是打不了人的。如果没有打人的想法或许更容易进入状态。

练太极拳必须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用力习惯。这需要一个反复体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练太极拳的人又脱离不开现实的生活,练时和不练时这一对截然不同的矛盾时时在作斗争。经过长期的思想斗争太极思维模式慢慢才能养成。有的人甚至练一辈子太极拳也无法改变自己的思维模式,所以说十年不出门只是一个泛数而已,当然也有在明师口传身授下加上自己的智慧领悟力比较强,或许三五年就能有比较大的收获,但是总归是少之又少的个别人。

相比之下形意拳尽管同属于内功拳 ,但是在练法上比较接近人们后天养成的用力习惯。更容易让习练在进入状态。


聋一翁周锦池


我没练过什么内家拳,形意拳和泰极拳,所以我不懂得他们的套套。


郎郎懒夫104411672


整个内家拳是一个系统,不应该将内家拳割裂开来去看。

何为内家拳?

在身体内外同时进行能量蓄发的就是内家拳。

在身体内里进行的是心肝脾肺肾通过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生成的五行能量蓄发,在身体外部进行的是周身整体折叠、屈伸、拧裹的能量蓄发。

内外的能量蓄发合一就是内家拳。

在内家拳中,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是最基本的能量蓄发。

太极拳在形意拳的能量蓄发基础上加入阴阳转换,形成一气之循环起落的能量蓄发,以在体内生成连绵不绝的能量蓄发。

如果说形意拳是一个中庸的拳,那么向太极拳发展就是在向静的方向发展,而向动动方向发展,就是八卦掌。

那么是不是后发展起来的拳种能够替代形意拳呢?

不是。

由于太极拳和八卦掌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用于阴阳转换,故一次性打击力量没有形意拳的巨大。所以现在三拳鼎立。

所以,形意拳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是所有内家拳的基础。而太极拳是将形意拳的能量蓄发向前发展了一步,但并没有否定形意拳—————换句话说,有了形意拳的能量蓄发基础,再练太极拳则能够很快出功夫。

武禹襄先生在其太极拳论中说太极拳有覆盖对吞四种打法,其中覆盖对的打法就是形意拳的硬打硬进无遮拦,只有吞的打法是太极拳特有的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吞,以气全吞而入于化也。

由于形意拳是蓄发拳,强调的是巨大的一次性打击力量,以硬打硬进无遮拦。而太极拳将形意拳需要经过蓄发阶段的断力经过阴阳转换后形成了连绵不断的能量蓄发,这个连绵不断的能量蓄发就在身体里面形成了上下运行的能量流,这就是太极拳的通的功夫。一旦习练出体内上下运行的能量流,就可以用自身上下运行的能量去吞吐对手打来的能量,用自身下行能量将对手能量引带到脚下,使得自身获得更大的上行技击力量,此为“以气全吞而入于化”,即引进落空借力打力。

所以,太极拳练的是以缓慢的动作让身体感知形意拳的一气之起落的能量蓄发的阴阳转换的,以把身体习练成为一个能量的导体。

所以,不要把形意拳与太极拳截然分开。真正的太极拳大师,没有不练形意拳的。形意拳是万拳之母。

没有形意拳作为根基,只习练太极拳,那就真的需要十年八年的。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我发表的系列视频,系统地介绍了内家拳的起源、演变和习练方法。


传统太极拳形意拳


我认为:练的目的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