櫻桃核咬破會中毒嗎?

小蟲蟲


早春時節,櫻桃總會優先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或從口感談起,或從營養淺聊,櫻桃都是一種“不負關愛”的水果。正因為櫻桃飽含誇讚,導致社會中關於它的熱點言論五花八門;春來花開春走果熟,在最該吃櫻桃的時節,與您拋開迷霧聊櫻桃,汲取其中最優質的營養物質。

“櫻桃核”有劇毒,食用後甚至會致命?

網上關於“食用櫻桃核中毒”的新聞不在少數,無論是視頻還是文章。新聞中的主人公誤食了櫻桃核之後,沒過一會便出現了腹痛的反應,有的人甚至說食用5顆就容易帶來致命的威脅。

事實上來看,該類言論純屬“誇張噱頭類新聞”。櫻桃核有毒, 是因為其中含有的毒性物質“氰苷”,氰苷進入身體後會導致氰中毒;但值得注意的是,單個櫻桃中含有的氰苷劑量非常低,根本不會產生所謂的毒副作用,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舉一個實例,對於一個體重為50公斤的成年人來講,一次性要攝入50mg氰苷之後才會中毒死亡,但是一顆櫻桃核重量大約為0.4克,核仁大約0.08克,其中所產生的苦杏苷經過催化會形成0.17%的氰苷,換算一下,一顆櫻桃核最多也就會產生0.136mg氰苷。也就是說,如果想中毒,一次性需要370顆櫻桃核才會“斃命”,對於一個正常人而言,您覺得可能實現嗎?

“櫻桃核中毒”這則言論,實為“偷換概念”。

所以,對於這類的新聞,大多屬於“博人眼球”類的話題,根本不存在那樣嚴重的危害,請您公正看待。

櫻桃有大有小,那些“巨無霸”是打了激素?

市面上的櫻桃有大有小,形態存在差異;很多人認為大櫻桃都是“被打了激素的櫻桃”,其實,您想多了。

櫻桃大小不一是一件太正常的事情,櫻桃的品種不同,大小、形態自然也就不同;舉一個例子,蘋果有 “紅富士”和“黃元帥”之分,難道它們也是打了激素,其實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具體說來,正常情況下,我國本土生產的“櫻桃”樣子相對小巧、玲瓏剔透;而 “歐洲甜櫻桃”看起來就會更加“健碩”,無論是“大車釐子”還是“小櫻桃”,和激素並無關聯。

換而言之,就算使用了一些植物激素(植物生長調節劑),這也是合法的行為,並沒有坊間流言中描述的那樣可怕。

櫻桃,一種不錯的水果,春天食用非常靠譜,請您放心為之;對待謠言,請您公正客觀看待;健康吃櫻桃,願您的生活甜蜜美滿。


王思露營養師


近日,一則名為“緊急通知!櫻桃竟能吃中毒?5顆就要人命!”的新聞在朋友圈熱傳。內容顯示:當事人整個吞下櫻桃,不久後便腹痛、頭暈腦脹,視頻中解釋稱因為櫻桃核中含有氰甙,它與胃酸結合發生反應會產生劇毒氰基離子,從而導致了氰化物中毒。很多人不禁問:為什麼酸甜可口的櫻桃竟成了嘴邊毒藥?櫻桃核真有那麼可怕?看來今天必須給大家補一堂課了...

櫻桃核真能毒死人?

櫻桃肉本身無毒,但櫻桃核確實含有氰甙類物質,如果被咀嚼或咬碎,核中含有的氰甙類物質與自帶水解酶接觸,氰甙會分解代謝,最終產生劇毒的氫氰酸。

但櫻桃核非常堅硬,一般很難嚼碎。如果連核一塊吞下,櫻桃核很難消化,核中所含的氰甙無法釋放,也就無法和胃液發生反應產生劇毒物質氫氰酸。

要知道,任何有毒物質只有達到一定食用劑量後,才能發揮毒性作用。

單個櫻桃中的氰甙含量非常低,每克櫻桃核中的氰甙折算為氫氰酸後大約只有幾十微克,而氫氰酸導致人中毒的劑量,約為每公斤體重攝取2毫克左右,所以並不會出現明顯的中毒症狀。

據統計,一個體重為50公斤的成年人,需要一次性吃370顆櫻桃核才有可能“斃命”。

很顯然,吃5顆櫻桃核會致命的說法是不靠譜的。

如果誤吞下一兩顆櫻桃核也不用擔心,第二天就會隨糞便排出。為避免小朋友誤食,可以先去核再給小朋友食用。

氰化物中毒後的應急處理方法有哪些?

一般來說,人體對氰化物有較強的解毒能力,少量氰化物進入體內後,可迅速轉化為無毒或低毒物質排出。

當攝入氰化物的量超過人體的解毒能力時,才會引起中毒現象的發生。

一旦發生氰化物中毒,建議儘快送去醫院處理,輕微的可採取催吐、洗胃及導瀉等措施,常見的解毒治療方法為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法。


你好甘肅


經常會有人發這個發那個新聞,又說吃櫻桃核可致命,我出生煙臺櫻桃之鄉,從小吃櫻桃經常會吃掉櫻桃核,有時候直接不小心咬碎,從小而今,也健康無恙!

真相是這樣的,福建農林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吳少華表示,網上說法言過其實。

一是因為櫻桃核裡的氫苷,可轉化成有毒物的含量非常低,可忽略不計!

二是因為櫻桃核極小,不易嚼碎,只會偶然發生。

即使誤吞,也不容易消化,隨糞便排除。

大可不必擔心!

很多薔薇科植物的果核都會含有氫苷,如桃子,杏子,李子等!

氫苷本身不會讓人中毒,需要與胃酸結合才會,該物質也要達到一定量才會引起急性中毒!

一個體重60千克的成年人需要吃下4.8斤櫻桃核才會出現中毒症狀!嚼5顆就中毒太言過其實,沒有依據!

希望能幫到大家,不要被謠言嚇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