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西游记》最倒霉的龙王是谁?

丫丫侃神剧


我觉得是万圣龙王 在《西游记》原著的设定里,神仙和妖怪最主要的区别是神仙有编制,妖怪没有编制。而西天取经的路上,很多妖怪就是编制里的人,最终这些有编制的几乎都被带走了。

有人说万圣龙王不就是编制里的人?怎么听着都像天庭官员。但是这个时候万圣龙王已经不是体制内的人了,他此时被罢官了。

唐僧和孙悟空在金光寺扫塔,抓住了奔波儿灞和灞波儿奔。他们供认三年之前,七月初一,万圣龙王带着许多亲戚,搬到碧波潭。生了个女儿,婀娜多姿,美丽异常,招赘一个九头驸马,神通无敌。他知你塔上珍奇,与龙王合盘做贼,先下血雨一场,后把舍利偷走。如今照耀龙宫,黑夜明如白日。

从这我们可以知道万圣龙王明显被坑了,龙王负责降雨,私自降雨明显违反天庭法律,泾河龙王就是例子,被斩首。万圣龙王不但私自降雨还改了颜色这不是找死嘛?

到最后不但赔了女儿,宝贝也没守住,招了个女婿也是坑爹货,自己也被一棒子打死,这够惨了吧。





这谁顶得住


在小说西游记中,有个势力很大的龙王,娶的是西海龙王的妹妹,生的九个儿子中八个儿子身居要职。有在如来跟前掌握时间、安排事务的司钟,有在玉帝面前镇守擎天华表,其余的掌管各种重要河道,兼有行云布雨的职责,最不济的儿子在黑水河也让悟空头疼了半天。拥有如此豪华势力,又与如来、玉帝都扯上了关系的大龙王,却被人一梦而斩,你说冤不冤枉,委不委屈,倒霉不倒霉?这个龙王就是泾河龙王!

比较下《西游记》中四海龙王,我再来说说泾河龙王为什么最倒霉。

第一、东海龙王有点委屈,都说远亲不如近邻,可悟空这个邻居专坑熟人,还强夺了如意金箍棒,算是倒了点小霉,损失了件宝物。

第二、西海龙宫成了悟空的避难所,没事就去喝喝茶,斗斗地主啥的,最后把犯错的小白龙带去西天取经,在取经途中还喜欢找西海龙王帮忙。西海龙王算是人财两失,也算倒霉。

第三、北海、南海龙王在悟空夺金箍棒时送了藕丝步云履、凤翅紫金冠,打发了孙悟空这个瘟神,算是舍财免灾,运气不好也不坏。两龙王在此后基本上没怎么出过场。南海发大水时冲上普陀山,因失职之罪南海龙王被免除仙籍,这算是给跑龙套的多了点戏份。

四海龙王比起泾河龙王就幸运多了,身为司雨大龙神的泾河龙王掌管八河河道,居然被人梦中砍了脑袋,丢了性命,而且犯的也不是如悟空反天庭的弥天大祸,只是私改了下雨的时辰和点数,这死得冤枉,倒了大霉。这是怎么回事呢,听我慢慢道来。

1、如来说南赠部洲人好杀贪淫乐祸,有三藏真经可以劝人为善,让观音去找取经人。观音就先后找了沙僧、八戒、悟空做护经人。最后,咦,金蝉子的转世身唐玄奘在这里呢!取经人选自然就有了。

2、渔翁张稍、樵子李定是无功名的隐士,这天吟诗作词累了,张稍本该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告别,多嘴说了声注意安全引得李定不喜,就引出了张稍送人鱼、袁守诚下卦送渔的故事,刚好这故事被巡逻的夜叉听去了。

3、泾河龙王闻言就要提剑去砍袁守诚,被部下劝止了;于是化身白衣秀士,去问卦次日天气如何,袁守诚说明天要下雨。龙王心想我管风雨的,下不下雨我还不知道,自信满满的就与袁守诚打了赌,如果不准就掀摊子。

4、玉帝果然下旨次日降雨,为了面子泾河龙王就改了时辰,少了雨量,要去寻袁守诚的晦气。泾河龙王这时也不想想一个凡人,说下雨就下雨,还能跟玉帝做出的决定一致,稍微有点头脑的明白这中间有鬼了。面子真是害人不浅。

5、闯下大祸的泾河龙王求救袁守诚,袁守诚就指点去找李世民,监斩的大臣是魏征,找主子肯定不会错。李世民确实也想帮泾河龙王,各种花招尽出,结果下棋的魏征打了个盹,还是把泾河龙王斩了。

6、泾河龙王冤魂就找上了李世民,一定要说出个道理,讲出个名堂。拉扯不休时,观音出面,救下李世民,泾河龙王就去阴司告状。这李世民怕呀,就找了尉迟恭、秦叔宝做门神,至今还贴在家家户户门口。

7、李世民身陨游地府,魏征好友崔钰亲自来接,改了生死薄,凭空加二十年寿命。期间还见到被自己杀的李建成、李元吉,在崔钰驱使鬼使帮助下才得以脱身;后被阎王邀请游地府,什么十八层地狱、奈何桥、枉死城、六道轮回眼见身受,自然要超度亡魂,积存功德,以佛法化解己身罪过。李世民下旨大修佛事,寻找高僧,宣扬佛法,唐玄奘脱颖而出,炙手可热。

8、观音送袈裟、锡杖于太宗,借其手转赠玄奘。玄奘讲法,观音现金身,点醒玄奘所讲只是小乘之法,度不得亡魂。要求真经,徒步往西去,十万八千里。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该是讨论的时间,我来说说其中的因果关系和许多蹊跷的地方,泾河龙王倒霉在什么地方。

第一、倒霉在罪不至死而死

1、泾河龙王有不敬、玩忽职责之罪。减少降雨量,推迟了下雨时辰,实际上降雨量相差不大,并没有在局部造成洪涝灾害或干旱损害的严重后果。

2、泾河龙王是按照玉帝旨意降雨,并不是私自降雨,虽然有违玉帝善恶配雨量的规划,触犯了玉帝的威严,但还不足以死罪。

3、第七子敬仲龙替玉帝镇守擎天华表,第三子徒劳龙任如来司钟,其他六子分管长江、黄河等河道,等于是替道、佛办差,考虑到这些因素,泾河龙王最多是免职、流放、囚禁之罪。

第二、倒霉在跟凡人较劲

1、袁守诚一个凡人,居然知晓未来玉帝的降雨计划,知晓天机,透露天机,如果泾河龙王将之上奏玉帝,袁守诚罪责难逃。

2、泾河龙王听信下属的建议,减少降雨量,推迟时辰,全了面子,丢了性命。为一个凡人而去违背旨意不是明智之举,是麻痹大意还是因为势力澎胀了自信?

第三、倒霉在看不清形势

1、如来欲在中土弘扬佛法,令观音寻求取经人,凭泾河龙王的关系,不可能没一点察觉,收不到一点消息。

2、如来指名南赠部洲需要劝人为善,身为辖区掌管者居然漠不关心,一点敏锐感都没有,一点危机意识都没有。

第四、倒霉在行刑是凡人

泾河龙王犯错,如果按天庭惩治,至少要大神会审,等判定罪由再由天庭行刑。哪知执刑权给了凡人,身边关系都没派上用场,就被魏征毫不讲理砍了脑袋。时间短,速度快,完全就是不讲理的行刑。

第五,倒霉在一环套一环的安排

如果忽略掉其他环节,只剩取经这个结果,就会发现前面很多事都很凑巧,仿佛是一个人精心安排的路,一环套着一环,泾河龙王就是顺路而走的那个人。

综上所述,泾河龙王由于自身的不警惕和任意妄为,成为了西行取经弘扬佛法的引子,虽然有如来的安排的因素在内,但不一定就会选择泾河龙王,变数一定存在的。如来要弘扬佛法,就需要唐朝统治者的协助,因此崔钰敢改生死薄,李世民能够死而复活。

选择李世民也有道理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杀兄,造下杀孽,担有因果;且大将忠心,拥有极高的号召力。如果身死换个皇帝说不定会内乱,耽误佛法的传播,所以李世民死不得!

李世民游地府见过亡魂的下场,自然惊心,为赎罪孽,超度亡魂,李世民自然要大兴佛事,寻找高僧讲法。唐玄奘应运而生,被观音点化去求取大乘之法,李世民这才认了卸弟,这才有了西行之行。

泾河龙王之所以最冤枉,就是成了如来安排取经引子变数中的惟一,掌握行云布雨的司雨大龙神,小错被凡人斩了脑袋。冤在罪不致死而死!冤在行刑的是凡人!冤在看不请取经大势的疏忽。


西游梦红楼


龙在中国的传说当中代表的是吉祥如意,我们也常常以龙的传人自居,但是在小说《西游记》当中龙族的地位却相对低下,比如说唐僧的坐骑小白龙竟然因为他的父亲西海龙王的一句“忤逆”而差点丢掉性命,如果不是观音菩萨搭救恐怕还在鹰愁涧受苦。而像忤逆、造反这样的重罪天庭的玉帝竟然也不详查就轻率定罪可见天庭对于龙族只是加以利用而没半点人情可言。



在小说《西游记》当中也有地位较高的一类,他们就是被玉帝所封的各式龙王,无论是海龙王、江龙王还是井龙王他们都是天庭在编的正式人员。然而天庭对他们的管理却异常严厉,比如说泾河龙王,竟然因为自己也别人打赌而耍的一些小聪明被天庭揪住不放最后被送上了剐龙台。乌鸡国的井龙王他所执掌的是一个没有油水又极偏僻的清水衙门,也会时不时地接到夜游神送来的旨意。



因为不听话就得受到天庭的重刑所以西游记中所有的龙王无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活着,如果有人胆敢说个不字泾河龙王就是他们的下场。但是听话就一定安全吗?西游记中最倒霉的龙王不止泾河龙王,如果泾河龙王是因为违反天庭葬送了自己,那么这位龙王就是因为太听话而导致全家无一幸免的碧波潭老龙王。



《西游记》第六十三回玉帝的亲外甥二郎神带着他的梅山兄弟和一众打手高调地去为唐僧师徒帮忙,二郎神与孙悟空等人寒暄时惊讶地说了一句:

招惹你们的龙王却不省事怎会在此盗宝。

从二郎神的言语中我们可以看出二郎神和碧波潭龙王是相当熟悉,能和玉帝亲外甥如此熟悉必然也是玉帝赖以信任之人。那么碧波潭龙王有多大的胆子敢去盗取季塞国的佛宝舍利?众所周知,在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路上他们所经的国家不是向佛就是向道,季塞国凭借着佛宝舍利享受着四个小国的朝贡和西方佛教庇护的国家,因此想要端掉这五个国家对西方佛教的供养就必须盗取佛宝舍利。

佛宝舍利的日常养护的必须品是天庭瑶池的灵芝草,当年黎山老母的徒弟白素贞就是为了拯救丈夫的性命而跑到瑶池盗取仙草险些丧命,如今碧波潭龙王的女儿万圣公主又有多大胆子敢上天庭盗取仙草,而且还能够轻易盗取,想必原因已经很明朗了,碧波潭龙王定是在玉帝的私自授意下所作出的大胆举措。因为他不做也没活路,做了也许会有一线生机。



可悲的是,孙悟空却不给他们辩解的机会,玉帝又急着差人去灭口,两股势力很快将碧波潭老龙王一家“打扫”的干干净净。让人感慨的是碧波潭一家最终成为这场权利游戏的炮灰,他们的命运从来就没掌握在自己手上。

(书生在此声明:此文仅仅是对西游记的戏说,与宗教信仰无关)


顽石说名著


泾河龙王,泾河龙王轻信谗言,被魏征斩头。为让李世民心甘情愿推广佛,派人去西天取经,成为西天取经大计中第一个牺牲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