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讲细辛不过钱,我用细辛六克起步,谁对谁错?

朱雀当归


读者出题提问关于细辛的用量问题,笔者通过悟空问答栏目特作解答:

我们不能反对李时珍讲细辛不过钱的告诫。你要想超量使用,必须要熟悉细辛过量之弊端,否则将后悔莫及。因此作为医者首先应了如指掌的掌握细辛作为辛温解表药的几大特点:

一、细辛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辽细辛或华细辛的带根全草。又称北细辛,以干燥根叶入药。性味辛,温。归肺、肝、肾经。

二、细辛辛香浓烈,可上行,亦可横走,能祛风邪、泄肺气、散寒邪、通鼻窍,唯发汗之力较弱,一般不作主药使用。

三、细辛善开通结气,宣散郁带,能上透巅顶,旁达百骸,散风邪,祛寒凝无处不到,宣络脉、通百节无微不至。

四、细辛开肺气、破寒凝、涤痰浊、助肾气。为温肺化饮之要药。

五、凡温病、阴虚阳亢、阴虚咳喘忌用;血虚头痛、气虚多汗、风热头痛者慎用。

六、细辛易耗真气!!有劫阴津之弊,故真气不足、肾水亏耗之人,虽有风冷诸证,亦当慎用。

七、《本草新编》评价:“细辛,止可少用,而不可多用,亦止可共用,而不能独用。多用则气耗而增痛,独用则气尽而命丧。”

八、根据众医古药籍看法,用量均不宜过大,特别是辽细辛。现代中药学认为常用量在1一3克,入汤剂,外用适量。这种剂量与李时珍《本草纲目》细辛不过钱是基本是一致的。因此不能随意推翻药圣之告诚,是有理论根据的。如果你认为细辛用六克或更多,也不是不行,关键要通过辨症,根据患者体质和禁忌及慎用,多方面衡量,科学使用才更为安全。

九、现代药理认为:细辛主含挥发油,为甲基丁香酚、黄樟油脑等。挥发油有解热、镇痛和局部麻醉作用和抑菌作用;有抑制子宫收缩,兴奋呼吸以及可使中枢神经先兴奋后麻痹。药理动物试验证明大量用细辛可使呼吸减弱,反射消失,使呼吸麻痹而死亡。

谁对谁错?读者应该很清楚了吧。要相信经典,相信科学!多阅古代医药典籍,一定要严谨用药。不可任意推翻前人的经验告诫,不可道听途说,不可凭无任何论证的经验,不可盲目随意乱用,因为它可危及人的生命。

明白了吗,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的咨询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赞评。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一叶轻舟85


用你和李时珍相比,不知是贬低李时珍,还是抬高你,相信你也很清楚!细辛是一种中药,多见于农村地区,具有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作用。

钱这种计量单位,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大了解,中国过去的秤,是十六进位制的,也就是说,一斤等于十六两,一两等于十六钱,而克是从西方引进的计量单位,50克为十进位制的一两。现在的一两和过去的一两差距是比较大的,民间传说的“半斤八两”,实际上就是指十六进位制的重量单位,半斤和八两是相等的。采用十进位制重量单位后,半斤等于五两。李时珍用细辛不过钱,是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或者叫临床经验的总结。你用细辛六克起步,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李时珍第二人?


李连明


细辛有平喘去痰,镇静镇痛,降温解热,消炎抗过敏,强心,抗菌抗病毒等功效。

细辛一钱,指为配伍药,若是单用,根据病痛可适当加大用量。其可败毒必含毒,虽能降温解热镇痛,然属于镇静类药物,量绝不可下大。

古时度量衡,为十六两一斤,即现在的一斤等于古代的十六两,即现在称大,古时称小。现在的一钱等于古代的一钱六分。但把古代的一钱折合现在的市钱则为现在的七分多而不足八分。

在古代的几位医药圣人中,华佗,孙思邈,张仲景等为医圣,而李时珍则为药圣,他精通于药的成份,性情和功力,但他医学上称不上圣人。

李时珍细辛不过钱,当然存在保守用药的思想上。做为现代医药,在古代医药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研究和发展,自是不同往日而论。但此药超过三钱一般不敢乱用。关键就在于镇静过度和吸毒过深之故。


福自福地來wjf


辛者,辣也。这不在于用的多少,关键要辨证施治,做个医生不难,难得是做个好医生是太难了。自古有:不为良相,既为良医,做好一个医生如同做好一个宰相,可见做个好医生的标准之高,又有:治大国如烹小鲜,那同样治病救人,更应因人、因时、因地去用医用药,中医药,为何分为君臣佐使,那就是让医生把握好药性药量,治病救人如同打一场战役,手中的处方,就是你排兵布阵的军令,胜败就在你处方的对错,人们都知人参是补品,须知中医早有:大黄救人无功,人参害人无过之说。对于细辛,你若用在有内热的人身上,有害无疑。



行蹇


我个人认为两者都没有错.辩证思维.1.当时李时珍讲细辛不过钱,是因为他以身试药来判断药的功效肯定没错!2.在那些年代的草药都是野生植物.功效肯定不错.3.现代人的体质整体下降趋势,因为劳作少,运动不多,

吃得好,空气质量差及各种因素导致身体机能下降,药用耐药增加,同样细辛用量随时间不同而增加,是辨证用药的具体表现,而非一尘不变!!!!



快乐二哥


没有对错,我认为以前的中药都是天然的,药性足量,还有在炮制,保存方面以前的药师责任性强,而现在炮制差,保存差,往往霉了再洗,洗了晒干再用,中药的质量自然减去很多,所以现在的处方剂量普篇加重一成甚至二成。特别是大部分药材都是人工栽培出耒的,药性大不如前,这是加大剂量的关健因素。


用户9332304662842


过去的十六两秤,一钱等于三克三,在现在的处方中细辛的用量大多都是五克六克的,其他中药的剂量,现在也要比以前老方剂的用量大得多。


Zhang风中的云


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他并不是每味中药都進进行了临床应用,可以理解大部分中药用量是参考了其他人的医药著作。人的一生精力是有限的。细辛只要不研未冲服,每次水煎细辛生品6克是没有问题的。你可以参考伤寒论上的用量。


善于人同1


一般病,如伤寒或少阴病,用细辛用量不过五,古时和七十年代以前都是以钱为计量,而后来以克为计量单位,我曾在治疗心阳虚用过十五克,并且患者感觉良好。


出手成方77426605


细我也常用配:天花粉十克,细辛六克,效果显著,当然高妙的配伍自有别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